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应用非透析治疗、不同腹膜透析剂量治疗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肾脏病5期的非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非透析保守治疗者20例,腹膜透析剂量4升/天者26例、6升/天者35例及8升/天者43例。随访观察1年,检查各项指标及肾功能的变化。结果随访1年后,非透析患者血压的控制较4升/天腹膜透析组差(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血钙水平低于4升/天透析组,血磷及甲状旁腺素水平高于不同剂量透析组。各组尿量及残余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腹膜透析各组尿量、肾功能及非透析组肾功能均较观察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各组之间肾功能下降的幅度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早期的腹膜透析治疗对患者钙磷代谢、蛋白质营养改善及血压的控制优于非透析治疗。腹膜透析治疗对残余肾功能的保护与非透析治疗相比未见明显优势,不同的透析剂量在1年的观察期内未显示对肾功能的影响。

  • 标签: 腹膜透析 肾衰竭 血清白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小剂量托特罗定治疗小儿遗尿症的疗效。方珐2008年6月至2012年5月,对125例被诊断为小儿遗尿症的患儿进行随机对照研究,设置空白对照组、治疗组(El服小剂量托特罗定)。以夜间遗尿次数作为主要疗效指标。治疗3个月、停药1月后的下1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治疗组遗尿≥2次/周的人数由69例下降为17例,对照组由56例下降为52例。治疗组下降率(75.36%)明显高于对照组(7.14%)(P〈0.005),无严重副反应。结论小剂量托特罗定用于治疗小儿遗尿症有较好疗效和安全性。

  • 标签: 托特罗定 遗尿症 小儿
  • 简介: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评估口服依托泊苷(50mg/d,第1~14天给药,每3周1个周期)治疗对铂类耐药的复发卵巢癌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2000年4月至2013年12月,四个研究中心共随访了52例铂类耐药的复发卵巢癌患者,52例中有21例患者从该方案中受益(PR和SD),其中有12例以二线到三线方案使用依托泊苷治疗,9例以四线到五线方案使用依托泊苷治疗。

  • 标签: 卵巢癌患者 依托泊苷 铂类耐药 治疗 口服 低剂量
  • 简介: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对尿毒症小剂量腹膜透析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腹膜透析的尿毒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小剂量(4L/d)腹膜透析,同时每日服用参苓白术散;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8L/d)腹膜透析,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血尿素氮(BUN)、肌酐(Scr)、钾、钙、磷、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以及计算尿量、超滤量、残肾Kt/V、腹膜Kt/V评估患者腹膜透析充分性。通过饮食热量(DEI)和蛋白的摄入量、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生活质量问卷(ADL)调查,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结果:(1)两组治疗前后比较,血Scr、BU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Alb、H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血Scr、BU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Alb、H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两组治疗前后比较,血钾、钙、磷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血钾、钙、磷水平差异同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肾Kt/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Kt/V、尿量、超滤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肾Kt/V、腹膜Kt/V、尿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滤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肾Kt/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Kt/V、尿量、超滤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4)两组治疗前后比较,SGA、ADL、DEI、DP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SGA、ADL、DEI、DP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腹膜透析加用参苓白术散透析更充分,能显著改善尿毒症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尿毒症 腹膜透析 参苓白术散
  • 简介:目的:观察大剂量重组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humanerythropoietin,rHuEPO)冲击治疗维持性血透病人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透析的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21例,每周2次,剂量为10000U皮下注射,每周2次连用2周后改为每周1次。B组每周1次,每次10000U。C组每周3000U皮下注射2~3次/周。治疗期间,监测血常规、血脂、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压等指标及病人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结果:A、B、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4%,95.0%,86.7%。副作用少,治疗前后白细胞、血小板、血脂、肝肾功能、电解质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大剂量rHuEPO冲击治疗,安全有效,可较快提高Hb,纠正贫血。

  • 标签: 尿毒症 肾性贫血 重组红细胞生成素
  • 简介:前期研究显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receptor,VEGFR)联合新型免疫治疗单克隆抗体制剂用于晚期肾癌的疗效可能优于单药治疗的效果。本文报道了二线VEGFR分子靶向药物阿西替尼,联合靶向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deathligand1,PDL1)的新型免疫治疗药物avelumab(阿维单抗).

  • 标签: 肾细胞癌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 免疫治疗 阿西替尼 阿维单抗
  • 简介:动-静脉内瘘是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血液透析的主要血管通路,其解剖形态和血流动力学改变是影响透析质量的主要因素。我院近期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2例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进行人工动-静脉内瘘检查,观察内瘘血管内血流通畅情况,有无血栓形成及狭窄,并根据检查情况制定相应的临床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 动-静脉内瘘 临床价值 终末期肾脏疾病 血管通路 动力学改变
  • 简介:为评价初级保健条件下常规应用西地那非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的有效性和治疗后患者生活满意度及配偶对治疗的满意度。GillA等对2816名患者进行了一项开放、多中心、前瞻性研究(IntJImpotRes,2001,13:338~347)。这些患者都至少应用西地那非10周。用11EF评估治疗效果。生活满意度检测量表(LISAT8)来评估患者配偶对性生活的满意度。患者应用西地那非的有效率为86.6%。应用西地那非后IIEF的所有项目评分都有显著性增加,特别是勃起功能的评分均值增加了13.2%(P〈0.001)。

  • 标签: 勃起功能障碍 西地那非 首选治疗 常规剂量 生活满意度 患者配偶
  • 简介:目的对近3年来尿路感染的菌谱及细菌耐药性进行调查分析,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从我院尿路感染患者尿液标本中分离的828株病原菌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Kirby-Bauer法),并对革兰阴性杆菌进行超广谱8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结果近3年尿路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8.24%,列前3位的是大肠埃希菌(56.64%),粪肠球菌(10.1)2%)、真菌(8.56%)。2004年至2006年超广谱8内酰胺酶大肠埃希氏菌比例呈上升趋势(分别占7.59%、23.2%、22.04%)。产酶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是1.4%,对呋喃妥因的耐药率是23.21%,对头孢类耐药率59.38%~97.26%,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是95.31%。非产酶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是0.3%,对呋喃妥因的耐药率是18.14%,对头孢类耐药率从8.87%~31.1)6%不等,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是72.62%。细菌对各种抗生素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表现为多重耐药。结论革兰阴性杆菌为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且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呈上升趋势,定期监测尿路感染细菌谱及耐药性变化对于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感染 尿路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难治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根据1992年全国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诊断专题座谈会修订的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一般是指足量泼尼松(1mg·kg^-1·d^-1)治疗8周后无效,或初始时激素敏感而复发再治无效,或病情反复、频繁复发的。肾病综合征病例。此类病例是肾病治疗中十分棘手的难题之一。笔者采用吗替麦考酚酯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原发性难治性’肾病综合征8例,近期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小剂量激素治疗 吗替麦考酚酯 难治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疗效观察 综合征诊断
  • 简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是一种异质性恶性肿瘤,有着不同的治疗方案。低级别Ta乳头状癌因预后良好,被归类为低危NMIBC。对NMIBC过度诊疗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考虑到患者的经济负担及生活质量,这种现象应该避免。对NMIBC积极监测这种新型治疗方案的初步评估至今已有10年多的时间,表明了这种方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然而,泌尿外科医生仍不熟悉这种有可能成为某些患者理想选择的治疗方案。在本篇综述中,讨论了积极监测在低危NMIBC中的应用以及该方案的基本原理和选择依据。

  • 标签: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预后 传统治疗 等待观察 积极监测
  • 简介:目的评价MRI联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insituhybridzation,FISH)和FISH、膀胱镜检查在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监测中的应用,为完善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监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60例临床诊断的高危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第3、6、9、12和18个月随访均行FISH、FISH联合MRI检查及膀胱镜加活组织检查。结果60例入围患者的监测,单纯采用FISH检查,阳性33例,疑似肿瘤复发占55.0%;MRI加FISH检查,阳性累计36例,疑似肿瘤复发占60.0%。所有疑似病例均采用膀胱镜加活组织检查,最终确认肿瘤复发患者35例,占全部患者的58.3%,其中单纯采用FISH检查发现肿瘤复发27例,占肿瘤复发患者的77.1%;而采用MRI联合FISH检查发现肿瘤复发累计达32例,占肿瘤复发患者的91.4%。结论MRI联合FISH对膀胱肿瘤检测的阳性率高于单用FISH检测,MRI联合FISH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早期诊断和监测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尿路上皮癌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复发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本研究探讨桡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内膜厚度(IT)、中膜厚度(MT)以及中膜内膜厚度比值(MITR)与慢性肾脏病5期(CKD5期)患者桡动脉钙化的关系。方法40例CKD5期患者为试验组,于行首次动静脉内瘘术时取桡动脉的修剪为试验组标本;38例单纯性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为对照组,取其脾小梁动脉为对照组标本。用钙盐特异性染色法(vonKossa法)对动脉进行钙化染色;应用计算机病理图像分析系统(IPP6.0)对组织切片进行半定量化图像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试验组40例患者有12例(30%)有明显钙盐染色阳性,位于中膜的平滑肌细胞层,而对照组无明显钙盐染色。试验组MITR与钙盐染色程度呈正相关,试验组IT与钙盐染色程度呈负相关。试验组MT、IMT与钙盐染色程度无统计学相关性。结论MITR可以作为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型动脉钙化的早期标志,而IMT不能准确反应动脉的钙化程度。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血管钙化 中膜 内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