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9 个结果
  • 简介:“静”为画之最为重要的特征之一,本文从“静”“静的美学意义”“黄格胜的笔墨语言”“漓江山水的风骨”四个方面对黄格胜先生的画作进行探讨,指出其山水画,不论是其山水大幅还是小品随笔都能给人以一种静穆的美感。此外,除了静之外,朴、拙、厚、实也是他的山水画艺术特征。

  • 标签: 黄格胜 山水画 笔墨
  • 简介:剪纸艺术是广泛流传于我国民间的一种艺术形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与民俗、民风、佳节喜庆以及民族心理、宗教信仰等民间文化阻肉相连。其朴拙生动的形象、明朗简洁的表现手法和广泛的取材,一直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剪纸讲究刀法、纸感,强调影廓造型,既写意而又概括、夸张,常将三维空间压缩在平面上,属于镂刻艺术。

  • 标签: 剪纸艺术 艺术形式 感悟 民间文化 民族心理 宗教信仰
  • 简介:潍坊家埠以风筝与年画的生产而广为人知,近年来,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进行了研究与阐释。但是,几乎所有的研究都选取了风筝或年画之一进行分析,并没有将两者放置在家埠的整体社会结构中进行论述。本文将从列维·斯特劳斯的神话学与结构主义理论入手,结合当地的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将风筝与年画放在当地社会的整体结构内进行阐释,以全面、完整地理解艺术所处的社会与文化体系。

  • 标签: 风筝与年画 结构主义 社会结构
  • 简介:文章从对内心世界的表现,音乐旋律,骑士风以及内容、形式上的独立性等方面对陈洪绶《升庵簪花图》的浪漫型艺术表现进行探究。《升庵簪花图》不仅画风古拙,也是陈洪绶"借人以喻己"的个人精神和情怀的象征及体现,具有强烈的浪漫型艺术表现情趣。

  • 标签: 黑格尔 浪漫型艺术 陈洪绶 《杨升庵簪花图》
  • 简介:<正>在苗族舞剧《灯花》中饰女主角灯花姑娘的苗族演员世萍,以自己的血汗、青春来塑造这位美好的苗族姑娘的形象。她和剧组的同志们一起,通过这出舞剧向区内外观众以及一些国际友人展示了苗族生活风情的异采。《灯花》先后到京津宁沪演出时,有评论认为世萍“舞蹈韵律很美”、“弹跳功夫好”,甚至说她“周

  • 标签: 苗族 灯花 女主角 柳州地区 舞剧 舞蹈演员
  • 简介:剧《Girls》(《都市女孩》)在播出的6年里,以独有的奇异风格,充满新意的剧情与鲜明的女性主义特色,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选取此剧中主角舒珊娜在日本的生活为例,来探讨此剧是如何运用光线、构图、色彩等视觉元素对角色与主题进行塑造的。

  • 标签: 色彩 构图 光线 视觉元素
  • 简介:同治末年,上海租界内发生了一桩轰动一时的良贱通婚案--月楼“诱拐案”。案件发生后,以《申报》为代表的沪上新闻媒体对此案的始末经过及其审理进行了详细的报道,各方人士纷纷发表看法,由此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辩。论争主要分为两派,一派认为,双方既然已受母命,倩媒妁,具婚书,得聘礼,因此婚姻是合法的,官府对月楼的处罚过重;另一方则认为,良贱不能通婚,主张对当事人进行严惩。“诱拐案”所引发的争论不仅折射了晚清上海租界内社会风气及伦理观念的变化,同时,它也清晰地反映了晚清艺人社会地位的变动。

  • 标签: “诱拐案” 晚清 艺人 社会地位
  • 简介:艺术所创造的是艺术形象,艺术的创造更是一个艺术家思想、技能、天赋的本能之展现。画家的艺术创作是有其独特审美的,其审美意象是其审美主体的核心世界,“审美”转化为可观可感的艺术形象,这要靠画家在人生中所感悟、所凝聚的审美“意象”会以智慧的串通,这是艺术之生命的缔造。“道法自然”,画家审美之“道”

  • 标签: 艺术表现 艺术形象 艺术创作 审美主体 中国传统文化 审美意象
  • 简介:一家在江南荷叶村无锡,南临太湖,西倚九龙山脉,古运河在这里绵延流过。一九一○年六月十九日(农历五月十三日),建侯出生在无锡北门郊外泗堡桥的荷叶村。因村子四面环水状似荷叶,有石拱桥连接彼岸恰似叶柄,因而得名。

  • 标签: 美术教育家 杨建 精神 梅花 丹青 画家
  • 简介:当今,艺术融合于实用的趋势愈加明显,这可以看作现代艺术发展的崭新境界。无论是工业,商业,还是社会其他领域,艺术的手都在尽力将功利和冰冷化作美丽的花朵,也在尽力为人类塑造更直观、更方便的理想世界。在此,我仅以“视觉识别系统”中的“视觉调整”为例,探索现代设计艺术对于商业标识的重大影响。

  • 标签: 视觉识别系统 再设计 艺术融合 商业标识 艺术发展 理想世界
  • 简介:林凡书法造诣深厚,篆隶行草俱有口碑,尤以行草著称。其笔墨,骨劲魂逸有颜真聊、何绍基之风,又兼清道人、弘一笔意而自成面目。林凡写意工笔画,以古典派崭新意义上的回归(技法)、现代派精神灌注的寻找(观念)、学院派雅士语境的精进(风韵),冲破了传统方法与前卫方式的本体混合观念,拓展了国画艺术的美学空间。株凡书画艺术,呈显一种自然淳朴之大。此大敞亮于内心,映照当今艺术本真之理想。

  • 标签: 林凡 书法 工笔画 创造精神 自然理想
  • 简介:本文从1977年"共同"的提出与讨论入手,借助相关史料还原"共同"这种美学主张的由来,分析其文化政治内涵。和20世纪50到70年代的"阶级/阶级性"相比,"共同"讨论给出了一组替代性的范畴"共同/普遍人性",这组范畴成为"新时期"文学奠基性的美学观与人性观。从"阶级"到"共同",美学的和解构建着阶级的和解,这体现在王润滋表现"大和解"的小说《内当家》中。然而如何处理新的社会差别,构成了"新时期"文学的内在矛盾,《内当家》续篇《内当家之死》已然呈现了这一内部危机。此外,在张一弓的小说《黑娃照相》中,以"共同"为基点的美学,逐渐呈现出新的""的差别。在这个意义上,"美学"或者说对于""的阐释机制,并不仅仅是学科意义上的,而是参与到现代化的意识形态询唤之中。

  • 标签: 新时期文学 共同美 差别 和解 美学主张 起源
  • 简介:在陕西省合阳县民间有一种被称为面花的花馒头,被誉为'面花之乡'的合阳所制作的面花精致优美,兼具观赏与实用性,被列为'秦艺六绝'之一。面花形式与中国传统礼俗紧密相连,是中国传统'礼'文化的形象化、物化和艺术化。要理解面花的形式,就必须深入了解合阳地域的传统风俗礼仪文化。本文主要就此方面对合阳面花的形式进行总结归纳,同时为之找出在民俗文化中的形式来源,展现面花艺术的丰富内涵。

  • 标签: 合阳面花 形式美 传统文化 民俗
  • 简介:如果我们把艺术视为人类精神和人格的一种根本性的创新和拓展,那么以艺术的名义。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交流、吸纳和融合,会彼此之间互相激发更多的灵感。在对现代艺术的诸多讨论中。如果能够引入一种象东巴文化这样一种新奇的但又是古典的要素,对于今天的艺术探索,会具有一种独特的激励。

  • 标签: 东巴文化 当代 族群主体精神 神性 纳西族 萨满教
  • 简介:国人有着千年国不变的好玉情结,一切美好的事物总能和玉联系在一起。人们对玉的欣赏、喜爱源于晶它莹润泽的自然本质和精湛的工艺,“美玉无瑕”也成了评判玉好坏的一个标准。

  • 标签: 玉器 先秦 残缺 自然本质 国人
  • 简介:拼布艺术是装饰艺术设计中的一种形式。在装饰艺术设计中,拼布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质感和效应,即色彩、秩序关、肌理以及针脚等,其工作原理是把布打散后重组,或者分解后重构。

  • 标签: 拼布艺术 装饰艺术设计 色彩
  • 简介:日本刀的历史有干年之久,是日本文化独有之。一方面,人们难免被日本刀作为兵器的特殊属性所吸引,另一方面,欣赏日本刀需要一些特殊的技巧,因此是一个门槛较高的艺术领域。“刀剑——千年之匠的技与”于3月29日在日本东京富士美术馆(TokyoFujiAGMuseum)开始展出。

  • 标签: 日本刀 刀剑 日本文化 特殊属性 日本东京 美术馆
  • 简介:唐代文化的辉煌成就不仅在思想史及文学艺术的创造中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更反映在唐人对日常生活器物的独特审美趣味中。本文试图从唐代饮食器具与饮食文化的关联切入,分别探讨唐代金银器、瓷器以及西域食器所折射出的贵族阶层、文人阶层以及平民阶层的饮食文化风尚及其背后的时代文化特征。

  • 标签: 唐代 金银器 青瓷 白瓷 西域文化 文化风尚
  • 简介:当代画坛,可以用"重构时代的观念变化"来作一般性的概括,这是不能无视的艺术现实。在这一转型中,一些守旧者必然被淘汰出局,一些自觉者则必然脱颖而出。所以每一个当代画家都面临着艺术取向的选择,既不能漠视,也无法回避。作为一代新人的晓刚,在艺术上显露出睿智和才情,以及根基扎实的实力。

  • 标签: 观念变化 水墨人物画 重构 意义 艺术现实 艺术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