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广西天等县学龄前后儿童(3~12岁)维生素A缺乏病流行病特征。为有关部门制定预防VA缺乏病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随机抽样原则抽取本县3个乡镇6个村107名儿童作观察对象,抽取观察对象静脉血,送国家中心实验室用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VA。结果本调查儿童血清VA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学龄前儿童VA水平低于学龄期儿童。vA缺乏率高于学龄后儿童;城镇儿童血清VA水平高于乡村。VA缺乏率低于乡村。结论VA缺乏病、VA边缘缺乏病是天等县学龄前后儿童营养缺乏病之一。尤其是乡村学龄前儿童。因此,我们要对这些重点人群膳食结构、生活方式进行干预。

  • 标签: 维生素A 缺乏率 边缘缺乏率 高发人群
  • 简介:目的本研究目的旨在分析脑出血患者红细胞(RBC)水平与全因死亡相关性。方法我们纳入了2000年至2001年共479例脑出血患者并平均随访3.7年,其中男性298例(62.2%),平均年龄(58.6±9.8)岁。根据患者入院时红细胞浓度四分位值将患者分为四组,即RBC数量第1分位(RBC≤4.0×10~(12)/L)组(Q1组,n=114),RBC数量第2分位(4.04.8×10~(12)/L)组(Q4组,n=119)。收集患者入院基线资料及静脉血标本,分析各项指标,终点事件定义为全因死亡。结果479例脑出血患者总全因死亡率为22.1%(110/479)。以Q1组为基准进行计算,Q2组(13.2%,15/114)、Q3组(15.2%,20/132)组患者全因死亡率低于Q1组(26.3%,30/1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Q4组(31.1%,37/119)患者全因死亡率与Q1组(26.3%,30/114)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调整了年龄,性别等影响预后因素后,Q2(HR=0.439,95%CI=0.227-0.851,P=0.015)、Q3(HR=0.506,95%CI=0.273-0.936,P=0.030)较Q1组均对脑出血患者全因死亡具有保护作用,而Q4(HR=1.047,95%CI=0.596-1.840,P=0.872)与Q1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红细胞水平与脑血栓患者全因死亡相关。

  • 标签: 红细胞 脑出血 全因死亡
  • 简介:目的探讨负载胰腺癌细胞株PANCl裂解产物(tumorlysate,TL)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经卡介苗(CGB)活化后诱导自体淋巴细胞体外抗胰腺癌效应。方法应用rhGM—CSF和rhIL-4从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培养DC,用TL负载DC,并用CGB促其成熟。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DC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CD1a、CD83、CD86及HLA—DR表型,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TNF—α和IL-12p70含量。CCK-8检测DC诱导自体混合淋巴细胞增殖率以及活化淋巴细胞对PANC1、PaTu8988及SCG7901细胞杀伤率。结果CGB活化负载TLDC后,CD83和CD86阳性率分别从(3.7±0.3)%和(38.6±5.0)%显著增加至(16.5±0.6)%和(76.5±2.5)%(P〈0.05);DC分泌IL-12p70和TNF—α量分别从(20.18±2.06)pg/ml和(61.38±1.19)pg/ml显著增加至(62.48±3.80)pg/ml和(592.53±17.96)pg/ml(P〈0.01);DC与自体混合淋巴细胞以1:100、1:50、1:10、1:5比例共培养,淋巴细胞增殖率分别从(3.90±1.41)%、(4.07±0.40)%、(3.39±1.05)%、(2.82±0.39)%显著增加至(55.38±3.58)%、(75.00±2.54)%、(77.07±3.40)%、(99.07±2.40)%(P〈0.01);DC活化淋巴细胞对PANCl细胞杀伤率在效靶比为1:5、1:10、1:20、1:50时分别可达(71.73±0.46)%、(49.44±0.98)%、(31.76±2.77)%、(19.03±3.04)%,但对PaTu8988和SCG7901细胞杀伤率显著降低。结论经CGB活化胰腺癌DC疫苗成熟度增加,体外表现出高效特异抗胰腺癌细胞效应。

  • 标签: 胰腺肿瘤 树突细胞 卡介苗
  • 简介:目的:探讨肿瘤干细胞标志物乙醛脱氢酶-1(aldehydedehydrogenase-1,ALDH-1)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micropapillarycarcinoma,IMPC)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乳腺IMPC伴淋巴结转移103例和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伴淋巴结转移(invasiveductalcarci-nomanototherwisespecified,IDC-NOS)110例石蜡包埋组织标本,所有入选病例术前均未经放、化疗治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2组肿瘤原发灶和相应淋巴结转移灶癌组织中ALDH-1表达、定位和分布情况,并分析其与乳腺癌各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关系及预后意义。结果①IMPC组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肿瘤细胞ALDH-1阳性表达率[原发灶37.9%(39/103);淋巴结转移灶47.6%(49/103)],明显高于IDC-NOS组[原发灶21.8%(24/110);淋巴结转移灶23.6%(26/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IMPC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肿瘤细胞ALDH-1阳性表达与患者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ER阴性状态、PR阴性状态、HER2过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5)。③与IDC-NOS组相比,IMPC组患者无病生存期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淋巴结阳性乳腺IMPC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肿瘤细胞中ALDH-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无病生存期明显低于其阴性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乳腺IMPC转移淋巴结中ALDH-1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预后差有关(P=0.005)。结论ALDH-1可作为淋巴结阳性乳腺IMPC患者预后不良指标,且IMPC肿瘤细胞中干细胞存在可能是导致IMPC高淋巴管侵袭、高淋巴结转移及耐药等恶性生物学行为重要原因。

  • 标签: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干细胞 乙醛脱氢酶-1 原发灶 淋巴结转移灶 ALDEHYDE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PTC)中抑癌基因PTEN蛋白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表达及临床意义,为PTC临床个体化治疗与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浙江衢化医院病理科收治并确诊76例PTC患者。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测定PTEN和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明C临床病理学特征相关性。结果纳入患者中P1[EN阴性率为73.68%(56/76),与癌旁组织19.74%(15,7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29,P〈0.05);PTEN表达下调与病理分期、肿瘤淋巴结转移、性别相关(P〈0.05)。CyclinD1阳性率为76.32%(58/76),与癌旁组织13.16%(10/7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11,P〈0.05);CyclinD1蛋白表达上调与病理分期、肿瘤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PTEN蛋白表达下调和CyclinD1蛋白表达上调与PTC病理分期、肿瘤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检测胛EN和CyclinD1有助于对PTC患者预后进行早期评估。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G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 PTEN
  • 简介:目的评估乳腺癌患者Gli1表达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免疫化学法检测乳腺癌、癌旁组织、转移淋巴结组织中Gli1蛋白表达.结果①Glil蛋白在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组织表达显著增加,在发生复发转移患者乳腺癌组织中,93.3%为Gli1高表达,没有发生转移癌组织标本中81.2%高表达;同时发现复发转移组原发癌间质Gli1过表达率为89.3%,而非复发转移组间质Gli1过表达率仅为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乳腺癌组织Gli1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早期复发转移密切相关,Gli1核过表达与无复发生存(relapse-freesurvival,RFS)呈明显相关(P=0.046).在癌组织Gli1核高表达组乳癌复发率为17.8%,而Gli1低表达组乳癌复发率仅为6.2%(P=0.046).癌间质Gli1高表达组乳癌复发率为31.2%,而Gli1低表达组乳腺癌复发率为11.1%(P<0.001).结论Gli1在乳腺癌原发癌、转移癌组织及癌间质中高表达与乳腺癌复发转移相关.

  • 标签: 乳腺癌 GLI1 复发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高糖对胰岛B细胞INS-1E和小鼠胰岛慢性作用。方法雌性NMRI小风6-10周龄,苯巴比妥腹腔注射麻醉,应用胶原酶技术消化胰腺分离胰岛。传代培养INS-1E细胞和分离小鼠胰岛分别于含11.1,25.0mmol/L葡萄糖RPMll640培养液中培养72h,然后于含3.3,16.7mmol/L葡萄糖Krebs-Ringer缓冲液中培养60min,留取上清液行胰岛素测定。INS-1E细胞在含不同浓度葡萄糖RPMI1640培养液中培养72h,提取其总RNA,合成相应cDNA,再行RT-PCR检测胰十二指肠同源异形盒-1(Pdxl),胰岛素1(Insl),胰岛素2(Ins2)和葡萄糖转运子2(Glut2)基因表达。结果高糖培养后INS-1E细胞和小鼠胰岛基础INS分泌增加[INS-1E细胞:(10.47±0.78)vs(7.71±0.59)ng/10000细胞,P〈0.01;小鼠胰岛:(3.85±0.26)vs(2.18±0.21)μg/L,P〈0.001],糖刺激INS分泌减少[INS-1E细胞:(17.11±1.98)vs(30.76±2.20)ng/10000细胞,P〈0.001;小鼠胰岛:(14.78±1.03)VS(20.46±1.49)μg/L,P〈0.01];高糖处理后INS-1E细胞Pdxl,Insl,Ins2和Glut2mRNA水平下降。结论高糖对胰岛β细胞具有慢性毒性作用。

  • 标签: 葡萄糖 胰岛素分泌细胞 INS-1E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Pin1和Ki67表达与胃肠间质瘤(GIST)临床病理特征关系。方法收集烟台毓璜顶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间手术切除40例GIST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in1和Ki67表达。结果40例GIST标本中Pin1和Ki67阳性率分别为80%(32/40)和32.5%(13/40)。Pin1表达程度与GIST危险度、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核分裂象相关(P〈0.05)。Ki67表达程度与GIST危险度、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核分裂象、肿瘤坏死相关(P〈0.05)。Pin1表达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r=0.371,P〈0.05)。结论Pin1、Ki67可作为评价GIST恶性程度潜在指标。Pin1对于GIST可能是一个很有潜力预后指标和治疗靶点。

  • 标签: 胃肠间质瘤 肽脯氨酰基顺反异构酶 KI67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观察正常血脂水平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白介素-6(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辛伐他汀早期治疗对其干预效果。方法将血脂水平正常ACS患者随机分为辛代他汀治疗组(20mg/d×4周)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各40例),另选择同期健康对照者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比较组间及两组ACS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和hs-CRP水平变化。结果两组ACS患者血脂水平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别,但其IL-6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辛伐他汀治疗2周时血脂水平无显著变化,但IL-6和hs-CRP水平显著降低(P〈0、01),治疗4周时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IL-6、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P〈0.01)且显著低于常规对照组(P〈0.05)。结论血脂水平正常ACS患者同样存在明显炎症反应,辛伐他汀具有独立于调脂抗炎作用,其快速抗炎作用在ACS患者早期治疗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辛伐他汀 正常血脂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炎症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袖状胃切除术附加改良空回肠旁路术改善GK大鼠血糖水平机制。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28只GK大鼠分为袖状胃切除附加改良空回肠旁路手术(SG/MJIB)组,袖状胃切除手术(SG)组,改良空回肠旁路手术(MJIB)组和假手术(SHAM)组。动态观察手术前后各组GK大鼠体重、进食量、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F)、胰岛素耐量实验(ITT)、胰岛素分泌水平和胃肠激素(Ghrelin和GLP-1水平变化。结果SG/MJIB组术后空腹血糖水平较其他3组明显降低(P〈0.05)。自术后第2周。SG/MJIB组0GTr曲线下面积(AUC)较其他3组相比明显减少(P〈0.02)。SG/MJIB组胰岛素分泌水平较SG和SHAM组明显降低(P〈0.05),Ghrelin水平较MJIB和SHAM组明显降低(P〈0.001)。GLP-1分泌水平较SG和SHAM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SG/MJIB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并促进胰岛素分泌,且该作用独立于对体重和进食量影响,本研究进一步验证胃肠激素在T2DM发病和治疗机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作用。

  • 标签: 袖状胃切除术 空回肠旁路术 血糖 GHRELIN GLP-1
  • 简介: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BNP水平影响。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予以低盐饮食、吸氧、心电监护、强心、利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缬沙坦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LVEF、LVMI、LVEDV、IVSD、LVPWD、LVEDD以及BN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LVEF显著升高,LVMI、LVEDV、IVSD、LVPWD、LVEDD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LVEF高于对照组患者,LVMI、LVEDV、IVSD、LVPWD、LVEDD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降低程度更显著,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显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可能与其显著降低患者BNP水平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缬沙坦 依那普利 心功能 BNP水平
  • 简介:<正>分析328例示:HBVDNA含量≤3~3coPies/ml组(68例)总胆红素(TBil)为(37.7±56.3)μmol/L,均高于其它各组(P<0.05);而且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为(406±338)U/L,也高于HBVDNA含量分别为10~4组(40例)、10~7组(68例)和≥10~8coPies/ml组(44例)(P<0.05)。从HBVDNA含量为≤10~3组、10~5组和10~7coPies/ml组TBil和ALT恢复曲线来

  • 标签: 复制状态 HBV 乙型肝炎 DNA 总胆红素 例示
  • 简介:目的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患者基础甲状腺素水平对其预后影响。方法连续入选自2008年7月至2012年8月经超声心动图和/或心脏磁共振成像确诊为AHCM患者共142例,根据其基础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分成三组:TSH〈0.55、0.55–4.78、〉4.78uIU/mL,并对AHCM患者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在142例AHCM患者中,平均年龄(58.23±10.95)岁,男性112例,占78.87%,女性30例,占21.13%。平均随访时间(4.65±1.09)年,随访成功率97.18%。此组患者中甲状腺功能减退比例总计占到9.15%,其中低T3综合征4例(2.82%),亚临床甲减8例(5.63%),临床甲减1例(0.7%)。远期预后方面,无论是单因素、多因素Cox分析,还是Kaplan-Meier生存曲线,均提示TSH〉4.78uIU/mL是影响预后独立危险因素,随着TSH增大,患者预后不良。对成功随诊138例AHCM患者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表明,TSH水平、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预后独立影响因素,风险比分别为13.522(95%CI:2.798-65.337,P〈0.005)、12.695(95%CI:1.084-14.869,P=0.043)和1.169(95%CI:1.001-1.366,P=0.048)。结论对于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TSH〉4.78uIU/mL是影响预后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心肌疾病 甲状腺激素 促甲状腺素 预后
  • 简介:<正>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和持续操作测验(CPT)检查患者组50例及其健康同胞50例和正常对照组45例。结果:在WCMT中,患者组和同胞组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均高于对照组,P<0.01。在CPT中,患者组评分(28.4±4.0)低

  • 标签: 操作测验 WCST 功能障碍 注意缺陷 随机错误 工作记忆
  • 简介:<正>《日本结核统计》1998年版已经出版,这是对1997年日本全国结核病发生、现状及对策汇总。主要根据来自全国各地保健所情报资料和疫情动态监测,在对资料分析为基础而编撰。与既往相同,对最近的话题、对策上重要课题等,采用了图表表述。对于这些情报,结核病研究所已召开过数次会议进行研讨。笔者现仅以研究会议论为中心,就1998年版日本结核统计,发表个人

  • 标签: 结核病研究所 涂阳新登记率 日本 疫情 保健所 重要课题
  • 简介:中药是祖国医学一大宝库,几千年来,它广泛运用于临床,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中药具有特殊作用,且常被认为其毒副作用小,甚至无毒副作用,因此许多病人特别是老年慢性疾患者长期服用某个中药。且有些健康人也长期服用一些中药来预防疾病,延缓衰老,增强体质。但在临床运用中,由于配伍不当,炮制欠佳或

  • 标签: 中药中毒 炮制 原因 用药剂量 预防 治疗
  • 简介:目的通过调查护理人员对循证护理认知情况,了解护理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循证技能困难。方法随机抽查我院260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对循证护理认知和态度、开展循证困难等。结果护理人员对循证医学认知不足,循证护理应用技能偏低。结论通过加强循证护理理论学习,加强获取信息能力培养,可提高护理人员循证护理认知及实践运用能力。

  • 标签: 护理人员 循证护理认知 循证护理实践 调查研究
  • 简介: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我国新“痰涂片镜检质量保证”体系,切实提高各级结核病实验室痰涂片镜检服务质量,促进2005年结核病控制目标的实现,中国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临床中心、国家结核病参比实验室计划于2005年6月之前分期举办全国地市级痰涂片镜检质量保证骨干培训班。

  • 标签: 痰涂片镜检 骨干培训班 质量保证 地市级 结核病参比实验室 2005年
  • 简介:目的观察白介素10(IL-10)对ANP大鼠NF—κB和IL-12表达影响,探讨IL-10作用机制。方法将92只SD大鼠按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ANP组和IL-10干预组。采用3次腹腔注射左旋精氨酸(1.0mg/g体重)方法制备ANP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IL-10组在制模后2、5、8h分别于腹腔内注射IL-1010000U。制模后4、12、24、36h分批处死动物,观察血清淀粉酶、IL-12及胰腺组织NF—κB水平变化。结果制模后24h点IL-10组胰腺病理分值为4.75±1.75,胰腺NF—κB含量为(112.89±34.48)μg/ml,血清淀粉酶含量为(1481.13±336.48)U/L,血清IL-12水平为(81.31±17.23)pg/ml,均明显低于同时点ANP组大鼠(P〈0.05或P〈0.01)。NF—κB和IL-12呈正相关(r=0.494,P〈0.01),两者与胰腺病理分值也呈正相关(r=0.447和r=0.603,P〈0.01)。结论IL-10对ANP有一定治疗作用,其机能可能通过抑制NF—κB途径而抑制ANP炎症反应。

  • 标签: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白细胞介素10 NF—κB 白细胞介素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