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介入治疗急性下肢静脉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急性下肢静脉形成(DVT)患者79例,按照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9例,采取血管腔内介入治疗,观察组40例,采取导管接触性溶栓术治疗。对比两组的膝上、下15cm处健、患肢周径差与小腿和大腿周径差及消肿率、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急性下肢DVT患者治疗后的膝上、下15cm处健、患肢周径差以及小腿和大腿周径差均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小腿和大腿消肿率、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对比并发症发生率差别不大(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下肢DVT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导管接触性溶栓术进行介入治疗安全有效,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介入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静脉形成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我科对2008—2010年收治的18例静脉形成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结果18例患者均治愈,未发生肺、脑栓塞等并发症,静脉复通,下肢局部水肿消退。住院费用降低,住院时间缩短。结论循证护理使所制定的护理计划更具有针对性,增加护理干预的有效性,满足病患对现代医疗、现代护理的更高标准要求。同时,为护士的学习、工作提出了新标准、高要求,指明了现代护理人才培养的方向。

  • 标签: 循证护理 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患者术后下肢静脉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针对我科2014年10月—2015年12月89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中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结果术后患者下肢静脉形成与遗传、肢体制动、恶性肿瘤、肥胖、高龄、麻醉、术后卧床时间过久等因素有关,针对相关因素采取预防和护理措施,有效地预防了DVT的发生。结论加强对患者DVT的评估及健康宣教,指导卧床患者床上科学合理地活动、药物治疗等护理对策,可有效防止下肢静脉形成的发生。

  • 标签: 术后 下肢 深静脉 血栓 危险因素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针药联合治疗下肢静脉形成(LE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LEDVT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和电针组各60例,西药组采用单纯的西药治疗,电针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电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电针组总有效率为96.7%,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9,P〈0.01)。电针组治疗后3、7、14d双侧肢体周径差与同期西药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出血事件。结论:电针配合西药治疗LEDVT,患肢肿胀消退更快,静脉通畅率明显提高,出血事件无明显增多,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 滤器 电针 尿激酶 华法林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 肝胆外科术后静脉形成的预防和护理 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在我院 201 9 年 7 月至 20 20 年 6 月选定接受肝胆外科手术的患者 44 例,根据抽签法将以上患者分组,观察组 22 例(展开针对性预防护理)及对照组 22 例(展开常规护理)。结果对比对照组,明显观察组各项情况、术后静脉发生率均更加理想,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开展针对性预防护理,可有效预防术后静脉形成,护理效果理想。

  • 标签: 肝胆外科 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预防骨科手术后静脉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择期行骨科手术患者 40例作为该次对象进行研究,根据患者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 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静脉形成、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以及生存质量。结果:在术后静脉形成上,观察组出现 1例,发生率 5%,对照组出现 4例,发生率 20.0%,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较低。在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为( 13.2±2.4) d,对照组为( 20.4±3.4) d,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较短。在生存质量方面,观察组情感职能、生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等各项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较高。结论:护理干预预防骨科手术后静脉形成的效果显著,即可显著减少其发生率,还可缩短其住院时间,促进其术后康复,并能提升其满意度以及生存质量,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骨科手术 深静脉血栓形成 护理干预 预防效果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骨创伤术后静脉形成的护理干预体会;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医院接受骨创伤手术的术前无静脉的患者108名作为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把这些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于对照组的患者来说,主要是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干预组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一些早期的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的患者DVT和PTE的发生概率明显要低于对照组的患者;结论总的来说,骨创伤手术之后的早期护理干预非常关键,它能够有效地使得静脉形成得到预防,对患者的恢复和预后都能够产生比较良好的作用,在临床当中具有着有效的推广意义和前景。

  • 标签: 骨创伤 手术 深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骨科术后静脉形成的预防对策,同时探究护理进展。方法本次探究需要在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所收治的接受骨科手术的患者中利用自愿参与原则选取52例作为样本人群,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52例患者实行均分,2组患者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26例患者。在参照组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在研究组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静脉形成率、护理总有效率均显著性更优,对比而言,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在接受骨科手术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静脉形成率。

  • 标签: 骨科 深静脉血栓 预防对策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在创伤致死人群中,创伤性颅脑损伤占到将近一半。在合并多系统损伤致死病人中,75%存在颅脑创伤。下肢静脉形成(LDVT)是指下肢筋膜内静脉形成,包括小腿静脉以及腘静脉、股静脉、股浅静脉、股总静脉、髂静脉。我科一名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于2013年3月11日并发左下肢静脉形成,现将其病因、治疗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颅脑创伤 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术后静脉形成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将268例肝胆外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同时采用预防术后静脉形成的综合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无下肢静脉病例发生,对照组发生下肢静脉6例(4.4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第4天的血D-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肝胆外科手术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能有效减少DVT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 标签: 静脉血栓形成 肝胆外科 预防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孕妇剖宫产后静脉形成的有效护理及预防措施。方法择取我院在近期内接诊的2127例剖宫产孕妇,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1063例)实施围术期常规护理措施,B组(1064例)在A组基础上实施干预护理护理措施,就组间孕产妇术后静脉的发生情况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对。结果在静脉形成方面,组间比对,B组产妇的发生率为0.19%,明显低于A组产妇的发生率2.26%(P<0.05);在并发症发生方面,B组产妇的发生情况也明显优于A组产妇(P<0.05)。结论剖宫产分娩后产妇较易发生静脉,临床对其实施及早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静脉血栓形成,这对确保孕产妇生命安全、提高产妇护理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剖宫产 深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 ] 目的:探讨 ICU患者静脉( DVT)形成的原因和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 ICU科室收治的 56例 DVT患者,纳入时间为 2015年 6月至 2017年 6月,分析 DVT形成原因。将其随机分成 2组:常规护理 28例作为对照组,人性化护理 28例作为试验组,评定护理效果。结果:患者年龄> 60岁、卧床时间> 7d、静脉采血> 3次 /d、机械通气> 3d、使用镇静药物, DVT发生率更高,差异显著( P< 0.05)。试验组护理满意率为 96.4%,高于对照组的 75.0%,且 DVT消失时间更短,差异显著( P< 0.05)。结论: ICU患者 DVT形成的原因较多,实施人性化护理能加快血栓消失,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ICU患者 DVT形成 危险因素 人性化护理
  • 简介:摘要静脉形成(DVT)是因为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好发部位为下肢,常见于骨科大手术后,DVT是肺栓塞栓子的主要来源。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7月对19例股骨骨折术后病人彩取一系列护理措施,效果满意,无1例下肢静脉形成,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 简介:探讨系统溶栓与置管溶栓在静脉形成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回顾分析91例静脉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系统溶栓治疗(A组,50例)及置管溶栓治疗(B组,41例),并根据患者肢体治疗前后的周径变化、血管造影评估溶栓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肢体肿胀程度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改善,A组大、小腿消肿率分别为(51.41±34.43)%、(53.61±29.10)%;B组大、小腿消肿率分别为(71.74±32.17)%、(68.33±28.62)%,两组消肿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住院时间分别是(13.92±2.36)d、(12.05±3.9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8.00%;B组并发症发生率7.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尿激酶用量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系统溶栓和置管溶栓治疗静脉均有效,置管溶栓起效迅速,不增加并发症。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 置管溶栓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