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科患者护理中生物力学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骨科收治入院的24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A、B两组。B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A组采用生物力学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然后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A组患者的有痛率、护理人员舒适度体会、患者满意度、压疮出现率均较B组有明显优势,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骨科患者在护理人员运用生物力学护理的情况下,有满意度高、压疮出现率低、护理人员体会优等特点。

  • 标签: 骨科患者 护理 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探讨生物化学在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学校教育在培养护理人才时,针对性培养护理工作任务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及职业素养。生物化学在人才职业素养培养中的作用表现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兴趣。

  • 标签: 职业素养 护理专业 生物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1月到2014年7月我院接诊的164例医院内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微生物检验技术,对照组不经过微生物检验,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感染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感染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体现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可以使医院感染情况得到明显的好转,提高感染的临床治愈率,应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微生物 检验 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生物反馈治疗器对于小儿抽动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1年7月至2013年1月期间治疗的68例小儿抽动症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生物反馈治疗器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选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及随访观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情好转率,从而分析生物反馈治疗器对于小儿抽动症疾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病情好转率高于对照组,且结果比较上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治疗器可自动调节并有效控制小儿抽动症患者的脑电活动,而且治疗的持久性高。

  • 标签: 生物反馈治疗器 小儿抽动症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婴幼儿腹泻进行干预的过程中,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的意义。方法针对40例婴幼儿腹泻患者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同时探究其微生物检验的结果,并分析微生物检验结果的临床价值,本次4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4月到2016年6月间收治。结果本次40例患者中微生物检验发现其感染的病菌类型包括志贺菌、沙门菌、轮状病毒、大肠埃希菌等,其中轮状病毒感染最为常见,其所占比例为40.0%。针对性分析患者的年龄情况发现,1~3岁之间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明显较高,其所占比例为37.5%。结论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探析对于其致病原因,以及致病情况等均能够进行相应的明确,从而及时引导临床进行治疗,所以值得我们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 标签: 婴幼儿腹泻 病原微生物检验 结果探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方法选择我中心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检并得到确诊的细菌性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40例,给予病原微生物检验,并分析检验结果。结果全部40例标本中共检出29株病原菌,检出率为72.5%。在全部病原菌中,志贺菌所占比例最高,然后分别为弧菌属、气单胞菌等。通过药敏试验发现,病原菌对头孢哌酮、头孢三嗪以及氨苄西林等具有非常强的耐药性。结论志贺菌、弧菌属以及气单胞菌等是引起儿童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具有较强的耐药性,临床中应给予重视,同时通过有效的方式来给予预防。

  • 标签: 儿童 细菌性腹泻 病原微生物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围绕提高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质量而进行积极的尝试。根据目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改进实验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 标签: 实验考核 教学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食源性微生物常规检验方法操作繁琐、耗时长,拟建立非发酵豆制品致病性微生物应急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利用免疫检测技术、荧光定量PCR方法、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快速测试片法等对食品中常见的致病菌进行定量、定性研究以及验证试验。结果快检方法与常规方法在检验数据结果上一致,并能大大缩短实验时间,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结论快检方法敏感、特异、简便、快速,用于非发酵豆制品微生物污染情况的快速判断和大批量筛选食品中控制菌是合理可行的。

  • 标签: 非发酵豆制品 微生物 快速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脱细胞小肠黏膜下基质(smallintestinalSubmocosa),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生物膜的可行性。方法利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制备猪小肠黏膜下层,利用光镜、图象分析对其进行观察及分析,皮下埋植观察生物相容性。结果光镜显示,SIS的疏密层度逐渐加深,孔径率在70-90%之间,扫描电镜显示胶原纤维结构规整,网孔丰富,纤维连续。皮下埋植未见皮下明显的异物反应。结论经过这种方法制备的SIS,韧性大,结构、层次分明,生物相容性良好,是一种理想的细胞支持架,是组织工程进行组织修复的良好材料

  • 标签: 猪小肠黏膜下基质 生物学特性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1年4月以及2011年4月—2012年4月两个时间段内进行临床检验的微生物标本18000份,按照微生物标本的类型进行分类,分类后采用细菌药敏分析仪检验标本的阳性率。结果2010年4月—2011年4月内微生物标本的血培养、尿液、粪便、胸腹水、痰培养的检验阳性率分别为7.64%、15.4%、1.1%、0.85%、34.88%;2011年4月—2012年4月微生物标本的血培养、尿液、粪便、胸腹水、痰培养的检验阳性率分别为9.72%、19.2%、1.09%、2.4%、31.02%,两个时间段内的标本检验阳性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时间段内的粪便标本对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同时间段内微生物标本的阳性率的检验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多的流行病学信息,同时大大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对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较大作用。

  • 标签: 标本微生物 检验 阳性率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愈伤灵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人工加入5种标准菌株,测定其回收率。结果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采用薄膜过滤法,各试验菌回收率均大于70%。控制菌检查试验组采用直接接种法,检出了沙门菌,采用薄膜过滤法检出了大肠埃希菌和大肠菌群。结论愈伤灵胶囊的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可采用薄膜过滤法、沙门菌检查可采用直接法、大肠埃希菌和大肠菌群检查采用薄膜过滤法进行。

  • 标签: 愈伤灵胶囊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 薄膜过滤法 控制菌检查 回收率
  • 简介:摘要实验教学工作开展的好坏与实验准备工作密切相关。提高实验技术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修养是重要前提,完善实验准备工作的计划性是实验教学取得成果的基本要素,学生参与实验准备是提高学生主动性的手段,与任课教师共同完成预实验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开放管理是实验顺利开展的保障。

  • 标签: 分子生物学检验 实验准备 预实验 实验室管理
  • 简介:摘要生物碱数目多、结构复杂,其基本母核多种多样。根据其母核结构大致可分为苯烃胺类、托烷类、喹啉类、异喹啉类、吲哚类、黄嘌呤类六大类。这些药物许多是常用药物,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鉴别,其中可能包含特殊杂质。本文对自己工作中用到的生物碱类药物的鉴别方法进行总结,与大家分享学习。

  • 标签: 生物碱类药物 鉴别 特殊杂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银屑病是一种由人体内免疫器官产生的T淋巴细胞介导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它的具体发病机制以及产生的原因尚不明确,多被认为是在遗传基础上由多种因素叠加产生的结果。儿童银屑病有别于成人,可由上呼吸道感染、创伤、药物、情绪应激等致使儿童银屑病发生。儿童可出现各型银屑病,症状较初期诊断较困难,不易判断。整个银屑病的发病率为3.5%左右,大约近3成的患者20岁左右初次发病。10岁以前患者发病占到约10%,在2岁以前初次发病患者可占到14%-27%。目前,临床上治疗儿童银屑病的药物并不多见,主要是一些治疗成人的药物。

  • 标签: 银屑病 T淋巴细胞 生物制剂 皮肤病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3期
  • 机构:《美国物理联合会》期刊上发表了上海大学快速制造工程中心胡庆夕教授团队在生物3D打印方面的突破性研究工作。该团队研发的生物3D打印机,可以实现宏微观结构的复合成形和微纳结构表面修饰,同时可以实现滴涂、共混沉积、电喷、静电纺丝等多种细胞直接复合接种方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能够提高微生物标本检验准确率的方法。方法分析我院2015年微生物标本检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制定干预措施,应用于2016年的微生物标本检验工作中,对比应用干预措施前、后,各类微生物标本的检验准确率。结果应用干预措施后血液标本、呼吸道标本、尿液标本、粪便标本、脑脊液标本、生殖道标本、脓液标本、胸腹水标本的检验准确率分别为100.0%、100.0%、97.5%、97.5%、100.0%、97.5%、97.5%、100.0%,与应用干预措施前的85.0%、87.5%、80.0%、82.5%、85.0%、82.5%、82.5%、87.5%比较存在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根据微生物标本检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各类型微生物标本的检验准确率。

  • 标签: 微生物标本 检验准确率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提出质量控制措施。方法于2014年1月初至2015年12月底之间选择检验科得到的2000份微生物检验报告,2014与2015年度各1000份,根据2014年度的误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于2015年开始实施质量控制措施,比较两个年度各项检验的准确率。结果2015年度的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率为97.2%,高于2014年度(81.9%),且其中霉菌、细菌培养、蛋白定量、脑脊液试验、生化检验、血常规与其他项的检验准确率均高于2014年度,P<0.05。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包括标本采集方法、时间、检测仪器、患者生理因素、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与专业素质等。结论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通过控制标本质量、规范操作和加强人员培训,能够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影响因素 准确率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对制霉素栓的细菌数、霉菌数及控制菌的检查方法进行验证,确保检查的结果准确可靠。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O1O年版二部附录XIJ的要求,细菌计数采用离心法(500转/分钟离心3分钟),霉菌数采用薄膜过滤法,控制菌采用薄膜过滤法、离心沉淀和薄膜过滤法联用进行检查。结果各实验菌回收率均大于70.O%,各阳性控制菌均能检出,阴性对照均无菌生长。结论采用薄膜过滤法、离心沉淀和薄膜过滤法联用可消除制剂中不溶性颗粒对结果的影响及制霉素的抑菌作用,可以采用本方法检查制霉素栓的微生物限度。

  • 标签: 制霉素栓 微生物限度 方法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