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肝脏骨外肉瘤影像学表现1例。患者为42岁男性,CT表现为肝右叶S6、S7段巨大团块状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楚、轻度分叶伴假包膜。CT平扫密度不均,内见不规则多灶性囊变坏死区,未见钙化。增强后动脉期肿块实性成分呈轻度强化,内见细小线状肿瘤血管,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实性成分渐进性中度强化,坏死区无强化。肿块的假包膜在延迟期强化。周围肝组织和血管等结构受压,门静脉右支未见癌栓,下腔静脉肝段未见侵犯。病理诊断为肝脏骨外肉瘤

  • 标签: 肝肿瘤 肉瘤,Ewing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肉瘤是一种罕见的小圆细胞恶性肿瘤,好发于儿童与青少年,通常出现在四肢长骨、髂骨、股骨、胫骨、腓骨和肱骨等,其他部位受累少见。原发于锁骨的恶性肿瘤在临床上较为少见。我院2016年收治了1例以右锁骨近端病理性骨折为首发症状的锁骨肉瘤患者,手术切除后辅以放化疗;2019年患者前后2次出现右侧锁骨远端复发,手术扩大切除后辅以放化疗;2020年再次出现胫骨上段孤立性骨转移。现对本病例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报道如下。

  • 标签: 锁骨恶性肿瘤 尤文肉瘤 孤立性骨转移 治疗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规范化的子宫肉瘤病理诊断报告是临床对子宫肉瘤诊治及评估患者预后的重要依据。为提高我国子宫肉瘤病理诊断的规范化及标准化水平,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学组(协作组)结合国内外关于子宫肉瘤病理诊断和临床的治疗原则,制定了本规范,包括子宫肉瘤标本的固定处理、大体取材描述、病理报告内容和格式以及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检测等,力求为子宫肿瘤的标准化治疗提供关键性的病理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婴儿纤维肉瘤(IFS)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影响IFS预后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儿科收治的16例IFS患儿的临床资料,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其临床特点,并分析影响预后的高危因素。结果1.共16例患儿,中位发病年龄0.13岁(0~4.92岁),男童多见(14/16例,占87.5%)。2.原发肿瘤部位:10例位于四肢,3例位于头颈部,3例位于躯干部。3.治疗方案:以手术联合化疗为主。化疗方案为"长春新碱+环磷酰胺+放线菌素D",15例化疗患儿中,12例对化疗敏感,3例对化疗不敏感。14例行肿瘤切除手术治疗,2例仅行活检。4.中位随访3.5年,3例患儿家长放弃治疗后死亡,13例患儿均完全缓解,其中2例复发(2/16例,12.5%),5年总生存(OS)率为70%。按病理分级分组,G1+G2级患儿5年OS率100%,G3级患儿的5年OS率为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3,P=0.028)。结论IFS总体预后良好。肿瘤病理分级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术前化疗有利于完全切除肿瘤,存在高危因素的患儿建议术后进行化疗。

  • 标签: 婴儿型纤维肉瘤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癌肉瘤是一种罕见的由上皮和间叶成分组成的恶性肿瘤。本例肾上腺癌肉瘤患者CT检查见左肾前上方巨大囊实性肿块影,增强CT边缘及内部见分隔样实性成分呈轻中度持续强化,给予腹膜后占位及左肾切除术。手术切除后病理确诊为肾上腺癌肉瘤。术后3个月复查CT,左肾区可见不均匀轻度强化软组织密度影,腹腔系膜区多发稍大淋巴结。临床考虑转移,化疗一周期后患者出院。

  • 标签: 癌肉瘤 肾上腺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去分化脂肪肉瘤(de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DDLS)伴梭形细胞横纹肌肉瘤分化较罕见。本文报道1例80岁男性,考虑胰腺原发性去分化脂肪肉瘤,瘤体以梭形细胞横纹肌肉瘤分化为主,脂肪肉瘤分化不足5%。组织学形态显示肿瘤主要由两种不同分化成分和形态结构组成。免疫组织化学显示MDM2阳性(脂肪肉瘤区)、p16阳性(肿瘤细胞)、CDK4阳性(肿瘤细胞)、S-100蛋白阳性(脂肪肉瘤区)、Myogenin阳性(横纹肌肉瘤区)、MyoD1阳性(横纹肌肉瘤区)、结蛋白阳性(横纹肌肉瘤区)、CD99阳性(横纹肌肉瘤区)、Ki-67阳性指数约为25%(脂肪肉瘤区)和50%(横纹肌肉瘤区),CD117、DOG1、CD34、h-caldesmon、平滑肌肌动蛋白均阴性。荧光原位杂交显示MDM2基因扩增。诊断此类去分化脂肪肉瘤需结合临床资料、形态学特点、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遗传学综合判断。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患者男,21岁。无明显诱因感上腹部疼痛伴腹胀1个月余,停止排气排便5 d。以“肠梗阻”收入院,腹部CT示肠套叠(回肠-回肠型)并低位小肠梗阻,剖腹探查术中见一隆起型肿物位于回肠内,活动性较差,行肠套叠复位肠切除吻合手术。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弥漫分布,瘤细胞明显异型,呈梭形、卵圆形,核大深染,部分区域呈条束状排列,核仁明显,核分裂象易见,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瘤组织大部分区域呈多形性未分化肉瘤形态,其中局灶可见瘤细胞直接成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示SATB2、p16、波形蛋白均为弥漫阳性,其中局灶结蛋白、Myogenin、MyoD1阳性。诊断为小肠转移性成纤维型骨肉瘤伴局灶横纹肌肉瘤成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剂量不同浓度罗哌卡麻醉在骨肉瘤股骨肿瘤瘤段截除术应用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20例骨肉瘤股骨肿瘤瘤段截除术患者进行观察,将其随机分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两组患者的平面固定时间以及感觉阻滞起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的运动阻滞恢复时间以及平面消退时间显著短于观察组患者,(P

  • 标签: 小剂量 罗哌卡因 骨肉瘤股骨肿瘤瘤段截除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原发性脾血管肉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例病理诊断明确的原发性脾血管肉瘤患者资料,总结分析患者临床特征、CT及超声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和生存情况。结果6例原发性脾血管肉瘤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2.6岁。6例患者均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经术后病理确诊。CT检查发现6例患者脾脏体积均增大,脾内占位性病变,1例为脾内单发,5例为脾内多发,部分病灶相互融合,其中1例伴肝内多发转移。超声检查显示3例患者脾脏体积增大,脾内实性低回声,边缘血流丰富。5例患者行脾切除术,瘤体切除完全;1例脾内多发病灶伴肝内多发占位患者,无法根治切除,仅行脾切除术。伴肝转移患者术后2个月复查肝脏病灶明显较前增多,术后生存3个月;2例术后行辅助化疗患者分别于术后9、13个月复发,术后生存期分别为16、19个月;1例术后辅助化疗患者未出现明显复发征象,术后27个月死于其他疾病;1例术后行靶向治疗患者术后10个月复发,生存14个月;1例行单纯手术治疗患者术后4个月复发,6个月死亡。结论原发性脾血管肉瘤患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确诊需要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为该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手术联合术后辅助化疗可能是未来治疗脾血管肉瘤的有效方案。

  • 标签: 血管肉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