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肿瘤内科导致PICC导管非计划拔管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到本院治疗肿瘤且行PICC导管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密切观察,统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分析导致非计划拔管的危险因素。结果150例PICC置管患者中有20例(13.3%)发生非计划拔管。而年龄、肘窝下置管、导管留置时间较长、高浓度药物是导致出现非计划拔管的高危因素。结论肿瘤内科PICC导管患者发生非计划拔管的概率较高,且与患者年龄、肘窝下置管、导管留置时间较长、应用高浓度药物密切相关。所以医务人员需要掌握PICC置管的适应症,明确造成PICC非计划拔管关键因素,从而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不断降低非计划拔管的概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研究需要有针对性地探讨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等相关内容,希望为临床治疗提供。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所选择的是在2019年1月到12月到我进修医院进行诊治的100 例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患者,在研究的过程中采取回顾分析的方法,对于患者的相关疾病特点,临床症状和危险因素等内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通过研究能够明显看出,该疾病的临床特点主要体现在患者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发热、腹痛、腹部压痛及反跳痛、滤出液混浊等,其滤出液常规检查白细胞数>100×106/L,中性粒细胞数比例> 50%,在滤出液中培养有病原微生物生长,而出现以上特点中的任何两点都可以确诊为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在相关危险因素中可以看到,操作因素占比重最大,其次是肠道原因和营养不良等相关因素。结论: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要着重做好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分析和探究工作,然后进行针对的治疗,这样才能呈现出良好的实效。要着重把握该疾病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重点关注探究,为该类患者及早恢复健康提供必要的条件。

  • 标签: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维持血液透析(MHD)患者并发感染的临床特点,并对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展开分析。方法:从我院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随机选取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患者抗生素相关腹泻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指导。方法:针对我院感染科2021年1月到2022年5月间收治的942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所有患者均临床应用抗生素类药物,观察患者中出现腹泻的数量,同时依据是否发生腹泻进行分组,利用逻辑回归对比两组患者差异,探索导致抗生素相关腹泻的危险因素。结果:感染科患者抗生素相关腹泻的发生率为6.05%,其中年龄(OR=3.62,P

  • 标签: 感染科患者 抗生素 腹泻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CVD)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人民医院收治的250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分析,根据是否发生CVD将患者分为合并CVD组(150例)和未合并CVD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并分析并发CVD的危险因素。结果:合并CVD组患者尿酸(UA)、胱抑素C(CysC)、磷(P)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高于未合并CVD组(所有比较的P值均小于0.05);两组患者血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尿素氮(BUN)、肌酐(Cr)、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Lp)、同型半胱氨酸(Hcy)、钙(Ca)、镁(Mg)、血红蛋白(Hb)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所有比较中,P值均未超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UA、CysC、P及hs-CRP水平升高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并发CVD的独立危险因素(所有比较的P值均小于0.05)。结论:维持血液透析患者有一定概率并发CVD,受UA、CysC、P及hs-CRP水平升高的影响,临床应加以重视。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心脑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侵袭肺曲霉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慢阻肺合并侵袭肺曲霉病的临床特点,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评估。针对此类合并疾病的特点对相关患者进行专项分析,旨在为进一步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提高相关疾病患者的治疗质量,进一步改进此类合并病症的治疗方法。方法:对于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进行慢性阻塞肺疾病的240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其中合并侵袭肺曲霉病的患者共有64例,将以上患者的病历资料作为实验组研究对象,其余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总结分析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侵袭肺曲霉病的临床特征以及危险因素。结果:以上64例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侵袭肺曲霉病的患者群体中,男性患者50例,占比78.13%。女性患者14例,占比21.88%。患者年龄范围44-84岁,平均年龄76.33岁。危险因素分析发现,相较于对照组,90d内全身糖皮质激素使用≥14d、近1年内因COPD急性加重住院≥2次、有创机械通气、既往曲霉感染/定植史是COPD合并IPA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实验发现,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侵袭肺曲霉病多集中于中老年男性。在对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侵袭肺曲霉病的风险分析以及对患者的用药史后发现:有多数患者在患病前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长时间使用,推测可能与抗生素滥用导致侵袭肺曲霉菌产生联合抗药性,使得治疗过程中病菌出现耐药性。其次在对实验组的患者的用药史进行研究后还发现,实验组患者在慢性阻塞肺疾病患者早期进行治疗时常常会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资料显示,糖皮质激素会对免疫细胞的生长周期造成显著影响。所以糖皮质激素的不恰当使用也可能是导致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侵袭肺曲霉病发生的诱因之一。综上所述,如何规范慢阻肺早期药物治疗方法,改进慢阻肺治疗手段是降低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侵袭肺曲霉病的主要措施之一。针对此类合并疾病的特点对相关患者进行专项分析,旨在为进一步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提高相关疾病患者的治疗质量,进一步改进此类合并病症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侵袭性肺曲霉病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神经退行性病变,其发病率及病死率逐年升高,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PD尚无特效疗法,以药物治疗为主。在PD病人中,脑血管病以出血性和缺血性为多见。前期研究发现,帕金森病人比未得帕金森病人更易出现缺血性脑卒中。

  • 标签: 帕金森病 脑血管反应性 血管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视频式集体健康教育应用于儿科门诊雾化患儿依从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中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间收入的所有门诊雾化患儿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抽取出132例患儿纳入本次研究作为研究对象,均分两组后开展实验,每组中纳入66例患儿。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而实验组患儿则在此基础上加用视频式的集体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以及治疗有效。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依从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并且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有效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对儿科门诊雾化治疗,患儿进行健康教育时,采用视频教育模式,能够增加患儿的雾化吸入舒适度,降低患儿的治疗不适感,对于治疗工作的开展和患儿治疗效果的提高来说,都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健康教育 视频式教学 儿科门诊雾化患儿 依从性护理 应用方案
  • 简介:摘要:溃疡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为临床常见疾病,疾病的发生与遗传、免疫系统异常、感染、心理等多方面因素有关。UC病情易反复,患者生理及心理健康均存在严重影响,故针对UC患者强化病情与身心状态评估,并配合科学的护理干预十分关键。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评估 护理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对母乳黄疸新生儿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母乳黄疸新生儿200例,随机分为有可比的两组,其中对照组70例,给与常规的针对新生儿母乳黄疸的护理;观察组1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与抚触护理。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儿黄疸指数低于第3d、第5d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观察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为(3.80±1.64)d,明显少于对照组(5.92±2.67)d。以上比较差别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非常满意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可比(P〈0.05);但是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母乳黄疸的新生儿实施必要的护理干预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新生儿母乳性黄疸 护理干预 疗效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基于肛门功能评估的治疗策略在高位复杂肛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采用新的策略前,前瞻研究,以2015年6月~2016年1月,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高位复杂肛瘘患者53例进行研究,纳入对照组,2016年2月~2017年2月,采用新的治疗策略处理患者62例,纳入观察组,主要方法包括选择对肛门功能损伤更为轻的手术策略,尽量减少手术的次数,不追求彻底切除瘘管,可带瘘生存,控制挂线治疗的时间,推荐肛门收缩训练。对比两组肛门直肠测压结果、Wexner评分量表(控便能力),漏气、漏便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Wexner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到末次随访,漏气、漏便发生率1.61%(1/62),低于对照组14.52%(9/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观察组与对照组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肛管长度低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肛管最长收缩时间高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评价基于肛门功能评估的治疗策略在高位复杂肛瘘治疗中有较高的价值,可改善肛门功能、控便能力,降低肛漏发生风险。

  • 标签: 高位复杂性肛瘘 肛门功能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人参皂苷对于防癌抗癌的深入探讨和效果。方法:选取 2013年至 2014年在我院体检时被查为有癌症倾向的 60例人群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进行防癌抗癌,研究组给予人参皂苷抗癌防癌,对两组的防癌抗癌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防癌抗癌的第一年两组发生癌症的几率没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经过防癌抗癌的第二年及第三年研究组发生癌症的几率分别为 13.3%及 23.3%明显优于对照组 36.7%及 66.7%,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人参皂苷具有很好的防癌抗癌效果,同时也增加了机体的免疫力,从而加强了机体的抵抗能力,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使用。

  • 标签: 人参皂苷 防癌抗癌 效果
  • 简介:目的应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评估颈内动脉闭塞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并取栓和(或)支架植入复合术的血运重建再通的成功.方法回顾连续纳入200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经(DSA)确诊为颈内动脉闭塞,并接受复合手术治疗的患者78例.术前1周和术后1周内行CDFI和TCCS检查.分析比较术前颈内动脉近段及远段内径、闭塞管腔内病变回声、责任斑块长度、交通支开放(眼动脉血流方向逆转)与否等因素对复合手术血运重建再通成功的影响.结果78例患者复合手术再通成功率为78.2%(61/78).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闭塞管腔内均质回声、眼动脉血流方向逆转均是颈内动脉闭塞再通成功的独立影响因素(OR=0.069,95%CI:0.045-0.604,P=0.007;OR=0.164,95%CI:0.009-0.501,P=0.008).结论闭塞管腔内的回声性质、眼动脉方向的逆转与颈内动脉闭塞后血运重建的再通率密切相关.CDFI与TCCS联合评估颈内动脉闭塞复合手术的成功性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颈内动脉闭塞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动脉取栓 支架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无痛胃肠镜联合检查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检查的老年消化道疾病患者159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根据检查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组,分别命名为A组、B组以及C组,并分别接受无痛胃镜检查、无痛肠镜检查以及无痛胃肠镜检查,分析三组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三组患者均顺利的完成了检查,从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上看,三组的对比结果显示(p>0.05),A组、B组以及C组的生命体征异常率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从不良反应发生率上看,结果显示(p>0.05),A组、B组以及C组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老年患者实施无痛胃肠镜联合检查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 无痛胃肠镜 联合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疼痛管理中应用术后活动疼痛护理评估对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胸腹部手术患者13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9例,对照组常规疼痛管理,实验组应用活动疼痛护理评估,术后24h内,观察中重度疼痛发生频率,评价疼痛管理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中重度疼痛发生频率低于对照组,疼痛管理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疼痛管理中,通过活动疼痛护理评估的应用,可提高疼痛管理质量,降低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

  • 标签: 术后疼痛管理 活动性疼痛 护理评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术后活动疼痛护理评估对疼痛管理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文中抽取手术治疗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例数为100例,2020年2月-2021年3月为病例选取起始时间,采用传统评定方法者5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术后活动疼痛护理评估者5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静息以及功能活动时疼痛分数低于对照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缩短,观察组FAS疼痛分级B级比例高于对照组,C级比例低于对照组,以上数据进行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活动疼痛护理评估可有效缓解术后的活动疼痛,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活动性疼痛护理 管理质量 术后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