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育异常(DSD)患儿临床表型及基因型的异质及相关。方法回顾分析全国36家儿童医疗机构2017年1月至2021年5月临床拟诊DSD的1 23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对277个DSD相关候选基因进行捕获之后进行二代测序,结合临床表型分析其异质及相关。结果1 235例临床拟诊为DSD的患儿初诊时社会性别男980例、女255例,初诊年龄为1日龄至17.92岁。通过基因分子学检测致病变异患儿共443例,阳性检出率为35.9%。临床表型以小阴茎(455例)、尿道下裂(321例)、隐睾(172例)常见;基因检测发现常见变异为SRD5A2变异(80例),AR变异(53例)及CYP21A2变异(44例)。其中临床表型为单纯小阴茎和单纯尿道下裂患儿中,均表现为SRD5A2变异最常见(分别为33例及11例),而单纯隐睾患儿中,以AMH变异最常见(7例)。结论中国DSD患儿最常见的基因变异是SRD5A2变异,常见的临床表型是小阴茎、隐睾、尿道下裂。分子诊断可以提供有关DSD生物学基础的线索并指导临床医生进行特定的临床检查,目标序列捕获探针并二代测序技术能针对性地为DSD患儿提供有效而经济的遗传学诊断。

  • 标签: 性分化障碍 诊断 遗传学
  • 简介:摘 要:文章首先通过对上证指数的对数收益率建立GARCH(1,1)模型,由于GARCH(1,1)模型的估计参数系数接近于1,考虑建立EGARCH(1,1)模型,对上证指数的波动率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上证指数波动具有显著的波动聚类与持续; EGARCH(1,1)模型对未来波动率的预测误差较小,说明EARCH模型在预测上证指数波动率方面具有一定的可行

  • 标签: 上证指数 波动性 预测 GARCH模型
  • 简介: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交流的工具,中西方文化由于各民族之间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思维方式的不同,产生了巨大的差异。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在进行语际转换时也必然会产生障碍,造成了不可译现象,但由于文化间的趋同融合,中西方文化在一定程度内仍具有可译,通过陌生化翻译方法,不但完整地翻译了异域文化,更使读者耳目一新,了解并最终接受异域文化。

  • 标签: 中西文化 可译性 陌生化翻译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米曲菌胰酶片治疗老年人餐后不适综合征(PDS)的有效和安全,及其与促胃肠动力药物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老年PDS患者用随机数表法抽样分为3组,莫沙必利组采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5 mg/次,3次/d,餐前服用,疗程2周),米曲菌胰酶片组采用米曲菌胰酶片治疗(244 mg/次,3次/d,餐中或餐后服用,疗程2周),联合治疗组采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和米曲菌胰酶片治疗(用法用量同前,疗程2周)。采用改良的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DSI)评分标准,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周、2周、停药4周后,对患者进行NDSI评分、不适强度评分和PDS评分,同时进行疗效分析和药物不良反应评估。结果全国16家三级甲等医院参加本研究,共有323例患者入组,其中,莫沙必利组105例,米曲菌胰酶片组109例,联合治疗组109例。研究对象中,男148例(45.8%),女175例(54.2%),年龄60~100(71.4±9.0)岁;3组的基线特征无差异。治疗后,3组的NDSI评分均明显下降(P<0.001);不论是米曲菌胰酶片组还是联合治疗组,治疗1周、2周的NDSI评分与莫沙必利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不适强度评分和PDS评分在治疗后均下降(P<0.001),其中联合治疗组的评分下降最明显;米曲菌胰酶片组第1周和第2周的不适强度评分和PDS评分均低于莫沙必利组[不适强度评分:第1周,4.0(2.8,8.0)分比6.0(3.0,10.0)分;第2周,3.0(0.0,5.0)分比4.0(2.0,6.0)分;P值均<0.05。PDS评分:第1周,6.0(3.0,9.0)分比7.0(3.5,10.5)分;第2周,3.0(0.0,5.0)分比4.0(2.0,7.0)分;P值均<0.05]。莫沙必利组、米曲菌胰酶片组和联合治疗组在治疗1周时的总有效率均超过15.0%,治疗2周时总有效率分别为55.2%、68.8%和73.4%,其中米曲菌胰酶片组和联合治疗组的2周总有效率均高于莫沙必利组(P=0.041和P=0.006)。停药后,莫沙必利组的复发率最高(9.5%),显著高于米曲菌胰酶片组(1.8%,P<0.05)和联合治疗组(1.8%,P<0.05)。3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米曲菌胰酶片可以安全、有效改善老年人PDS症状,其治疗老年人PDS的效果与莫沙必利相近,且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米曲菌胰酶片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老年人PDS的效果优于单用一种药物。

  • 标签: 消化不良 老年人 餐后不适综合征 米曲菌胰酶片 莫沙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