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徒手置钉微创分离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瘤患者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方法收集2019年5月至2019年12月共49例进行小切口徒手置钉微创分离手术的脊柱转移瘤患者资料,其中男21例,平均年龄(55.62±2.97)岁(范围:26~75岁),女28例,平均年龄(52.50±1.76)岁(范围:34~72岁)。对于术前有原发肿瘤病史,出现多发转移患者不进行术前常规活检诊断;对于原发灶不明、没有肿瘤病史的患者,需术前进行穿刺活检明确诊断。术前用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估患者一般情况、脊柱肿瘤脊柱不稳评分(spinal instability neoplastic score,SINS)评估患者脊柱稳定性、硬膜外脊髓受压(epidural spinal cord compression, ESCC)评估脊髓神经受压程度、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评估神经功能情况。对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采取经后路小切口徒手置钉微创分离手术进行减压及内固定。分别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围手术期临床资料、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包括术前神经功能评价、手术时间、术中失血、术后引流量、引流管拔除时间、切口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4周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等,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术前对1例(2.04%)肾癌脊柱转移患者进行了肿瘤栓塞,术中平均失血量为(748.60±79.39)ml,12例富血供脊柱转移瘤(肝癌、肾癌、甲状腺癌)术中出血量为970.80 ml,37例非富血供脊柱转移瘤为676.50 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9例的手术时间为(213.40±9.87)min。41例手术涉及1节段(83.67%),8例涉及2个以上节段(16.33%)。49例术后引流量为(494.02±63.30)ml,引流管保留时间为(4.50±0.26)d,平均住院天数为(7.35±0.38)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31±0.29)d。术前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以C和D级为主,占79.59%;术后4周评价神经功能保持稳定或改善的患者占95.92%,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包括硬膜破裂1例、感染1例、血肿1例。结论小切口徒手置钉微创分离手术对患者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脊柱固定和神经功能改善效果显著,是脊柱转移瘤手术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案。

  • 标签: 脊柱疾病 转移瘤切除术 外科手术,微创性 预后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目前国内工程应用中藻水分离工艺技术现状 , 对现有技术做了归纳整理与深入分析 ,为未来藻水分离后废水处理的工艺改进提供有效依据。

  • 标签: 湖泊 打捞蓝藻 分离废水 处理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波止血分离器在不阻断入肝血流的肝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8年8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胆外科连续收治的126例肝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11例,女性15例,年龄25~75岁。根据肝切除手术器械不同分为微波刀组(n=42)和超声刀组(n=84)。微波刀组使用微波止血分离器切除肝癌,超声刀组使用超声刀切除肝癌。比较两组术前基线资料、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术前肿瘤直径、肿瘤数量、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微波刀组术中出血量为100.0(100.0,200.0)ml,低于超声刀组的300.0(100.0,400.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波刀组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AST、ALT均低于超声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微波刀组术后第1天、第3天白蛋白高于超声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微波刀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2/42),低于超声刀组并发症发生率20.2%(17/84),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合理掌握指征的情况下,肝细胞癌患者微波止血分离器切除肝癌组织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更少,肝功能损伤更轻。

  • 标签: 癌,肝细胞 肝切除术 微波止血分离器 超声刀 术中出血 肝功能
  • 简介:摘要: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水处理行业中的膜分离技术种类不断增多,性能更加完善。将膜分离技术应用在水处理过程中,可切实提升出水水质标准,不会发生其他化学反应,不会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基于此,对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环境工程中的有效利用问题的探讨,以供参考。

  • 标签: 膜分离技术 水处理 环境工程 有效利用
  • 简介:摘要:本文以某石化采油厂的油泥砂为研究对象,结合其含油量较高的特点,提出热洗分离、干化-热解处理含油污泥的方法。通过小试试验,摸索出了热洗的关键操作参数;并开展了热洗分离、干化-热解处理工程研究。通过该组合工艺后含油率可以达到0.3%,实现了安全、连续运行,达到了污油泥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法律法规,具有显著地经济和社会效益。

  • 标签: 干化-热解技术 真空圆盘干化机 含油污泥
  • 简介:摘要: “三供一业”改造项目是指国有企业将本单位职工家属区的水、电、暖和物业管理职能从企业剥离,按照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指导意见》的要求,对供水、供暖、供电、物业设备设施进行必要的维修改造,达到城市基础设施的平均水平,分户设表、按户收费,交由专业化企业或机构实行社会化管理。本文主要针对供热分离移交在设计、施工及运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改进的方案与措施,对“三供一业”供热分离移交设计与施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三供一业” 集中供热 改造设计 供热运行
  • 简介:摘要: 总的来说,乙烯技术水平的高低被看作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乙烯分离系统主要是将裂解气中的氢气、甲烷、乙烯、乙烷、丙烯、丙烷、混合碳四等一系列产品分离出来。在本文中,主要结合了乙烯装置分离技术的基本分离原理,并在进行乙烯装置分离技术的国产化开发研究,充分的结合了乙烯装置分离技术的分离特征,进而综合性的介绍了乙烯装置分离技术的国产化研究方法,为乙烯装置分离技术的研究提供了相应的参考意见。

  • 标签: 乙烯装置分离技术 国产化研究 开发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 分离培养经血来源间充质干细胞 (Menstrual Bloo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enMSCs),检测胚胎干细胞转录因子 (octamer-binding transcriptionfactor- 4, Oct4)的表达。方法 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和差速帖壁法分离间充质干细胞,体外传代培养,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粘附、生长情况。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在酶标仪 450nm波长处检测吸光度值,绘制细胞生长曲线 ,有限稀释法观察克隆形成,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干细胞表面标志的表达。结果 经血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培养体系中增殖迅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Oct4、 CD44阳性。结论 经血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强,具有成体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的特性。

  • 标签: 经血 细胞培养 间充质干细胞 生物学特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在造口皮肤黏膜分离伤口中采用新型敷料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于我院 2018年 11月 -2019年 10月接受造口手术后发生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患者,共计 2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 10例患者分到对照组,另外 10例分到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使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则使用新型敷料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法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所有的患者进行相关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造口皮肤黏膜分离伤口中采用新型敷料实施针对性护理,有利于预防伤口感染情况的发生,对伤口的愈合有着积极作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造口皮肤黏膜分离 护理 新型敷料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早期乳房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泌乳影响。方法:我院 2018 年 11 月 -2019 年 11 月收治的 84 例母婴分离产妇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行 超早期乳房护理干预将产妇 分为对照组( 4 2例 :未行 超早期乳房护理干预)与实验组(42 例:行 超早期乳房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干预效果 。结果:实验组产妇干预后 24h 、 48h 以及 72h 泌乳始动率均高于对照组 ,且实验组产妇产后 72h 后乳房肿胀率( 16.67% )低于对照组, 数据差异明显( P<0.05)。 结论:母婴分离产妇超早期乳房护理干预有利于早期泌乳 。

  • 标签: 超早期 乳房护理干预 母婴分离 产妇泌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腹直肌分离联合应用电刺激、康复按摩治疗对促进恢复的作用。方法:抽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50例行常规康复治疗者作为对照组,55例行电刺激+康复按摩治疗者作为实验组,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①实验组治疗后腹围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②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实施电刺激、康复按摩治疗,可促进腹围恢复,提高康复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产后腹直肌分离 电刺激 康复按摩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自行设计的Tightrope绊钢板线缆系统(Tightrope系统)捆绑弹性固定下胫腓联合(ITFS)分离的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自身前-后对照研究,选用6具正常成人踝关节尸体标本作为ITFS正常组,建立下胫腓联合分离模型作为ITFS分离组。在ITFS分离模型上依次采用Tightrope系统行横向弹性固定和捆绑弹性固定作为Tightrope系统横向弹性固定组(横向固定组)和Tightrope系统捆绑弹性固定组(捆绑固定组)。通过对重力应力试验X线片上测量的相关指标[下胫腓间隙(TFCS)、踝关节内侧间隙(MCS)]和CT线片上测量的相关指标[下胫腓前、中、后间距(ITFACS、ITFMCS、ITFPCS)、下胫腓前缘水平间距(AITF)、腓骨旋转角度(θfib)]进行比较,评估Tightrope系统捆绑弹性固定与横行弹性固定对下胫腓联合分离复位及稳定性作用的差异。结果在标本上采用Tightrope系统横向弹性固定下胫腓联合对腓骨、下胫腓骨间韧带及腓动脉穿支产生医源性损伤,且复位不良,采用Tightrope系统捆绑弹性固定不会造成下胫腓前、后韧带及腓骨肌腱上支持带损伤,且准确复位。4组间TFCS、踝关节MCS、ITFACS、ITFMCS、AITFI比较:ITFS正常组<捆绑固定组<横向固定组<ITFS分离组,4组间ITFPCS比较:横向固定组<捆绑固定组<ITFS正常组<ITFS分离组,4组间θfib比较:ITFS正常组<捆绑固定组<ITFS分离组<横向固定组,以上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Tightrope系统横向弹性固定比较,Tightrope系统捆绑弹性固定手术路径更安全、复位更准确、稳定性更好。

  • 标签: 踝关节 解剖学 尸体 下胫腓联合 弹性固定
  • 简介:摘要: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是全球面临的两个重大环境问题。膜分离技术因操作简单、能耗低、效率高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在我国水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下水处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膜分离技术的分离净化与浓缩方法相比于传统分离技法更加先进,分离效率高且没有二次污染,所以在诸如饮用水处理、食品医药工业、石油化工、生物工程乃至核工业都有被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探讨了膜分离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热点,以期为今后膜分离技术的绿色化可持续发展提出新的理念。

  • 标签: 膜分离技术 水处理 环境工程
  • 简介:摘要:近年来,中国生物化工发展迅速,生物化工需求增大,为满足这一需求,膜分离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在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后,应用膜分离技术在生物化工的应用已相对成熟。文章对膜分离技术做了简要分析,就如何应用膜分离技术开展生物化工做了具体的探究。

  • 标签: 膜分离技术 应用 发展
  • 简介:摘 要 :现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也越来越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在现代城市发展建设的过程当中,电厂化学水的处理工作备受瞩目,以往传统的化学水处理方法,逐渐无法满足当前电厂化学水处理需求。全膜分离技术凭借自身众多的优势,将其应用于电厂化学水处理当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全膜分离技术 电厂化学水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产后早期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腹直肌分离的疗效。方法选取单胎足月顺产24 h内发生腹直肌分离的产妇117例,将其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不给予特殊干预,治疗组于产后第1天至第5天使用低频神经肌肉治疗仪进行电刺激治疗。于入组时及产后6~8周时测量腹直肌间距、腹围。产后6~8周接受妇科检查,对其进行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POP-Q)。采用Phenix U2进行盆底肌肌力、阴道动态压力的检测。结果2组产妇产后第1天腹围、6~8周腹围缩小幅度、产后第1天腹直肌间距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6~8周腹直肌间距缩小幅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盆腔脱垂情况、盆底肌肌力及阴道动态压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早期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可促进腹直肌分离的恢复,且未对盆腔器官,盆底肌肌力及阴道动态压力产生不良影响。

  • 标签: 腹直肌 分离 产后 早期治疗 电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EOS宫腔镜锐性分离术治疗重度宫腔粘连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重度宫腔粘连患者80例,根据盲抽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宫腔镜电切分离术,观察组行HEOS宫腔镜锐性分离术,比较两组宫腔形态恢复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膨宫液吸收量、宫腔粘连复发情况及妊娠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宫腔形态总恢复率(95.00%,38/40)高于对照组(70.00%,28/40),χ2=8.658,P=0.003。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膨宫液吸收量及手术时间[(8.79±4.97)ml、(120.75±44.87)ml、(17.12±2.73)min]少于对照组[(18.70±5.17)ml、(365.21±126.75)ml、(25.08±3.25)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740、11.499、11.861,P均<0.01)。两组术后1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2.505,P=0.113);术后3个月,观察组宫腔粘连复发率(5.00%,2/40)低于对照组(22.50%,9/40),χ2=5.165,P=0.023;观察组妊娠率(37.50%,15/40)高于对照组(20.00%,8/40),但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2.990,P=0.084)。结论HEOS宫腔镜锐性分离术术中出血量、术中膨宫液吸收量较少,手术时间较短,可促进重度宫腔粘连患者术后宫腔形态恢复,其复发率较低,同时可有效提升妊娠率。

  • 标签: 宫腔粘连 HEOS宫腔镜锐性分离术 宫腔形态恢复 复发率
  • 简介:摘要:文章主要是介绍了 CO深冷分离装置工艺的主要流程,同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且采取到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 标签:
  • 简介:摘要: 卧式三相分离器是应用于化工领域的一种十分常见的分离容器,其主要功能就是对油、气、水进行分离,目前在市场上应用比较广泛的有两腔卧式三相分离器和三腔卧式三相分离器。在塔里木油田克拉处理站这两种三相分离器均有使用,优劣对比十分明显。

  • 标签: 三相分离器 分离效果 油气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海南省虫媒病毒种类及分布变化。方法于2017-2018年在海南省野外采集吸血昆虫标本,所有吸血昆虫标本实验室处理后用BHK-21细胞和C6/36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同时使用RT-PCR平行检测吸血昆虫标本中虫媒病毒基因。结果共采集到4属(库蚊、阿蚊、伊蚊、按蚊)15 062只蚊虫和11 360只蠓虫。采集的蚊虫中三带喙库蚊居多,占蚊虫采集总数92.88%(13 990/15 062)。经组织培养细胞共获得4株病毒分离物,其中3株乙型脑炎(乙脑)病毒、1株盖塔病毒,在5批三带喙库蚊标本中检测到乙脑病毒基因阳性。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这3株乙脑病毒和5批PCR筛检阳性的标本均属于基因1型乙脑病毒。当地乙脑病毒的最低感染率为0.57‰(8/13 990)。在5批蠓虫标本中检测阿卡斑病毒基因阳性,当地阿卡斑病毒的最低感染率为0.44‰(5/11 360)。基于病毒S基因和M基因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显示这5株阿卡斑病毒处于单独进化分支形成独特的地理分布特征。结论继1980年代以来,从海南省的蚊虫标本中再次分离到乙脑病毒和盖塔病毒、蠓虫标本中检测到阿卡斑病毒。应加强乙脑病毒、盖塔病毒和阿卡斑病毒对人畜动物感染状况及疾病负担的监测,以减少对当地公共卫生健康的危害。

  • 标签: 虫媒病毒 乙型脑炎病毒 盖塔病毒 阿卡斑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