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4 个结果
  • 简介:明嘉靖六年(1527)丁亥夏,王阳明出征前往广西思恩、田州两地,平定当地少数民族暴乱。在出征前夕,阳明应两位弟子钱德洪与王龙溪之请,在家乡天泉桥上阐发了对自己晚年所提出“四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理解,并对两位弟子疑难进行了相应解答,史称“天泉证道”。“天泉证道”记载上,《传习录》下、《年谱三》和《天泉证道纪》是三条最为基本文献。

  • 标签: 四句教 “四有” 考辨 《传习录》 少数民族 王阳明
  • 简介:4月12日北京举行,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文献研究中心、人学研究中心、青年哲学论坛、马克思学论坛共同举办,北京大学“黄楞森项目”资助,丰子义教授主持。从事相关领域研究30余位学者与会,对关涉“巴黎手稿”这一文本文献、思想、历史地位和当代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巴黎手稿 学术研讨会 人学思想 代理 写作
  • 简介:启蒙在中国现代化中命运问题,是一个重要而又充满争议的话题。这个问题又可以分为应然和实然两个问题:从应然角度来讲,就是启蒙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应该发挥什么样作用;从实然角度来讲,就是启蒙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实际上发挥了什么样作用

  • 标签: 中国现代化 现代化过程 命运问题 应然 实然
  • 简介:陶渊明对《周易》习纳反映在其诗文中透显天地之运、三才之道及乐天知命等方面。于诗文创作中,主要表现为引用卦名、爻辞、系辞,以及引用易学人物、史事、著作等。结合时代背景、学术思潮,考察陶子父祖师友、朋辈侪流等因素,得知诗人习《易》自有渊源,对进而钩沉易学东晋传播情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 标签: 陶渊明 《周易》 东晋 易学传播
  • 简介:胡瑗《周易口义》相对于孔颖达《周易注疏》释卦体例方面主要有三方面创新:1、重视对卦序与时义阐释;2、成卦之义多“以二体言之”;3、主张“诸卦四德亦天地四德”。这些体例创新均是北宋士大夫政治主体意识觉醒时代背景下借易学解释“阐明儒理”思想意图体现。

  • 标签: 北宋易学 《周易口义》 解易体例
  • 简介:古人常以天、地、人并列,认为人生于天地之间,可以沟通天地、参赞天地之化育。要对天地人有一系统认识,必须将三者看做是一个整体,彼此之间互为缘分,相互牵连。首先,天地人是自然一切。天、地、人各有所道,人生存于天地之间,要尊敬和爱护天地,对天地怀有一颗敬畏和信仰之心,安守本分,奉行天理、恪守自然之法则。其次,天地人是人本一切。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应该尊重自然,尊重生命,以人为本。再次,天地人是心外一切。世间万物发展都是有因果,我们要去体悟这种因果,不能盲目的将责任推于外界。最后,天地人是心内一切。天地人应与我心结合起来。世界是我心里世界,人类是我心里的人类,一切都是与我相关,大家彼此因缘共同而产生了关系。

  • 标签: 天地人 自然 人本
  • 简介:黄仁宇"数目字管理"理论管子经济实践中应用,集中体现在统计学、财政管理、货币通胀管理、信用契约和战略规划等方面。管子经验对当代市场经济社会有更深远意义。

  • 标签: 数目字管理 管子 经济实践
  • 简介: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学者,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来自中国和世界各地嘉宾和专家学者齐聚北京,举行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这次会议是国际儒学界和国际学术界一次盛会。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会员大会 联合会 儒学 诞辰 孔子
  • 简介:行动者做他所做理由是什么?这样理由是行动者实际上据以作出某个行动理由,即驱动性理由,以下简称行动理由。自戴维森以来流行看法是,行动理由是作为行动者心理状态欲念和信念。这个观点又被称作心理主义。

  • 标签: 行动者 心理状态 心理主义 驱动性 戴维森 信念
  • 简介:正义究竟是一个伦理概念还是一个法权概念,这取决于人们判断该概念视角。对于我们来说,作为方法论唯物史观总体观,对于正义概念及其具体材料阐释积极意义在于,揭露德性失败和世界历史进程胜利之最为极端矛盾。

  • 标签: 正义概念 伦理 马克思 批判 世界历史进程 唯物史观
  • 简介:与启蒙精神对话,至今仍是思想界不能回避挑战之一。特别对于中国学者来说,站在古与今、中与西双重难题之间,既要探索启蒙本身历久弥新价值,又要尝试回答这种价值对于当代中国思想与实践意义何在。这里选编一组文章,分别从启蒙思想历史性构成、中西“理性”观比较、启蒙精神与中国现代化,以及启蒙传统现代价值等方面展开研究,从不同角度为我们揭开了“启蒙”神秘面纱,阐述了启蒙精神的当代价值,特别是启蒙精神对中国现代化事业思想解放作用,具有很强代表性、启发性和很高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正如启蒙是一项未竞事业,关于启蒙研究同样未完待续。

  • 标签: 启蒙思想 《判断力批判》 现代化事业 启蒙精神 视阈 现代价值
  • 简介:《管子》一书中多处论及吏治问题。我们把这些资料联系起来,会发现《管子》有着比较完整吏治思想与管理思路。《管子》吏治思想基本内容,以及官吏自选拔、试用、监督、到奖惩与任免诸环节上制度设计与见解,都对封建社会吏治观念形成了开创性思维,为后人留下了诸多可鉴之处。

  • 标签: 《管子》 吏治 影响
  • 简介:以“应该”语言来表达具有规范性实践规则,并以此去引导行动,这是现代实践哲学一个基础性思想。通常认为,两个关键指标上,道德意义上“应该”不同于其他意义上“应该”概念。这两个指标,一个是“应该”概念所表征规范特征,另一个是“应该”概念所蕴含规范力量。

  • 标签: 道德原则 绝对律令 “应该” 逃避 神话 实践哲学
  • 简介:行动哲学力图为人类作为理性动物所特有的行为提供一个说明。尽管相关讨论至少可追溯到苏格拉底,但作为哲学一个分支,它直到20世纪中叶才诞生。由于一系列重要哲学问题或主题,例如意图、意向性、自由意志、行动者自主性、实践理性、道德责任等均与之密切相关,所以行动哲学迅速发展起来。

  • 标签: 哲学问题 道德责任 意图 形上学 能力 20世纪中叶
  • 简介:徐光启生活于社会历史转变较大时代,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西方文化开始传入中国形势下,满怀爱国热忱,军事上力图用西方传入技术装备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训练出一支精锐部队,改变明廷面临危局。徐光启提出坚甲利器和实选实练是建设一支精锐部队根本途径。还具体提出了如何实现坚甲利器和实选实练办法。为了挽救明王朝衰弱形势,徐光启对边海防既提出了总体战略,也提出了局部战略,既提出了战略问题,也提出了战术问题。

  • 标签: 徐光启 军事思想 坚甲利器 实选实练 边海防
  • 简介:柏拉图主要在三个文本中讨论“知识”和“信念”关系,这就是《美诺》、《泰阿泰德》和《理想国》。《美诺》和《泰阿泰德》讨论比较接近,《理想国》中讨论似乎与前两个文本形成明显冲突。《美诺》和《泰阿泰德》似乎认为信念与知识是可兼容,知识概念蕴含了信念概念,这种主张称为“兼容论”。

  • 标签: 知识概念 柏拉图 信念 《理想国》 兼容论 阿泰
  • 简介:舒茨现象学始于对社会世界探索,现象学运动中以社会现象学为其标识。舒茨那里,社会世界具有首要理论关联性,分析和研究它对社会科学具有根本理论意义。社会世界即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处常识世界,其内涵与胡塞尔生活世界基本上相同。

  • 标签: 社会现象学 社会世界 科学基础 舒茨 现象学运动 日常生活
  • 简介:10月8~12日夏威夷大学召开,由美国夏威夷大学和东西方中心共同举办。本次会议是“世界儒学文化研究联合会”(2013年7月韩国成立)成立后首次会议。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40余名专家学者,共同商讨经由儒学思想和价值影响与塑造世界文化新秩序建立可能性。

  • 标签: 世界文化 儒学价值 文化秩序 国际学术会议 夏威夷大学 文化研究
  • 简介:“晚明”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定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变化,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将这些变化概括为中国“近代性”发生。如何理解这些变化,特别是如何理解这些变化与现时代关系,实际上正是我们身处这个时代获得某种自我意识来源。阳明学一定意义上正是这个时代产物,它一方面是这个时代精神表达,另一方面也尝试提供了一套解决这个时代所面临问题方案,包括“如何塑造一种新主体状态和伦理生活”、“如何编成一种新社会秩序与政治形态”思考。

  • 标签: 中国近代哲学 阳明学 近代性 学术思想 晚明 明代
  • 简介:与传统哲学对直观感性理解不同,胡塞尔提出范畴直观表明,范畴客观形式能够通过客体化行为综合功能构造自身,从而成为可直观把握认识对象。但在阿多诺看来,范畴直观只是观念论一种伪造,其根源实质上也仅在于逻辑有效性向主观方面移置。

  • 标签: 阿多诺 范畴 批判 逻辑有效性 传统哲学 综合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