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曾参思想以道德规范为主,核心是孝,实质是重视伦理,重视做人责任。他认为人生责任多,处处时时有责任,责任是相互;人责任有先后、高低之分,家庭责任是首要、基本,社会行政责任是次要。人们尽到家庭责任以后,应自觉主动地承担并终生坚持不懈地履行对他人以至于天下人责任;人们为尽到人生责任,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并提出了“省身”、“战战”、“慎独”等修身方法。

  • 标签: 曾参 责任
  • 简介:上下经卦变歌》评述乌恩溥朱熹《周易本义》一书里写了一首《上下经卦变歌》,同时还画了《卦变图》。《上下经卦变歌》(以下简称“卦变歌”)和《卦变图》概括了《周易》六十四卦卦变内容,同时也反映了朱熹关于卦变思想。现在略作诠释与评述,有不当之处尚祈批...

  • 标签: 卦变图 朱熹 经卦 上升到 《周易》 既济卦
  • 简介:本文以《易传》中“以……也”为例,探讨句式分析对解读古籍作用。此一式不见于《周易》经文,只出现在传中,是个多义结构,可作原因、目的或凭借名词组,也可以是含有“以”字介词组之状中结构。历代注疏及现代译本除了前述多种解读,还有将之解读为结果、并列、顺承或受修饰。本文特从句法角度指出此句式作结果旬并非常态用法,如此解读需十分慎重,而后三种解读则不妥当。通过本文讨论可看出句式分析排除一些不合句法之解读,将合理解读缩小到一定范围。

  • 标签: 易传 “以……也”句 判断句 虚词 古籍解读
  • 简介:智能体行动是人工智能研究核心概念之一。通常理论框架下,行动这一概念具有完全预先给定定义,即一个行动由其行动名称、行动执行先决条件以及行动执行后果组成。然而,现实世界中,我们并不总能预知一个行动完整定义,行动后果并不总能预先判定。休谟恒常联系理论是哲学中对因果关系解释理论。一些逻辑学家给出了基于恒常联系理论形式化模型和系统。

  • 标签: 因果关系 英文 学习 结构 时态 形式化模型
  • 简介:刘宗周将《大学》八目之一“诚意”中“意”解释为一种深微道德意向,即心道德主宰,而不是已发善恶意念。以此为基础,他对阳明“四教”进行了系统批评,并提出了自己新“四教”。通过对阳明四批评,刘宗周一方面对阳明四教潜在矛盾及可能流弊进行了揭示,另一方面通过对《大学》前四目的重新解释,将知纳入到意中,力图以此解决阳明后学知而不行、知行分离流弊。

  • 标签: 心意知物 诚意 良知 四句教
  • 简介:社区是人类社会基本单元,社区治理是社会管理重要板块。现阶段主流话语中有一种把社区仅作为一个管理单元、把社区化约为小区倾向,这对于推进社区治理创新相当不利。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对社区进行还原,弄清楚社区理论渊源、多维面向和组成要素,对于进一步理解社区治理意义和目标以及增强社区治理主体、内容和方式科学性大有裨益。

  • 标签: 社区 理论渊源 多维面向 组成要素 社区治理
  • 简介:<正>《论语·阳货篇》记载孔子谈诗(指《诗经》,下同)一段话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又《泰伯篇》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其中关于“诗可以兴”“兴于诗”“兴”义,古今学者多有分歧。“诗可以兴”“兴”,何晏《论语集解》引孔安国曰:“兴,引譬连类。”朱熹《四书集注》曰:“感发志气。”“兴于诗”一“兴”,《集解》引包咸注:“兴,起也,言修身当先学诗。”现代学者对“兴”解释也不尽一致。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对“诗可以兴”“兴”义,采取朱熹

  • 标签: 孔子 朱熹 论语 社会作用 道德修养 政教
  • 简介:唐代,《老子》、《庄子》、《列子》、《文子》、《亢仓子》五部道家著作被诏封为道教“真经”,享受很高地位。柳宗元站在儒家立场之上本着“经世”原则对这五部“真经”作了理性地考证与评价,从中可以较为清楚地看到他对道家、道教理解与态度。

  • 标签: 柳宗元 道教 真经
  • 简介:隐喻理解重要机制是“范畴推理”,它兼顾隐喻理解台前和幕后,其指导原则是寻求关联。稳定性概念是人们进行范畴归纳、运用结合策略等幕后推理过程基础。词汇激活稳定性概念由存在模型和行为模型构成,而它们分别又由基本认知模型和第二层级认知模型构成。范畴推理是在台前认知基础上,运用范畴归纳和结合策略来确定未知事物特征幕后推理过程。范畴归纳过程中,人们往往会采用多范畴和单范畴两种不同策略。隐喻理解倾向使用单范畴策略。人们首先使用范畴层面知识进行推理,当单纯依靠范畴层面知识不能完成推理情况下,将借助结合策略,运用已有的范畴或概念特征来说明目标概念特征。

  • 标签: 推理过程 隐喻理解 认知模型 认知基础 事物特征 稳定性
  • 简介:上博简是一部具有丰富哲学和礼学内容学著作,作者一方面以子思学派性情学说论,大力张扬诗歌性情,继承并发展了"诗言志"思想,以性情作为诗歌"言志"内涵,使儒家诗歌理论建立在心性哲学基础之上;另一方面又主张用礼义学说对诗歌情感进行约束和规范,表明了儒家对待情感问题原则立场,初步呈现出"发乎情,止乎礼义"理论倾向.中国儒家关于诗歌抒情理论框架在此已经隐然成型.

  • 标签: 儒家 礼义 礼学 哲学 性情论 理论倾向
  • 简介:《周易》体现是周代哲学意识,它基本精神方向是以人承天,强调实在本身未完成性以及人对于实在参与性.《周易》对于实在理解完全建立阴阳观念上.阴阳《周易》主要不是两种气体,而是隐显或幽明.《周易》体系中,阴阳构成了实在根本特征,以阴阳为中心世界观具有不可测度、未决定性特征,实在显现总是具有新奇面相,不断自我更新是实在本性;而且,实在显现具有时间性特点.《周易》对于实在理解不是建立主体—客体模式上,而是以人与实在交互参与、彼此渗透为基础,实在通过人参与而成为实在,人也通过参与实在而将自身提升到人性水平,随时智慧正是人参与实在基本途径。

  • 标签: 周易 阴阳 实在
  • 简介:《管子》科技史教学中地位和作用刘青泉世界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以撰写1400多万字《中国科学技术史》巨著而享有盛名。李约瑟博士原来英国剑桥大学从事生物化学研究,1937年(当时他37岁)开始学习中文,此后转行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他最初学习中...

  • 标签: 《管子》 科技史料 管仲学派 科学思想 《中国科学技术史》 科学史
  • 简介:一、杨文会其人其学中国有三教融通传统,不分哪一教派,其中高人大德,对于其他教派一些重要典籍,都会积极主动地加以研习,从中吸取智慧。对于道家经典,大家也不例外,历代都有儒家和佛家的人士对之研习和解说。这种三教融通传统,使得人们对于各家重要典籍理解和认识不断深化,

  • 标签: 杨文会 老庄 佛学 积极主动 道家经典 传统
  • 简介:马克思科学实践观基础上论证了社会是人与自然完成了本质统一,阐述了“现实个人”是唯物史观考察社会历史出发点和前提,揭示了人实践活动物质动因是社会基本矛盾,分析了社会历史发展和个人全面发展相统一过程。

  • 标签: 马克思 唯物史观 社会历史 个人全面发展
  • 简介:从“理论哲学”转向“实践哲学”所带来一个重大思想成果在于,长期主导哲学“特权主义”与“贵族主义”欲求将走向终结,哲学将从“专横”走向“民主”。这是哲学精神品格和气质上所发生根本性转变。哲学“特权主义欲求”与“贵族心态”始于摆脱“有限”与“卑微”、寻求“无限”和“超越”“高贵精神”,但由于它所坚执控制论思想倾向与排他性价值取向,“高贵野蛮”构成其深层精神底色。推动哲学走向“民主化”已然成为现当代哲学重大趋势。

  • 标签: 哲学精神 民主化 维度 现代 实践哲学 理论哲学
  • 简介:《中论》(Mādhyamikasāstra)是印度大乘佛教著名哲学家龙树(Nāgārjuna)阐述中观哲学思想基本著作,历来被认为是龙树最重要著作。龙树《中论》一书中扣紧"缘起"讨论"性空",提出"八不缘起"、中道实相等思想,对初期大乘佛教经典《般若》系统性空思想作出了新、系统、全面的和深刻阐释,对后来大乘佛教哲学思想尤其是中观学派哲学思想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 标签: 《中论》 龙树 注疏 哲学思想 大乘佛教 佛教经典
  • 简介:本文通过对朱熹《易学启蒙》分析.考察作为象数易学和义理易学基础先天易学和后天易学基本原理和相互关系,由此进一步研究作为象数易学和义理易学共同基础“理”意味。朱熹易学不是象数和义理哪一个立场上对两种易学综合.而是试图确立易学基础,进而把对理意味系统解释和说明作为最终目标。

  • 标签: 朱熹 先天易 后天易
  • 简介:齐文化作为中国古代地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民本思想作为齐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与实践则更显突出.正因为齐国有为君臣注重爱民、重民、富民,注重民众作用,才使齐国成为了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一.梳理与研究齐文化中民本思想,不仅可使齐国治国思想研究深入,而且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无疑也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 标签: 民本思想 历史地位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