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 2019.1~2020.1期间本院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 74例, 2019.1~2020.1,采取随机方法分组为对照组( 37例)、研究组( 37例),分别接受常规形式的通气治疗和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情况方面研究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通气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临床指标方面研究组 PaO2、 PH、 Sa02高于对照组, PaCO2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实施机械通气治疗能显著改善其各项气血指标以及呼吸困难症状,有助于患者治疗,推荐应用。

  • 标签: 机械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针对我院收治的3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患者进行密切的病情观察及时有效的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如心理护理、呼吸道管理以及预防感染等方面。结果36例患者经对症治疗和有效的临床护理后,其中总有效率为88.8%,无效率为11.2%。结论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患者采取密切的病情观察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研究与探讨。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所收治的78例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均分为甲组与乙组,前者予以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之上,对后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且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乙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4.9%)高于甲组(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5.1%)小于甲组(15.4%),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效果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护理满意度高,值得大力推行。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不同流量吸氧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4月期间至我院门诊以及住院收治的患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2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低流量吸氧的方式进行临床治疗,而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高流量吸氧的方式进行临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以及患者治疗后病症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21,84%)相对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24,96%)低了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肺炎感染、治疗中死亡率、出现的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记录可知,观察组的治疗后病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流量吸氧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的临床疗效较好,患者治疗后的治愈系数高,且该治疗方式的安全系数高,适合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 标签: 高流量吸氧治疗 低流量吸氧治疗 急性 呼吸窘迫综合征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部超声(lung utrasonography,LUS)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早期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双盲队列研究,选取2016年7月至2020年1月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符合柏林标准定义的ARDS患者,根据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 OI)将患者分为轻中度组(100 mmHg<OI≤300 mmHg)和重度组(OI≤100 mmHg)。所有患者入科第一天分别行胸部CT检查、LUS评分、经肺热稀释技术(the transpulmonary thermodilution technique, TPTD)监测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 EVLWI),并同步记录APACHEⅡ评分、肺损伤评分(lung injury score, LIS)评分及氧合指数PaO2/FiO2(OI)。应用SPSS 18.0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LUS评分与EVLWI、OI、APACHEⅡ评分、LI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为评估肺部超声诊断ARDS效能,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其评估ARDS严重程度价值。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的ARDS患者52例,其中轻中度组34例,重度组18例。与胸部CT对比,LUS诊断准确率为93.12%、敏感度为91.33%、特异度为95.31%、阳性预测值为95.95%、阴性预测值为90.03%;相关分析显示LUS评分与EVLWI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0.756, P<0.01)、与LIS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0.817, P<0.01)、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655, P<0.01),与OI呈明显负相关(r=-0.823, P<0.01)。ROC曲线分析LUS评分及EVLWI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22、0.972,以LUS评分19.50分作为截断值预测重度ARDS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833、0.791。结论肺部超声简单易行,LUS评分具有较高的效价,是早期评估ARDS患者预后的较好指标。

  • 标签: 超声检查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氧合指数
  • 简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症候群,以进行性低氧血症为特征,死亡率高。其发生常伴有许多诱发或致病因素,是胸科手术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癌术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是一种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主要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我院白去年ICU成立以来。1年内共收治ARDS16例。均给予机械通气治疗。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临床治疗及预后。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00例,均为我院2007年6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无创机械通气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东莨菪碱治疗,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临床救治过程中均无氧中毒、气压伤、呼吸机相关肺炎、肺损伤等情况。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的患者在应用机械通气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东莨菪碱治疗,有效率明显提高,氧合功能得以改善,最大限度的纠正了低氧血症,降低氧耗,改善肺泡通气量,可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改善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临床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ARDS)在ICU里较为常见,救治较为困难,预后多不良。ARDS自1967年首次报道以来,得到了极其广泛的研究,而ARDS的定义也经历了数次修正。最新的定义为"柏林定义",由于其未涉及ARDS的病理基础,影响了其对ARDS对因治疗中的指导意义,不同地区及不同专科对ARDS治疗的结果存在很大差异,使得研究者们远未停止关于ARDS定义的争议。笔者就ARDS定义的变迁及目前存在的争议进行综述,加深对本病的认识,为ARDS的救治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成人 缺氧 急性肺损伤 氧合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产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ARDS)的临床表现、治疗、并发症及转归等情况,以降低ARDS的死亡率。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92例(ARDS)患儿,均给予呼吸支持、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必要时可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治疗,观察入选患儿治疗状况。结果使用有创呼吸、无创呼呼吸机辅助通气分别为145例、247例,并发症以肺出血、肺炎、慢性肺部疾病等为主,死亡7例,占1.79%(7/392)。结论早产儿ARDS起病急促、病情进展快速,应尽量及时发现及治疗,以降低病死率,改善患儿预后。

  • 标签: 早产儿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临床表现 治疗情况
  • 简介:摘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一个连续的病理过程,是指由非心源性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如严重感染、创伤或烧伤、休克、中毒等)导致的急性、进行性呼吸衰竭,临床主要以急性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和非心源性肺水肿为特征。我国ARDS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危重症,病死率高,多年来一直是呼吸和危重病医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因此,本文对ARDS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肺损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在临床的有效治疗办法。方法抽取我院新生儿科自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就诊的98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对比两组新生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新生儿的用氧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配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新生儿的氧合功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预后,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新生儿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ARDS)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观察氧合和肺力学变化,评价俯卧位通气的效果。方法对24例急性ARDS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流动力学。结果实施俯卧位通气时间4~10天。18例治愈,3例好转,3例自动出院。结论俯卧位通气可有效改善大部分ARDS/ALI患者的氧和状况,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对血流动力学等无明显影响。

  • 标签:
  • 简介:患者,女,29岁,2009年6月2日因车祸伤出现全身多处疼痛,出血,双下肢畸形,活动障碍,急诊入上饶县人民医院。查体:T36.8℃,P90次·min^-1,R24次·min^-1,BP14.70/9.33kPa,神志清楚,头面部多处皮肤撕裂伤创口,右胸前壁青紫肿胀,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 抢救 病例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产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ARDS)的临床表现、治疗、并发症及转归等情况,以降低ARDS的死亡率。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92例(ARDS)患儿,均给予呼吸支持、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必要时可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治疗,观察入选患儿治疗状况。结果:使用有创呼吸、无创呼呼吸机辅助通气分别为145例、247例,并发症以肺出血、肺炎、慢性肺部疾病等为主,死亡7例,占1.79%(7/392)。结论:早产儿ARDS起病急促、病情进展快速,应尽量及时发现及治疗,以降低病死率,改善患儿预后。

  • 标签: []早产儿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临床表现 治疗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ⅠCU临床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的效果。方法:针对50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病人进行研究,按照发病原因,将病人分到肺内因组和肺外因组当中,每组各25名病人。对比接受ICU临床治疗后,两组的急救、机械通气时间和7天内病人的死亡率。结果:肺外因组的急救、机械通气时间都低于内因组,同时肺外因组7天内死亡率小于肺内因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性护理窘迫综合征 ICU临床治疗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