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6 个结果
  • 简介:当代社会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人生哲学在发生着极大的变化,人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人们的人生价值都在转型、改变。许多青年人因而感到困惑、迷茫,无所适从,我们作为基督徒、传道人,在这样缤纷的世界中该如何看待人生?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呢?为了激发广大同学更好地思考人生的意义,坚定奉献的心志,金陵协和神学院神学研究室暨学生会于1997年11月15日联合举办关于基督徒的人生价值研讨会。研讨会由孙家骥老师

  • 标签: 人生观 价值观 基督徒 研讨会 生活方式 价值取向
  • 简介:当代佛教的主流是人间佛教思想的弘扬与实践,已故真禅大和尚乃是其中倡导与实践人间佛教思想最为积极有力者之一,贡献很大,影响广泛。这与他亲近现代高僧大德,广学多闻,对佛法有深刻领会相关;这也关系到现代佛教发展的大势和真禅长老身处中国的现代化大都市上海并作为上海佛教重要领袖相关。真禅长老的许多著作都关注了佛教与人生的密切的关系。他认为,凡夫众生应该藉假修真,因此必须爱惜寿命,积累福德而学佛证道,又要不离世法大作利生事业。真禅法师把佛法、养生和人间事业冶为一炉,主张出家人要以自己的努力,创造人间乐土,出家禅僧要坚持“农禅并重”;在自身精进不已的同时,又要发扬大乘佛教慈悲众生的精神,贯彻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教义。真禅法师最后的十几年一直在实践着这一最有意义的事业——倡导和实践人间佛教思想。

  • 标签: 人间佛教思想 人生观 佛教发展 大乘佛教 佛法 真禅法师
  • 简介:不少论著都把佛教人生归入“消极”之列,但却未见有人就此给出严谨的证明,这种颇有独断论之嫌的态度,与科学空前昌明、科学精神异常发育的现时代是不相容的。另一方面,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问题正受到全社会日益广泛的关注。不言而喻,卓有成效的弘扬必须植根于对传统文化的准确理解。佛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作为佛教伦理基础的佛教人生,不仅在修持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即使在今天仍极富现实意义。

  • 标签: 佛教人生观 妙法莲华经 佛门弟子 四无量心 菩提 无自性
  • 简介:唐代华严宗高僧法藏的虽然仅仅一千多字,但所言佛理却自成体系,颇值得细细玩味.在本体世界和现象世界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并将人生置于宇宙论之中,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我们认识世界和认识人生都有深刻启迪.

  • 标签: 现象世界 本体世界 个体的心 宇宙的心
  • 简介:以先秦道家学说为核心教义的道教在许多人的眼里都是以一种消极的形象出现的。老子的无为而治和庄子的逍遥游,以及道教在某些方面的戒律更使人觉得道教是以一种避世的方式来对待人所生存的世界的,认为道教的思想主张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了。但是只要我们对道教作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之后,我们就可以发现,其实道教对人生采取的是一种有别于先秦老庄的避世的态度,从汉代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道教对人生采取了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

  • 标签: 道教 人生观 “我命在我不在天”思想 宗教思想 入世理论 宗教信仰
  • 简介:佛教自传入中国后,已经深深融入中国文化之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社会越是跃向现代,人们往往越需要发展传统文化的意义,西方的文艺复兴成为资本主义崛起的前奏,中国在鸦片战争后的社会大转变中,也出现了复兴佛教以救世救心的运动。本文将从佛教复兴运动的启示入手,进而探讨佛教文化价值在当代中国的意义。

  • 标签: 佛教 文化价值观 现代意义 中国 复兴运动 社会终极关怀
  • 简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行动指南和最高价值追求,也是党和国家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 标签: 道教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 宗教界人士 国家继承 国家宗教事务局 宗教思想
  • 简介:如果每个人都注意减少自己不好的一面,那么从整个社会来看,好的方面就会不断增进。从这个角度而言,佛教的烦恼可以在道德教化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佛教的烦恼在佛教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 标签: 佛教思想史 当代价值 烦恼 道德教化
  • 简介:西医认为亚健康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是一种个体自觉不适,但临床检测尚未发现异常的状态。而对中医来说,个体自觉症状必然伴随阴阳气血的失调,所以认为亚健康属于疾病早期阶段。气血刚出现异常,如果能得到及时纠正,那么就不会进一步演变为疾病,所以管理亚健康、预防疾病,最理想的方法是提高个体对身心的觉察能力。但这一提高,需要长期系统地训练,对大众来说难以实行,相对可行的方法是依照一套系统而经典的生活规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调五事是智者大师所说,其内容涵盖了各种日常活动,论述极为精当且符合中医医理,依照调五事的原则来进行日常活动,有助于管理亚健康,预防疾病。

  • 标签: 亚健康 中医 调五事
  • 简介:精神分析的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Freud)曾经假设,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与心境压抑、思想僵化、反应迟钝,甚至妄想等神经症问题有关。最近,美国麦克马斯特大学的心理学家温德尔·沃特斯(WendellWatters)发表研究报告,认为宗教信仰对心理健康具有负面

  • 标签: 宗教信仰 宗教活动 心理健康 辨析 调适机制 人口统计
  • 简介:六、七、八月是西藏旅游的黄金季节,全世界的游客纷拥而至,给拉萨这座寂静的高原古城带来了不少凡间的热闹,房价一路攀升还不好找,各条线路上全都是旅游车鼓足劲在奔跑,高原反应加上马不停蹄,往往还没韵过神,人们迷迷糊糊就告别了西藏,如果不是有一卷胶卷提醒你曾去过世界屋脊,也许都会怀疑,我去过吗?

  • 标签: 西藏 民族文化 天葬 藏传佛教
  • 简介:元阳为茅山名观之一,历史悠久。唐代诗人顾况(727—815)曾寓居此读书多年,后作有《题元阳旧读书房赠李范》诗云:“此十年游,此房千里宿,还来旧窗下,更取君书读。”该观后毁于战乱,南宋时复建。据《金坛县志》和元代刘大彬《茅山志》记载,南宋隆兴初(1163),吴兴道人沈善智穴居于此,自称洞主。时有黑虎随之出入,

  • 标签: 《茅山志》 元阳 唐代诗人 南宋 道人
  • 简介:原始佛教“空”作为一种认识论,建立在缘起论基础之上,服务于解脱论。部派佛教思想开始出现由“空”向“有”的转变,呈现出实体化趋势。中观学派继承和发展了缘起理论,提出色空不二的思想,将佛教空发展到新的高度。

  • 标签: 佛教 空观理论 中观 般若学空观 缘起理论 佛法
  • 简介:婚姻是人世间的大事。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当达到一定年龄的时候,总会不可避免的遇到它。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信众人数最多、体制最完备宗教之一的天主教对婚姻有其丰富而独特的阐释。梵二文献《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指出,“个人、社会、教会的幸福和健全的婚姻与家庭生活,紧相连接”,“婚姻为人类的繁衍、为家庭所有成员的个人进步及永远命运、为家庭本身和整个人类社会的尊严、稳定、

  • 标签: 《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 婚姻观 天主教 当代价值 家庭生活 人类社会
  • 简介:人们通常是在思想学说的具体批判和新的阐述(建构)层面,一度把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归为马克思恩格斯首创的“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或主体学说。事实上。就理论创造的更原初来源更博大精深语境以及更丰满的生命主体向度而言,马克思思格斯宗教

  • 标签: 马克思 恩格斯 宗教观 理论价值 世界观 方法论
  • 简介:土族的“经”活动在民间也被称为“跳欠”、“跳神”等,寺院僧人称为“金刚舞”,是一种在寺院中由戴面具的僧人表演以表达宗教奥义的神舞,它也是土族地区藏传佛教祈愿法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土族地区各大寺院中大都有这一活动,但以佑宁寺的经规模最大,并且在每年的正月十四和六月初八分别举行一次,

  • 标签: 法会 僧人 寺院 藏传佛教 跳神 宗教
  • 简介:苦行,梵语tapas。是为了断除欲望,净化身心,根据佛陀的教义,践行种种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之事的统称。而它的原意,是指古印度诸外道以种种惨痛的修行方法,肆意折磨肉体,以求得心灵的净化,并为生天铺平道路。佛陀坚决地反对诸外道的无益苦行,并为弟子教导了既有益于现在,又利于永恒生命的苦行方法。本文试图简单扼要地介绍佛教苦行的渊源,以及佛陀教导的苦行

  • 标签: 佛陀 佛教 修行方法 教义 肉体 永恒
  • 简介:林语堂(1895年10月-1976年3月),福建人,出生于传教士家庭。国际知名学者,文学家、哲学家。“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是他的座右铭。

  • 标签: 林语堂 道家观 中国 宗教信仰 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