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6 个结果
  • 简介: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的《元杂剧研究》是一部从精神的角度研究元杂剧的力著。吉川拓展了杂剧的研究领域,透过听众和作者的社会背景模式分析了元杂剧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将其提高到精神的层次,分析了元代的社会风气和时代精神的变迁。从语言学和杂剧的结构入手分析杂剧,认为元代的社会风气及汉人的时代精神决定杂剧的特征及发展更是吉川研究的特色。

  • 标签: 精神史 中国近世精神史 社会背景 杂剧的文学性
  • 简介:研究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认识人的本质的前提,揭示人的本质及其特征是教育的逻辑起点。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不是在于机体的自然属性及其功能方面,而在于其社会性(实践性)方面。人的大脑等机体及其属性功能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教育活动)中进化发展的。对于人的本质的把握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对教育本原等问题的回答,必须超越人与动物相区别的研究思路,必须超越形而下的技术层面的线性研究范式,而应从形而上的哲学层面,从人与社会的关系、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入手,研究人的发展及其教育的规律。只有从人的社会性(实践性)出发,才能科学地把握教育,教育也才可能成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的教育。

  • 标签: 人的本质 社会性 实践性 理想的教育
  • 简介:《先秦文艺思想》一书,是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童庆炳教授和李春青教授主持的“中国文艺思想通史”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该书不同于一般“文学”、“艺术”、“文学批评”研究和写作的思路,强调“综合性”研究。该书主编李春青教授将这种“综合性”研究的特色总结为三个方面:其一,“文学思想”与“艺术思想”之综合。将文学和艺术看做‘个时期之内占据主导地位的“艺术精神”或“审美趣味”的表现形式,打破“文学”和“艺术”两大门类之壁垒。其二,“思想”与“文艺思想”之综合。将文学和艺术思想放回到整个社会思想观念结构当中去,揭示其与其他思想观念系统的交融渗透,在“互文性”关系中呈现文艺思想的深层意蕴。其三,“通史”与“专著”之综合。即把“概述”与“专题研究”相结合。该书一方面显示“通史”的研究面目,另一方面则积极吸取学界在相关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研究专著之特色。在研究方法上,该书力求实践“文化诗学”的方法,将研究对象置于具体文化历史语境当中阐释意义和价值,这要求研究者具备全球化的理论视野和积极对话的态度。

  • 标签: 文学思想史 文艺思想 先秦 “文化诗学” 北京师范大学 研究成果
  • 简介: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在其身上重叠着多种形象,如周朝史官、秦穆公乘龙快婿、得道仙人、善吹箫的异士等等。据多种方志和《萧氏宗谱》记载以及《太平史记》的描述,萧与洪州西山萧峰有很深的渊源。在洪州西山民间广泛流传着关于萧的爱情故事和种种传说,萧峰还留存有萧活动的仙坛石室以及大量石刻。研究发现,汤显祖崇尚道家,一生中多次游历西山,并留下了近百首吟诵西山萧峰的诗篇,其生平创作思想与西山主体文化人物萧以及西山道家文化存在着某种内在关联,是其创作思想源泉之一。

  • 标签: 神话和传说 西山 萧峰 萧史 道家 汤显祖
  • 简介:文学的1985年是一个"方法年",是一个转捩点。那一年,各种文学期刊,文学界各相关单位纷纷介入到文学批评方法的引进与批评场域的建构中来,推动了1985年批评"方法年"的形成。"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提出引发了后来重写文学的大讨论,为文学史书写提供了新的学术视角,具有典范意义。1985年,先锋小说、寻根文学等的出现开启了当代中国多元的文学时代,成为日后许多文学支流的源头。

  • 标签: 1985年 转捩点 方法年
  • 简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下的独立二级学科,同其他学科一样,有其系统的确定的基础理论。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本质理论、条件理论、道路理论、主体理论、阶段理论、规律理论和研究方法等七个方面,理解这一学科的基础理论,并对其进行初步探索。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基础理论 七个方面
  • 简介:(1992年12月——2008年8月)随着体育改革的深化,1990年4月,国家体委下发了《关于中国武术协会实体化的通知》,决定将中国武术协会向实体化过渡。在此基础上,1992年第二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召开、199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成立。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与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为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又兼任中国武术协会的常设办事机构。

  • 标签: 新中国 武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 体育运动 管理中心 办事机构
  • 简介:"五四"前夕,江苏团省委联合省社科院开展了青少年文化产品的满意度抽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中小学生、大学生社区青年等。调查中,当被问到"获取信息和资讯的主要途径"时,有74.

  • 标签: 中小学 德育教育 素质教育 教育学
  • 简介:针对学生在高考写作中不会写作文,或是写的作文没有亮点,不能使用正确的句子、高档的语言结构得高分的难题,本文分别从语法运用、词汇句子使用及文体框架结构方面深入分析,引导学生,从而实现提高学生高考作文写作能力的目标。

  • 标签: 作文辅导 高级语法 高档词汇 框架结构
  • 简介:摘要成人教育在“学习化社会”的时代里,面临着新挑战。在新形势下如何对成人教育进行班级管理,是我们每个成教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学校实施各项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是班级,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教育者。组班工作的质量将对整个培训过程产生潜在而深远的影响,组班工作是校教师开展培训的一门隐性课程。

  • 标签: 组班工作成校教师培训
  • 简介:西沐在2012年8月27日的“中国经济网”中撰文指出,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到今天,在深层问题得不到化解的纠葛中不断前行,呈现出多重失衡,我们应该警惕中国画廊业被高速发展的中国艺术品市场榨干而成为“药渣”,

  • 标签: 艺术品市场 画廊业 中国经济 中国艺术品 市场发展 深层问题
  • 简介:四川省(1997年以前包括现今的重庆市)历来是我国人口密集的一个大省,是我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我国的近现代历史上,四川虽然深处内地,却屡屡成为影响全国、举足轻重的地区。辛亥革命前夜的四川保路运动,20年代

  • 标签: 四川省 集成 报刊 近现代历史 辛亥革命前 文化中心
  • 简介:摘要:傅氏方法亦不可取之处,其强调建立历史的科学性,将史料与历史等同,多有争议,然收寻材料,拯救文物古迹、古籍甚是史学可取之方法。后人研究傅氏之思想,而非继承其治之科学方法,犹如今人学者甚服膺陈寅恪先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常挂嘴而背离之。傅氏之思想亦有后人研究而获取硕士、博士之头衔,却背离其史学之方法,甚是悲哀!关键词:知名影响治者傅斯年(1986—1950),字孟真,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语言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创始人。和胡适一样,其半个世纪的传奇生涯“誉满天下,谤满天下”(邓广铭语)。胡适曾说,傅斯年是“人间一个最难得,最稀有的天才”。既有北大求学时能在一夜间看完某教授讲义,从中指出三十多处错误,为学子所传诵,蔡元培校长寄“山平水远苍茫外,地辟天开指顾中”以厚望,也有开创历史语言研究的伟业和揭孔斥宋,批评国民党腐败行为之勇气,时人称其“傅大炮”。由于历史、政治等原因其思想多不为国人所齿。近十年来,学界对其日益关注,其传记、研究著作和文章逐渐增多……

  • 标签: 傅斯年治 史方法 史学研究
  • 简介:<正>一20世纪的中国水墨画艺术是一段革故鼎新、大师迭出的创造历程,与之同行的关于水墨画艺术的不间断的学术争鸣和理论探讨,使这一历程成为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耐人寻味、发人深思的艺术和文化现象。从20世纪初的康有为和后来的陈独秀、鲁迅等人为代表的一

  • 标签: 现代水墨 中国水墨画 近现代美术 水墨人物画 文化理想 理论探讨
  • 简介:摘要在中学阶段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已成为教育的主流。实施思想政治课的创新教育,不仅需要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运用创造性的教学方法,还需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资源,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 标签: 高中政治创新能力
  • 简介: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课改大背景下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是每一个基层学校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基于农村高中实际,从乡土历史资源中寻找教学资源,对开发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进行了一些探索。

  • 标签: 高中历史 校本课程 开发 实践
  • 简介:摘要中国是世界重要的一员,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等层面影响着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当今世界正面临着全球化蔓延、全球性问题不断出现的时候,在中国近现代教学中加强世界意识的培养,无疑能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把握近代社会的屈辱,更好地适应社会生存,迎接新的全球化挑战。

  • 标签: 历史教学世界意识近现代史
  • 简介:《中原文物》2011年第1期集中刊出唐《司马第三孙墓志》、隋《刘度墓志》、隋《张须陀墓志》,为历史、语言文字、书法等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第一手材料,但志文释读存在脱、衍、误等诸多错误,有必要对照墓志拓本予以校正,以利该项材料科学使用。

  • 标签: 墓志 释文 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