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比较 不同剂量米氮平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 2016年 1 月 - 2018 年 9 月收治的 92 例 抑郁症患者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 ,每组 46 例。所有 患者均予以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小剂量 组患者采用小剂量米氮平治疗,大剂量 组患者采用大剂量米氮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大剂量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3.91% ,明显高于小剂量组的 6.5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大剂量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 93.48% ,明显高于小剂量组的 78.2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大剂量米氮平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 ,只是不良反应较多,临床在应用时应注意观察 。

  • 标签: 抑郁症 米氮平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 治疗结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老年痴呆患者小剂量齐拉西酮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的效果以及对相关指标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本院在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70例作为对象,将患者随机单盲法分组,每组35例,对照组为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联合齐拉西酮,分析效果。结果 观察组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行为、护理苦恼程度评分数据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老年痴呆 齐拉西酮 多奈哌齐 相关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讨论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吸入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23年1-11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加用小剂量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功能、炎症因子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呼吸功能指标好转,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吸入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开展使用。

  • 标签: 糖皮质激素 随机对照研究 支气管哮喘 呼吸功能指标 布地奈德吸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菌耐药性监测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并检测出病原菌感染的12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各种病原体的耐药性状况,计算不同科室中微生物检测样本的耐药性菌株检出率。结果:检测到的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的比例最高(40.44%),其次是铜绿假单胞菌(20.00%)和肺炎克雷伯菌(19.00%)。在进行药敏试验时发现,对于这三种菌株,头孢呋辛的耐药率最高,分别达到90.00%、100.0%和58.82%,其次是头孢曲松,耐药率分别为64.28%、100.00%和41.20%,再其次是氨曲南,耐药率分别为38.57%、50.00%和20.60%。结论: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对于提供患者后续药物治疗的可靠依据至关重要,有助于基于监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从而防止耐药菌株的发展对临床治疗造成不利影响。

  • 标签: 细菌耐药性监测 临床微生物检验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近年来产妇臀位外倒转术的实施情况,结合实践案例分析小剂量舒芬太尼腰麻联合利多卡因连硬膜外麻醉的临床应用情况,判断其对臀位外倒转术成功概率构成的影响。方法:以某医院在2019年到2021年期间收治的80名妇产科病人为例,将他们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40人,其中A组选用2%的利多卡因,B组选用2%的利多卡因和小剂量舒芬太尼。主要研究两组孕妇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和达到T8平面的时间、手术期间的麻醉效果等。结果:对比A B两组的实验结果发现,B组感受到的阻滞起效时间和达到T8平面的时间都有所下降,手术期间的麻醉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进一步提高了孕妇在手术期间的舒适度。结论:2%的利多卡因和小剂量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能进一步改善孕妇臀位外倒转术的成功概率,降低手术期间的疼痛感,且不会对新生儿构成不良影响,因此可以在基层医院中广泛应用。

  • 标签: 舒芬太尼 利多卡因 硬膜外 麻醉 臀位 外倒转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在精神分裂症伴攻击行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3月-2020年6月本院64例精神分裂伴攻击行为患者,随机分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取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采取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PANSS评分和MOAS评分方面,治疗前,两组对比,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观察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伴攻击行为治疗过程中,联合小剂量丙戊酸镁与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精神症状和攻击行为,同时能够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采纳与推广。

  • 标签: 精神分裂 攻击行为 抗精神病药物 丙戊酸镁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