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校大学心理状况、压力源和心理倾诉的习惯求助者,为实施有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用自编的《在校大学心理状况和压力源调查问卷》对1280在校大学进行调查,其中,男生655,女生625。结果75.4%的男生对自己的精神状态感到满意,此项高于女生;54.5%的男生和71.0%的女生心理压力源自于对前途的担忧;63.8%的男生和81.4%的女生有心理压力或思想困惑时找同学朋友倾诉,仅有11.1%的男生和6.2%的女生选择心理医生作为倾诉对象。结论本组资料中在校大学的心理状况较好,但仍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减轻心理负荷,其中在校女大学的心理状况需要特别关注。

  • 标签: 在校大学生 心理状况 压力源
  • 简介:大学的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着未来社会的人文品质,他们的心理特点带有强烈的时代色彩。本文对大学的心理健康进行归因分析,探讨促追大学心理健康的策略。

  • 标签: 大学生 心理健康 归因分析 心理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曲靖大学口腔健康知识知晓情况,为大学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和现场问卷调查,收回1487份有效问卷。结果认为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关系很重要的占77.40%,约一半同学存在口腔不良习惯,学生普遍认为牙齿美观会影响面容,但认为洗牙有害的学生占到60%以上。结论大学口腔保健知识知晓情况不容乐观,应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提高知晓率和扩大受益面。

  • 标签: 口腔健康知识 大学生 调查
  • 简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不断增多。生活中我们常常使用这些手机客户端如QQ、微信、微博、支付宝、淘宝、当当、滴滴。因此,手机极大地便利了我们生活。但是人们也越来越依赖手机,并衍生出许多社会问题。采用《大学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2所本科院校进行问卷调查,随机抽取大一至大四的317名在校大学,考察在校大学手机依赖的现状,以及人格特质与手机依赖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为大学手机依赖在年级、生源地、专业类别这些人口学变量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神经质(N)与手机依赖及“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心境改变”各维度呈正相关,神经质人格特质的被试手机依赖程度更高。

  • 标签: 大学生 手机依赖 人格特质
  • 简介:本研究重点考察大学的完美主义、自尊与自我妨碍3个变量的关系及自尊在完美主义和自我妨碍之间的中介效应。按照随机抽样原则从吉林省3所高校中选取1412名大学为被试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三变量间呈显著相关,其中积极完美主义与自我妨碍呈负相关(r=0.224,P〈O.01),消极完美主义“担心错误”“行动迟疑”“父母期望”维度与自我妨碍呈正相关(r=0.034;r=0.213;r=0.310);积极完美主义与自尊呈正相关(r=-O.431,P〈O.01),而消极完美主义的“担心错误”“行动迟疑”与自尊呈负相关(r=-0.292;r=-0.278)。结论:大学完美主义、自尊对自我妨碍行为均起到预测作用,且自尊起到部分中介效应。

  • 标签: 完美主义 自尊 自我妨碍
  • 简介:目的为加强21世纪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工作,培养合理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法通过对云南大学马加爵和江西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薛荣华暴力杀人的典型案例的调查和分析,找出原因。结果学生自身、家庭、学校、社会都存在心理成因。结论大学暴力杀人是可以防控的。

  • 标签: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成因 云南大学 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 江西医学院
  • 简介:研究大学心理素质与思想品德发展的关系,目的在于分析、发现个体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心理运动规律,从而提高思想教育的实效性。本文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的观点出发,依据教育心理学的原理,探讨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提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思想品德发展的基础的观点。认为品德的形成与人的心理活动息息相关,个体如果没有良好的品德,将影响其心理素质的完善;同样,没有健全的心理素质,思想品德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只有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协调发展,共同作用,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 标签: 大学生 心理素质 思想品德 教育 发展 思想品德教育
  • 简介:摘要为了解大学的自尊水平、自我暴露程度的现状,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自尊量表(SES)和自我暴露与自我隐藏量表对1112名在校大学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1)大学的自尊水平与自我暴露程度均处于正常水平;(2)大学的自尊水平与自我暴露程度之间显著正相关;(3)年级不同对自尊水平影响大,而对自我暴露程度的有边缘性影响;性别对自尊水平无显著性影响,但对自我暴露程度有显著影响;不同自尊水平个体对自我暴露有显著性差异,并且随着自尊水平的提高,自我暴露程度也有所提升。

  • 标签: 自尊水平 自我暴露 大学生 相关研究
  • 简介:近年来,各大高校学生心理问题频发,有调查数据显示大约30%的在校大学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1]。根据不完全统计,大学群体每年的自杀率在十万分之十左右,而且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出现了抑郁、焦虑、敌对情绪等心理症状,严重影响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更是关系到学生背后的整个家庭和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和发展大计。

  • 标签: 在校大学生 心理辅导 高等院校 民办 学生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问题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大学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引起人们及社会的广泛关注。社会、自身及家庭影响大学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而适当体育锻炼却能够有效缓解大学心里压力,能够预防大学心理健康,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治疗一些心理疾病,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 标签: 大学生 体育锻炼 心里健康
  • 简介:目的为更准确地把握当代大学的消费状况,深入了解他们的消费观念,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教育和引导工作,本文针对当代大学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特征,综述了大学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大学不良消费心理和行为产生的原因,提出与之相适应的健康消费教育以及培养大学良好消费心理、消费行为的建议,引导大学树立个性、文明、科学的消费,培养大学积极健康的消费行为和消费理念。

  • 标签: 大学生 消费行为 消费心理 健康消费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原发性痛经女大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8年2月300例原发性痛经女大学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整体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每组各150例,对比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及痛经症状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无意义(P>0.05),干预后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疼痛症状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P<0.05)。结论整体护理在原发性痛经女大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情况,值得推广。

  • 标签: 整体护理 原发性痛经 疼痛评分
  • 简介:探究大学是否存在性别-数学刻板印象的内隐态度。采用刻板解释偏差测量的方法及经典刻板印象的实验程序进行测量。①大学存在内隐性别-数学刻板印象[t(307)=-8.328,P<0.05;t(307)=4.462,P<0.05];②大学内隐性别-数学刻板印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03)=-0.182,P>0.05;t(303)=0.338,P>0.05)。刻板印象解释偏差能较好检测内隐性别-数学刻板印象。更多还原

  • 标签: 刻板行为 性别因素 数学 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大学心里幸福感现状,探讨心理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使大学提高自我发展认知水平,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桂林医学院三个校区抽取408人,选用自编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调查表、Ryff编制的心理幸福感量表《Ryff心理幸福感量表》(PsychologycalWell-BeingScale)进行测评。利用spss18.0进行ANOVA单因素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①我校大学的心理幸福感总分和在个人成长和与他人的积极关系两个维度上有较高的得分,心理幸福感总体水平较高。②我校大学的心理幸福感水平女生高于男生。具体表现在环境掌控,个人成长和与他人积极关系和三个维度上。③我校大学的心理幸福感水平随着年级的上升而逐步提高,具体表现在环境掌控,个人成长和、他人积极关系和自我接纳四个维度上。④我校大学的心理幸福感水平农村大学高于城镇大学。具体体现在个人成长和与他人的积极关系两个维度上。⑤我校大学个人月消费水平对大学心理幸福感水平有显著影响,个人月消费高的大学,心理幸福感水平反而较低,具体表现在自我成长和与他人的积极关系两个维度上。

  • 标签:
  • 简介:大学正处于青年中期,是心理变化最激烈、最明显的时期,容易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大学所采用的心理压力应对方式在一定意义上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心理健康具有较好的预测功能。而大学由于人生现、价值现体系尚未完善,以及一些个体差异的影响,在面对压力时的应对方式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研究大学心理压力的成因及自我应对方式的特点,将为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大学生 心理压力 应对方式 心理健康教育
  • 简介:考察大学沟通方式对宿舍人际关系满意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大学宿舍人际关系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且在年级上呈显著差异,表现为“V”字型;大学沟通方式在性别和年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讨好、指责和超理智型沟通方式与宿舍人际关系满意度呈负相关,打岔型沟通方式与宿舍人际关系满意度呈正相关;指责和超理智型沟通方式能显著负向预测宿舍人际关系满意度,打岔型沟通方式能显著正向预测宿舍人际关系满意度。结论:大学的沟通方式对宿舍人际关系有重要影响。

  • 标签: 大学生 萨提亚模式 人际关系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某高校314名大学肥胖现状和晚睡频率的相关性,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314名大学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女生晚睡检出率明显低于男性检出率(P<0.05);大学平均BMI值与睡频率成正相关。结论男生肥胖检出率高于女生;晚睡的习惯可能是导致大学肥胖的原因之一。

  • 标签: 大学生 肥胖 BMI 晚睡
  • 简介:《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的数据显示:大学身体素质表现出缓慢降低的趋势,视力不良和肥胖检出率持续增加,并呈现低龄化发展[1]。缺乏运动动机是大学消极运动的因素之一。运动动机指的是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满足的需要或需求,是人们参与和维持锻炼行为的心理动力。国内学者研究发现运动动机和运动持久性呈正相关,且能正向预测运动的频率和强度[2-6]。国外的研究也证明了运动动机能正向预测运动行为[7,8]。

  • 标签: 缺乏运动 身体素质 大学生 国民体质监测 数据显示 视力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