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0 个结果
  • 简介:梁漱溟一直倾慕佛家出世思想,吃斋茹素,年近三十不娶。父亲屡屡催逼,他一口拒绝,毫无商量余地。不料,父亲死后两年,由于做《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之讲演,竞渐起意于室家。一次与友人伍伯庸先生谈及此事,伍先生问其择妻条件,梁氏对日:“在年龄上、容貌上、家世上全不计较,但愿得一宽和仁厚之人。不过,单是宽仁而缺乏超俗的意趣,似乎亦难与我为偶;有超俗的意趣,而魄力不足以副,这种人是不免要自苦的;所以宽仁超俗而有魄力者,是我所求。

  • 标签: 先生 讲演 父亲 梁漱溟 容貌 条件
  • 简介:<正>梁漱溟原名焕鼎,字寿铭。民国初年曾在同盟会同仁创办的《民国报》当过编辑,做过外勤记者;他常用的笔名有寿民、瘦民等。有一次,该报总编辑孙浚明为梁写了一幅扇面,上款题‘漱溟’二字,梁看后认为孙代拟

  • 标签: 梁漱溟 款题 寿民 二字 作文成绩 中学堂
  • 简介:梁漱溟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著名人物。他以“特立独行、一代直声”饮誉后世。在学术思想上,他自认思想的根本是儒家和佛家。从他为什么会信佛和他对印度佛学研究的贡献及对于儒佛异同的比较等几个方面,可以看出梁漱溟佛学思想不只是他终身服膺的一种思想学说,也是他一生践履的根本动力。

  • 标签: 梁漱溟 儒佛 佛学 阿赖耶识 印度佛教 出入世
  • 简介:梁漱溟与托尔斯泰郑万鹏梁漱溟与托尔斯泰在个人意识、社会观念、思想体系以及对各自民族所起的作用方面,都有着相似之处。对此加以整理、研究,具有切实意义。忧患意识与独立精神首先,梁漱溟和托尔斯泰在自己所属的民族危机到来之际,都表现出了强烈的责任感。托尔斯泰...

  • 标签: 梁漱溟 托尔斯泰 乡村建设理论 文化要义 东西文化 卡列尼娜
  • 简介:摘要:国内外学术界在探讨中国问题时必然会提及新儒学家、思想家、政治实践家梁漱溟。有关梁漱溟的研究也可谓汗牛充栋,仅知网上就刊载了二千多篇相关论文,日本国立情报学研究所cinii上也刊载有七十多篇论文,加上已经出版的著作那就更多了,可见梁漱溟的研究在中日两国都是一门“显学”。众所周知,梁漱溟在抗日战争时期为抵抗日本侵略者奔走呼号,在延安与毛泽东彻夜长谈,在游击区后方抗敌8个月之久。但是,梁漱溟在其著作中曾多次引用的日本的文献资料,对日本学者的观点评价,以及1936年梁漱溟访日的研究却甚少有人涉及。研究梁漱溟对战前日本社会的探索,与日本的相互作用,其足迹依然能给后人以重要的启迪,对研究近现代中日文化交流而言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梁漱溟 日本社会 中日文化交流
  • 简介:心与非心的区别所谓心本来是我们生活里面的总机关;一方面是集中的,一方面是往外发的。这个地方就是我们作主的地方。但是,平常所谓心,不只是真正的心在那里作主,还有别的

  • 标签: 梁漱溟 儒学 孔子 孟子 哲学思想
  • 简介:本文在研读梁漱溟先生的著作、传记和回忆录等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概括出梁漱溟先生"自觉学习"的学习心理特征:"为己之学"是梁漱溟先生的学习意义和价值;"自觉力学"是其对学习过程的阐释和对学习条件的把握;"善学"是其学习的策略;"向上心"是其学习的动力。对梁漱溟先生学习历程的探析,具体描绘20世纪早期国人的"中式学习"。

  • 标签: 自觉学习 梁漱溟 中式学习
  • 简介:先生一八九三年生于北京,祖籍广西桂林;名焕鼎,字寿铭,后以漱溟行世。一九八八年病逝于北京,终年九十五岁。一八九八年先生开蒙于家塾,适逢光绪变法维新。次年入当时第一所『洋学堂』——中西小学堂,不读四书,而读《地球韵言》,习英文。这自然是先生先翁巨川老先生的意思,因他很早即倾向维新。此后,先生又先后就读于蒙养学

  • 标签: 变法维新 广西桂林 梁漱溟 蒙养 祖籍 北京
  • 简介:选编此书(按:此书系指《梁漱溟先生手迹选》),一是因为有一些爱好书法者,从书法角度对先父手迹常有所评说,似有保存与流传的价值;二是因为『书如其人』。一个人的手迹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其性格和人品,所以一个人的手迹也可以说是此人生命的一种痕迹。选编此书的用意,主要是愿借此使先父的生命痕迹多留存一点于世间。至于从书法角度来考虑先父手迹,并非选编时最关心的所在。可是先父的手迹又终究

  • 标签: 梁漱溟 中国书法 手迹 四十年代 中国问题 书如其人
  • 简介:“向里用力”、“尚情无我”、“乐天知命”、“团体精神”是现代新儒家人物梁漱溟(1893-1988)的四大基本伦理范畴。“向里用力”指个人以反躬自省的方式来寻求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平衡。“尚情无我”指个人以感情为重进行人际交往而不斤斤计较自身得失。“乐天知命”指个人以无忧无虑的精神状态对待生活并按客观规律而行动。“团体精神”指个人在集体生活下所必备的关于“公共观念”、“纪律习惯”、“法治精神”、“组织能力”等公德意识。梁漱溟不仅从文化学的角度肯定了儒家伦理的巨大价值,而且为儒家伦理现代化确立了“继承”与“发展”的两大主线,同时对中国文化步入核心层并进行精神蜕变这一客观历史过程做出了首次回应。

  • 标签: 梁漱溟 现代新儒家 伦理 范畴
  • 简介:现在来讲孔子生活的乐。乐的态度在人的心境是安和自在。现在就我自己的经验来说,我怎样找着孔子的这个态度,这段话很长。我原来不想讲什么哲学,更不想研究什么西洋或东洋哲学。但为什么竟来讲?因为我生活上发生问题——人生苦恼的问题,就是在孔子生活的态度里面找出答案的,所以才来研究他。我还想告诉大家,我由佛家生活转入孔家生活的原因,以及佛家、孔家生活之不同的地方。

  • 标签: 儒学 孔子 '欲' 梁漱溟
  • 简介:梁漱溟是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国学大师,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他一生追求两个问题:一是中国问题,即中国向何处去;另一个是人生问题,即人活着为什么。

  • 标签: 梁漱溟 儒家 中国问题 国学大师 人生问题 思想家
  • 简介:梁漱溟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虽然只是中学毕业,却成就了一番事业,尤其是在中国文化事业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之所以能够如此,与他的父亲梁济关系重大。

  • 标签: 梁漱溟 “放任” 梁济 文化事业 社会活动家 思想家
  • 简介:梁漱溟能成为与众不同的大学问家,对他影响最大的应该是他的父亲梁济(虽然梁漱溟本人不这样说)。梁济对子女的教育方法非常独特,可称古今罕见。现在的父母虽然未必能按照他的方法去做,但起码可以得到很大的启发。

  • 标签: 梁漱溟 教育方法 学问家 梁济
  • 简介:梁漱溟为代表的乡村建设派所发起的对乡村教育理论的探索,不但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注重吸取西方文明的精华,而且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主要从定义、对象、目的、意义及内容和手段几个方面,我们试着对梁漱溟乡村教育理论展开研究.

  • 标签: 梁漱溟 乡村教育 内容
  • 简介:梁漱溟作为中国"最后的儒家",在其早期的教育与乡村建设实践中,形成独特的德育思想。文章在论述了其德育思想的理论基础、目标、内容及方法后,简要分析了其德育思想对当今社会德育工作的启示,以期对现代德育工作有所裨益。

  • 标签: 梁漱溟 德育思想 启示
  • 简介:梁漱溟是我国的国学大师,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他与毛泽东在解放前后都有过多次密切交往。梁漱溟一生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是1953年9月与毛泽东的公开顶撞。至今还有一些评说的文章见诸报刊网站,可见其影响是跨世纪的。以往坊间和学界对梁漱溟是否向毛泽东认错一直有争议,特别是有人热衷宣传梁的"不屈服任何暴力,铮铮铁骨,屹立如山","廷争面折""犯颜直谏"等等。

  • 标签: 梁漱溟 爱国民主人士 《毛泽东选集》 梁毛 停止发行 编辑工作
  • 简介:有一回,西南联大中文系的一位老师向吴宓教授借了5元钱,说好一个星期以后还,但一个星期过去了,那位老师却没有把钱还给吴宓。于是,吴宓就亲自找上门去,要回了那5元钱。那位老师很不高兴,跟别人说:“吴宓真是个小气鬼,借他5元钱还好意思上门来要!”

  • 标签: 吴宓 梁漱溟 个性 西南联大 老师 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