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用之不竭重要资源.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话精神,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对做好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有裨益.

  • 标签: 优秀传统文化 大学生 思想教育
  • 简介:舞蹈是一门古老艺术,漫长历史发展中,舞蹈会与周围社会环境、生活环境等相互作用,形成其本质之外社会价值.儒家文化从产生以来,作为主流文化无论是从舞蹈内在精神层面,还是从表象审美层面都深深影响着舞蹈发展与变革,经历千年相互磨合和相互作用,儒家文化构建当下和谐舞蹈社会价值中影响甚重,甚至起到了主导性作用.

  • 标签: 儒家文化 舞蹈 社会价值
  • 简介:以《河图》《洛书》为代表宋代易图,完全突破了象形化物象图画层面。以白黑点为元素展现出完全抽象化图像。从图像来说,其核心内容除了“数”便是“方位”,是一种完全以形象表达抽象模式。而在黄宗羲、毛奇龄、胡渭等人看来,这样一种图像化经典解释方式无疑是易学发展中重大突破。但作为一种经典解释方式,易图学一定是对《周易》解释和发展,而不能被当成圣人作《易》之由本末颠倒。这种对于易图学不同定位,使得清初学者们重新构建易图学同时,不仅赋予了“大衍”、“四象”等概念以新诠释,也重新梳理“象”、“数”关系同时,开出了易学发展新方向。

  • 标签: 图学 图书易学 象数 河洛
  • 简介:唐、宋时期,将范畴及学说进行图型表达哲学发展过程中,儒释道也有近似的发展趋向,其中,以“圆相”为基础图型佛学阐释和易学图型“太极图”及其学说,便是哲学图型发展中典型案例。虽然,佛学圆相大致是由本体论层面的图型诠释而落实到具体修行次第及勘验方式,易学太极图及其学说则由尽可能完善图型诠释而至充实宇宙本体论,但儒释道不同形式图型演绎,却有异曲同工之妙,更在提高传统哲学思辨水平及丰富思想资源上各有贡献。本文尝试通过述说太极图所出渊源之历史疑问,由此引出相关图型演进问题,进而述说佛学圆相法运用,以两相陈述相关学说具体发展脉络方式,尝试对传统哲学图型法逻辑演进做个初步展示,并联系康德哲学图型法阐释,略窥所涉图型演进问题意义。

  • 标签: 太极图 圆相 易学 佛学 图型法
  • 简介:作为落实2014年7月3日中韩两国首脑会谈时达成两国应加强人文学术交流共识年度项目,以中韩两国的人文交流与文化认同性为主题第一届中韩人文论坛于2015年10月30-31日,韩国汉阳大学首尔校区汉阳综合技术研究院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韩国教育部、韩国研究财团共同主办。参加本次论坛两国学者有二百多人,其中中国学者有90多位,韩国学者有100多位。

  • 标签: 人文论坛 中韩两国 首尔 中国社会科学院 学会 中国学者
  • 简介:以往诸多史学文献认为禹会诸侯之会稽山或在浙江绍兴,或涂山、会稽山合一江南寿春,或在辽西,唯《淮南子·论训》和杨向奎力主禹会诸侯之会稽山今山东境内.笔者经考察认为今山东日照市与五莲县边界上会稽山,就是禹会诸侯之会稽山.此会稽山两城镇龙山文化遗址之西15公里处,通过古史资料研究和地下文物二重考证,证明两城镇遗址就是早期夏都禹都阳城.

  • 标签: 禹会诸侯之会稽山 禹都阳城 山东日照.
  • 简介:2015年11月28日至29日,荆楚文化与公民伦理道德礼仪规范建设高层论坛武汉大学隆重举行。论坛由湖北省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湖北省区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和武汉大学联合举办,来自美国夏威夷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高校80余名专家学者聚首珞珈,向大会提交论文50余篇,内容涵盖古今中外公民伦理道德与礼仪规范建设理论与实践问题。

  • 标签: 武汉大学 高层论坛 礼仪规范 伦理道德 荆楚文化 公民
  • 简介:图腾作为一种原始混沌,既是人们崇尚、信仰及幻像体验符号,也是一种祈福印记,但这一切却植生于自然物及生命体实在.如果说这其中包孕生态特性的话,那就是由“生”而化成多重关系构成中,人活动更依附于自然、生命,或旨在悟解自然、生命有机性存在.我们如对图腾给予“生态”解读及阐释,显然需将图腾视为一个生命有机体,其所连接仍然是自然、生命及人之相互间有机性关系.图腾崇尚内质,乃至载体往往是实在,且为跃动着无限生命力自然物/客体,但其又隐含“虚”体、神性及符号性,且呈现多重实体有机组合性.这使得托举图腾形象,那个积蓄生命力“自然物”,不仅是“和合”生命有机体,而且有着一种超强生态合成力.

  • 标签: 图腾 图腾崇尚 生命有机体 生态合成力 文化多样性
  • 简介:古琴艺术有着悠久历史,中国历史上一直处于尊贵地位,作为音乐艺术,它具有很强历史性、哲理性、文学性.古琴有着丰富文化内涵,中国文人自古以来就以擅长琴、棋、书、画作为个人修养,古琴因其淡雅清和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淡泊名利、超然物外处世态度而居于首位.古琴同书画、诗歌等一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承载者.

  • 标签: 古琴 表现内容 思想 情感
  • 简介:摘要“常惺惺”本是佛教禅宗修行方法,最早由谢良佐引入儒学,到朱熹正式将其纳入理学工夫论体系,再到陈淳胡居仁等人结合天理论对“常惺惺”作出形上学阐发。“常惺惺”经由理学家援引与重新诠释,其思想内涵发生了很大改变,逐渐完成了禅宗概念儒学化演变过程。

  • 标签: 常惺惺 禅宗 理学 儒学化 以禅证儒
  • 简介:王阳明民族观是强调大一统王权统治下提出,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顺其情不违其俗,循其故不异其宜”民族差异性;“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教化之人”民族平等性;“在身心上做,决然以圣人为人人可到”民族团结性。王阳明民族观值得我们批判地继承和创造性地发展。

  • 标签: 王阳明 民族观 差异 平等 团结
  • 简介:自上世纪90年代首次发现汉代镜范开始一直到今天,临淄齐故城内出土大量镜范资料。伴随着田野考古工作开展,临淄齐故城作为汉代铸镜作坊一个中心已经毫无争议。陈介祺作为晚清收藏大家,开镜范收藏之先河,其铜镜收藏一个重要来源就是以临淄、青州为中心齐国故地。通过对陈介祺收藏铜镜及镜范资料与临淄齐故城内出土镜范资料进行比对,进一步确定了这一观点。而陈氏所藏铜镜及镜范中稀有种类也为临淄齐故城铸镜作坊研究也提供了新资料支持。

  • 标签: 陈介祺 齐故城 铸镜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冲击,文学所负载价值观和审美韵味出现了感官化和娱乐化倾向.面对文学作品中商品经济欲望主义泛滥和道德精神荒芜,山东作家刘玉栋密切关注社会发展中道德痛苦和人性变异,复杂文化语境下,立足现实,努力挖掘儒家文化现代价值.本文拟从社会转型期价值重构角度,梳理刘玉栋小说中蕴含儒家文化基本内涵:“仁者爱人”“积极入世,讲求弘毅之道”和“义利情观”,旨在凸显市场经济条件下,儒家文化依然是价值重建主要理论来源和文化依据.

  • 标签: 市场经济 儒家文化 精神家园
  • 简介:《周易》哲学本质上就是有关"生命"道德哲学。《周易》以"生"为体,从伦理本体论角度揭示了生命本源、意义与价值,从而确证了"顺天"之于人之当为根本意义。"顺天"也即"顺性命之理",因为"性"与"命"皆是天道不同向度上表现或要求。因此"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就是人生命存在之应然,也是人之生命最完美的终极表现。而其途径即"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也即顺应天道之"正"。"养正则吉"可视为《周易》生命伦理工夫原则,它不同于现代物理与精神"养生",这是一种涉及养万物之生、万民之生、个体身心兼养面的"养生"。《周易》这些思想,对于我们改造自然和处理人工干预生命进程等生命伦理问题时,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 标签: 《周易》 生命伦理 性命之理 养正则吉
  • 简介:为建设理想社会,儒家一直集中关注以下几个问题:哪种社会秩序是更为合理?它合理依据是什么?怎样才能实现并维持这种社会秩序?同时,与此问题相关是,怎么去定义人欲望,怎么去解决秩序与欲望之间可能发生冲突和矛盾。关于这些问题,朱熹用"天理之节文"定义了"礼",认为"公"价值观视角上,"礼"是具体而现实表现"天理之节文"秩序体系。他把公和理同天理结合起来,在为这些概念提供存在论背景同时,又赋予了其不可违背绝对道德权威。恰恰与之相反,朱熹又把人欲望中与公对立私、与礼对立欲,定义为私欲,认为"私"及"私欲"是为了维护社会"公"秩序,强调为了保存天理一定要克服"私"及"私欲"。朱熹认为,尊卑、上下、长幼、亲疏作为礼主要构成内容,它们依据于天理,是社会秩序重要规范;"私"与"公"、"人欲"与"礼"关系以及天理特点,不是以社会秩序重组为中心,而是通过"礼"所表现社会秩序,寻求构建社会秩序正确方向。

  • 标签: 天理 人欲 天理之节文 私与公
  • 简介:《周易》辩证法与马列主义辩证法二元或三元、转化对称或不对称、一条或三条基本规律这三个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别,而毛泽东辩证思想与马列主义和苏联哲学教科书中辩证法明显差别也正是体现在这三个方面,并且这两种差别有着高度对应性和契合性,这说明毛泽东辩证思想受到了《周易》辩证法影响,《周易》辩证法也是毛泽东辩证思想重要来源。这也能够从毛泽东成长文化环境和有关论述中得到证明。正是这些影响使毛泽东辩证思想禀赋了中国文化特色。

  • 标签: 《周易》 毛泽东 辩证法
  • 简介:陶磊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年11月出版,全书26万字,263页。本书借鉴萨满主义通神模式。提出卦爻辞曼意法则。对卦爻辞具体解读,作者从商周历史与文化历史场最出发,尽可能与甲骨、金文以及古典文献相参证。

  • 标签: 主义 萨满 浙江大学出版社 简介 周易 古典文献
  • 简介:前期梁漱溟是现代新儒家开创者,后期粱漱溟则是现代儒家左派开创者。1930年代,梁漱溟既拒绝“政治国家化”,又拒绝“政治虚无化”,而是寄厚望于具有儒家信念左倾青年,引领他们投身于社会化、平民化和底层化社会政治运动。现代儒家左派所进行理论探索是新文化运动思想主张继续和深入,受到国民革命及其农民运动刺激和影响,也是保守主义探索新政治哲学总结。它上可接续宋儒开创新传统,下可开现代儒家百世基业。

  • 标签: 现代新儒家 现代儒家左派 梁漱溟 社会政治运动
  • 简介:依托《中庸》,罗汝芳论工夫多自“圣人分上说”,其境界工夫主张具体包含三方面内容:侧重“默识”性体;强调“轻省”“直养”;属意“当下”检证,“因时”推进。以境界工夫进路考察罗汝芳哲学构建,其理论重心不在对抽象性征存有论探讨上,也不偏向于“下学上达”工夫取径,而集中境界论哲学创造和发挥。由此推导得出,罗汝芳本体论、宇宙观等哲学基本问题上由儒学立场出离。这一出离过程揭示了中晚明以降心学流弊渐趋漫衍多面缘由和深远影响。

  • 标签: 罗汝芳 境界工夫 本体论 宇宙论
  • 简介:《周易》六十四卦中,《蒙》卦主旨在于讲述《周易》教育理念,并较为完整地将易学教育模式展示出来。《蒙》卦所指向教育并非我们一般意义上知识教学,而是追求“本天道以立人道”落实天命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以占筮形式为主导,以天理为规则,以谦虚为手段,通过正其位、明其理、重其仪、尊其德来实现最理想教化,其中既有探究占筮作为一种求知方式在教化之中运用问题,也有探讨教育模式、教育形态、教育观念等内容。同时,《蒙》卦还针对教育中可能出现问题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了一些避免教育误人歧途方法。今天审读《蒙》卦,无疑对我们的当代教育有极为重要意义。

  • 标签: 《蒙》卦 占筮 教育 帛书《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