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白血病·淋巴》载文情况,为期刊发展及更好地服务读者、作者提供参考。方法在期刊官网(www.bxblbl.com.cn)和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www.yiigle.com)检索《白血病·淋巴》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刊载的所有论文,运用文献计量法、Excel软件对载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根据中华医学期刊网出版平台期刊网站(https://app.yiigle.com/cmaapp/)数据进行网站阅读量及下载情况统计。结果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白血病·淋巴》共出版36期,载文合计578篇,期均载文量16篇。共刊登论著222篇(38.4%),短篇论著173篇(29.9%),指南与共识11篇(1.9%),专题综论58篇(10.0%),综述94篇(16.3%);作者合作度为5.10(2 946/578)。发文第一作者单位属地包括28个省、市、自治区;发文量居前10位的地区分别为江苏、河南、北京、福建、山西、广东、天津、上海、河北、山东,共发文425篇(73.5%)。基金资助论文共有257篇(44.5%),其中国家级基金资助论文105篇(18.2%)。篇均引文量为18.6条(10 751/578)。年平均阅读量为104 630次,2021年度阅读量排名前20位的论文以指南与共识类及专题综论类居多。结论《白血病·淋巴》近年来发展良好,在血液肿瘤领域中的影响力稳步提高。今后应根据办刊宗旨,进一步打造特色栏目,提高学术质量,更好地服务读者、作者。

  • 标签: 期刊论文 白血病·淋巴瘤 文献计量学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8例病理确诊为甲状腺原发性恶性淋巴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以颈前肿物为主要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不典型,多数患者甲状腺功能正常,主要采用个体化的综合治疗,局限于甲状腺内的淋巴预后较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附属器淋巴的临床分期及不同危险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双向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1月至2018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原发性眼附属器淋巴患者的临床资料,共74例。根据局部肿瘤范围、淋巴结或全身受累情况进行TNM分期;根据淋巴结、结外器官受累情况进行Ann Arbor分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淋巴的分类进行病理学分型。随访疾病进展或死亡的结局。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预测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估算风险比(HR)及其95%置信区间(CI)。结果TNM分期中<T4期68例,占91.9%,T4期6例,占8.1%;N0期71例,占95.9%,≥N1期3例,占4.1%;无M期病例。Ann Arbor分期中ⅠE期72例,占97.3%,ⅡE期2例,占2.7%。病理类型中,结外边缘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型淋巴64例,占86.5%,非MALT型淋巴10例,占13.5%。74例患者随访3~117个月,中位数为53个月。因本病死亡6例,疾病进展19例。总体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6.6%和86.6%。总体3年和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5.6%和65.9%。在单因素作用下,T4期、非MALT型淋巴、Ki67阳性率≥10%为降低总生存率的相关因素(P<0.05)。T4期、≥N1期、≥Ann Arbor Ⅱ期、非MALT型淋巴、Ki67阳性率≥10%为降低无进展生存率的相关因素(P<0.05)。在多因素作用下,病理类型(HR=33.193,95% CI:3.388~325.156,P=0.003)是影响总生存率的唯一危险因素;N分期(HR=11.683,95% CI:2.720~50.173,P=0.001)、病理类型(HR=11.337,95% CI:3.841~33.464,P<0.001)为影响无进展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NM分期和病理类型是眼附属器淋巴重要的临床预后指标。TNM分期高或非MALT型淋巴患者应密切随访。

  • 标签: 淋巴瘤 预后 生存分析 眼附属器 危险因素 TNM分期 Ann Arbor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淋巴患者PICC相关血栓形成现状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该院收治的淋巴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表对患者的临床分期、体重指数等一般资料进行收集,同时以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分析淋巴患者PICC相关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现状。结果淋巴患者PICC相关血栓形成发生率排名前三位的为ⅢB~Ⅳ期〔45例(80.35%)〕、血栓阴性〔41例(73.21%)〕及上肢静脉血栓〔39例(69.64%)〕的患者。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合并疾病、3个月内有手术史、导管尖端位置、肿瘤远处转移、运动以及穿刺部位均为淋巴患者PICC相关血栓形成的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穿刺部位、合并疾病、导管尖端位置均为影响PICC相关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医护人员需充分利用正确、科学化的评估工具对患者进行分析,做好相关血栓栓塞的准备及预防措施,以降低PICC相关血栓形成的风险。

  • 标签: 淋巴瘤 PICC 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化疗恶性淋巴患者期间采用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笔者研究了54例恶性淋巴患者,采用化疗方式,实验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组间数据。结果:对比对照组患者得出,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干预后CD-RISC评分均明显更优,P<0.05。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CD-RISC评分,P>0.05。结论:化疗恶性淋巴患者期间采用心理护理,护理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恶性淋巴瘤 化疗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淋巴化疗患者治疗问题加强延续性护理干预,分析运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合适的淋巴化疗患者170例,按护理差异分组,研究主要了解患者心理情绪变化情况、评估生存质量。结果:护理前观察组心理状态指标与对照组差异不大。观察组护理后心理状态指标评分分别为(42.07±3.11)分和(40.12±3.88)分,均明显较低。观察组患者经延续性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各指标评分分别为自我认知(87.68±3.83)分、身体状态(86.84±3.62)分、社会状态(89.62±3.57)分、角色状态(88.34±3.69)分,与对照组各项相比均明显较高,差异显著(p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淋巴瘤化疗 运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干预儿童恶性淋巴化疗中应用整体护理模式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期间我院肿瘤科收治的70例患有恶性淋巴的儿童进行临床研究,将70例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使用传统护理,研究组使用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儿护理效果。结果:经研究,研究组患儿护理效果为(96.13%)显著高于对照组(84.13%),组间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性,(P

  • 标签: 恶性淋巴瘤 儿童 整体护理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非霍奇金淋巴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56例非霍奇金淋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分别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在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躯体功能上都高于常规组患者,并具有显著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2.85%,常规组为60.71%,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非霍奇金淋巴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降低疾病对患者正常生活的影响,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非霍奇金淋巴瘤 护理干预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支持性表达疗法(SET)对淋巴患者心理韧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云南某三级综合医院收治的56例淋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接受6次SET干预。使用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CD-RISC)对两组患者心理韧性进行测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CD-RISC中坚韧、力量、乐观维度得分及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ET干预可有效提升患者心理韧性水平,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支持性表达疗法 淋巴瘤 心理韧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研讨,探究将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乳腺淋巴患者诊断中,对鉴别诊断的效果。方法 文章研究时限定为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共有研究对象100人,均在我院进行乳腺淋巴诊疗的患者,结合病例信息随机分组,每组50人、组间差异在于对照组实施X线钼靶检查,观察组予以多普勒超声诊断检查,对比两组诊断方法的诊断准确性和误诊率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特点。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且误诊率低于对照组,P值

  • 标签: 乳腺淋巴瘤 彩色多普勒超声 声像图 X 线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痛评估干预对淋巴患者疼痛程度地缓解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来我院救治的50名淋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即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5名,组间基础资料无差异,在此期间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而后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成效、视觉模拟评测指数视觉疼痛,随后比较两组患者在疼痛指数上的差异。结果:通过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指数对比,护理前,两组患者各项疼痛指数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疼痛数值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淋巴患者实施疼痛评估,能够有效明确患者临床期间护理需求,改善患者疼痛现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整体护理服务质量,对患者改善病症结局,缓和情绪变化有着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疼痛评估干预 淋巴瘤患者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部淋巴患者进食困难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纳入的1例颈部淋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进食困难的问题进行评估,结合患者情况制定护理问题及护理目标,随后拟定全面的护理措施。比如,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说明饮食困难的原因,改变患者不正确的认知。为患者施以心理护理,心理护理的目的是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通过心理护理也能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为患者施以饮食护理,饮食护理作为进食困难患者的主要护理方法,其目的是改善患者进食困难,提升患者机体营养,患者在饮食后采取口腔护理,口腔是保持口腔ph值合理性,降低感染口腔感染率,以免患者进食困难的问题持续加重。结果:经过上述护理方法干预后,患者的进食困难的症状明显改善,身体营养恢复较好,促进患者病情康复。结论:在颈部淋巴患者护理中,针对患者进食困难的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法,改善患者进食困难症状,促使患者保持信心接受治疗。

  • 标签: 颈部淋巴瘤 进食困难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eEAM(苯达莫司汀+阿糖胞苷+依托泊苷+美法仑)方案在淋巴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采用BeEAM方案预处理后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5例淋巴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移植相关不良反应及造血重建情况。结果15例患者预处理过程中,13例发生恶心、呕吐及腹泻等胃肠道不良反应,2例发生低钾血症,1例发生肝功能异常,均为1~2级,无3~4级不良反应。1例患者血小板植入不良,余14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患者移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植入良好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0 d(9~14 d)和11 d(9~17 d)。随访至2021年3月,患者均生存。结论BeEAM方案用于淋巴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 标签: 淋巴瘤 预处理方案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BeEAM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8例初诊原发于肺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例初诊原发于肺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8例初诊原发于肺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患者临床资料,研究临床特点、病理特征、疗效及预后。结果:8例患者中,临床症状主要为咳嗽、咯痰(共5例,62.50%)、体重减轻(4例,50.00%)、发热(5例,62.50%);肺部体征为双肺呼吸音减弱、桶状胸(共2例,25.00%)、左下肺呼吸音减弱(1例,12.50%);病变部位分布左上肺(1例,12.50%)、左下肺(2例,25.00%)、右上肺(2例,25.00%)、右下肺(1例,12.50%)及双肺(2例,25.00%);淋巴Ann Arbor分期ⅠE期(5例,62.50%)、ⅣE期(3例,37.50%);淋巴IPI评分0分(3例,37.50%)、1分(5例,62.50%);血清LDH平均(169.21±4.24)IU/L,外周血淋巴细胞比值平均(30.21±0.51)%,血清β2微球蛋白平均(1932.35±45.67)μg/L,血沉平均(19.24±1.35)mm/h。肺组织活检显示,淋巴细胞弥漫性浸润,向间质扩张,压迫附近滤泡,出现反应性滤泡。细胞浆液丰富,细胞核圆形或形状不规则,部分细胞内未见核仁。支气管黏膜有淋巴上皮病损表现。肿瘤细胞主要由形态多样B细胞组成。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显示,淋巴细胞CD19、CD20均呈阳性表达,CD5、CD23、CyclinD1均呈阴性表达。经手术及术后化疗(CHOP方案),8例患者病情稳定,随访中位时间(58.97±4.21)个月。随访期间8例患者均存活,5年OS达87.50%(7/8),5年PFS达75.00%(6/8)。1例患者于治疗后5.5年病情复发,原病灶位于双肺。结论:初诊原发于肺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患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临床诊断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针对性治疗后效果理想,预后较好。

  • 标签: []原发于肺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原发于肺 临床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非甲基化胞嘧啶鸟嘌呤二核苷酸寡脱氧核苷酸(CpG-ODN,DSP30)在伴有骨髓浸润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B cell lymphoma,B-NHL)常规染色体检测中的价值。方法搜集116例初诊时伴有骨髓浸润的B-NHL标本,设实验组应用DSP30联合IL-2刺激细胞增殖并培养72 h后进行染色体制备;对照组常规24 h培养处理并制备染色体,运用R显带技术对患者骨髓标本进行核型分析。结果116例B-NHL中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CLL/SLL)47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DLBCL)19例,套细胞淋巴(MCL)16例,滤泡细胞淋巴(FL)13例,边缘区淋巴(MZL)8例,伯基特淋巴(BL)7例,淋巴细胞淋巴/华氏巨球蛋白血症(LPL/WM)3例,毛细胞白血病(HCL)2例,富于T/组织细胞的大B细胞淋巴1例;对照组116例行常规染色体检测,18例无分裂相,染色体成功分析中异常检出率为22.45%(22/98),而经实验组(DSP30+IL-2)刺激的同期患者,无分裂相者减少至10例,异常检出率为59.43%(63/106);在惰性淋巴中,对照组检出率为16.21%(12/74),实验组检出率为55.00%(44/80),在非CLL/SLL的惰性淋巴中,对照组检出率为17.95%(7/39),实验组为52.50%(21/40);无论骨髓侵犯比例多少,DSP30+IL-2都能够有效提高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实验组染色体异常累及数前5的依次为14、13、11、8和18号染色体,对照组依次为14、13、8、9和1号染色体;实验组检出具有特征性的染色体异常高于对照组。结论DSP30+IL-2作为刺激剂应用于伴有骨髓浸润的B细胞淋巴,可以明显提高染色体的异常检出率,特别在低比例肿瘤细胞浸润时,能有效减少异常染色体的漏诊率;DSP30+IL-2应用可检出更多不同种类的特异性遗传学改变,可以对淋巴进行更准确的诊断分型,并为临床提供更精准的预后分层信息,也为少见的B-NHL特异性异常的研究提供遗传学证据。

  • 标签: 淋巴瘤 DSP30 IL-2 染色体畸变 细胞遗传学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惰性套细胞淋巴(MCL)的认识。方法收集2013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1例惰性白血病期MCL患者资料。采用细胞涂片方法进行细胞形态学分析,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免疫表型分析,采用细胞遗传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进行免疫球蛋白基因分析,同时进行淋巴结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合相关文献总结惰性MCL的特征及治疗方法。结果患者,男性,60岁,无明显临床症状,伴白血病表现,无淋巴结肿大。2008年曾因孤立性淋巴结肿大行病理活组织检查,形态学检测示小细胞型,免疫表型为κ轻链,细胞遗传学示t(11;14)异位,存在克隆性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Ki-67阳性指数低。回顾性病理诊断为原位MCL。结论惰性MCL少见,特征为无临床症状,无或轻度淋巴结肿大,惰性进展,常伴白血病表现,免疫表型轻链表达以κ为主,无复杂核型,形态学为经典或小细胞型,Ki-67阳性指数<10%,病理检查可见原位肿瘤,IgVH基因突变阳性和SOX11阴性多见。不适合用MCL国际预后指数对惰性白血病期MCL进行预后分析,应采取观察和等待、待疾病进展后再行治疗的策略。

  • 标签: 惰性,套细胞淋巴瘤 免疫表型分型 形态学 诊断
  • 简介:摘要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注射液作为新型蒽环类药物脂质体制剂,目前已被批准用于既往至少经过一线标准治疗的复发或难治外周T细胞淋巴(PTCL)成年患者。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注射液属于2.2类改良型新药,于2022年1月7日在中国获批上市,目前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数据有限。为进一步规范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注射液在PTCL中的临床应用,专家组成员结合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注射液相关临床研究数据,制定了该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供临床医生参考。

  • 标签: 淋巴瘤,T细胞,外周 米托蒽醌 脂质体 临床研究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D20或CD79α异常表达的成熟T/NK细胞淋巴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诊断的641例成熟T/NK细胞淋巴,筛选14例CD20阳性和1例CD79α阳性的成熟T/NK细胞淋巴,收集临床资料,采用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EB病毒编码的RNA(EBER)原位杂交及免疫球蛋白(Ig)、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检测,并分析临床病理特征。结果男性13例,女性2例,中位年龄56岁。8例非特指外周T细胞淋巴(PTCL-NOS)、3例结外NK/T细胞淋巴(ENKTCL)、2例单形性嗜上皮性肠道T细胞淋巴(MEITL)及2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AITL)。12例属于Ⅲ/Ⅳ期,预后差。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TCR基因重排与相对应的淋巴类型无明显差异。Ki-67阳性指数均>70%。CD20或CD79α表达弱且具有异质性。15例Ig基因重排均呈多克隆。结论CD20或CD79α异常表达的成熟T/NK细胞淋巴少见,分期晚,预后差。CD20或CD79α表达弱,增殖指数高。其诊断应结合组织学观察、多种抗体联用及基因重排等多种检测。

  • 标签: 淋巴瘤,T细胞 杀伤细胞,天然 抗原,CD20 抗原,CD79 基因重排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淋巴患者围化疗期的尊严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0年8月至2021年2月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患者尊严量表对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的230例围化疗期淋巴患者进行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患者尊严的因素。结果恶性淋巴患者围化疗期尊严得分为(42.1±16.8)分,明显尊严受损者占30.0%(69/230);患者尊严5个维度中,身心痛苦维度得分(1.8±0.8)分,自我认知维度得分(1.8±0.9)分,社会角色功能维度得分(1.7±0.9)分,独立性维度得分(1.6±0.7)分,社会支持维度得分为(1.2±0.5)分。每例患者平均存在4.1个尊严困扰问题,得分最高的5个条目分别是对自己的将来感到担忧(身心痛苦维度)[(2.1±1.1)分,占50.4%(116/230)]、感到身体不适(身心痛苦维度)[(2.0±1.1)分,占56.5%(130/230)]、感觉自己是别人的负担(自我认知维度)[(2.0±1.1)分,占33.5%(77/230)]、感到情绪低落(身心痛苦维度)[(1.9±1.0)分,占53.5%(123/230)]、感觉自己已经不是从前的自己而好像变了另一个人(自我认知维度)[(1.9±1.1)分,占49.1%(113/23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丧偶(与未婚相比:OR=2.108,95% CI 1.562~3.570)、经济负担勉强可负担和负担比较困难(与完全可负担相比:OR分别为2.163、4.307,95% CI分别为1.120~7.469、1.374~12.807)、对疾病接受和消极(与积极相比:OR分别为2.003、3.694,95% CI分别为1.358~6.599、1.221~9.061)、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2~4分(与0分相比:OR分别为3.753、4.720、5.044,95% CI分别为1.352~9.506、1.514~12.793、2.221~15.539)、有B症状(与无B症状相比:OR=1.962,95% CI 1.100~3.501)、有严重化疗反应(与无严重化疗反应相比:OR=4.814,95% CI 2.714~8.539)是患者围化疗期明显尊严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已婚是独立保护因素(与未婚相比:OR=0.192,95% CI 0.036~0.807,P<0.05)。结论淋巴患者围化疗期存在尊严受损现象,医护人员应关注患者尊严受损的影响因素,制订可有效减少尊严受损的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

  • 标签: 淋巴瘤 药物疗法 心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