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主要介绍了花青素类色素应用及其提取、纯化技术,并对花青素提取纯化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 标签: 花青素 提取 纯化
  • 简介:目的研究鲜榨柠檬果皮和果肉原汁对7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抑菌效果以及对生物被膜形成影响。方法对柠檬果皮和果肉分别榨汁测定总酸;采用顶空取样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鲜榨柠檬果皮和果肉原汁中主要挥发性成分;采用平板抑菌试验研究两种鲜榨原汁抑菌效果;采用试管法和96孔板法研究两种鲜榨原汁对细菌生物被膜形成影响。结果鲜榨柠檬果肉原汁总酸为98.86g/kg,鲜榨柠檬果皮原汁总酸为6.05g/kg;GC-MS结果表明鲜榨柠檬果皮和果肉原汁中主要挥发性成分以柠檬烯、γ-萜品烯、α-松油醇、柠檬醛等为主;鲜榨柠檬果肉原汁对7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均具有明显抑菌效果,鲜榨柠檬果皮原汁均未出现明显抑菌作用;鲜榨柠檬果肉原汁对部分细菌被膜形成有抑制作用,鲜榨柠檬果皮原汁对部分细菌被膜形成有明显促进作用。结论鲜榨柠檬原汁对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生长被膜形成影响研究为食源性致病菌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鲜榨柠檬原汁 食源性致病菌 抑菌 被膜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 简介:目的了解宁波市小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血清群分布、产毒素特性耐药性,为防治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参照GB/T4789.7-2003用标准血清和PCR进行分型,用PCR测定tdh和砒毒力基因;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27株副溶血性弧菌分属于9个血清群,分别为0:4群占33.3%(9/27)、0:3群占14.8%(4/27)、0:2群占14.8%(4/27)、0:11群占11.1%(3/27)、0:5群占7.4%(2/27)、0:1群占7.4%(2/27)、0:7群占3.7%(1/27)、0:9群占3.7%(1/27)、0:10群占3.7%(1/27)。27株副溶血性弧菌tdh与trh小毒力基因均阴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27株副溶血性弧菌对青霉素类、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喹诺酮类、头孢类药物都有耐药株出现。结论宁波市小水产品分离副溶血性弧菌具有血清分群多样,药敏结果多重耐药性特点。

  • 标签: 弧菌 副溶血性 血清分型 毒力 基因 抗药性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仅受理对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起诉,对法规、规章或其他具有普遍约束力决定、命令抽象行政行为提起诉讼,则不予受理。而具体行政行为是依据抽象行政行为实施,故后者质量高低,至关重要。为此,笔者分析了各省市制定食品卫生监督执法程序、行政处罚办法和地方实施细则三种规范性文件数量、质量以及部分省市执法现状,并就制定地方食品卫生法规

  • 标签: 抽象行政行为 卫生法规 立法技术 具体行政行为 地方食品 处罚办法
  • 简介:目的探索集体食堂食物中毒防控对策。方法分析历年集体食堂食物中毒发生规律与特点,针对采取相应干预措施。结果食物中毒地点以企业为主,时间多发于5-10月,中毒食品以果蔬植物类和肉蛋类为主,其中肉蛋类以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为主,果蔬植物类以有毒动植物和农药残留中毒为主;微生物污染是引起集体食堂食物中毒首要致病因素,其次是农药和有毒动植物;原料污染、生熟交叉污染和加工不当是食物中毒发生主要原因。结论以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为契机,改变监管模式,促进集体食堂设施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加强食物中毒防控知识宣传,开展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预警,提高从业者食品安全意识;加强配送餐单位监管;在重点时期提前介入重点单位,采取干预措施等,是防控集体食堂食物中毒有效对策。

  • 标签: 食物中毒 食品服务 农药 动物 有毒 植物 有毒
  • 简介:关于低聚木糖检测方法现在在《药典》中没有规定,山东龙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针对低聚木糖相关产品检测方法作了大量工作。并参加了低聚木糖行业标准制定。此文介绍了硫酸水解法测定低聚木糖方法。并对方法学建立作了详细阐述。

  • 标签: 水解 高压液相 方法学建立
  • 简介:本文论述了国内外复合食品添加剂生产和应用状况,在肯定复合食品添加剂是食品添加剂工业发展方向和潮流同时,也指出了复合食品添加剂生产、使用和管理中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如何引导和管理好复合食品添加剂生产和应用建议.

  • 标签: 生产 应用 复合食品添加剂 标准化 发展方向
  • 简介:2017年1月20日,阿根廷发布G/TBT/N/ARG/315通报,发布葡萄酒中禁用着色物质检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方法,判定葡萄酒是否使用禁用着色物质。当葡萄酒中检出禁用色素后,将被判定为掺假食品。

  • 标签: 紫外分光光度法 高效液相色谱 HTTP
  • 简介:目的对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影响小鼠主动回避学习记忆行为进行初步研究,并探讨其是否引起脑组织氧化损伤。方法将60只昆明小鼠(实验动物房内适应3d)按体重随机分对照组和4个不同剂量DiBP试验组(4组剂量分别为50、250、500和1000mg/kgBW)。其中,对照组给予玉米油溶剂灌胃,而各试验组给予相应剂量DiBP玉米油溶液灌胃,实验连续进行8周,普通饲料喂饲,自由饮水。试验结束后,分别对各组动物进行穿梭箱行为学测试,并测定脑组织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含量。结果500和1000mg/kgBW组与对照组比较,条件反射潜伏期(CL)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0mg/kgBW组与对照组比较,条件反射次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00和1000mg/kgBW组与对照组比较,条件回避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试验组小鼠脑组织SOD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GSH-Px活性呈现降低趋势,250和1000mg/kgBW组与对照组比较,酶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8-OHdG含量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iBP损伤实验小鼠主动回避学习记忆能力,并能够导致试验小鼠脑组织发生不同程度氧化应激损伤。

  • 标签: 塑化剂 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 主动回避 氧化应激 食品安全
  • 简介:本文分析了目前食品卫生监督工作存在困难和问题,并针对提出了对策。对提高食品卫生监督工作质量科学方法——质控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影响监督工作质控因素,提出了质控内容和方法。建议建立监督机构、监督员工作质量标准,进行标准化管理。制定监督机构组织法、制订监督员培训制

  • 标签: 食品卫生监督 监督机构 工作质量标准 标准化管理 质量控制工作 考核制度
  • 简介:目的评价转sFat-1基因猪肉对小鼠血常规、血生化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以转sFat-1基因猪肉、普通猪肉为受试物,配成配合饲料后分别设立低、高2个剂量组和基础饲料对照组,经口喂饲小鼠30天后,比较各组小鼠血常规、血生化、免疫球蛋白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比例。结果同性别的各组血常规和免疫球蛋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转sFat-1基因猪肉高剂量组血清BUN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雌性小鼠中,转sFat-1基因猪肉低剂量组CD3+CD4+细胞比例、转sFat-1基因猪肉高剂量组CD3+CD8+细胞比例与普通猪肉低剂量组相应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研究剂量下,未发现转sFat-1基因猪肉对小鼠血常规、血生化和免疫指标有影响。

  • 标签: 免疫球蛋白 转sFat-1基因猪肉 淋巴细胞 血常规 血生化 EPA
  • 简介:目的对2006—2009年上海市Staphylococcusaureus(S.aureus)食品分离株进行肠毒素基因检测和基因分型研究,以了解肠毒素基因分布规律S.aureus流行特点。方法利用PCR方法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包括5种传统肠毒素基因(SEA-SEE)和4种新型肠毒素基因(SEG-SEJ);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法对49株食品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本研究发现49株食品分离株中有19株含有肠毒素基因,16株含有传统肠毒素SEA和SEC,且SEC占93.8%,并检测到新型肠毒素SEG、SEI、SEJ和SEH。PFGE法基因分型显示5株菌不能被分型,其余44株可分为28个基因型,表现为基因型多样,且分离自不同时间菌株具有相同带型。结论应加强食品中S.aureus监测分析,为其引起食物中毒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肠毒素基因 脉冲场凝胶电泳 食源性致病菌
  • 简介:为维护公告权威,对河南省安阳市1996年~2003年食品卫生监督监测公告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食品卫生监督监测公告呈明显季节,且年度间频次不平衡;发布公告单位不统一;部分公告用语不规范,对被监督单位使用简称.为提高执法严肃,应注意公告规范化问题.

  • 标签: 卫生监督监测 2003年 1996年 安阳市 管理对策 食品
  • 简介:系统地比较了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立法与监管体制特点,并概述了我国食品相关监管部门职能及我国现行食品法律法规体系。在分析我国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及其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了食品安全监管系统改革建议,研究认为,加强我国食品安全需要多方面工作配合和协作。

  • 标签: 食品安全 监管体系 现状 对策
  • 简介:目的在神经管畸形高发地区,观察营养强化面粉干预后育龄妇女血清叶酸、同型半胱氨酸VB12变化。方法在山西省吕梁地区强化面粉覆盖10个乡镇和未覆盖3个乡镇中,选择18~39岁育龄妇女218人,进行营养强化面粉干预研究,干预组155人,食用维生素B1、维生素啦、铁、锌、叶酸5种营养素强化面粉,对照组63人,未食用强化面粉。干预组在食用营养强化面粉20个月后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叶酸、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B1。结果两组血清叶酸、同型丰胱氨酸、维生素B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干预组血清叶酸水平11.1ng/ml高于对照组8.1ng/ml,干预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2.91μmol/L低于对照组21.77μmol/L,两组维生素B12都在较低水平,但干预组220.5pg/ml高于对照组173.5pg/ml。对照组和干预组叶酸缺乏率分别为11.9%和6.0%,高同型半胱氨酸率分别为69.5%和24.3%,维生素B12缺乏率分别为61.4%和43.9%。结论两组受试人群普遍存在维生素B12营养缺乏状况;项目地区存在较为严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状况;采用强化面粉进行20个月干预后,干预组叶酸营养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 标签: 食品 强化 叶酸 神经管缺损 半胱氨酸 维生素B12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食品中分离110株大肠埃希菌O157耐药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特征,完善我国食品中大肠埃希菌O157菌株特征基础信息,为该菌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琼脂稀释法对确认110株大肠埃希菌O157进行药敏试验,完成耐药特征分析。参照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PulseNet试验方法,对110株大肠埃希菌O157,运用XbaⅠ酶进行酶切并完成PFGE分析,利用BioNumerics软件对分离株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110株菌中,43株菌至少对一种抗生素有抗性。耐药率最多前三种抗生素依次是四环素(30.0%,33/110),磺胺甲恶唑(29.1%,32/110),萘啶酸(26.4%,29/110);2一共有24个耐药谱,耐两种以上抗生素菌株有34株,耐3种以上抗生素多重耐药菌株有32株。最常见三种耐药谱依次是SMX(6),AMP-NAL-SMX-SXT-TET(6),AMP-CHL-NAL-SMX-SXT-TET(4)/AMP-SMX-SXT-TET(4)/TET(4);3大肠埃希菌O157非H7(O157∶hund)对所测试抗生素耐药率明显高于大肠埃希菌O157∶H7(χ2=72.010P〈0.05)。其中37株携带了志贺毒素基因大肠埃希菌O157∶H7仅对磺胺甲恶唑(2.7%,1/37)、萘碇酸(2.7%,1/37)有耐药,没有多重耐药菌株;4通过不同种类食品中大肠埃希菌O157菌株耐药率比较发现,从生猪肉、生禽肉中分离菌株耐药率相对高于其他食品种类;5PFGE分子分型研究显示菌株具有基因多态,且可以很好将大肠埃希菌O157非H7和大肠埃希菌O157∶H7菌株区分开。结论我国食品中分离大肠埃希菌O157耐药现象严重。我们应加强养殖环节和零售环节食源性致病菌,特别是大肠埃希菌O157(包括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O157)菌株药敏特征监测,探明食品与养殖环节菌株耐药传播关系,并为国家制定科学养殖业抗生素用药提供依据。

  • 标签: 大肠埃希菌O157 药敏试验 脉冲场凝胶电泳 耐药 分子分型
  • 简介:目的分析广西市售婴儿食品中克罗诺菌分离株种类、表型和基因特性。方法将保存试验菌株进行复苏,通过API20E生化条和ompA基因扩增检测进行初步鉴定,扩增16SrRNA基因后进行测序,将获得全16SrRNA基因序列在GeneBank数据库上比对,构建进化树,确认是否为克罗诺菌。将试验菌接种于显色平板观察其表型和黄色素产生情况,通过手工生化进行分型,确定其种属。结果9株分离菌确定为克罗诺菌,有5种生化型,属于4个克罗诺种。检出Cronobactersakazakii6株菌,C.malonaticus、C.muytjensii和C.dublinensis各有1株;7株菌符合API20E鉴定结果,9株分离菌均可检测到ompA基因。结论广西市售婴儿食品中克罗诺菌污染以C.sakazakii为主,生化表型、种属基因型具有多样;鉴定时仅以单一生化或其他表型作为判别依据存在很大局限,需辅以分子生物学手段加以鉴别。

  • 标签: 克罗诺杆菌 鉴定 16S r RNA 表型
  • 简介:目前,北京市食品卫生许可证许可项目的表述缺乏明确统一规范,致使许可项目表述存在着较大随意,许可项目含义不明确。这样不仅不利于卫生行政部门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生产经营活动实施监督,有的可能因许可项目的内涵界定模糊,客观上给少数超越实际卫生条件从事生...

  • 标签: 许可项目 食品卫生许可证 规范化 北京市 食品生产企业 生产经营活动
  • 简介:由于我国地域差别大食品企业分布现状是中小型企业占多数、设备简陋、工艺落后、缺少必要卫生设施卫生管理人才,如果按我国已正式颁布八个食品厂卫生规范来要求现有企业,则近80—85%企业是达不到要求,必需投入大量资金来提高人员素质、增加设备和改进设施,这在目前来说又存在困难,推行GMP管理目的是通过强化企业自身管理,提高食品卫生质量。鉴于这一情况,我们认为采取食品企业卫生质量等级管理这一措施,是推广贯彻食品卫生

  • 标签: 企业卫生 卫生规范 卫生设施 质量等级 评分标准 企业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