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肉瘤肉瘤肿瘤家族(ESFT)中的一员,通常起源于骨和软组织,发生于阴茎者罕见。本文报道1例21岁的阴茎左侧肉瘤患者。行阴茎肿物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肉瘤,切缘阳性,再次行根治性阴茎全切术。术后经过14个周期化疗,未行放疗。随访8个月无局部复发及转移。

  • 标签: 阴茎肿瘤 尤因肉瘤 病例报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回顾性分析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2例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原发性肾肉瘤(PRES)/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临床诊治特点。肾PRES/PNET恶性程度高,早期症状不典型,需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检查结果共同诊断,目前的治疗方法是以手术治疗为主,联合放化疗或靶向治疗的综合治疗。

  • 标签: 肾肿瘤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尤因肉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骨外肉瘤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肿瘤,常发生在儿童早期和青春期,属于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很少出现在头颈区域,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胸壁、椎旁区和下肢,发生于眼眶者更为少见。本文报道一例发生于眼眶的肉瘤

  • 标签: 眼眶 尤文肉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转移性肉瘤的关键基因及其预后、调控。方法基于高通量数据筛选出了与肉瘤(ES)转移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将DEGs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将富集结果结合基因表达水平验证及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的生存分析,筛选关键基因。使用EWS-FLI1敲低的A673细胞系基因序列进行关键基因与EWS-FLI1之间表达量的相关性分析,并初步分析与ES转移相关的miRNA调控网络。结果筛选出DEGs为380个。得到2条与ES转移相关的重要通路:错配修复(MMR)通路(P=0.04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P=0.037);4个关键基因:MSH2、MSH6、CACNA2D2和MET。有61种miRNAs可能调控着关键基因的表达。ES患者的生存分析结果显示,4个关键基因的高表达量组5年生存率均低于低表达量组;TCGA数据库中肉瘤患者生存分析结果显示,4个关键基因的高表达也同样降低了患者的生存率,其在肉瘤的疾病进展中是危险因素。此外,与EWS-FLI1之间表达量的相关性分析显示,EWS-FLI1融合基因可能调控着4个关键基因的表达。结论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MMR、MAPK通路及关键基因MSH2、MSH6、CACNA2D2和MET对ES增殖、侵袭和迁移有促进作用,并且与肉瘤患者的预后相关。

  • 标签: 尤文肉瘤 生物信息学 信号通路 生存分析 调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骨外肉瘤误诊病例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分析病理误诊原因。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9年7月西安市儿童医院和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理科诊断的34例骨外肉瘤患儿行回顾性分析,收集6例初次病理误诊的病例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EWSR1基因断裂,观察其临床特征、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情况。结果6例患儿中位年龄7岁,病初5例表现为无痛性缓慢生长的局限性包块,其中4例位于皮下浅筋膜,1例为迅速增大的软组织肿物。肿瘤细胞呈分叶状、巢片状分布。2例由小蓝圆细胞构成,4例存在形态学变异,表现为细胞体积大,胞质丰富。其中1例核染色质细腻;1例核透亮,可见核仁;1例由上皮样细胞组成;1例为体积较大的圆形、卵圆形细胞混杂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CD99、白血病病毒整合基因1(FLI1)、ERG阳性比例分别为5/6例,5/6例,2/6例。FISH均检测到EWSR1基因断裂重排。结论发病年龄小、位置表浅且初始表现为良性的生物学行为,存在组织学变异和不典型的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是儿童骨外肉瘤病理误诊的3个重要因素,因此诊断需结合临床特征、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EWSR1基因检测综合考虑。

  • 标签: 骨外尤文肉瘤 免疫组织化学 EWSR1基因重排 误诊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我科收治的1例喉部血管肉瘤病例。患者老年男性,以声音嘶哑3年余入院,入院初步诊断为喉部新生物,术前病理提示:右侧声带考虑假肉瘤性改变。在全麻下经支撑喉镜CO2激光声带新生物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声带血管肉瘤,再次在全麻下经支撑喉镜CO2激光喉部分切除术,密切随访16个月无复发。

  • 标签:
  • 简介:【摘要】教师不能作为教育的主体,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学是教的起点,也是教的终点。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真切关注学生的真实需要,才能把课“教”活。有时我们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氛围和情境,激发学生 “学”的热情。采用丰富的“教”与“学”的形式,甚至尝试着师生的角色互换,让学生走上讲台体验教师的角色,实现生生互教、生生互学。教与学换位,让课堂形式更活泼多变,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中心,诱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 标签: 角色互换 生生互教 生生互学 自主学习
  • 简介:摘要: 以发展学生“五育”为目标,在小学阶段,对音乐课程教育的重视程度有所提升。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将克里里作为一项教具应用其中能够强化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审美水平,达到美育的效果,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音乐素养得到提高。本文就克里里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策略展开了一系列的探析。

  • 标签: 小学音乐 尤克里里 课堂教学
  • 简介:摘要先天性/婴儿型纤维肉瘤(infantile fibrosarcoma, IFS)是起源于纤维组织中纤维母细胞的恶性肿瘤,是1岁以内儿童最常见的软组织肿瘤,最常见于四肢和躯干。病理学诊断是目前IFS确诊的金标准。完整切除手术治疗是IFS传统的首选治疗方式,影像学检查可为手术可行性提供依据。但IFS自身生物学特征,如生长迅速,常是大肿瘤,好发于四肢和躯干,与邻近血管、神经或骨骼通常有密切关系等,限制了此类手术的进行。同时,鉴于IFS肿瘤的高化疗敏感性,经病理确诊后,化学治疗联合手术治疗已成为IFS的一线治疗方式。目前化疗方案以长春新碱-放线菌素(VA方案)为一线方案,但尽管其具有良好的IFS反应性及预期安全性,其长期安全性仍有待验证。现阶段,疾病的总体治疗模式已从单一的初次手术向最大限度保留器官的多学科综合诊治成功转化,对IFS的诊治意义重大。同时,新型治疗方法,包括针对TRK融合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VEGFR/PDGFR)、BRAF基因重排等靶向治疗,为对化学治疗反应不良的难治性、转移性/复发转移性IFS提供了新的希望。

  • 标签: 婴儿 纤维肉瘤 治疗 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骨肉瘤术后护理应用效果。方法 将122例骨肉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直至患者出院。比较两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差异。结果: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3.28%,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综合护理 骨肉瘤 康复
  • 简介:摘要患者男,78岁。全程性肉眼血尿3 d,CT示右肾占位性病变入院,行右肾切除术。大体观察见肿瘤组织呈出血坏死多彩状,镜下观察见肿瘤主要由呈明显异型性的圆形或多边形上皮样细胞组成,核分裂象易见,细胞排列呈不规则条索、片状及网状裂隙样结构,裂隙边缘被覆肿瘤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血管内皮标志物(ERG、FLI-1、CD31、第八因子相关抗原)及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波形蛋白、CD10等均呈阳性表达,肿瘤细胞Ki-67阳性指数约占50%,诊断为肾脏上皮样血管肉瘤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的MRI表现。方法收集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和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经手术后病理确诊的5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患者的术前MRI图像,针对MRI图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其内可见多发线样低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类似于正常子宫肌。结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以为诊断提供依据,从而提高术前诊断率。

  • 标签: 肉瘤,子宫内膜间质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例临床确诊的原发肝脏肉瘤的病例资料,从临床及影像学角度分析其误诊原因。3例主要表现为肝区胀痛并发热,术前1例误诊为肝脓肿或肝细胞癌,1例误诊为肝内胆管细胞癌,1例误诊为混合型肝癌。3例均完成根治性切除手术,经手术后病理确诊为肝肉瘤3例。我们认为原发肝脏肉瘤很难与其他常见肝占位病变鉴别,易造成误诊、误治,术前诊断非常困难,确诊尚需依赖术后病理甚至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粒细胞肉瘤 (granulocyticsarcoma,GS)的影像学诊断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 14例经病理证实并资料完整的粒细胞肉瘤住院患者,分析和总结其影像学表现特征。结果: 14例患者以儿童、青少年居多,临床症状以肿瘤压迫所致肿胀、疼痛等非特异性为主。 8例患者行 DR检查, 1例检出; 10例行 CT扫描,病灶与肌肉密度比较均呈等密度,增强扫描病灶周边较中心强化明显。其中 8例侵及骨质,可见溶骨性骨质破坏及部分硬化灶( 25%); 9例行 MR平扫 ,与肌肉信号比较,不同部位的 GS呈不同的等、高信号改变,增强扫描病灶内均存在无强化坏死区,且周边强化程度较中心区域明显。结论: GS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以下特点并提示 GS的生长特性:( 1)病程发展迅速,呈弥漫性生长,边界不清,对邻近骨质呈包裹性生长趋势;( 2)病灶软组织成分 CT上呈等密度, MRI上 T2WI呈高信号, T1WI信号根据部位不同表现不一;( 3)病灶内多存在坏死灶,且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病灶周边区域较中心强化程度高;( 4)可同时具有溶骨及成骨两种影像学表现,且骨质破坏程度与病程长短无关。

  • 标签: 粒细胞肉瘤 白血病 计算机体层摄影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增强扫描软骨肉瘤的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2例软骨肉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总结软骨肉瘤MRI增强的影像学特点。结果22例患者均伴有软组织肿块,其中来源肋骨11例,肩胛骨6例,骨盆5例,MRI表现软组织肿块呈分叶状,等或长T1、长T2信号,T2WI高信号内见低信号间隔,增强扫描小叶间隔呈环状、弧状或不规则强化,小叶则无强化。结论MRI增强扫描能够清晰地显示软骨肉瘤尤其软骨小叶间隔的信号特点,对临床诊断与鉴别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软骨肉瘤 小叶间隔 增强扫描 磁共振成像
  • 作者: 李晶晶 朱艳君 孙琦 苏勤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病理学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病理科,兰州 730050;甘肃中医药大学病理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兰州 730000 ,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兰州 730000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病理科,兰州 730050
  • 简介:摘要鼻腔畸胎癌肉瘤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肿瘤,具有畸胎瘤和癌肉瘤的双重特征,由于其罕见性和组织学的复杂性常被误诊。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