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药食两用方息敏颗粒结合穴位敷贴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穴位敷贴结合口服息敏颗粒,穴位敷贴每10d1次,每次4-5h,3次为1个疗程,连续使用2个疗程;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分散片,连续用药2个月,服药30d和60d时进行疗效判定,比较两组患者瘙痒程度、风团数目、风团大小、风团出现次数、风团持续时间。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30d时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d时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息敏颗粒结合穴位敷贴治疗慢性荨麻疹短期内疗效与氯雷他定分散片相当,随着时间的延长,其治疗组的远期疗效开始显现出来,从而降低复发率。

  • 标签: 息敏颗粒 穴位敷贴 慢性荨麻疹
  • 简介:目的观察穴位按摩护理在剖宫产瘢痕子宫阴道分娩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孕足月且既往有剖宫产史并要求经阴道试产的瘢痕子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30例,产中给予基础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产中给予基础常规护理并联合穴位按摩护理,对比两组产妇的心理状态(焦虑及抑郁)、疼痛评分(VAS)的情况、阴道分娩的成功率、产后出血情况及家属满意率之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HAMA和HAMD评分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表明产妇的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的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阴道分娩的成功率高,产后出血量较少,家属满意度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穴位按摩能有效提高瘢痕子宫患者阴道分娩的信心及成功率,减轻产前焦虑抑郁、疼痛等症状,减少产后出血,有利于产后恢复。

  • 标签: 瘢痕子宫 穴位按摩 阴道分娩 中医疗法
  • 简介:目的:观察黄葵胶囊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黄葵胶囊,治疗组口服黄葵胶囊配合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有明显的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β2微球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及24h尿蛋白总量显著降低(均P<0.05),肾功能各指标及内生肌酐清除率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黄葵胶囊口服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肾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功能。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中医疗法 穴位注射 黄葵胶囊
  • 简介: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ElectricalAcupointStimulation,TEAS)对运动性疲劳大鼠的影响。方法:采用递增负荷跑台法建立大鼠慢性运动性疲劳模型,第6星期开始,分别在运动后即刻和3h后进行TEAS治疗。治疗2星期后,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下丘脑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海马、下丘脑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的表达。结果:TEAS可以明显减轻运动引起的大鼠海马、下丘脑组织形态损伤,降低大鼠海马、下丘脑5-HT表达,运动后即刻治疗和3h后治疗的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TEAS有促进疲劳恢复,提高运动能力的作用。TEAS改善大鼠的运动性疲劳状态与降低中枢5-HT表达、减少神经细胞损伤有关。

  • 标签: 穴位疗法 肌肉疲劳 5-羟色胺 海马 下丘脑 大鼠
  • 简介:[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关元、子宫、三阴交、血海、膈俞)埋线疗法,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治疗组治愈29例,好转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治愈5例,好转17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55.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疼痛评分(VAS)分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有显著疗效.

  • 标签: 穴位埋线 原发性痛经 寒凝血瘀证 中医药疗法
  • 简介:目的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即过敏性鼻炎,是机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病情常反复发作,长期治疗不愈很容易出现其它并发症,本研究探讨得宝松穴位注射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采用西药中医穴位注射为治疗组,对照组采用抗组胺药物口服治疗,进行临床及实验室分析。结果2组治疗效果及实验室检查方面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得宝松穴位注射治疗变应性鼻炎具有疗效肯定,治疗方法简洁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得宝松 曲池 穴位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强度脉冲电磁场(pulsedelectromagneticfields,PEMFs)对卵巢切除大鼠骨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60只10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均行双侧卵巢切除术。术后1周,将014mT组、016mT组、018mT组暴露于相应的PEMFs下,60min/d,90d;雌激素组行雌激素皮下注射。实验结束后观察大鼠骨生物力学相关的参数。结果50Hz,016mT和018mT的PEMFs可明显提高骨骼结构力学及材料力学性能;50Hz,014mT的PEMFs可能降低骨组织的强度。结论016mT和018mT的PEMFs可明显改善去卵巢大鼠的生物力学状态,提高骨骼抗外力冲击的能力;选择合适的PEMFs参数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脉冲电磁场 去势 骨微结构 生物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电针刺激“人中”穴、双侧“中冲”穴及“风府”穴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内热休克蛋白mRNA(HeatShockProtein,HSPmRNA)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然后通过R卜PcR技术,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内HSP70mRNA的表达以及电针刺激对其表达的干预作用。结果:电针刺激能有效的诱导缺血侧海马内HSP70mRNA的表达,增强脑组织对缺血缺氧的耐受能力。结论:电针刺激能够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所造成的损伤与其能够诱导HSP70表达增强有关。

  • 标签: 电针 HSP70mR-NA 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
  • 简介:目的观察电针“内关”对实验性心肌痛大鼠心肌和下丘脑P2X3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对照组(C组)、心肌痛组(M组)、电针组(E组),每组7只.观察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及体重变化;苏木精-伊红(HE)染色方法观测心肌组织的变化;免疫印迹法(Westblotting)分别检测大鼠心肌和下丘脑P2X3受体及β-肌动蛋白(β-actin)蛋白表达,比较各组P2X3受体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C组的体重增长较少,与N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M组、E组的体重增长较N组和C组显著降低(均P<0.01);E组的体重增加比M组的明显升高(P<0.01).M组、E组的行为学表现较N组和C组显著增加(均P<0.01);与M组相比,E组的行为学表现都明显下降(P<0.01).N组和C组的心肌细胞排列致密;M组可见严重的心肌细胞萎缩以及代偿性肥大和大面积的结缔组织增生现象;E组可见轻微的细胞肥大和结缔组织增生.M组心肌P2x3受体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N组、C组(均P<0.01);E组心肌P2X3受体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M组(P<0.01),M组下丘脑P2X3受体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N组、C组(均P<0.01);E组下丘脑P2X3受体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M组(P<0.01).结论电针“内关”可能对P2X3受体介导的心肌痛信息产生影响,这可能是电针“内关”镇痛的机制.

  • 标签: P2X3受体 心肌痛 内关
  • 简介:[目的]探讨电针迎香穴对大鼠嗅觉功能和嗅黏膜成纤维生长因子(FGFs)的干预效应和作用通路。[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嗅觉功能障碍组、嗅觉功能障碍+眶下神经切断组、嗅觉功能障碍+针刺组、嗅觉功能障碍+眶下神经切断+针刺组5组,每组10只。采用TritonX-100鼻腔注射法复制大鼠嗅觉功能障碍动物模型和大鼠嗅觉功能障碍+眶下神经切断动物模型。通过电针迎香穴干预后,分析各组大鼠埋藏食物小球实验、嗅觉迷宫实验结果及ELISA法检测的FGFs含量。[结果]埋藏食物小球实验及嗅觉迷宫实验结果表明电针迎香穴可以显著缩短嗅觉功能障碍模型大鼠寻找食物小球的时间(P〈0.01),并且电针迎香穴干预后模型大鼠嗅黏膜组织中FGFs含量明显升高(P〈0.01)。[结论]电针迎香穴可显著提高嗅觉功能障碍模型大鼠嗅黏膜组织中FGFs含量,其作用与三叉神经通路的完整性有关。

  • 标签: 电针 迎香穴 嗅觉功能障碍 成纤维生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