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价值是个体深层的心理建构,是个性倾向性的核心,指导着个体的行为。他同时包含着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成分,与个体心理健康有着一定的关联性。本文在对价值心理成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价值主要是通过认知成分中的价值思维模式和价值认知内容对心理健康发生影响。文末从认知心理疗法的角度给出了对价值进行调整的步骤。

  • 标签: 价值观 心理健康 思维模式 心理成分 认知成分 调整方法
  • 简介:文章认为,人生的研究不仅要重视理论层面的探讨和建构,同时要贴近现实生活,解答人们在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大量具体的人生问题。因此,人生不应只是为伦理道德领域所关注,同时也应成为心理学视野中的重要内容。针对以往人生研究中存在的欠缺。基于现代社会对个体身心健康的关注和重视,笔者提出健康人生的概念。从人的心理健康心理适应的角度来对人生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

  • 标签: 健康人生观 心理健康 社会价值取向 人格修养
  • 简介:本研究对443名大学生的人生和身心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研究发现在人生这一概念中,人生目的,即人为什么活着,与个体的身心健康有较密切的联系。追求功利的人生目的与负性身心健康指标均呈正相关,与正性身心健康指标均呈负相关;自我完善与为社会和他人服务这两个维度与身心健康指标的关系则相反。倾向于追求精神利益的学生身心健康状况明显好于追求物质利益的学生。

  • 标签: 人生观 身心健康 人生目的 精神利益 物质利益 症状自评量表
  • 简介:因果,是佛教中一个常见而又很容易被误解的重要概念。因果,其实是因缘果报的简称。在佛教中,因果与业力密不可分。佛教的因果包含了五大基本规律:因果不虚、因果不乱、因微果著、自作自受、众缘和合。也就是说,因果具有真实不虚性、善恶不乱性、增长增值性、自作自受性、错综复杂性五大基本特性。正确认识佛教的因果,对于心理健康意义重大。明了并深信佛教的因果,能真正改变错误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态度,调整负性的认知与行为模式,有效对治和化解指责、抱怨、嫉妒、嗔恨等负面心理与消极情绪,并能激发和培养接纳、敬畏、感恩、慈悲等正向心态与优良品质。当然,佛教的因果心理治疗的应用中,有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是需要引起重视与注意的。

  • 标签: 佛教 因果 心理健康
  • 简介:尝试用新的视角——取向研究视角,对价值进行整合研究,建构一种与社会情境结合更紧密、更具概括性的价值取向理论。价值取向理论的假设结构模型包括四种价值取向维度:社会取向,个人取向,积极取向和消极取向。根据理论模型编制价值取向量表,以974名被试为研究对象,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方法对该理论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证明了该理论结构的存在,理论结构中各维度的因素负荷和拟合指数良好,价值取向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结构效度。

  • 标签: 价值观 取向理论 结构 实证
  • 简介:心理应对方式的研究是西方社会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这一领域的研究者们认为,在应付生活中的压力、紧张、灾难等情况时,人们通常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即对生活中的压力、紧张等问题给予解决,从而减轻这些问题可能给人带来的消极影响。诸如改变别人的意见,制定计划并按计划执行,坚持自己的见解并按照自己的意见不屈不挠地工作,直到达到目的为止,都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另一种是调节情绪的应对方式,这种应对方式的特点是不改变生活引起的压力、紧张等问题的本身,而是通过改变自己的情感或对问题的看法,接受并正视问题的存在,使之不会产生或产生较少的消极影响。人们通常使用的调节情绪的应对方法包括从积极的角度待人待事,寻求和接受他人的同情与理解;或者忘掉引起紧张和压力的事情本身。研究者们对这两种应对方式在解决生活压力和身心健康中所起的中介作用、心理应对方式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心理应对方式的变化及使用心理应对方式的个性特点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至于这两种心理应对方式的心理机制是什么,它们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还是文化教育薰陶的结果,则还未引起这一领域的学者的注意。我们中国人在应付生活的压力、紧张等问题时是否也采取了这两种方式,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试图从中国传统的儒家和道家思想入手,结合西方心理学研究中的两种应对方式,对中国人应对生活中的压力、紧张、疾病、灾难等问题的应对方式进行初步的分析,并对文化因素在心理应对中的作用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 标签: 应对方式 解决问题 人生观 调节情绪 道家文化 儒家
  • 简介:保护性价值是一种拒绝与其他任何价值相互交易,尤其拒绝与经济价值进行交易的观念.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分析,将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保护性价值分为"有关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价值的保护性价值"和"有关人伦人权和人际情感的保护性价值",并发现前者比后者更受重视和更有普遍性.研究还验证了保护性价值具有的数量不敏感性、当事人相关性、道德责任感、拒绝、愤怒情绪、故作姿态这六个特征,并初步分析了两类保护性价值在各特征上的差异.

  • 标签: 保护性价值观 结构 特征
  • 简介:保护性价值(protectedvalues,PVs)是这样的一种观念:它拒绝与其他任何价值相互交易,尤其拒绝与经济价值进行交易[1].本文对国内外有关保护性价值及其对决策行为的影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详尽考察和评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管理领域保护性价值研究的设想.

  • 标签: 保护性价值观 决策 忽略偏差 框架效应
  • 简介:文章首先探讨了心理测量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中、心理健康咨询中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科研中的作用;其次,探讨了心理测量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期对后续相关研究能有所帮助。

  • 标签: 心理测量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
  • 简介: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品德不良和违法犯罪与他们的社会支持有关。社会支持系统中,教师的肯定、支持、师生关系最令青少年不满;青少年主观体验的支持和社会支持利用度方面存在问题较多。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应建立、完善并引导青少年有效利用社会支持网络。

  • 标签: 青少年 社会支持 心理健康 违法犯罪
  • 简介:本文通过对天津地区7所在校大学生的职业和职业价值的问卷调查,得出以下结论:(1)大学生的理想职业与现实职业之间有着很大的不同,但他们在选择理想职业和现实职业时所用的标准却有很高的一致性。这说明他们的职业价值已经基本形成且具有稳定性。(2)高级职员既是大学生理想中的首选职业,又是现实中的首选职业。(3)收入、充分发挥能力、职业中的自主程度成为大学生择业时的主要标准。(4)大学生的理想职业和现实职业与所在的学校、与其所学的专业科类、与其是否临近毕业、与其性别等因素都有一定的关系。但他们在择业时所用的标准却不因上述因素的不同而不同。

  • 标签: 职业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 问卷调查 大学生择业 理想职业 在校大学生
  • 简介:根据学者喻国明和郑丽勇的传媒影响力理论和学者黄希庭的价值体系理论,自编问卷,对安徽省三所医学院校的1998名在校医学生展开调查,实证研究涉医传媒信息对医学生价值的影响,探索其内在机理.结果发现:涉医传媒信息对医学生价值产生显著影响:(1)涉医传媒信息内容、信息时效性正向影响医学生的心理需求;(2)信息加工程度、信息传播渠道、信息传播媒介、信息发布者等正向影响医学生对涉医传媒信息的信任程度,并进而影响医学生的价值;(3)心理需求和信任程度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 标签: 医学 信息 价值观 医学生
  • 简介:应激是心理病理的素质一应激模型中提及的两个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尽管如此,大多数素质一应激模型的研究者忽略了对应激现象(特别是心理应激现象)的科学探索,以致在所提出的许多理论模型中混淆了应激、应激源和应激反应的概念,没有论及心理应激何以发生以及影响心理应激的各种因素。以下专门阐述应激和心理应激的基本概念、应激的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心理学的应激理论,以及心理应激同健康和疾病间的复杂关系。

  • 标签: 应激模型 心理生理 心理应激 致病因素 科学探索 应激反应
  • 简介:运用问卷调查法探讨了物质主义价值、金钱态度与薪酬满意度的关系。对329名社会人员(男149,女178)的调查结果表明:(1)物质主义价值、金钱态度对薪酬满意度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2)金钱态度在物质主义价值与薪酬满意度之间起调节作用。

  • 标签: 物质主义 金钱态度 薪酬满意度 激励
  • 简介:“师源性心理障碍”实质是由于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不佳,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的消极影响。本文通过对“师源性心理障碍”的危害及其原因的分析,提出了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对策,希望能从根本上消除“师源性心理障碍”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 标签: 师源性心理障碍 教师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
  • 简介:一、近现代的研究坠入爱河时意大利帕维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坠入爱河会使人一年内神经生长因子水平处于增高状态。这一类似激素的物质会刺激新的脑细胞生长,有助于神经系统的恢复并增进记忆力。同时,恋爱中“被爱”的满足感会使身体和思想处于镇定状态。

  • 标签: 心理健康 神经生长因子 情绪 研究人员 神经系统 近现代
  • 简介:本研究的目的是编制适合中国社会文化特点的生活信念量表。通过搜集整理已有相关文献,并考虑《心理健康素质测评系统》的整体结构,确定了该量表的合理性和可控性两维度的理论构想。通过参考国外同类量表项目以及在心理学专家中征集项目的方式形成初始量表,并通过预测筛选确定量表的最终项目。测试结果表明.生活信念量表具有较高的重测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和较高的结构效度、内容效度、聚合效度以及同时效度。结论:生活信念量表具备令人满意的心理测量学特征,可以被用来评估中国成年人的生活信念。

  • 标签: 生活信念 合理性 可控性 量表
  • 简介:独生子女政策是我国现在和今后若干年内奉行的基本国策,现有研究发现,独生子女的自我中心倾向较强,在社会化过程中,独生子女得到的关注较多,从而发展出较强的自我关注倾向,表现为: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经不起挫折,这样的孩子将来一旦步入社会,便会无所适从。作...

  • 标签: 小学生心理健康 健康教 多角度 青年教师 康教育 独生子女
  • 简介:使用问卷法调查了北京和内蒙古三所高校的1034名大学生,检验了大学生环境关心、环境价值和亲环境行为的关系,并考察了环境关心在环境价值和亲环境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女性大学生被试环境关心水平显著高于男性大学生被试;蒙古族大学生被试环境关心水平显著高于汉族和其他民族大学生被试。(2)利他价值和利己价值对两类亲环境行为的直接效应显著;环境关心在利己价值和私领域亲环境行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在生态圈价值和私领域亲环境行为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 标签: 大学生 环境价值观 亲环境行为 环境关心 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