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三种不同的方法治疗贝尔麻醉的效果,探求一种最佳的治疗方法。方法:124例中层得分别用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block,SB),调制穴位脉冲电针刺激(acupointpulseelectro-acupuncture,APE),以上二者联合应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观察治疗效果,治疗周期。结果:三种方法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但第三种方法明显缩短治疗周期,结论:SGB和调制穴位脉冲电针刺激联合应用能明显缩短治疗周期,疗效显著。

  • 标签: 双针法 星状神经节阻滞 穴位调制脉冲电针 贝尔麻痹
  • 简介:自1990年以来,我们采用综合方法治疗中风患者,并与单纯针灸治疗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中风 电针 穴位注射
  • 简介:摘要采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穴位注射配合电针治疗桡神经麻痹80例,设单纯电针组做对照组,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 标签: 穴位注射 电针 桡神经麻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产后小便不通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配合穴位注射组和肌肉注射组,每组32例,电针配合穴位注射组采用下腹部局部穴位进行电针治疗,并配合双侧足三里穴注射新斯的明0.5mg,每日一次。肌肉注射组单纯采用肌肉注射新斯的明1mg,每日一次。观察治疗后患者排尿情况。结果电针配合穴注射组治疗后小便自利通畅,而且见效快。十次即见效至多治疗5次后全部痊愈。单纯肌肉注射组治疗后只有部分小便自利通畅,而且见效较慢。两组治疗后比较,电针配合穴位注射组明显优于肌肉注射组(P<0.05),电针配合穴注射组总有效率100%,优于肌肉注射组的78%(P<0.05)。结论电针配合穴注射疗法治疗产后小便不通立竿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价电针配合穴位按摩对颈动脉硬化患者的影响。方法:106例颈动脉硬化病人被随机分为常规组(54例,在常规的基础上配合健康教育)和电针按摩组(52例,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入电针穴位按摩)。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每疗程20次,1次/d。测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颈动脉斑块的厚度。结果:治疗前两组的颈动脉斑块厚度和IMT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电针按摩组治疗后的颈动脉斑块厚度[左侧:(0.104±0.103)mm比(0.044±0.031)mm,右侧:(0.111±0.093)mm比(0.055±0.046)mm]显著变薄,且显著薄于常规组[左侧:(0.190±0.175)mm,右侧:(0.223±0.183)mm],P均〈0.01;电针按摩组治疗后的颈动脉IMT[左侧:(0.096±0.021)mm比(0.086±0.019)mm,右侧:(0.091±0.019)mm比(0.087±0.018)mm]显著变薄,且显著薄于常规组[左侧:(0.105±0.016)mm,右侧:(0.103±0.020)mm],P〈0.05或〈0.01。结论:电针配合穴位按摩能有效地减少颈动脉斑块厚度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 标签: 电针 穴位按压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穴位注射阿是穴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被确诊为偏头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穴位注射,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的疗效以及疗程与疗效的关系。结果治疗组愈显率93.33%,对照组愈显率7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3疗程内治愈20例,对照组治愈11例,经统计学处理,X2=5.41,p=0.02(<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电针配合穴位注射阿是穴治疗偏头痛较之传统的药物治疗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针刺 穴位注射 阿是穴 偏头痛
  • 简介:目的:评估穴位的组织特性(不同经络、组织、神经节段)对电针针感频率、强度及产生针感电流量的影响。方法:电针针刺21名健康志愿者,根据穴位不同组织特性配成5组:足三里vs阳陵泉(ST36vsGB34,不同经络)、内关vs大陵(PC6vsPC7,不同组织)、足三里vs水道(ST36vsST28,不同神经节段)、关元vs中脘(CV4vsCV12,不同神经节段)、足三里vs关元(ST36vsCV4,不同组织、经络、神经节段)。电针频率为15Hz,电流量以受试者能忍受但不产生尖锐性疼痛为度,间断电针3次,通电时间共90s。记录酸感、麻木、胀满、沉重、麻刺、压感、钝痛、热感及冷感针感和产生针感的电流量,比较配对穴位间各种针感发生的频次、强度及电流量间的差异。结果:各种针感频次在配对穴位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电针针刺的9种感觉中,胀满、麻木和酸感最常见和最明显,沉重、压感和麻刺次之,钝痛、热感和冷感的发生频次均较低;部分针感强度在配对穴位间存在差别,酸感、胀满、沉重感在ST36较ST28更强(均P〈0.05),胀满、麻木在ST36较CV4更明显(均P〈0.01),胀满在CV4较CV12更明显(P〈0.05);电针针刺电流量在配对穴位间相近(均P〉0.05)。结论:在产生针感的电流量未见明显差异的状态下,电针针感次数与穴位的不同组织间未见明显相关,穴位间针感强度的差异可能与穴位位于不同神经节段相关。不同时间电针刺激同一穴位产生的各针感频次及其强度具有相对稳定性。

  • 标签: 电针 针感 穴位研究 针感强度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电针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便秘的临床效果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便秘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予以麻仁润肠丸治疗,观察组予以电针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同时其在呃逆、口臭、大便干燥、口渴、腹胀症状改善方面,以及排便时间、次数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便秘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电针联合穴位贴敷,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广泛的推广使用。

  • 标签: 电针 穴位贴敷 糖尿病 便秘 临床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灯盏花穴位注射配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来贡区人民医院康复科就诊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就诊时间顺序划分例数相同的两组,参照组以及实验组,前者给予电针治疗,后者基于参照组,给予灯盏花穴位注射,治疗2疗程后观察两组疗效、证候积分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3.33%(28/80)明显高于单一针刺治疗的参照组73.33%(22/30)P<0.05);治疗后,实验组症候积分(3.98±1.04)分明显优于单一针刺治疗的参照组为(14.25±1.08)分(P<0.05)。结论将两种方式联合应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过程中,可明显改善症候积分,效果确切,可将其作为该种疾病的有效治疗措施。

  • 标签: 灯盏花 针刺 神经根型颈椎病 疗效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060-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风恢复期患者采用电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80例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中风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电针治疗(对照组,n=40),观察组则给予电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观察组,n=40),治疗28d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语言功能和肢体功能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风恢复期患者采用电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语言功能和肢体功能,具非常重要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电针 穴位注射 中风恢复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穴位埋线和电针治疗偏头痛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78例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偏头痛患者做研究,随机分2组/39例,对照组-电针疗法,观察组-穴位埋线疗法,相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优良率高达94.87%,且生活质量各项指标分值较治疗前大幅提升,相比对照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对比电针疗法,穴位埋线治疗偏头痛患者的临床效果非常显著。

  • 标签: 穴位埋线 电针 偏头痛 临床疗效
  • 简介:2008年6月-2010年7月,笔者采用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81例,并与采用电针、牵引治疗的81例对照观察,获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针刺 穴位注射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穴位电针治疗不稳定膀胱的尿动力学改变及其特异性。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肾俞组、会阳组、肾俞加会阳组、药物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并给予相应处理;治疗12h后观察各组逼尿肌压力、膀胱顺应性、膀胱容量的变化。结果:各治疗方法均可改善USB大鼠的尿动力学状态;各治疗组尿动力改善情况较模型组显著(P〈0.05),且各穴位组尿动力改善与药物组相似;会阳组、肾俞加会阳组对不稳定膀胱大鼠尿动力学改善优于药物组、肾俞组(P〈0.05);会阳组与肾俞加会阳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会阳穴、会阳加肾俞穴可特异性地改善USB尿动力状态,抑制逼尿肌不稳定收缩,增加膀胱容量和膀胱顺应性。

  • 标签: 不稳定膀胱 电针疗法 穴位特异性 会阳穴 肾俞穴 尿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为了提升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效果,以电针配合穴位注射和单独采用电针治疗作为本次对比项,以本院的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后实施上述不同治疗方式,主要目的是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方式下的治疗效果。结果:经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更高(P<0.05)。结论:使用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以取得良好治疗效果,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电针 穴位注射 椎动脉型颈椎病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中频脉冲配合穴位贴敷促进结石排出治疗中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6月期间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20例泌尿系统结石患者,所有患者采取中频脉冲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将以上患者按照收治时间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种护理结局。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对照组为78.3%,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0.0%,对照组为70.0%,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采取中频脉冲配合穴位贴敷方法治疗泌尿系统结石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获得患者高度认可,值得推荐使用。

  • 标签: 泌尿系统结石 穴位贴敷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产后耻骨联合分离临床的效果。方法实验组选择接受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的阴道产产妇24例,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还接受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于产后12h后进行,每天1次,3天一个疗程;对照组选择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的阴道产产妇24例,每天只接受耻骨联合分离常规治疗护理,观察两组产妇治疗耻骨联合分离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产妇下床率、好转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有效促进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的疗效,促进产妇康复。

  • 标签: 电针 穴位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