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作者: 黄烽 朱剑 王玉华 张江林 靳洪涛 张文 苏茵 赵岩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2年第08期
  • 机构: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风湿免疫科,北京10085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风湿免疫科,北京100038,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石家庄05000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风湿免疫病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730,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北京100044
  • 简介:摘要强直脊柱炎(AS)是一种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和外周关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在我国,AS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仍有待普及。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结合我国国情,在借鉴国内外诊治经验和指南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范,旨在规范AS的诊断和病情评估,合理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生物和传统合成改善病情抗风湿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脊柱炎,强直性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SAPHO综合征全脊柱病变的MRI表现,探索其影像规律。材料与方法分析22例SAPHO综合征全脊柱病变MRI图像,对活动性病变和结构性病变及椎旁、椎间隙病变的特征进行评估、统计与分析。结果SAPHO综合征脊柱受累病变主要在胸段(占脊柱病变的45.4%)(P<0.05),其中活动性病变骨髓水肿(bone marrow edema,BME)和结构性病变脂质沉积最为常见,且均以胸段前侧椎角为主,跳跃分布和对吻分布分别为:BME 53.3%、46.7%,脂质沉积41.3%、58.7%。其他病变包括骨桥(3.9%)、骨质破坏(19.2%)、骨质硬化(3.0%)、椎间隙狭窄(4.3%)、压缩性骨折(3.5%)和椎旁软组织水肿(4.6%)。结论SAPHO综合征全脊柱病变以胸椎前侧椎角的BME和脂质沉积为主,呈跳跃和对吻分布,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 标签: SAPHO综合征 脊柱 磁共振成像 病例报道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和探讨小儿阑尾术后早期性肠梗阻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60例小儿阑尾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在早期性肠梗阻的护理工作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肠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其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阑尾术后,需要采取恰当合理的优质护理措施护理早期性肠梗阻,改善患者的肠功能,缩短住院时间,从而优化手术治疗效果。

  • 标签: 小儿阑尾炎 早期炎性肠梗阻 护理方法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类风湿关节(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症为主要病理基础的自身免疫病,致残率高。近年来,RA的诊治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际上有关RA的指南亦不断更新。我国RA患者人数多,规范化诊疗的普及依然欠缺。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在借鉴国内外诊治经验和指南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范,对RA的诊断、治疗及管理给予建议,以更好地控制关节炎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残疾及疾病负担。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诊断 治疗 规范
  • 作者: 李彩凤 黄新翔 王永福 郑朝晖 黄艳艳 张文 赵岩 代表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2年第02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北京100045,广西医学科学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南宁 530021,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包头 014010,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临床免疫科,西安 710032,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南医学院附属海南医院)风湿免疫科,海口570311,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风湿免疫病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730
  • 简介:摘要幼年特发性关节(JIA)临床上常见亚型包括全身型JIA、少关节型/多关节型JIA和幼年脊柱关节。本病无特异性诊断指标,需与感染性疾病和恶性病相鉴别。全身型JIA起病多急骤,病情进展快,易合并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而危及生命。儿童风湿科医生对JIA的诊断及治疗经验仍不足,规范化诊疗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组织有关专家,在借鉴国内外诊疗规范和分类标准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旨在规范JIA各亚型及全身型JIA合并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以降低致死率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改善患儿预后。

  • 标签: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诊断 治疗 预后
  • 作者: 沈敏 青玉凤 史晓飞 樊萍 张文 李彩凤 赵岩 代表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2-19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1年第12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疑难重症和罕见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风湿免疫病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0730,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 川北医学院风湿免疫研究所,四川南充637000,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院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洛阳471003,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 710061,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风湿科 100045
  • 简介:摘要自身炎症性疾病(AIDs)是一组因基因突变致其编码蛋白改变、固有免疫失调,最终导致机体出现全身或器官炎症反应的疾病。AIDs是一组罕见的风湿性疾病,为提高临床医生对AIDs的认识与诊治水平,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在借鉴目前国内外经验和指南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范,总结了几种主要AIDs的临床表现,并规范了AIDs的诊断思路和方法。

  • 标签: 自身炎症性疾病 诊断
  • 简介:摘要原发性胆汁性胆管(PBC)是一种以肝脏小胆管为主要靶器官的慢性进展性自身免疫性胆汁淤积性疾病。在我国PBC并非罕见,但PBC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仍待提升,为进一步规范我国PBC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在借鉴国内外诊治经验及指南的基础上,撰写了本规范,旨在提高临床医生认识PBC的临床特点、治疗选择及预后判断的水平,以期对其及时诊断、正确治疗和科学的随访管理,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诊断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蛋白H3.3的36位赖氨酸至甲硫氨酸(K36M)突变蛋白表达在软骨母细胞瘤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北京积水潭医院的软骨母细胞瘤及其他骨肿瘤病例,光镜观察并结合临床影像明确诊断。EnVision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3.3 K36M突变蛋白的表达。结果骨肿瘤共计196例:软骨母细胞瘤68例(包括6例复发病例),骨巨细胞瘤59例,内生软骨瘤9例,透明细胞软骨肉瘤3例,软骨肉瘤Ⅰ级9例,软骨肉瘤Ⅱ级9例,软骨肉瘤Ⅲ级2例,去分化软骨肉瘤11例,软骨黏液样纤维瘤6例,动脉瘤样骨囊肿9例,非骨化性纤维瘤9例,成软骨为主型骨肉瘤2例。免疫组织化学显示95.6%(65/68)的软骨母细胞瘤呈H3.3 K36M突变蛋白阳性表达,其余128例皆为阴性。诊断的灵敏度为95.6%,特异度为100.0%。结论免疫组织化学H3.3 K36M突变蛋白检测在软骨母细胞瘤中显示较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在临床实践中具有较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普外科临床中阑尾急性病人展开诊治效果探究。方法以2015年4月~2016年4月因患上急性阑尾而入本院施行诊疗的病人89例为对象,经检测、评估其病资料的前提下,将其划分作研究、对比两组,研究组45例以腹腔镜下术施行治疗,对比组44例以开腹式手术施行治疗,探究两种手术法的疗效指标,比对两组病例病情归转情况。结果探究发现,研究组45例的术中出血总量、手术后总有效率等情况都优越于对比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普外科临床中展开阑尾急性病人的医疗诊治时,应以腹腔镜辅助性手术为首选治疗手段,此手术法有助增强整体疗效,值得作进一步推荐。

  • 标签: 急性 阑尾炎 普外科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对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临床选取本院2014年10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4例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分别接受CT与X射线检查,比较两组病因检出率、诊断准确率以及直接与间接征象检查。结果观察组病因检出率、肠梗阻部位检出率、诊断准确率均优于对照组,误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CT技术在结肠癌致肠梗阻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明显提高病因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为该类患者后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结肠癌 肠梗阻 CT 诊断 意义
  • 简介:摘要胆囊癌是一种高度恶性且预后极差的胆道系统恶性肿瘤,早期诊断与及时根治性手术是可能治愈胆囊癌的唯一途径,然而由于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且早期症状与胆囊相近,大多数胆囊癌都是在发病晚期才被诊断,而且传统放化疗对于胆囊癌的治疗非常有限,对总体生存率影响不大。随着当前对于胆囊癌中分子生物机制研究的日益完善,运用分子生物手段治疗胆囊癌表现出了更有效的治疗策略和发展前景。文章综述了近些年在胆囊癌分子生物研究中取得的进展,希望为胆囊癌提供预后分子标记及治疗靶点,提高并改善胆囊癌化疗效果。

  • 标签: 胆囊肿瘤 分子生物学 基因,p53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块型与非肿块型乳腺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与肿瘤分子生物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8例经病理学确诊的乳腺癌患者术前磁共振的DWI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4~72 (48.5±4.7 )岁;其中肿块型49例,非肿块型19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和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简称Ki-67)的表达,肿块型与非肿块型乳腺癌、不同生物标记物及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ADC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ADC与生物标志物和分子亚型的相关性。结果肿块型乳腺癌的ADC低于非肿块型[(0.95±0.13)×103 mm2/s vs. (1.03±0.12)×103 mm2/s] ,差异有统计意义(t=2.193 ,P=0.023 )。19例非肿块型乳腺癌中ER(-)、PR(-)、Ki-67>14%者的ADC低于ER(+)、PR(+)、Ki-67≤14%者(t =2.742、2.054、2.323,均P<0.05),HER-2过表达型的ADC高于其他分子亚型,且差异均有统计意义(t=2.515、2.336、2.721,均P<0.05)。49例肿块型乳腺癌中ER(-)、Ki-67>14%者的ADC低于ER(+)、Ki-67≤14%者(t=3.291、2.183,均P<0.05),HER-2过表达型的ADC高于其他分子亚型,且差异均有统计意义(t=2.493、2.453、2.512,均P<0.05 )。肿块型乳腺癌患者的ADC与ER(+)、PR(+)表达呈正相关,与Ki-67表达水平呈负相关,且差异均有统计意义(r=0.394、0.360、-0.407,均P<0.05 );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的ADC与ER(+)表达呈正相关,与Ki-67表达水平呈负相关,且差异均有统计意义(r=0.371、-0.397,均P<0.05 )。结论非肿块型乳腺癌的ADC高于肿块型乳腺癌,肿瘤ADC与分子生物表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乳腺肿瘤 弥散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