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放射髋关节损害的AS患者骨强度指数、骨质疏松及骨折情况,探索该类患者骨强度变化的特点。方法分析跟骨超声的骨强度指数与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DXA)值(全髋,g/cm2)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统计分析。纳入研究的339例AS患者依据Bath AS髋关节放射指数(BASRI-hip)评分分组,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及χ2检验统计分析比较各组骨强度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骨强度低于同龄人的相关因素。结果①跟骨超声骨强度指数与DXA(全髋,g/cm2)呈正相关(r=0.553,P<0.01)。②放射髋关节损害组年龄27(23,37)岁低于无放射髋关节损害组37(28,48)岁,差异有统计意义(Z=-5.986,P<0.01)。2组性别及病程相比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均>0.05)。③在<50岁的AS患者中,与无放射髋关节损害组相比,放射髋关节损害组骨强度指数降低(78±18与84±16)、骨强度低于同龄人比率升高(41.0%与18.4%)、骨质疏松发生率升高(42.7%与28.8%)、脆性骨折发生率升高(3.7%与0%),差异均有统计意义(t=3.028,P<0.01;χ2=16.758,P<0.01;χ2=5.886,P=0.019;χ2=4.67,P=0.038)。在≥50岁的AS患者中,2组上述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④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放射髋关节损害[OR值(95%CI)=1.912(1.05,3.48)]、年龄[OR值(95%CI)=0.94(0.911,0.97)]及BMI(kg/m2)[OR值(95%CI)=0.875(0.807,0.948)]与AS患者骨强度低于同龄人相关。结论跟骨骨强度指数与DXA骨密度值呈正性强相关。放射髋关节损害的AS骨强度降低,骨质疏松及脆性骨折发生风险升高。放射髋关节损害、年龄及BMI与AS患者骨强度降低相关。

  • 标签: 脊柱炎,强直性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强度
  • 作者: 黄烽 朱剑 王玉华 张江林 靳洪涛 张文 苏茵 赵岩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2年第08期
  • 机构: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风湿免疫科,北京10085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风湿免疫科,北京100038,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石家庄05000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风湿免疫病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730,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北京100044
  • 简介:摘要强直脊柱炎(AS)是一种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和外周关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在我国,AS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仍有待普及。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结合我国国情,在借鉴国内外诊治经验和指南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范,旨在规范AS的诊断和病情评估,合理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生物和传统合成改善病情抗风湿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脊柱炎,强直性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强直脊柱炎(AS)是一种与人类白细胞表面抗原(HLA)-B27相关、病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早期一般仅表现为慢性腰背痛,主要累及骶髂关节和中轴骨,亦可出现外周关节受累,晚期可因脊柱和外周关节的骨化而导致驼背或跛行。AS是一种全身性性疾病,可伴有前葡萄膜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脏传导阻滞、肺上叶纤维化、神经系统受累或肾淀粉样变(继发性)等。因此内科医生应予足够重视,早诊断、早治疗,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致残率。

  • 标签: 脊柱炎,强直性 脊柱关节炎 诊断
  • 简介:摘要强直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早期可出现骨密度降低,且可进展致脊柱畸形甚至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对AS的重视程度,利于改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命质量。

  • 标签: 脊柱炎,强直性 社区卫生服务 综述
  • 简介:摘要强直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早期可出现骨密度降低,且可进展致脊柱畸形甚至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对AS的重视程度,利于改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命质量。

  • 标签: 脊柱炎,强直性 社区卫生服务 综述
  • 简介:目的:研究强直脊柱炎骶髂关节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1月到本院治疗强直脊柱炎骶髂关节患者100例,对全部患者实施螺旋CT与X线片诊断,分析诊断价值。结果:螺旋CT诊断病变检出率均高于X线平片,Ⅰ级检出率、Ⅱ级检出率,组间对比,P<0.05,0级、Ⅲ级、Ⅳ级检出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差异,P>0.05;螺旋CT诊断征象检出率均高于X线平片,P<0.05,但关节间隙增宽征象表现检出率对比,P>0.05。结论:运用螺旋CT技术诊断强直脊柱炎骶髂关节,可评估疾病等级,征象检出率较高,值得运用。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螺旋CT;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AS是一种常见于年轻患者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骶髂关节和脊柱。AS亦可以累及患者肾脏,患病率约占AS患者的2%~13%。其早期的主要临床表现多为血尿、蛋白尿,而肾脏病变病理类型多样,其中IgA肾病和继发性肾脏淀粉样变报道较多。治疗手段主要依据肾脏病理类型确定,TNF-α抑制剂在部分病例治疗有效。本文综述了AS肾脏病变的流行病特征、病理类型及治疗原则。

  • 标签: 脊柱炎,强直性 肾疾病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张荒生教授认为,"痹病益气当为先,祛风通络贯始终,痹病络阻通为要,气充血行络必通",而强直脊柱炎病位在脊柱督脉,病机多以肾虚督亏为本;肾气亏虚,则风寒、湿热之邪乘虚而入,内外合邪使气血流通不行,为本病急性发作的主因;而长期肾气不足必致气血亏虚、气虚血瘀,闭阻筋脉,致使筋脉失去滋养,导致反复发作。治疗上,强调对于湿热邪实明显者,应尽快驱邪外出;补肾活血应贯穿治疗始终;宜适度运用虫类药;重视功能锻炼及情志调节;并注意患者性别、体质之区别。

  • 标签: 脊柱炎,强直性 虫类药 张荒生 名医经验 医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S出现葡萄膜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并明确诊断AS患者206例。依据是否存在葡萄膜炎将AS患者分别纳入有葡萄膜炎组和无葡萄膜炎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χ2检验及二元Logistic回归等对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葡萄膜炎组37例,无葡萄膜炎组169例;与无葡萄膜炎组相比,有葡萄膜炎组患者年龄更大[(40±11)岁和(36±11)岁,t=-2.06,P<0.05],病程更长[(10(5,16)年和5(2,10)年,Z=-3.16,P<0.01],外周关节[51.4%(19/37)和32.5%(55/169),χ2=4.66,P<0.05)]及外周附着点更常见[40.5%(15/37)和11.8%(20/169),χ2=17.34,P<0.01],HLA-B27阳性率更高[100%(37/37)和85.8%(145/169),χ2=5.95,P=0.01]。然而,在性别、民族、颈椎压痛、吸烟史、吸烟量、葡萄膜炎家族史、AS家族史、BMI方面2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血小板计数、CRP、ESR 2组间差异亦无统计意义。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外周附着点[OR值(95%CI)=4.289(1.832,10.040),P<0.01]、病程[OR值(95%CI)=1.072(1.014,1.134),P<0.05]与AS相关葡萄膜炎独立相关。结论研究提示AS患者存在长病程、外周附着点时,其出现葡萄膜炎风险增加。

  • 标签: 脊柱炎,强直性 葡萄膜炎 危险因素 外周附着点炎
  • 简介:摘要民航招飞复检检出强直脊柱炎1例。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B27阳性,骶椎磁共振成像提示双侧骶髂关节强直脊柱炎,予以不合格结论。下腰痛是飞行人员强直脊柱炎的常见症状,但在招飞体检和飞行人员常规体检中对于下腰痛与强直脊柱炎诊断应仔细鉴别。招飞体检过程中应重视腰、腿关节疼痛病史的采集,提高对强直脊柱炎的鉴别能力。

  • 标签: 脊柱炎,强直性 体格检查 人员选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AS治疗中生物制剂减量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对2014年9月至2020年7月的研究进行广泛地系统文献综述,以筛选相关论文和摘要,并应用纳入/排除标准之后,采用结构化提取过程来收集被纳入研究的信息。结果13/93篇论文被纳入对AS患者生物制剂减量的分析,其中7/13篇采用减少剂量方案,3/13篇采用延长间隔方案,5/13篇未给出或未制定减量方案。总结已发表的研究中可行的TNF-α抑制剂(TNFi)减量方案,并对减量规律进行归纳。仅有1项研究表明TNFi减量会使生活质量恶化,并导致12个月内复发。结论需要更多的研究来了解这些策略对疗效、安全性和成本的长期影响。

  • 标签: 脊柱炎,强直性 肿瘤坏死因子 生物治疗 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达木单抗治疗强直脊柱炎(AS)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随机抽样法将许昌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AS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甲氨蝶呤等治疗,研究组加用阿达木单抗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抗体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抗体IgG、IgM、IgA水平、SF-36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意义(P>0.05);治疗24周后,研究组抗体IgG、IgM、Ig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4周后,研究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强直脊柱炎常用疗效评分标准评分、强直脊柱炎活动评分、患者总体评价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晨僵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AS患者使用阿达木单抗治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与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阿达木单抗 强直性脊柱炎 免疫球蛋白G 免疫球蛋白M 免疫球蛋白A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AS是一种慢性关节性疾病,其慢性过程、发病年龄早和引起的终身残疾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机械应力是指物体与外因抵抗时内部产生的相互作用的力,近年来认为其发生在附着点等处可促进AS的发生发展,且不同的力学暴露因素和运动方式引起的机械应力对AS的作用不同。本文将对机械应力在AS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几种力学暴露因素对AS的影响和AS患者的康复运动进方式进行总结,旨为AS的预防和康复治疗提供指导。

  • 标签: 脊柱炎,强直性 危险因素 运动 机械应力
  • 作者: 万志红 史群 杨明 王立 李梦涛 曾小峰 张奉春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研究中心 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风湿免疫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30 万志红现在河南大学淮河医院风湿免疫科,开封 47500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研究中心 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风湿免疫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AS患者合并早发冠心病(AS-PCA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北京协和医院1983年1月至2021年7月诊断为AS合并冠心病(CAD)的74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冠心病发病年龄将患者分为PCAD组和NPCAD(非早发冠心病)组。采用t检验、χ2检验对2组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AS-PCAD的危险因素。结果① 74例患者,PCAD组37例,NPCAD组37例。PCAD组,男性28例,女性9例;NPCAD组,均为男性。2组性别差异有统计意义(χ2=10.25,P=0.001)。②与NPCAD组相比,PCAD组患者AS发病年龄更小[(23±10)岁和(29±12)岁,t=-2.28,P=0.026],从AS发病到CAD的病程更短[(25±10)年和(34±13)年,t=-3.00,P=0.004],血红蛋白水平更低[(122±23)g/L和(132±18)g/L,t=2.10,P=0.039],贫血发生率更高[38.5%(14/37)和16.2%(6/37),χ2=4.39,P=0.037],CRP升高的发生率更高[65.5%(19/29)和35.5%(11/31),χ2=5.41,P=0.019]。③多元Logisctic回归分析,青少年型AS[OR值(95%CI)=3.45(1.31,9.10),P=0.012]及高水平的CRP[OR值(95%CI)=3.68(1.44,9.40),P=0.006]可能是AS-PCAD的危险因素。结论AS患者发生PCAD概率较高,尤其对于青少年型AS、持续炎症状态,合并贫血的AS患者,更需要警惕发生PCAD的风险,早期筛查。

  • 标签: 脊柱炎,强直性 早发冠心病 贫血 C反应蛋白 青少年型强直性脊柱炎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AS患者PBMCs中差异表达的环状RNA(circRNA),分析其表达谱以探讨circRNAs在A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circRNA微阵列芯片技术检测3例AS活动期(ASA)患者,3例AS稳定期(ASS)患者和3名健康对照者(HC)PBMCs中circRNAs的表达并通过倍数变化(FC)和P值进行筛选,找到差异表达的circRNAs;从差异表达靠前的circRNAs中随机选择4个circRNAs,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验证芯片结果;对差异表达的circRNAs进行基因本体论(GO)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并通过微RNA(miRNA)靶标预测软件对circRNA/miRNA相互作用关系进行预测。采用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芯片结果显示,ASA组较HC组共有800个显著差异表达的circRNAs(FC>1.5,P<0.05),其中466种上调,334种下调;ASS组较HC组共有1 149个显著差异表达的circRNAs(FC>1.5,P<0.05),其中589种上调,560种下调;ASA组较ASS组间共有233个显著差异表达的circRNAs(FC>1.5,P<0.05),其中145种上调,88种下调。RT-qPCR验证结果提示,4个差异表达的circRNAs表达趋势与芯片结果一致。GO分析结果提示,这些差异表达的circRNAs主要参与无义介导的mRNA衰变、Rho GTPase酶结合等过程;KEGG分析结果在辅助性T细胞(Th)17细胞分化、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等处得到富集;miRNA靶标预测软件结果提示差异表达的circRNAs可能靶向结合miR-650、let-7b-5p等miRNAs发挥作用。结论和HC组相比AS患者PBMCs中存在差异表达的circRNAs,推测这些circRNAs可能参与AS的发病。

  • 标签: 脊柱炎,强直性 微阵列分析 环状RNA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生物制剂改善病情抗风湿药(bDMARDs)对AS患者的长期疗效与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风湿免疫科有至少5年完整病历记录的AS患者,选取其中全程单用bDMARDs或同时联合传统抗风湿药并且连续治疗时间至少3年的为治疗组,未治疗或治疗时间低于3个月的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用药情况,对5年病程前后的临床症状、炎症指标、影像结果、用药过程出现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对照应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患者114例,治疗组64例,对照组50例。随访时间、初次就诊的主诉病程、年龄、性别比、HLA-B27阳性率、晨僵时间、夜间痛、外周关节、ESR、CRP、影像表现等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5年后,治疗组较对照组的晨僵时间更短[(3±7)min与(26±37)min,t=4.827,P<0.01],夜间痛比例更低[(3/64,4.8%)与(29/50,58.0%),χ2=38.329,P<0.01],ESR更低[(14±14)mm/1 h与(20±18)mm/1 h,t=2.102,P=0.038],CRP更低[(7±8)mg/L与(14±19)mg/L,t=2.431,P=0.017],骶髂关节进展比例更低[(18/64,28.1%)与(35/50,70.0%),χ2=19.786,P<0.01]。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主要有:可逆转的白细胞减少、转氨酶升高、注射部位红肿。结论未治疗的AS患者5年以后骶髂关节影像进展达70%,连续3年以上生物制剂治疗可长期有效控制大部分AS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炎症指标、延缓骶髂关节影像进展。

  • 标签: 脊柱炎,强直性 生物制剂 治疗结果 影像学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幼年起病的强直脊柱炎(AS)患者临床特点。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诊治的350例AS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50例病程(10.8±8.6)年,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阳性率90.9%(318/350),其中起病年龄≤16岁即幼年起病AS(JoAS)者75例(JoAS组),起病年龄>16岁即成年起病AS(AoAS)者275例(AoAS组)。结果①与AoAS组相比,JoAS组男性占比较高[98.7%(74/75)比79.6%(219/275)]、病程较长[11(8,15)比8(4,15)年],差异均有统计意义(χ2=15.65,P<0.01;Z=-3.09,P<0.01)。②与AoAS组相比,JoAS组以外周关节肿痛[45.3%(34/75)比18.9%(52/275)]、髋痛[26.7%(20/75)比15.3%(42/275)]、足跟痛[9.3%(7/75)比2.9%(8/275)]为首发临床表现的比例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χ2=22.20,P<0.01;χ2=5.25,P=0.03;χ2=5.93,P=0.02)。③校正病程后与AoAS组相比,JoAS组放射髋关节损害率[77.3%(58/75)比43.3%(119/275),OR=4.71]、骨量低于同龄人率[34.7%(26/75)比23.3%(64/275),OR=2.23]、营养不良率[25.3%(19/75)比13.8%(38/275),OR=2.16]、急性葡萄膜炎的发生率[17.3%(13/75)比6.5%(18/275),OR=2.72]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意义(Wald=25.60,P<0.01;Wald=7.20,P<0.01;Wald=5.84,P=0.02;Wald=6.24,P=0.01)。结论与AoAS患者临床特点不同,JoAS患者更多以外周关节肿痛或髋痛为首发临床表现,病程中放射髋关节损害、骨量低于同龄人、营养不良及葡萄膜炎的发生风险更高。

  • 标签: 脊柱炎,强直性 幼年起病 髋关节 骨密度 葡萄膜炎
  • 简介:摘要强直脊柱炎(AS)是一种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慢性进行性炎症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是性腰背痛和关节活动受限。运动康复疗法因在AS治疗中能改善患者疼痛、关节活动等而受到广泛关注。国际脊柱关节评价协会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联合制定的治疗指南中亦强调了运动康复疗法是AS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各种运动康复疗法的干预形式和内容在AS临床应用效果方面有待深入探讨。本文就运动康复疗法的干预形式、干预内容进行综述,明确不同运动康复疗法对AS的干预作用,以帮助医生和患者共同制定合适的运动方案。

  • 标签: 脊柱炎,强直性 运动康复疗法 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脊柱矫形器治疗强直脊柱炎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方法16例强直脊柱炎脊柱侧弯患者均佩戴改良矫形器治疗6个月,平均每天配戴4~6 h;同时配合矫形体操锻炼,每天至少1 h。治疗6个月后复查脊柱cobb角变化。结果所有患者脊柱侧弯的程度均得到有效控制和改善,脊柱cobb角变小。结论改良脊柱矫形器治疗强直脊柱炎脊柱侧弯有明显疗效。

  • 标签: 改良脊柱矫形器 强直性脊柱炎 脊柱侧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细胞微粒、血小板微粒(PMPs)、CD41a+CD62P+PMPs在AS患者中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7例确诊的AS患者和15名健康对照组的空腹静脉血并检测ESR、CRP,计算BASDAI评分。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AS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细胞微粒、PMPs、CD41a+CD62P+PMPs,使用t检验,Spearman直线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S患者细胞微粒数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 466±641)个/μl和(619±152)个/μl,t=2.342,P=0.022]、PMPs数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 059±628)个/μl和(320±143)个/μl,t=2.298,P=0.025]、CD41a+CD62P+PMPs数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566±121)个/μl和(47±22)个/μl,t=2.295,P=0.025];AS患者细胞微粒与BASDAI呈正相关(r=0.555,P=0.000 4)、PMPs数量与BASDAI呈正相关(r=0.542,P=0.000 6)、CD41a+CD62P+PMPs与BASDAI未见相关性(r=0.298,P=0.073 2);AS患者中细胞微粒与ESR、CRP未见相关性(r=-0.016,P=0.917和r=0.035,P=0.817)、PMPs与ESR、CRP未见相关性(r=-0.001,P=0.996和r=0.065,P=0.671)、CD41a+CD62P+PMPs数量与ESR,CRP未见相关性(r=-0.129,P=0.400和r=-0.410,P=0.789)。结论细胞微粒、PMPs、CD41a+CD62P+PMP在AS患者外周血中表达升高,且细胞微粒、PMPs的表达与BASDAI呈正相关,提示细胞微粒,PMPs可能参与AS的炎症反应,细胞微粒,PMPs可能为AS患者炎症反应的促进因素。

  • 标签: 脊柱炎,强直性 炎症 细胞微粒 血小板微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