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利用白芨胶为载体,甲硝唑为主药,制成一种可吸收性复方甲硝唑药膜。此药膜可贴、口含或插入牙周袋内。临床观察牙周炎患者96例,结果显示,牙龈炎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袋深度(PPD)明显下降,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复方甲硝唑膜 研制 牙周炎
  • 简介:目的探讨芫花根总黄酮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以小鼠迟发性超敏反应、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1的分泌、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和IL-2生成,以及小鼠Ts细胞亚群等指标评价芫花根总黄酮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剂量为12.5~50mg·kg-1·d-1的芫花根总黄酮,环磷酰胺诱导的小鼠免疫功能的增强和减弱均有显著的下调和提升作用;浓度为125~500μg·ml-1的芫花根总黄酮,可促进腹腔巨噬细胞分泌IL-1;剂量为3.125~25mg·kg-1·d-1的芫花根总黄酮,可显著促进ConA诱导的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IL-2的分泌,并呈剂量依赖性的量效关系;单独使用25~50mg·kg-1·d-1的芫花根总黄酮,可显著减弱超适量2,4-二硝基氯苯诱导的小鼠的免疫耐受,与环磷酰胺合用能增强超适量2,4-二硝基氯苯引起的小鼠免疫耐受.结论芫花根总黄酮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

  • 标签: 芫花根总黄酮 小鼠 细胞免疫功能 调节作用 巨噬细胞 T淋巴细胞
  • 简介:目的评价确炎舒松-A断指再植后感觉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3例24指因切割伤行断指再植的病例,对照组13例14指,治疗组10例10指.治疗组按指神经走行,于离断平面近端1cm正常组织处的指神经周围注射确炎舒松-A0.3ml和0.5%布比卡因0.2ml,并分别于手术后第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进行感觉功能评价.结果3个月时治疗组和对照组感觉功能恢复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和12个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指神经周围注射确炎舒松-A有利于断指再植后的感觉功能恢复.

  • 标签: 确炎舒松-A 断指再植 感觉功能恢复 影响 治疗
  • 简介:抑酸药奥美拉唑是目前临床上根除Hp三联疗法的主药。国外有报道认为,奥美拉唑等抑酸药Hp在胃内分布有影响,但结果有所不同,而国内相关报道甚少。作者通过组织学方法检测单纯给予奥美拉唑治疗Hp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治疗前、后胃粘膜Hp检出率、密度及胃炎活动性的变化,探讨奥美拉唑Hp在胃内分布的影响。

  • 标签: 奥美拉唑 胃内分布 幽门螺杆菌 HP检出率 十二指肠溃疡 组织学方法
  • 简介:目的:分析真核表达产物CTL4-IgT细胞活化功能的影响。方法:构建并用真核表达系统表达CTLA4-Ig,通过蛋白A亲合柱纯化获得纯品;然后观察CTLA4-Ig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及T细胞表面分子CD25表达的影响;用^3H-TdR掺入法研究CTLA4-Ig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影响。结果:CTLA4-Ig抑制PHA淋巴细胞的转化;同时,抑制PHA刺激的淋巴细胞表面CD25分子的表达,抑制率达53%,与对照相比抑制显著(P<0.05),且这种效应有剂量依赖性;CTLA4-Ig抑制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抑制率选87.53%,与对照相比亦抑制显著(P<0.05).且效应亦呈剂量依赖性。结论:CTLA4-Ig能有效阻断T细胞的活化,并且阻断效应是通过多种信号途径起作用的。

  • 标签: T细胞 细胞活性 人类 CTLA4-IG 淋巴细胞 CD25分子
  • 简介:98例严重肝外伤病人手术后常规于肝创面处、创面周围膈下、肝脏面及小网膜孔处置乳胶管作闭式引流.术后15例发生胆漏,14例治愈(占93.3%),均因多管多处引流取得满意疗效,1例因弥漫性胆汁性腹膜炎行剖腹探查术.多管多处引流严重肝外伤术后的胆漏引流充分,引流成功率高,有效地防止了胆汁性腹膜炎的发生,是治疗严重肝外伤术后胆漏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引流 胆瘘 肝外伤 胆漏
  • 简介:为观察正常和胃疾患胃液的免疫球蛋白(Ig)水平,建立其检测值的正常范围和探讨其各类胃疾患的诊断价值,本文采用BeckmanICS-Ⅱ免疫化学分析仪,以速率散射比浊法(RST)检测了118例正常胃液和105例经胃镜检查并取胃粘膜活检确诊的各类胃疾患胃液的Ig水平,其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速率散射比浊法 胃液 电子胃镜检查 诊断价值 免疫球蛋白 免疫化学分析仪
  • 简介:目的观察高频部分液体气(highfrequencypartialliquidventilation,HFPLV)吸入性损伤犬肺力学,氧合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16条犬经吸入蒸气,造成重度吸入性损伤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动物致伤后均行高频喷射通气(highfrequencyjetventilati-ot,HFJV),治疗组同时经气管导管缓慢注入氟碳液体(3ml/kg体重),行HFPLV治疗,于通气后30,60和90min时测定两组动物血气,肺顺应性,气道阻力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治疗组PaO2呈进行性上升,在各时相点与致伤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对照组各时相点与致伤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PaCO2也逐渐增高,于60,90min显著高于致伤后水平(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各时相点的PaO2稍有升高(P>0.05),PaCO2于90min显著增高(P<0.05)。而两组动/静态气道阻力,肺顺应性和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HFPLV与单纯HFJV相比,更有利于吸入性损伤的动脉氧合,血流动力学参数无明显不利影响。

  • 标签: 高频部分液体通气 吸入性损伤 肺力学 氧合 血流动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宫腔镜宫腔内胚物残留的诊断和治疗作用。方法218例经常规清宫1次以上仍然有宫腔内胚物残留的患者,采用宫腔镜诊断、定住后清宫或直接镜下钳夹等治疗。结果218例宫腔内胚物残留患者,其中不全流产106例,稽留流产58例,宫角妊娠36例,胎盘残留18例。所有患者经宫腔镜定位后钳夹或镜下直接钳夹,除3例残留胚物与宫壁粘连致密,子宫收缩不佳,出血较多,1周后再次行宫腔镜下清宫外,其余均一次成功。无子宫穿孔、阴道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宫腔镜在官腔内胚物残留的诊断和治疗中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首选方法。

  • 标签: 宫腔内胚物残留 宫腔镜 清宫术
  • 简介:目的:探讨大剂量HBsAg疫苗机体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不同剂量HBsAg疫苗两次免疫小鼠后,用氚-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ELISA方法分别测定免疫鼠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含量及血清中抗HBsIgG2a阳转率。结果:大剂量HBsAg疫苗单次免疫后,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比对照组显著增强(P<0.05);Tb1型细胞因子IL-2、IFN—γ显著增高。(P均<0.05);抗HBsIgG2a阳转率显著高于小剂量组(P<0.01)。加强免疫后,各项指标增高更显著,小剂量组才呈现有意义增高。结论:大剂量HBsAg疫苗可诱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并使细胞免疫趋向Th1型。

  • 标签: 大剂量 HBSAG疫苗 小鼠 细胞免疫应答 调节作用 氚-胸腺嘧啶核苷
  • 简介:大鱼际肌损伤或正中神经损伤在临床上较常见,由于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将造成拇指掌功能的丧失,严重地影响手的掌功能.目前重建拇指掌功能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1,2].1987年3月~1997年3月,我们利用小指展肌移位重建拇指掌功能21例,经1.5~2年的随访,拇指掌功能恢复良好.报告如下.

  • 标签: 小指 展肌移位 拇指重建 掌功能 手术 临床资料
  • 简介:目的观察海水浸泡烫伤大鼠创面炎性反应及愈合的影响。方法将14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烫伤对照组和海水浸泡组,每组72只,均造成背部10%TBSA浅Ⅱ度烫伤。海水浸泡组大鼠伤后固定四肢,立即用盛海水的方盆浸泡双前肢以下部分,持续4h;烫伤对照组大鼠则用空方盆模拟浸泡过程。于伤后0(即刻,下同)、6、12、24h采用电解质分析仪测定血清中K^+、Na^+、Cl^-的浓度。于伤前及伤后0、6、12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IL)6的含量。两组大鼠创面行大体和组织病理学观察,并记录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海水浸泡组大鼠血清中K^+、Na^+、Cl^-的浓度大多高于烫伤对照组。伤后6h海水浸泡组大鼠血清TNF-α、IL-6含量分别为(140±22)、(160±41)ng/L,均明显高于伤前值(29±15)、(62±17)ng/L及烫伤对照组(120±12)、(124±22)ng/L(P〈0.05)。与烫伤对照组比较,海水浸泡组大鼠创面水肿及局部组织炎性反应加重,创面再上皮化和表皮各层的分化延迟;海水浸泡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6.3±1.6)d,明显迟于烫伤对照组(14.1±1.8)d(P〈0.05)。结论大鼠烫伤后经海水浸泡,可加重创面炎性反应,使创面愈合延迟。

  • 标签: 烧伤 海水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创面愈合
  • 简介:目的探讨烧伤大鼠肝功能的动态变化及高氧平衡盐溶液复苏其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190只,体重250~300g,雌雄不拘,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10只)、早期平衡盐溶液复苏组(B组,40只)、延迟平衡盐溶液复苏组(C组,30只)、早期高氧平衡盐溶液复苏组(D组,40只)、延迟高氧平衡盐溶液复苏组(E组,30只)、以及烧伤对照组(F组,40只).致伤动物分别于伤后6、12、24、48h麻醉状态下取血,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二醛(MDA)检测及肝组织标本的组织学观察.结果伤后6h,各组血浆ALT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B组与C组,D组与E组比较,ALT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D组与其他治疗组比较,ALT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各组AST变化趋势与ALT基本一致.伤后MDA水平明显升高,其中F组MDA水平高于其他各组,迟延复苏组高于早期复苏组,D组MDA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烧伤早期有不同程度的进行性肝细胞变性、坏死,D组损伤较轻.结论严重烧伤早期,高氧平衡盐溶液复苏治疗能抑制自由基产生,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的损伤,增加机体缺氧的耐受力,有益于防止肝细胞结构受损,保护肝功能.

  • 标签: 高氧平衡盐溶液 烫伤 大鼠 肝脏损害 保护作用 肝功能
  • 简介:目的观察益生菌与核黄素联合应用烫伤大鼠细菌移位的防治效果,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烫伤对照组(SC组,30只)、烫伤治疗组(ST组,30只)、正常对照组(NC组,10只).SC、ST组大鼠作30%ⅢTBSA度烫伤,ST组大鼠伤后立即向胃中灌注含双歧杆菌5×1012个集落形成单位/L、蜡样芽孢杆菌5×1010个集落形成单位/L和核黄素500mg/L的等渗盐水混悬液1.5ml,2次/d.SC、NC组于相同时间灌注等量等渗盐水.观察细菌移位、肠道膜菌群、回肠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合成分泌及肠黏膜损伤修复等变化.结果与SC组比较,ST组大鼠各脏器细菌移位率显著下降(P=0.000~0.025),血浆内毒素水平在伤后3d内降低显著(P<0.05),回盲部膜菌群中双歧杆菌量升高20~40倍,大肠杆菌和真菌量显著降低(P<0.01),致伤后5d内黏膜损伤评分为0~3(P<0.05),小肠黏液SIgA含量伤后5d可恢复正常(P<0.01).结论益生菌与核黄素联合应用,可减轻烫伤大鼠细菌/内毒素移位程度,有效保护肠道屏障.

  • 标签: 益生菌 核黄素 联用 烫伤 大鼠 肠道屏障
  • 简介:目的探讨复杂配方的中草药制剂时慢性功能不全进展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服中草药患者和49例未服过中草药患者病程初期、病程3个月时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变化;将两组患者同期的BUN、Scr水平进行对比.并将两组患者发现BUN、Scr开始升高至发展到Scr>600umol/L的时间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病程3个月时的BUN、Scr水平均较病程初期明显升高(P<0.001),但中草药组升高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05).服中草药组患者自发现BUN、Scr开始升高至发展到Scr>600umol/L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05).结论复杂配方的中草药制剂可加快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进展速度.

  • 标签: 中草药 慢性肾功能不全 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心肌酶监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意义。方法采用连续监测法检测心肌梗死(AMI)病人及对照组的血清中ALT、AST、LDH、CK、CK-MB的最大增高幅度及变化情况。结果AMI病人5种酶的血清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发病后,6h内CK和CK-MB即显著升高,LDH出现较晚,但持续时间最长。结论血清CK和CK-MB的检测特别是联合ALT、AST、LDH的监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诊断价值 CK-MB 血清心肌酶 连续监测法 AMI病人
  • 简介:目的介绍改进的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的手术特点并评估其疗效.方法采用该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356例,其中中央型突出64例,外侧型突出284例,极外侧型突出8例.伴有侧隐窝狭窄者86例.手术经后入路进行,借助显微内窥镜系统和特殊工具,完成椎管开窗、椎间盘摘除等减压步骤.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减压彻底,平均手术时间为40min.术后第1d即下床活动,3~5d出院.所有患者症状均得以缓解;手术后最常见的不适为短期下肢麻木.结论经后入路的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手术具有创伤小、适应证广、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和并发症少等优点,适合大部分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 标签: 腰椎间盘摘除术 显微内窥镜 手术入路 适应证 手术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