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刺激配合康复手法按摩促进产后腹直肌分离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8
/ 2

电刺激配合康复手法 按摩促进产后腹直肌分离临床疗效 

陶倩 蒋丽娟 (通讯作者)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 , 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腹直肌分离联合应用电刺激、康复按摩治疗对促进恢复的作用。方法:抽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50例行常规康复治疗者作为对照组,55例行电刺激+康复按摩治疗者作为实验组,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①实验组治疗后腹围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②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实施电刺激、康复按摩治疗,可促进腹围恢复,提高康复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产后腹直肌分离;电刺激;康复按摩


本次抽取105例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旨在分析电刺激、康复按摩联合治疗的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105例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所用康复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n=50例)中,患者年龄22-38岁,平均(30.4±5.3)岁,腹直肌脐下分离距离2.1-8.9cm,平均(5.3±1.7)cm;实验组(n=55例)中,患者年龄21-37岁,平均(29.3±4.8)岁,腹直肌脐下分离距离2.2-9.1cm,平均(5.5±1.9)cm。两组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临床症状符合《妇产科疾病诊断标准》[1]中腹直肌分离诊断标准;②经腹部触诊、超声诊断确诊;③产后就诊时间超过42d,且恶露完全干净;④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合并先天性腹壁发育障碍或腹部皮肤破溃;②合并严重骨外伤疾病;③体内放置有金属支架;④合并精神性疾病;⑤存在电刺激或按摩禁忌证。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即指导患者进行核心运动训练,主要内容如下:第一,指导患者取仰卧位,腰腹部全面贴合地面,一腿屈曲,另一腿向上抬起,收紧腹部,保持0.5-1.0min,两侧重复训练,每侧5组;第二,两腿屈曲着地,抬起臀部,收紧腹部、臀部,20次/组,重复3组。每日训练1次。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患者电刺激、康复按摩治疗,其中电刺激治疗方法为:提醒患者治疗前排空大小便,指导患者取仰卧位,于其腹直肌、腹横肌、腹外斜肌等部位粘贴四组电极片,选择“腹直肌分离”程序,设置频率为30Hz,脉宽为350μs,由低至高调节电流强度,以局部有麻刺感为宜,每次电刺激治疗0.5h,每2d治疗1次。康复按摩治疗操作如下:指导患者取仰卧位,于其腹部均匀涂抹按摩油,双手置于腹部,按照天门穴→天枢穴→中极穴顺序进行按摩,重复5次;采用环摩法沿顺时针方向由神厥穴起开始按摩腹部,重复5次;采用回摩法、擦法按摩肾区,以肾区发热为宜,重复5次;沿上脘穴→神阙穴→曲骨穴顺序提捏腹肌,重复3-5次;两手拇指分别点按两侧肾俞穴,另四指点按天枢穴,持续按揉2min。每次按摩20-30min,2-3次/周。

两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疗效。

1.3 观察指标

①腹围观察:检测两组脐上围、脐围、脐下围。

②疗效观察:根据治疗后腹直肌分离距离可将治疗效果分为康复(腹直肌分离距离缩小至2cm以下)、改善(腹直肌分离距离虽然缩小,但未下降至2cm)、无效(腹直肌分离距离变化极小,可忽略不计)。康复、改善患者占比表示治疗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9.0行统计学分析,正态计量资料以5ff7ddfd23696_html_5248caf81a4bebdc.gif ±s表示,行t值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评估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腹围恢复情况观察

治疗前,两组腹围接近(P>0.05);治疗后,两组腹围均缩小,对照组缩小程度明显较实验组小(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腹围对比[5ff7ddfd23696_html_5248caf81a4bebdc.gif ±s,cm]

组别

例数

脐上围

脐围

脐下围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50

88.14±6.09

85.36±3.53

90.27±6.19

86.81±4.57

95.86±6.83

91.14±4.33

实验组

55

88.15±6.10

82.04±2.74

90.26±6.22

82.39±3.26

95.88±6.84

86.28±3.19

t

-

0.008

5.410

0.008

5.744

0.015

6.588

P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治疗效果观察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00%,明显较实验组98.18%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治愈

改善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50

19(38.00)

25(50.00)

6(12.00)

88.00

实验组

55

34(61.82)

20(36.36)

1(1.82)

98.18

5ff7ddfd23696_html_89399484718b1745.gif

-

-

-

-

4.364

P

-

-

-

-

<0.05


3 讨论

妊娠晚期由于胎儿快速增长,子宫不断增大,会牵拉腹肌,从而导致两腹直肌在腹中线部位距离逐步增大,引起腹直肌分离[2]。腹直肌分离不仅会导致腹部膨隆,影响患者体态,而且会削弱腹部肌肉力量,引起腰背疼痛症状,甚至会引起脏器移位,严重损害患者身体健康[3]。核心运动训练是纠正腹直肌分离的常用方法,但该方法疗程长,且见效慢,大部分患者往往难以坚持。我院联合应用电刺激、手法按摩等方法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实验组),治疗后腹围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到98.18%,且优于行核心运动训练的对照组,这主要是因为:电刺激能提高腹部肌肉兴奋性,促使其被动收缩,提高腹壁紧张度,促进断裂筋膜、韧带恢复;应用中医手法按摩腹部肌肉,可刺激腧穴,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发挥疏经通络、活血止痛的作用,这有利于组织器官功能恢复[4]

综上,电刺激+康复按摩有利于产后腹直肌分离恢复,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刘明晶. 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康复按摩对产后腹直肌分离疗效的影响[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7, 25(21):28+37.

[2]王茹, 张乃春. 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康复按摩促进产后腹直肌分离疗效评价[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19, 006(031):71,75.

[3]徐燕. 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康复治疗在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保健营养, 2018, 28(033):40,39.

[4]孙宝琳, 张春兰. 用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按摩法对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20, 018(007):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