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究培菲康与伊托必利联用对患者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及其对血清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功能性便秘患者60例资料作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等分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伊托必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培菲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胃肠激素胃动素(MTL)、P物质(SP)水平测得值的改善情况,以及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值、临床总有效率与复发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MTL、SP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步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P水平测得值上升,MTL值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精神、心理、饮食以及睡眠4个维度的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为73.33%(P<0.01);随访6月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培菲康与伊托必利联用治疗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伊托必利,有效改善了患者血清MTL和SP水平,提高了其生活质量,遏制了功能性便秘的复发。

  • 标签: 培菲康 功能性便秘 伊托必利 MTL SP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CT(降钙素原)、AMS(血清淀粉酶)联合TAP(尿胰蛋白酶原激活肽)检测在AP(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次试验对象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9年5月-2021 年5月期间的疑似AP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各67例,前者作为观察组,后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PCT、AMS联合TAP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观察组PCT、AMS、TAP值均较对照组高(P<0.05)。在本次AP疾病的PCT、AMS以及TAP联合诊断中,误诊率、漏诊率、特异度以及敏感度分别为6.67%、1.92%、93.33%以及98.08%。

  • 标签: PCT AMS TAP AP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中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的疗效。方法:选择收治患者80例,均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随机划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应用阿司匹林、维生素B1、甲钴胺治疗,实验组应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85.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60.0%(P0.05)。治疗后实验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TNF-a显著优于常规组(P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梅毒血清学试验对梅毒各期患者的诊断评价.方法采用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检测甲苯胺红试验(TRUST),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试验.结果547份疑似梅毒患者同时做TRUST和TPPA试验,TRUST试验阳性者149人,阳性率27.23%;TPPA试验阳性者111人,阳性率20.2%.结论TRUST试验为非特异性抗体检测试验主要用于早期诊断和筛选、疗效观察.TPPA为确证试验,阳性结果出现较迟,一但出现99%终身阳性,不能用于疗效观察.

  • 标签: 梅毒 甲苯胺红试验 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 血清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清中3种抗精神病治疗药物(氯丙嗪、地西泮、氯硝西泮)浓度HPLC色谱法。方法:以甲醇:乙腈:水:正丁胺:冰醋酸(16:36.5:47.5:0.03:0.02V/V)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4nm,柱温50℃,Nova-PakC18柱5μm(150mm×4.6mm)为分析柱。结果:3种治疗药物得到一次性分离,在检测浓度为0.1-20μg·m1^-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方法回收率为92.6%-98.6%。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小于5.1(%),最低检测浓度为l0-20ng·m1^-1。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用血量少、灵敏、准确:并可用于该类药物急性中毒快速定性和定量分析。

  • 标签: HPLC法 测定 血清 抗精神病药物 氯丙嗪 地西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为了研究乙肝患者的谷丙转氨酶( ALT)、乙肝血清标志物、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HBV-DNA) 的检验结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年10月29日-2022年10月29日我院检验科收入的乙型肝炎患者266例,对这些患者进行血清乙肝表面抗原( HBsAg) 、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 HBeAb)  以及乙肝核心抗体(HBcAb) 等标志物检测,并能够分析各个检测结果,具体分组为: HBsAg、HBeAg以及HBcAb三项阳性为Ⅰ组,共63例; HBsAg  与HBeAg 双项阳性为Ⅱ组,共66例;HBsAg、HBeAb以及HBcAb三项阳性为Ⅲ组,共70例;HBsAg与HBcAb双项阳性为Ⅳ组共67例,比较不同血清学模式患者的HBV-DNA 与ALT指标水平差异。结果:Ⅱ组、Ⅲ组、Ⅳ组的HBV DNA、ALT的检出指标均明显低于Ⅰ组,P<0.05;阳性检出方面,Ⅱ组、Ⅲ组的HBV DNA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Ⅰ组,P<0.05,而Ⅳ组的HBV DNA阳性检出率和Ⅰ组无明显差异,P>0.05;Ⅱ组、Ⅲ组、Ⅳ组的ALT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低于Ⅰ组,P<0.05。结论:通过对乙肝患者进行乙肝血清标志物、ALT、HBV-DNA等多项联合检测,能够明确分析出患者病毒复制和感染情况,能够为医生诊断疾病提供科学依据,临床效果值得肯定。

  • 标签: 乙型肝炎 血清标志物 谷丙转氨酶( ALT)
  • 简介: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水平的联合检测对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诊断价值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9月间收治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79例资料为感染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8例资料作为非感染组,分析两组资料中经SSJ-2-2型多功能免疫检测仪检测的血清PCT水平和经散射比浊法联合测定的血清CRP水平的变化情况,并将其结果与CRP、PCT单一检测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结果相比较。结果:感染组患者血清CRP水平测得值为(37.56±9.04)mg/L高于非感染组(7.43±2.93)mg/L(t=28.018,P〈0.05),感染组血清PCT水平测得值为(0.84±0.07)ng/mL高于非感染组为(0.07±0.02)ng/mL(t=93.452,P〈0.05);联合检测急性呼吸道感染特异度与单一检测的特异度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对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灵敏度、准确度均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RP、PCT水平,可显著提高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诊断的准确度和灵敏度。

  • 标签: C反应蛋白 血清降钙素原 联合检测 单一检测 急性呼吸道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自拟降脂方对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酶及脂质过氧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10月就诊的酒精性脂肪肝9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自拟降脂方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脂、血清酶及脂质过氧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清丙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丙二醛水平较治疗前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氧化物歧化酶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自拟降脂方能明显降低酒精性脂肪肝患者TG、TC及血清酶指标,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为抑制肝脏脂质过氧化反应。

  • 标签: 还原型谷胱甘肽 自拟降脂方 脂肪肝 酒精性 转氨酶类 脂质过氧化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CI患者100例,按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组,用ELISA法检测血清Hcy和TNF-α水平,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并与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格检查的30名正常人(对照组)比较.结果ACI组Hcy、hs-CRP及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ACI组Hcy、hs-CRP及TNF-α分别为(35.4±10.9)mg/L、(42.4±11.6)mmol/L、(7.1±2.3)ng/L,对照组分别为(2.1±0.5)mg/L、(7.6±1.5)mol/L、(7.1±2.3)ng/L].随梗死灶体增大及病情加重,Hcy、hs-CRP及TNF-α水平逐渐升高.结论Hcy、hs-CRP及TNF-α参与了ACI的发病机制;血清Hcy、hs-CRP及TNF-α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检测Hcy、hs-CRP及TNF-α有助于ACI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判断.

  • 标签: 脑梗塞 半胱氨酸 C反应蛋白质 肿瘤坏死因子Α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简介:目的:检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和Apelin-12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部位的关系。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和Apelin-12水平;依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Gensini评分结果分组,将Gensini积分(GS)按照四分位数间距划分为四组:GS≤18,18~32,32~47,>47。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BP4在GS1及GS2组中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pelin-1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与对照组比较,RBP4在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中均高于对照组(P<0.001),单支、双支病变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单支与三支病变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pelin-12在单支、双支及三支病变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对照组比较,RBP4在LAD病变组中高于对照组、Apelin-12在LAD病变组中显著低于对照组,两者在RCA、LCX病变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RBP4、Apelin-12水平和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脉病变狭窄程度有关,并且与冠状动脉病变部位有关。

  • 标签: 稳定性心绞痛 视黄醇结合蛋白4 APELIN-12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目的:探究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GF-1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并分析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某院住院的首次发病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梗死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梗死组入院第3天、第14天及健康对照组体检当天血清IGF-1水平,对所有入组患者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及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的内壁,根据斑块彩超表现分为斑块稳定组与斑块不稳定组。入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梗死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分组,将梗死组分为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并比较分析3组患者入院第3天、第14天血清IGF-1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梗死组患者血清IGF-1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且第14天血清IGF-1水平有所升高,对梗死组及对照组的所有人员颈动脉斑块情况进行检测和统计,可得以不稳定斑块居多,共76例,其余44例为稳定斑块。不稳定斑块患者血清IGF-1水平显著低于稳定斑块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组分为轻型组25例、中型组40例、重型组15例,轻、中、重型组患者血清IGF-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且中型组低于轻型组(P=0.008)、重型组低于中型组(P=0.009)和轻型组(P=0.009)。结论:梗死组患者体内的血清IGF-1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而且不稳定斑块组的血清IGF-1水平低于稳定斑块组,血清IGF-1水平的下降可能与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存在一定的关系,并与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颈动脉斑块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讨克龄蒙联合戈舍瑞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术后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全部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戈舍瑞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克龄蒙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后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血清癌抗原125(CA125)的水平。记录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记录两组患者的妊娠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E2、FSH、LH、CA125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E2、LH明显高于对照组,FSH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A125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9.76%)明显低于对照组(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复发率、妊娠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龄蒙联合戈舍瑞林能显著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术后E2、LH水平,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克龄蒙 戈舍瑞林 子宫内膜异位症 腹腔镜手术 性激素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分析丹参注射液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以2013年1月—2016年8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40例。对照1组给予常规治疗,对照2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观察组在对照2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比较3组治疗前后的血压、尿蛋白、临床疗效和血清炎症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血清高迁移率蛋白-1(HMGB1)水平及母婴结局。结果治疗后,3组的收缩压、舒张压、24h尿蛋白水平和孕妇血清中TNF-α、IL-6、HMGB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2组的亦显著低于对照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2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产时胎龄显著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2组生产时胎龄显著高于对照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呈降低趋势,但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母婴结局,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中TNF-α、IL-6、HMGB1水平有关。

  • 标签: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丹参注射液 阿司匹林 血清指标
  • 简介: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检测水平的变化对老年患者脑卒中相关肺炎治疗中与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4月间接收治疗的脑卒中相关肺炎患者7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根据临床体征、症状决定抗菌药物的使用,观察组患者根据监测PCT与CRP水平变化情况决定抗菌药物的使用,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患者PCT、CRP、WBC水平测得值的变化差异,以及两组患者临床指标、耐药菌的检出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CT、WBC和CRP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各临床指标(痰菌培养结果、肺部阴影)复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耐药菌的检出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据PCT与CRP检测水平的变化,调整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抗菌药物的使用,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卒中相关性肺炎 抗菌药物 相关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实施低分子肝素对其凝血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2018年3月至2020年1月间收治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76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根据抽签法将其平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接受醋酸泼尼松片以及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并对比分析不同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的凝血功能指标,结果(p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凝血功能 血清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娥化脓方在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3月治疗的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72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6)。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联合乳娥化脓方治疗,比较两组症状消失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咽痛、扁桃体化脓、发热、咳嗽、大便异常及口渴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5dIL-6、TNF-a及sTREM-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乳娥化脓方用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中能缩短症状消失时间,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乳娥化脓方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症状消失时间 血清炎性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对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factor-1α,HIF-1α)、P-选择素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s-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汉川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12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利伐沙班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55/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0%(39/60);观察组患者HIF-1α、P-选择素、TNF-α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利伐沙班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可缓解临床症状,降低HIF-1α、TNF-α、P-选择素表达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下肢静脉血栓 利伐沙班 血清HIF-1α P-选择素 TNF-α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microRNA-19、白细胞介素-27(IL-27)、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7例NSCLC患者,收治时间2014年1月-2016年2月,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9例,采用培美曲塞+顺铂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吉西他滨+顺铂治疗。连续化疗2个周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比较两组血清microRNA-19、IL-27、TGF-β1、MMP2水平。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清microRNA-19、IL-27、TGF-β1、MMP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microRNA-19、TGF-β1、MMP2水平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L-27水平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缓解率42.86%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的2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7.76%高于对照组的79.1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NSCLC患者能显著的改善血清microRNA-19、TGF-β1、MMP2水平,从而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

  • 标签: 培美曲塞 顺铂 非小细胞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