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9 个结果
  • 简介:丽萍个人创作的舞剧表现出明显的象征性,其色彩、人物角色、舞台背景都各有深意。这些都是丽萍作为一个独立创作的艺术家在表达她对人生的思考,传达出她对人性黑暗、角逐永无止境,以及世界生死不断轮回的认识。从成名至今,丽萍经历了由孔雀向人的蜕变,《雀之灵》、《孔雀》、《十面埋伏》分别代表了她艺术道路上的三个阶段,而《十面埋伏》是最能体现她创作理念的作品。

  • 标签: 杨丽萍 舞剧 象征 人性 自由表达
  • 简介:图书馆是大学教育组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分支机构。通过对、英、法三国大学图书馆建制结构、馆藏建设、人员配制与管理、服务方式与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分析与研究,揭示了各国大学图书馆的不同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并提出了对我国大学图书馆管理的启示。

  • 标签: 大学图书馆 管理模式 对比分析
  • 简介:农民画在泛民俗主义的影响下,不仅为政治宣传所征用,也成为文化产业化运作的对象。作为普通民众的业余创作,农民画在各个阶段为适应不同的政治或经济需要而不断调适自己,其最初从民间艺术中采借形式和汲取营养,而后从专业队伍中学习国画、水彩画、漫画甚至西洋画派的油画技法或风格。虽然其主体仍围绕农民或农村景观进行创作,并体现地域或民族特色,但总体上已经偏离了传统民间艺术的轨道,呈现当代大众文化的复杂形态,这也是当代民间文化的总体发展趋势。

  • 标签: 农民画 民间艺术 奇美拉 文化重构 文化产业
  • 简介:盖茂森1941年出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创会理事、江苏省国画院顾问、江苏省艺术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代表作《品茶图》陈列于中南海、《雄风》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盖茂森集50年中国画创作实践经验,多次应邀参加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发表学术论文。作品既有江南绘画的清新典雅,又有北方绘画的淳厚朴实;既有传统神韵,又有现

  • 标签:
  • 简介:这出剧目将五味杂陈的气氛融合在了一起,不仅表现了人物关系的复杂,而且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钩心斗角,更是倾墨了对曹操的悲叹。

  • 标签: 历史剧 真实与虚构 人物角色 审美体验
  • 简介:近日,学院戏剧系收到中国戏剧文学学会通知,该系形体教研室教员宏的论文《“双重性体验”与内外呼应的形神观——戏曲表演对于话剧影视表演形体训练的启示》荣获“首届全国戏剧文化奖·论文一等奖”。

  • 标签: 戏剧文化 一等奖 论文 杨宏 教员 形体训练
  • 简介:基于现今审美泛化社会环境下文化创意小物的整体发展趋势,通过分析台湾Ithinking文创品牌的特色文创产品和品牌设计理念,来归纳同时具有实用性和情感化文化创意产品的美学形式,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应注重消费者的使用方式需求和审美心理。

  • 标签: 文化创意 产品设计 审美心理
  • 简介:去年春,几经周折的拙作《等郎妹》突然有了脱胎出世的天时地利人和,并且迅速组建起一个有志于探索打造客家艺术的主创班底,特邀的都是能工巧匠,毋庸置疑,他们可以打造出一个美丽的精神家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东风”便是这个家园的主人公润月的饰演者——完美的、纯真的又是非常客家的,是经过客家的甘露长年沐浴,客家的五谷精心培育的精灵。然而残酷的山歌剧现状久久地锁紧了所有主创人员的眉

  • 标签: 《等郎妹》 山歌剧 精神家园 主创人员 精心培育 二度创作
  • 简介:汉斯立克《论音乐的》发表以后,在当时音乐界和哲学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对于他的观点,人们褒贬不一。他的著作《论音乐的》在我国翻译出版后,同样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表现在近年有许多论著论述汉斯立克的观点,有人认为他的观点是对情感美学的批判,甚至有人提出汉斯立克否定了音乐中是存在情感的。我们不可否认他在论述的过程中是有错误存在的,但这本书之所以能引起巨大的反响,是因为其有很多有益之处,我们应立足于文章本身,仔细地分析研究得出自己的结论,不应人云亦云,曲解文意,更应吸取其有益的部分加以发扬,使更多的人了解音乐美的本质。

  • 标签: 《论音乐的美》 汉斯立克 情感美学 翻译出版 美的本质 哲学界
  • 简介:2015年11月,解放军艺术学院军事文化传播系教员在新西兰梅西大学、维塔工作室接受为期一个月的师资培训,系统学习了好莱坞影视创意、影视制作的流程、方法和相关技术,充分感受了创意之。通过切身感受的培训体验及系统全面的调研,总结了新西兰教育尊重个性、自主学习、自我突破、协作意识、跨界视野、实践能力、极致精神、全球视野、创新思维等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有了关于学科建设、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思考,并提出开展对外培训交流活动的几点建议。

  • 标签: 梅西大学 维塔工作室 创意 创新教育 对外交流
  • 简介:林风眠运用绘画中的形制与构图、绘画题材和绘画技法,对传统中国画进行了反复的探索和创造,对如何“调谐东西艺术”做了较全面、深入的研究与探索,造就了他独特的东西方审美意识的调谐美画面。

  • 标签: 林风眠 构图 题材 线条 色彩 调谐
  • 简介:蒂芙尼珠宝首饰集现代首饰设计之大成,体现佩戴者的高贵优雅、洗练豁达、知性优美等特点,而蒂芙尼的著名珠宝设计师艾尔莎就是设计蒂芙尼首饰灵魂的典型代表。文章从艾尔莎的生活经历、设计灵感来源以及对最初灵感的演变等系列作品中的研究和学习,探究艾尔莎的珠宝首饰设计所遵循的设计方法和途径,为首饰设计提供一个参考的依据。

  • 标签: 艾尔莎 珠宝首饰 设计方法
  • 简介:朱培钧教授是位卓有成就的艺术家,他虽已年逾古稀,但在艺术上仍保持着一种锐意求新的精神。这里所谓求新,并不是现代派所追求的那种新,而是在继承中外悠久艺术文化的基础上努力探求有自己艺术特色的格韵清新的新,也就是说,认真学习中外艺术遗产而又不囿于艺术遗产,力求清新。

  • 标签: 新文人画 意象美 具象美 潘天寿 逸笔草草 朱培
  • 简介:德西朵是西藏人民家喻户晓的歌唱家,她甜美的歌声在高原大地久久回荡,人们热爱德西朵就像喜欢她的歌声一样,她是西藏人民的骄傲。

  • 标签: 女高音歌唱家 人民 西藏 歌声
  • 简介:晚清沪上画坛,活跃着一位特立独行的大师虚谷,是19世纪中后期的一位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画僧,与任伯年、吴昌硕并称"海上三杰"。虚谷所处的时代,正是风云变幻的年代。帝国主义逼迫昏庸腐败的清政府签定了

  • 标签: 虚谷 绘画艺术 内美 冷隽 吴昌硕 任伯年
  • 简介:在传统民间工艺品的研究中,在探讨起源问题时,不同的历史观对过去的想象是截然不同的,传统民间工艺品的起源困境并不在于物本身,而在于我们思考的路径与秉持的观念。无论是起源于墨子,还是起源于汉代、南北朝、五代,有关风筝的起源都是在残缺的历史观下书写的,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中国上古时期的神话思维与考古材料。文章运用了词源学的谱系追踪方法,讨论风筝与上古时期的神话思维、物化天梯之间的关系,试图以家埠风筝起源为例,探讨传统工艺品的神话起源是如何可能的。

  • 标签: 风筝起源 历史 神话思维 词源学 物化的天梯
  • 简介:2015年11月15日,“致道·游艺·天下——2015年中国美育现状与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美育界代表人士,围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的精神实质,探究在当下如何为改进美育教学,创新美育教法,提升美育机制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落实路径,以及如何贯彻国家政策使美育成为培育未来文化人才的重要途径。

  • 标签: 美育 美育教学 美育机制 审美教育
  • 简介:本文以丽萍舞蹈作品为例分析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本土化特征。本土化,是指舞蹈艺术中表现出的具有本民族特定生活气息和风格气质的符号表现体系。丽萍舞蹈作品所体现出的本土化特征:“身份”认同;“原色”的宗教仪式;情景式再现;“火塘”文化的寓意,这些对认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提供了依据:只有守望民间,守望传统,才能守望我们的家园。

  • 标签: 民族民间舞蹈 杨丽萍 本土化特征
  • 简介:《文心雕龙.神思》是全世界第一篇系统谈论艺术想象的文学作品,它把文学创作中从构思、想象到意象、语言再到写成作品的整个过程和相互关系都作了详尽的梳理和论述。在认识和理解文学创作的同时,笔者联想到与文学艺术共生互溶的舞蹈艺术,以及文学创作与舞蹈创作过程中体现出的相通性和差异性;本文以两个不同种类的作品为例,重点分析文学创作与舞蹈创作的异同。

  • 标签: 文学创作 舞蹈创作 共性 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