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膜后脂肪肉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脂肪肉瘤的CT资料,10例均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分析不同组织类型脂肪肉瘤的CT表现与病理改变。结果与病理对照,脂肪瘤样脂肪肉瘤(LLS)1例,硬化性脂肪肉瘤(SLS)1例,黏液样脂肪肉瘤(MLS)1例,去分化脂肪肉瘤(DDLS)1例,混合成分6例。CT影像上,LLS表现为脂肪密度肿块,密度不均匀,有分隔,网状强化;MLS平扫表现为均匀的水样密度肿块,增强扫描呈网状、片状或岛状强化;DDLS表现为实性软组织肿块,明显强化,常伴有分化良好的脂肪瘤样组织。结论不同组织学亚型的脂肪肉瘤其CT表现有所不同,CT表现的差异取决于病变内不同组织学亚型的比例、分布及混合的方式,其中脂肪成分是诊断脂肪肉瘤的关键,本组中,腹膜后脂肪肉瘤多以混合形式存在,了解这些CT表现特点有助于脂肪肉瘤的术前诊断。

  • 标签: 脂肪肉瘤 腹膜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滑膜肉瘤的特点及其诊断、鉴别诊断、预后。方法选取肺滑膜肉瘤患者2例,对肉瘤标本进行镜检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肺滑膜肉瘤主要由梭形纤维母细胞样细胞构成,其中含有少量胶原纤维,多呈弥漫性紧密排列或者交织束状排列,增生梭形细胞周围见大小不等的裂隙,裂隙多呈分支状,少量裂隙呈片状、车福状,有灶性坏死。肿瘤细胞Vimentin、CD99、CK、Bcl-2、EMA均呈现阳性;Calretinin、CD34、CD68、SMA、S-100、MyoD1、desmin均呈现阴性。结论肺滑膜肉瘤的病理组织形态和免疫表型较为复杂,诊断时应该引起注意,并且肺滑膜肉瘤的复发率较高,要严格处理好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肺滑膜 肉瘤 病理组织 免疫组化
  • 简介:肉瘤是常见的原发恶性骨肿瘤,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体健康。通过规范的化疗和手术,很多患者可达到痊愈,但不当的诊疗过程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肿瘤专业委员会依据循证医学方法制定了《骨肉瘤临床循证诊疗指南》,就诊断流程、化疗、不同部位的手术方式和挽救性治疗等临床问题进行总结,依据文献证据等级给出相应的推荐等级。旨在为骨肿瘤医师的临床诊疗提供最佳的、有效的意见参考,从而使患者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本指南仅为学术性指导意见,具体实施时必须依据患者的个体医疗情况而定。

  • 标签: 骨肉瘤 骨肿瘤 指南
  • 简介:资料患者,女性,69岁。绝经23年,下腹疼痛、腹胀2个月,便秘1月余。当地超声检查示:盆腔包块(大小13.6cm×9.8cm×9.4cm)。转诊至本院再次行超声检查,示膀胱后方巨大混合性肿块,实质为主,其内回声不均,可见形态不规则的无回声区,肿块内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部分子宫及宫颈可显示。超声造影:12秒开始灌注,呈非均匀高增强,内灌注不均匀。妇科检查:阴道外口可见脱垂的小宫颈,可触及萎缩的子宫体,

  • 标签: 子宫 肉瘤 超声
  • 简介:子宫肉瘤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1%,占子宫恶性肿瘤的3%~7%。尽管发病率低,但侵袭性强、预后差,目前对子宫肉瘤预后较差的危险因素及最佳治疗方案尚未达成一致。近年来,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及临床经验的积累,人们对子宫肉瘤的生物学特性有了进一步认识,本文就其分类、分期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最佳治疗方案 子宫肉瘤 分类 分期 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 子宫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primaryangiosarcoma,MPAS)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其诊断治疗方式,为临床医生治疗本病提供相关参考。方法结合文献,回顾2例MPAS的临床表现及诊治过程,并分析讨论。结果MPAS发病罕见,临床表现不典型,需病理明确诊断,目前单纯乳房切除仍是公认的有效治疗方式,术后放化疗的效果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MPAS恶性程度高,极易复发转移,预后差,临床经验欠缺,治疗手段不完善,需进一步探讨。

  • 标签:
  • 简介:目的就16例高危骨肉瘤的临床特点及护理.重点讨论如何实施科学的护理措施。方法(1)严密观察病情。(2)保持环境舒适安静,保持湿度为60%~70%.避免多种刺激引起情绪紧张而诱发大咯血。(3)防止病理性骨折的发生。(4)对疼痛患者合理选择给药途径。(5)做耐心细致地心理护理,用成功的病例激励患者。(6)针对不同用药方法,做好化疗期护理。(7)保肢手术后护理及康复护理。结果16例均未出现严重感染等并发症。随访1年6个月,死亡2例,带病存活9例。其中行保肢手术11例,保肢率68.7%.并均获得较满意的关节功能。结论高危骨肉瘤治疗的复杂性和综合性,使相应护理措施的难度增加,根据病情.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将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得到积极地救治,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患者 高危 骨肉瘤 护理措施 保肢手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眼眶纤维肉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先天性和青少年型常常在眼眶任何部位产生一个形状不规则、但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放射引起者常常显示侵蚀眼眶和颞窝的软组织肿块;继发性者可能为一侧鼻窦和鼻腔受累、伴有眼眶内边界不清楚的肿块。眼眶纤维肉瘤的首选治疗方法是手术。局部切除容易复发,必要时可行眶内容剜除术,由于纤维肉瘤很少发生淋巴结转移,除非淋巴结肿大,怀疑有转移,否则不需切除。

  • 标签: 眼眶纤维肉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骨肉瘤截肢病人的护理经验,提高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方法对10例骨肉瘤截肢病人进行围术期护理、及心理康复指导。结果通过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及时有效的功能康复训练,明显减少了术后的并发症。结论骨肉瘤截肢病人围术期护理和术后康复指导对减少各种并发症、恢复自理能力、延长病人生命、提高自信心以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骨肉瘤 截肢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肉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72年1月~2006年9月收治的28例乳腺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10个月至32年,1例失访,随访率为96%。6例死亡,7例复发。5年生存率为80.3%,10年生存率为71.0%。结论乳腺肉瘤的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为主。对于肿块较小,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可行单纯乳腺切除术;对于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需行乳腺癌根治术。对局部复发的患者不应放弃再次手术的机会。

  • 标签: 乳腺肿瘤 肉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患者,女,38岁。“间歇性发作腹痛5年”人院。查体:双肾区叩击痛(-);膀胱区两侧深压痛,未扪及腹部包块。血、尿常规及生化检查均正常。B超检查提示膀胱内实质占位性病变(5.1cm×3.1cm),子宫多发小肌瘤。膀胱镜检查:膀胱底部偏右侧壁、右侧输尿管口外侧有一约5.0cm×4.0cm的肿块,膀胱内可见坏死组织,双侧输尿管口喷尿清,未取活检。膀胱CT平扫加增强扫描:膀胱底部偏右侧新生物,大小4.2cm×3.2cm,CT值15~114HU,

  • 标签: 膀胱区 纤维肉瘤 输尿管口喷尿 实质占位性病变 黏液 膀胱镜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骨肉瘤是一种临床最为常见的非造血系统的骨恶性肿瘤。本文从其病理分型、病理检查及病理分期等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分析。

  • 标签: 骨肉瘤 病理分型 病理检查 病理分期
  • 简介:食管癌肉瘤发病率很低,约占食管恶性肿瘤的1%,我院1992年5月至2008年9月发现食管癌肉瘤1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食管癌肉瘤 病理 诊断
  • 简介:肉瘤是高度恶性的间叶组织肿瘤,好发于青少年和年轻成人,特点是恶性肉瘤基质细胞产生骨样基质,在局部呈侵袭性生长并且易发生转移,生存期短、致死致残率高。我院于2001年至今采用热化疗治疗骨肉瘤患者共12例,收到较好效果,现将疗效分析如下。

  • 标签: 骨肉瘤 热化疗 治疗
  • 简介:摘要先天性/婴儿型纤维肉瘤(infantile fibrosarcoma, IFS)是起源于纤维组织中纤维母细胞的恶性肿瘤,是1岁以内儿童最常见的软组织肿瘤,最常见于四肢和躯干。病理学诊断是目前IFS确诊的金标准。完整切除手术治疗是IFS传统的首选治疗方式,影像学检查可为手术可行性提供依据。但IFS自身生物学特征,如生长迅速,常是大肿瘤,好发于四肢和躯干,与邻近血管、神经或骨骼通常有密切关系等,限制了此类手术的进行。同时,鉴于IFS肿瘤的高化疗敏感性,经病理确诊后,化学治疗联合手术治疗已成为IFS的一线治疗方式。目前化疗方案以长春新碱-放线菌素(VA方案)为一线方案,但尽管其具有良好的IFS反应性及预期安全性,其长期安全性仍有待验证。现阶段,疾病的总体治疗模式已从单一的初次手术向最大限度保留器官的多学科综合诊治成功转化,对IFS的诊治意义重大。同时,新型治疗方法,包括针对TRK融合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VEGFR/PDGFR)、BRAF基因重排等靶向治疗,为对化学治疗反应不良的难治性、转移性/复发转移性IFS提供了新的希望。

  • 标签: 婴儿 纤维肉瘤 治疗 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患者男,21岁。无明显诱因感上腹部疼痛伴腹胀1个月余,停止排气排便5 d。以“肠梗阻”收入院,腹部CT示肠套叠(回肠-回肠型)并低位小肠梗阻,剖腹探查术中见一隆起型肿物位于回肠内,活动性较差,行肠套叠复位肠切除吻合手术。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弥漫分布,瘤细胞明显异型,呈梭形、卵圆形,核大深染,部分区域呈条束状排列,核仁明显,核分裂象易见,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瘤组织大部分区域呈多形性未分化肉瘤形态,其中局灶可见瘤细胞直接成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示SATB2、p16、波形蛋白均为弥漫阳性,其中局灶结蛋白、Myogenin、MyoD1阳性。诊断为小肠转移性成纤维型骨肉瘤伴局灶横纹肌肉瘤成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剂量不同浓度罗哌卡麻醉在骨肉瘤股骨肿瘤瘤段截除术应用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20例骨肉瘤股骨肿瘤瘤段截除术患者进行观察,将其随机分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两组患者的平面固定时间以及感觉阻滞起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的运动阻滞恢复时间以及平面消退时间显著短于观察组患者,(P

  • 标签: 小剂量 罗哌卡因 骨肉瘤股骨肿瘤瘤段截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