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健康与应对能力的关系,提出了对教育工作的建议。方法以CTI、SCL-90为研究工具,对石家庄高校553名大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心理健康与应对能力存在着相关。结论提高大学的应对能力有利于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 标签: 心理健康 应对能力 相关 大学生 能力 SCL-90
  • 简介:总结分析本校危机案例,以便更有效地进行大学心理危机干预。结合心理测评数据、访谈记录、危机处理情况记录对本校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发生的23例心理危机个案进行回顾性分析。23例危机个案中,男12例,女11例;其中经精神卫生专科医院确诊精神分裂症9例,情感障碍5例,余为情绪困扰4例,恋爱挫折4例,人际矛盾1例;发生自杀企图或行为12例,伤人、走失5例,言行异常6例;危机发生月份以10月(39%)、3月(30%)占较大比例。4例大学入学前即确诊精神疾病的危机案例未参加心理测评,余19例危机案例入学时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数据总分阳性率达68%,强迫、焦虑因子分阳性率高达79%及74%,除躯体化因子外,其余8个因子分阳性率均〉50%。SCL-90测评在大学心理危机预警上有一定指向作用,但筛查危机需进一步进行心理访谈;结合心理危机高发时间进行危机排查、充分重视精神疾病及危机后干预、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的作用是有效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基础。

  • 标签: 心理危机 危机干预 案例分析 大学生
  • 简介: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创业意向相关的调查问卷,针对徐州在校大学群体为样本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①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强弱影响个体创业意识的形成,由回归分析得知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②个体能力、创业信心、冒险性格、先前创业经验和创业环境资源获得影响个体的创业意识。需要大学多方进行配合和努力才能为大学创业提供更好的条件和准备。

  • 标签: 学生 自我效能感 创业意识
  • 简介:本研究对1例大学因为没有获得奖学金而产生情绪低落,妨碍了正常学习和生活的个案进行心理咨询。咨询师经过收集临床资料,做出一般心理问题的初步诊断,并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辅以支持疗法,帮助来访者纠正不合理认知,消除其不良睛绪,并指导他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经过5次咨询,来访者的不良情绪得到缓解,咨询效果较好。

  • 标签: 心理咨询 大学生 学业受挫 一般心理问题 合理情绪疗法 情绪低落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大学毕业生人数的急剧增长,大学“就业难”问题一再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大学就业焦虑的概念界定,并结合国内外已有研究,对当-前大学就业焦虑的现状、产生原因及应对策略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缓解大学就业焦虑的同时,为高校提供大学就业指导与心理辅导提供参考。

  • 标签: 大学生 就业焦虑 研究综述
  • 简介:本研究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测量321名师范院校大学的自我概念发展状况,结果发现:1大学自我概念总体状况积极;2大学自我概念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呈倒Ⅴ型发展趋势;3非免费师范生自我概念比免费师范生积极;4女生自我概念比男生积极;5城镇大学自我概念比农村大学积极;6不同专业大学自我概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大学生 自我概念 师范院校
  • 简介:军医大学作为未来战争的预备军,其身心健康水平对提高和保障军队平战时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军医大学的心理特点,指出了目前存在的六个方面的心理问题,以便进一步采取心理健康干预措施。

  • 标签: 军医大学生 心理健康 现状
  • 简介:大学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年龄阶段,部分大学将个性中的某一因素推向极端,便形成极端个性,极端个性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影响这些大学的正常生活和学习,通过分析极端个性原因的形成,积极寻找对策和解决途径,早日让这些大学踏上正确人生轨迹。

  • 标签: 大学生 极端个性 对策
  • 简介:摘要大学的人际交往状况与心理健康息息相关,它会对大学心理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人际交往对大学的心理可能产生的正面及负面影响,以及产生这些影响的原因和过程,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大学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引导大学对人际交往的过程及结果形成正确的认知。

  • 标签: 大学生 人际交往 心理健康 影响
  • 简介:恋爱是大多数高校学生在校期间都会经历的事情,但由于他们相对而言缺少相关经验,又较易产生错误归因倾向,因此往往难以梳理清楚情感中的困扰,导致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一旦处理不好,将直接影响大学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甚至会给今后的爱情和婚姻带来负面效应。下面的案例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较好地解决了1例大三女生因恋爱而导致的心理问题,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问题咨询 恋爱心理 归因倾向 合理情绪疗法 情绪困扰 心理矛盾
  • 简介:摘要本报告详细介绍了一例大学情绪困扰的咨询过程。求助者因为上学期考试成绩不理想导致情绪困扰。采用合理情绪疗法、放松训练进行咨询后求助者的情绪困扰基本消除,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 标签: 情绪困扰 合理情绪疗法 放松训练
  • 简介:摘要大一女生孙某因与寝室同学发生矛盾,偷窃寝室同学财物报复,后被发现,与同学关系恶化,自己也很自责。此事件发生后,孙某不知所措,羞愧,担心学校处分、父母伤心而极度焦虑,无法正常进行学习生活,情绪非常低落,心理测试结果显示孙某存在中度焦虑,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应激障碍。咨询师根据王的情况主要采用了求助者中心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经过4次咨询,孙某改变了错误的认知观念,能够较为坦然地接受事实,并开始采取积极的方式来应对这一事件,和寝室同学的紧张关系也得到了缓解。

  • 标签:
  • 简介:采用《大学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对民族院校的大学的手机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民族院校大学总体手机依赖水平整体较高,其中戒断反应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理论均值。并且,民族院校大学的手机依赖情况在专业和年级方面存在显著差距,但在性别、民族、是否为独生子女和生活费多少这几项人口社会学变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民族院校大学的手机依赖情况和其他类型高校大学的手机依赖情况相比略有不同。

  • 标签: 民族 院校 大学 物质相关性障碍
  • 简介:摘要应用SA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结合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Anxiety,HAMA)共同评定和早期发现江西省3所普通高校轻度焦虑症学生43名(调查学生1052人),江西省普通高校轻度焦虑症发病率4.09%,对其中1所高校发病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

  • 标签: 大学生 焦虑症 发病 分析
  • 简介:本案报告1例因不满意自己的外貌形象而导致一系列情绪问题,经咨询,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1来访者一般资料宫某,女,19岁,汉族,某学院二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优秀。家在农村,父母均为农民。父亲初中文化程度,早年因为奶奶身体不好不得不提前退伍在家照顾奶奶,母亲文盲。家

  • 标签: 心理咨询 大学生 形象 外貌 情绪问题 学习成绩
  • 简介:摘要主观幸福感是反映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其中,大学群体的主观幸福感是一个特殊的、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我们对有关于大学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归纳出了影响中国大学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内部和外部因素,并且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提升大学主观幸福感的方案。

  • 标签: 主观幸福感 大学生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大学作为社会中的重要群体,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的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和培育对当今社会和个人自身发展都有着积极和现实的意义。也为大学的思想教育和心理保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以往研究的文章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更好地掌握我国大学主观幸福感的基本现状。结果目前国内测量大学主观幸福感的工具不统一、不全面。结论应该在现有的自评量表基础上,编制他评量表等来扩展大学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 标签: 幸福感 主观因素 客观因素 大学生 人格特征
  • 简介:华尔街金融海啸,已波及大学就业市场。对于就业压力日益严峻的中国人才市场来说,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的就业将遭遇多方面的挑战和压力。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①被调查学生对就业形势认识客观、积极,同时也有部分毕业生对现在的形势表示迷茫和焦虑。毕业生中女生表现出更大的就业压力。②被调查学生对自身就业价值认知偏低,自信心不足,但对专业前景较为看好。③在预期求职认知和取向上,大部分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将来就业的要求,求职取向多样化。④女生对内部自我技能的知觉感的关注程度相对较高,而男生对就业环境的关注程度高。

  • 标签: 大学生 就业 压力 金融海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校大学抑郁、焦虑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哈市某高校在读大学8000名,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抑郁、焦虑状况,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8000名在校大学中抑郁发生率为27.3%,焦虑发生率为11.5%;农村户口抑郁、焦虑发生率为43.3%,高于城镇户口31.0%(P<0.05);大三大四学生发生率为53.0%;高于大一大二28.0%与硕博士15.0%(P<0.05);单亲家庭发生率为65.9%,高于完整家庭37.3%(P<0.05);父母亲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发生率为44.7%,高于高中文化水平20.4%与大专及以上14.6%(P<0.05)。结论单亲家庭、农村户口、毕业学生及父母亲文化水平不高是大学抑郁、焦虑的主要影响因素。

  • 标签: 在校大学生 抑郁 焦虑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心理学中一个原理每个人的自发行为,都反映了他内心的需要。因此学生外在行为表象背后,往往存在更深层的心理问题。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了解掌握,将有益于从根本上了解学生出现问题的根源所在。本文以关注大学思想状态途径入手,采取持续观察、分类指导的方式持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将心理健康与学生工作紧密联系起来。以便更好的描述、解释、预测和影响学生的行为。

  • 标签: 大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研究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