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胆囊滤泡性淋巴(FL)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原发胆囊淋巴的认知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例原发胆囊FL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68岁女性,因上腹部不适,行腹部CT示胆囊病变,考虑胆囊癌可能,肝脏多发囊肿,行胆囊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非霍奇金淋巴B细胞性,FL,无治疗指征,进行临床观察随访。4个月后行骨髓涂片、骨髓活组织检查及流式细胞术分析均未见异常,行PET-CT检查示双肺多发结节影,代谢增高,淋巴浸润,余未见明显异常。根据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世界卫生组织分类标准(2016版)诊断为FL 3a Ⅳ期,无治疗指征,继续进行临床观察随访。至2021年8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原发胆囊FL临床上较罕见,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诊断依靠病理活组织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早期行胆囊切除术,密切随访可获得良好预后。

  • 标签: 胆囊 淋巴瘤,滤泡型 治疗结果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发难治滤泡淋巴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19年5月收治的1例复发难治滤泡淋巴患者的诊治经过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46岁,初诊时伴有多项高危因素,采用一线R-CHOP方案治疗失败后,更换BR方案后达完全缓解,缓解后未接受维持巩固治疗。治疗结束1年后复发。接受PI3K抑制剂治疗,病情稳定。结论滤泡淋巴患者采用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达缓解后是否维持治疗目前尚不确定,临床亟需更好的预后模型指导治疗。

  • 标签: 淋巴瘤,滤泡性 诊断 预后 复发 难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相关淋巴(AR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12年2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11例ARL患者临床特征、治疗方案、疗效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1例患者中,弥漫大B淋巴(DLBCL)9例,经典型霍奇金淋巴(cHL)2例;DLBCL一线治疗方案均以CHOP样方案为基础,cHL一线治疗方案为ABVD方案。9例DLBCL患者治疗后,4例达完全缓解,5例死亡;2例cHL患者治疗后,1例达完全缓解,1例死亡。结论DLBCL是ARL最常见类型;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时代,患者生存期有所延长,但整体生存状况仍较差;R-CHOP样方案仍为基础治疗方案,需继续探索整体管理模式。

  • 标签: 淋巴瘤,艾滋病相关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淋巴患者益处发现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8—12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10例淋巴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益处发现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Herth希望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淋巴患者益处发现得分为(49.02±7.18)分,社会支持得分为(33.92±6.88)分,希望水平得分为(32.83±6.44)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淋巴患者益处发现与希望水平和社会支持呈正相关(P<0.001),希望水平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学历、家庭人均月收入、希望水平和社会支持是淋巴患者益处发现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淋巴患者疾病益处发现水平不高,应根据益处发现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益处发现水平和生存质量。

  • 标签: 淋巴瘤 益处发现 希望 社会支持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眼眶淋巴(OLs)是眼附属器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据异常增生淋巴细胞来源的不同,OLs可进一步分为多种亚型,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存在争议。目前,OL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主要与淋巴细胞遗传异常、免疫抑制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慢性抗原性刺激4个方面有关。但由于眼部没有真正的淋巴引流系统,只具有从泪腺延伸到结膜和泪道的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系统,OLs的发病机制具有一定的特性;且不同亚型OLs的病因差异较大,如不同的染色体畸变可造成不同亚型的OLs,在不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各OLs亚型倾向不同等。本文对国内外OL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对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眼眶淋巴瘤 细胞遗传 免疫 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对淋巴化疗病患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一年内收治的淋巴化疗病患9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和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9例,对照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通过护理干预后,对护理后对比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淋巴化疗病患进行护理时,采用优质护理方式进行临床护理,能够提升护理满意度,护理过程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治疗护理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淋巴患者检查诊断中应用PETCT的效果研究。方法:把2022年1月作为开始日期,直到2022年6月期间来我院诊治的110例淋巴癌病人当做研究对象,且选取同一时间段实行体检的7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两小组成员都实行超声检测与PETCT,并查看其诊断效能。结果:实验组的灵敏度、特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ETCT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表明(P<0.05)。结论:对淋巴癌患者实行PETCT检查,灵敏度、特异度极高,诊断所取数据更为精准,值得在临床广泛推行。

  • 标签: 淋巴瘤 PETCT 诊断效能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对于原发性甲状腺淋巴患者采用超声联合CT进行诊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12月在我院就诊救治的40名原发性甲状腺淋巴患者,所选患者均接受超声与CT的影像学检查,并对患者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采用超声学检查后甲状腺病灶尺寸为(53.86±3.69)、双侧病变为主95.23%,其中弥漫性淋巴95.23%、非弥漫性淋巴89.47%,扫描显示患者病灶多为粗糙不均匀的低回声,病灶不规则且界限不清,患者采用CT检查后甲状腺病灶尺寸为(50.56±2.89)、双侧病变为主95.23%,其中弥漫性淋巴90.48%、非弥漫性淋巴89.47%,扫描结果与超声相同。超声诊断灵敏度83.50%、准确度90.48%。CT诊断灵敏度89.47%、准确度90.48%。两者联合诊断灵敏度及准确度均为100.0%。结论:对于原发性甲状腺淋巴患者采用超声联合CT进行联合诊断两种方式联合诊断灵敏度与准确度均较采用单一诊断高。

  • 标签: 超声 CT 甲状腺淋巴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淋巴化疗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8例淋巴的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成观察组40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不良反应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化疗不良反应静脉炎、恶心呕吐、低血压、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97.50%高于对照组81.58%,两组不良反应及满意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对淋巴化疗者的干预满意,可降低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淋巴瘤 化疗 不良反应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基于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代谢参数及临床参数的列线图生存预测模型,并验证其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DLBCL)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9年11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以及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383例未经治疗的DLBCL患者的18F-FDG PET/CT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04例、女性179例,年龄19~93(47.3±14.9)岁。按照7∶3的比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训练组(n=268例)和验证组(n=115例)。勾画并计算患者总肿瘤代谢体积(TMTV)和病灶糖酵解总量(TLG)。采用Kaplan Meier生存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患者无进展生存(PFS)期及总生存(OS)期进行预后分析并构建生存预测模型。通过训练组和验证组的校准曲线、一致性指数(C-index)以及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CA)对预测模型进行评估。结果训练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行为状态(ECOG PS)评分、Ann Abor分期、大包块、TMTV及TLG为预测PFS期的危险影响因素(HR=1.670~3.277,均P<0.05);年龄、LDH水平、B症状、ECOG PS评分、Ann Abor分期、大包块、TMTV及TLG为预测OS期的危险影响因素(HR=1.661~4.193,均P<0.05)。训练组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LDH水平、Ann Abor分期及TLG是预测DLBCL患者PFS期和OS期的独立影响因素(HR=1.589~3.367,均P<0.05)。校准曲线显示,该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一致性;C-index评估结果显示,训练组和验证组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PFS期:0.724对0.762;OS期:0.749对0.753)。临床DCA结果表明,预测模型可以给患者带来更多的临床获益。结论基于18F-FDG PET代谢参数TLG及临床参数(年龄、LDH水平、Ann Abor分期)生存预测模型能够很好地对DLBCL患者进行预后评估,为精准个性化治疗提供可能。

  • 标签: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预后 预测模型
  • 作者: 李艺敏 张玉晶 李贻阳 叶煜铭 张跃桐 王继金 王汉渝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22年第09期
  • 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放疗科,漳州 363000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广州 510000,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广州 510000,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广州 510000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广州 510000,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呼吸与危重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早期原发上呼吸消化道结外NK/T细胞淋巴鼻型(ENKTL)患者根治性三维调强放疗后无进展生存(PFS)3个月以上的生存质量,并分析主要症状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76例患者收治于2012年3月—2021年6月,男性201例,女性75例,确诊时中位年龄为41.5(13~81)岁。调强放疗采用一致的靶区方案和相近的剂量梯度,中位处方剂量54.6 Gy分26次。采用改良的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EORTC)QLQ-H&N35量表进行横断面调查,统计分析各生存时间段不良症状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接受调查的患者中位年龄为46.2岁,放疗后中位PFS期47.2(3.1~115.7)个月。放疗后较常出现的症状为鼻症状(发生率63.8%)、口干(50%)、牙齿问题(47.1%)、嗅味觉改变、性冷淡等。多数症状较轻(平均标化得分为5.50分,满分100分)且随生存期延长明显减轻,但牙齿问题、性冷淡等症状较显著且反复持续多年。年龄和免疫治疗是症状评分的影响因素,牙齿问题与口干关系密切。结论早期ENKTL患者放疗后生存质量良好,较显著的症状为鼻症状、牙齿问题、性冷淡等,值得研究改善。

  • 标签: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 生存质量 牙齿疾病 口干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D4+HLA-DRlow/-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表达水平在淋巴预后价值方面的参考意义与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 08月01日至 2021年 04月在我院血液内科住院治疗的20例的淋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流式细胞仪监测患者的外周血CD4+HLA-DRlow/-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表达水平。通过相关性分析研究CD4+HLA-DRlow/-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表达水平与淋巴患者预后水平的相关性关系。结果:随访时间为5-30个月,平均为(23.1±5.2)个月,所有患者外周血中CD4+HLA-DRlow/-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比例平均值为26.03%,将其作为临界值。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淋巴患者外周血CD4+HLA-DRlow/-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比例与总生存时间呈负相关关系,P<0.05;同时,CD4+HLA-DRlow/-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26.0%的淋巴患者预后效果更差,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淋巴患者CD4+HLA-DRlow/-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表达水平越高,生存周期越短,预后效果越差,两者呈反向相关性关系。

  • 标签: 淋巴瘤 抑制性细胞 预后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对淋巴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干预效果。方法: 甄选2019-1~2022-1我院38例淋巴患者,对照组19例:开展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19例: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比对不同方案的护理效果与价值。结果:实验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5.26%低于对照组的31.58%,互比,有差异性(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对淋巴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干预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依从性,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淋巴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预见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的血液科护理干预。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2例移植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护理干预。结果:10例出现了并发症,经过治疗和护理后顺利康复出院。结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的血液科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 标签: 造血干细胞 恶性淋巴瘤 血液科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将对自体外感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的血液科的护理干预进行研究,方法主要是对20例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并将这20名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划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而另外一组则使用全方位护理的方法,通过比较这两组不同护理方法所带来的效果,来对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的血液科护理干预进行研究。结论:使用自提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时,全方位护理更能得到患者的青睐。

  • 标签: 自提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恶性淋巴瘤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为首发表现的非霍奇金淋巴(NH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并且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1年1月,于黑龙江省医院收治的5例以HLH为首发表现的NHL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依次编号为患者1~5。患者年龄为63~81岁;男性患者为2例,女性为3例。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本组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包括临床特征和HLH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方案及预后等。并以"噬血细胞综合征""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淋巴""首发""hemophagocytic syndrome""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lymphoma""first manifestation"为中、英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PubMed数据库中,检索以HLH为首发表现NHL相关文献,并且进行文献复习。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临床特征:5例患者均继发于NHL,其中T细胞NHL(T-NHL)和B细胞NHL(B-NHL)分别为3和2例;均以持续发热就诊,并伴淋巴结和脾大,2例伴肝大。②实验室检查结果:5例患者均伴血细胞减少和骨髓噬血现象,以及sCD25水平升高;血清铁蛋白(SF)水平>500 μg/L者为3例,高甘油三酯血症(HTG)和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减低者各为2例,低纤维蛋白原血症者仅为1例。③治疗及转归:3例T-NHL患者未接受系统治疗,均于1个月内死亡;2例B-NHL患者分别经地塞米松(Dex)+依托泊苷(VP16)或R-CHOPE(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地塞米松+依托泊苷)方案和Dex+VP16或COPE(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地塞米松+依托泊苷)方案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④文献复习结果:根据本研究文献检索策略及筛选标准,共计纳入3篇相关文献,涉及4例以HLH为首发表现的NHL患者,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DLBCL)患者为2例,B-NHL为1例,NK/T细胞淋巴(NKTCL)为1例。3例B-NHL患者主要接受Dex+VP16或R-CHOP±E(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地塞米松±依托泊苷)方案治疗后,2例DLBCL患者获得CR,1例B-NHL患者达到PR。1例NKTCL患者经多种方案治疗后,疗效不佳,最终死亡。结论以HLH为首发表现的NHL患者通常预后较差。其中,B-NHL患者主要以R-CHOP±E方案治疗,预后相对较好。

  • 标签: 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嗜血细胞性 淋巴瘤 淋巴瘤,非霍奇金 诊断 药物疗法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的MDCT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从2019年7月-2021年8月抽取本院收治的38例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患者开展本次研究,对其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即分析此症状的MDCT表现、临床病理。结果:MDCT表现包括四种类型,即一是实变型或是肺炎,二是结节型、肿块,三是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型,四是混合型。经MDCT检查,影像学特征包括20例空气支气管征,18例肺内多发小结节,15例磨破琉璃影,7例胸腔积液,6例纵隔淋巴结增加、肺门淋巴结增大。其中25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伴发肺外病变。此类患者临床症状包括盗汗、咳嗽、发热、痰痰、胸痛、气紧。其中有4例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病理表现分析发现有大量的B淋巴细胞浸润,并有核异质细胞出现。结论:经分析,肺MALT淋巴没有特异性的临床表现,病情进展较慢,可能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而MDCT出现肺部实质表现、结节,或是出现肿块并伴有支气管充气征表现,少见淋巴结肿大表现,但确诊需要通过病理检查。

  • 标签: 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MDCT表现 病理特征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