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注射神经生长因子(NGF)及碱性纤维因子(BFGF)对大鼠胫骨骨折愈合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12周龄清洁级成熟雄性SD大鼠48只,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NGF组、BFGF组、NGF+BFGF组、对照组4组,各12只;每组大鼠按观察时间点不同随机分为术后2周及术后4周2个亚组,每亚组6只。48只大鼠均建立左胫骨骨折模型,并行1 mm克氏针髓内内固定。术后第3天于骨折断端周围局部经皮注射给药:NGF组注射NGF 0.8 μg+0.3 mL生理盐水,BFGF组注射BFGF 1.2 μg+0.3 mL生理盐水,NGF+BFGF组注射NGF 0.8 μg+BFGF 1.2 μg+0.3 mL生理盐水,对照组注射0.3 mL生理盐水;每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7 d。术后2周、4周分别行X线摄片,并采集各组大鼠股动脉血液标本后,采用颈椎离断法处死大鼠。取各组大鼠左胫骨骨痂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碱性磷酸酶(ALP)含量;将骨痂组织制成病理切片,行HE染色,观察组织学特点;应用多功能真彩色细胞图象分析管理系统计算切片中骨组织的骨小梁表面成骨细胞指数(IOB)、骨小梁宽度(TW)、骨小梁面积百分比(TV);采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大鼠血清中骨形成蛋白-2(B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含量。结果(1)术后2周、4周X线摄片:NGF、BFGF、NGF+BFGF三组大鼠骨折愈合均较对照组快,以NGF+BFGF组愈合最快。(2)ELISA检测:对照组、NGF组、BFGF组、NGF+BFGF组术后2周骨痂组织中ALP的含量分别为(110.02±1.92)、(140.87±2.22)、(136.12±1.23)、(187.44±0.90)ng/mL,术后4周骨痂组织中ALP的含量分别为(91.23±1.47)、(106.62±1.64)、(104.83±1.05)、(130.59±1.18)ng/mL;各观察时点4组间比较,NGF+BFGF组含量最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织学观察:不同时间点上NGF、BFGF、NGF+BFGF三组大鼠在骨痂的生长、骨小梁形成均较对照组明显,且NGF+BFGF组优于其他组。骨小梁形态学指标测量显示,不同时间点4组间比较,对照组、NGF组、BFGF组、NGF+BFGF组大鼠骨痂内骨小梁IOB、TW、TV均呈上升趋势,NGF+BFGF组最高;组间两两比较,除NGF组与BFGF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他指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蛋白芯片检测:不同时间点4组间比较,除VEGF含量在术后4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术后2周及BMP-2、IGF-1术后2周、4周时,NGF组、BFGF组、NGF+BFGF组均高于对照组,NGF+BFGF组含量最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98.285、368.060、2006.017、33.332、292.643,P值均<0.05)。结论NGF及BFGF均能促进大鼠胫骨骨折愈合,且两者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能够促进骨折愈合过程中VEGF、BMP-2、IGF-1的表达有关。

  • 标签: 骨折愈合 骨痂 大鼠 胫骨骨折 神经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局部注射 蛋白芯片
  • 简介:目的探讨对鼓膜创伤性穿孔患者行碱性纤维因子(BFGF)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所收治的68例鼓膜创伤性穿孔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根据治疗手段不同分为BFGF组和参照组,每组分别为34例患者。BFGF组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参照组行诺氟沙星滴耳液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平均愈合时间。结果BFGF组的治疗有效率33例(97.06%)明显高于参照组20例(58.82%),BFGF组的平均治愈时间(9.7±1.8)d明显低于单一组(22.4±5.3)d,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创伤性鼓膜穿孔患者行碱性纤维因子治疗,不仅能够缩短治愈时间,同时,还能够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 标签: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鼓膜 创伤性穿孔患者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29岁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检验、影像学资料,以及患者父母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纤维因子受体1(FGFR1)基因失活突变导致卡尔曼综合征(KS)患者的致病基因和临床特点,增加对此疾病发病机制的认识。抽取患者及其父母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同时提取患者和父亲血mRNA,逆转录为cDNA后行二代测序。分析患者与父亲表型不同的原因。结果显示(1)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促性腺激素、睾酮水平降低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KS,患者父母均正常;(2)患者FGFR1存在剪接位点突变(c.359-1G>A),突变来自父亲,但父亲性腺轴功能正常,突变为首次报道;(3)患者FGFR1转录本缺失第4外显子,而患者父亲FGFR1转录本正常;(4)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a)脉冲治疗效果好,用药后有精子产生。总之,FGFR1基因剪接位点突变导致KS,文献罕有报道。现将诊治经过报道如下。

  • 标签: 卡尔曼综合征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 剪切位点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一次性持续张力紧线术与分次紧线术术后不同时间点创面肉芽组织中面肉芽组织中碱性纤维因子(b-FGF)含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及创面愈合时间等研究,寻找一次性持续张力紧线术式愈合时间短于分次紧线术式的理论基础。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案,60名受试者分为持续张力紧线组和分次紧线组。以两组患者术后创面不同时间点碱性纤维因子(b-FGF)含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及创面愈合时间作为观察指标。结果两组不同时间点的碱性纤维因子(b-FGF)含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及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张力紧线组比分次紧线组治疗高位肛瘘创面愈合快,与其通过显著增加创面b-FGF水平,从而促进创面胶原的合成和上皮的生长,增加VEGF合成和释放,促进创面血管形成以修复创面有关,为今后一次性持续张力紧线术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 标签: 持续张力紧线术 高位肛瘘 创面修复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 目的: 评价 重组牛碱性纤维因子凝胶治疗面部反复性皮炎的疗效 。 方法: 选取本院 面部反复性皮炎患 者 102 例,选取时间为 2017 年 1 月 -2018 年 12 月,按照治疗方式将入选患者分成观察组及参照组,各 51 例 。 对 参照组 行 他克莫司软膏 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 观察组 行 重组牛碱性纤维因子凝胶治疗 。 结果: 经治疗后, 观察 组症状、体征总积分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统计学有意义( P<0.05); 观察 组临床总有效率为 88.24 %,高于参照 组总有效率( 54.90 %),统计学差异有意义( P<0.05) 。结论: 重组牛碱性纤维因子凝胶治疗面部反复性皮炎的疗效较佳,可提高皮肤耐受性,效果显著 。

  • 标签: 面部反复性皮炎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凝胶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重组牛碱性纤维因子凝胶治疗面部反复性皮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面部反复性皮炎患者102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12月,按照治疗方式将入选患者分成观察组及参照组,各51例。对参照组行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行重组牛碱性纤维因子凝胶治疗。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症状、体征总积分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统计学有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24%,高于参照组总有效率(54.90%),统计学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重组牛碱性纤维因子凝胶治疗面部反复性皮炎的疗效较佳,可提高皮肤耐受性,效果显著。

  • 标签: 面部反复性皮炎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凝胶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电针迎香穴对大鼠嗅觉功能和嗅黏膜纤维因子(FGFs)的干预效应和作用通路。[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嗅觉功能障碍组、嗅觉功能障碍+眶下神经切断组、嗅觉功能障碍+针刺组、嗅觉功能障碍+眶下神经切断+针刺组5组,每组10只。采用TritonX-100鼻腔注射法复制大鼠嗅觉功能障碍动物模型和大鼠嗅觉功能障碍+眶下神经切断动物模型。通过电针迎香穴干预后,分析各组大鼠埋藏食物小球实验、嗅觉迷宫实验结果及ELISA法检测的FGFs含量。[结果]埋藏食物小球实验及嗅觉迷宫实验结果表明电针迎香穴可以显著缩短嗅觉功能障碍模型大鼠寻找食物小球的时间(P〈0.01),并且电针迎香穴干预后模型大鼠嗅黏膜组织中FGFs含量明显升高(P〈0.01)。[结论]电针迎香穴可显著提高嗅觉功能障碍模型大鼠嗅黏膜组织中FGFs含量,其作用与三叉神经通路的完整性有关。

  • 标签: 电针 迎香穴 嗅觉功能障碍 成纤维生长因子
  • 简介:目的通过大鼠肢体发育早期血清学成纤维因子(fibroblastgrowthfactors,FGFs)的表达以及后肢标本中碱性纤维因子(base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的表达情况,观察其在大鼠后肢肢体骨骼发育早期过程中,组织学上随时问变化的规律。方法将5只清洁级孕鼠的新生鼠分组为A、B、C、D、E五组,分别为10、6、6、8、6、6只。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中FGF的浓度,并对其后肢标本进行bFGF的免疫组化染色,从而观察bFGF在关节软骨、骨骺、干骺端及骨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新生小鼠的后肢标本免疫组化染色中,bFGF在软骨、骨膜和关节面均有表达,且随出生后时问的变化存在一定的规律:①在关节软骨中bFGF在关节面软骨的表达要强于中心部位的软骨,这种表达随出生后天数增加呈逐渐减弱的趋势。@bFGF在骨骺部增殖层和肥大细胞层以及骨膜内早期表达较强,随时间变化呈逐渐减弱趋势,在出生后10d以后bFGF表达已不明显。③在干骺端成骨细胞内bF-GF的表达不同于它在其他组织内的表达,一直呈现为较高表达,并不随生后时间的延长而呈现减弱趋势。结论在大鼠后肢发育早期,bFGF在后肢肢体各组织中存在良好的表达,提示它在肢体发育过程中与软骨增殖、关节发育与关节内软骨基质的形成和发育有密切的关系。

  • 标签: 骨骼 骨发育/免疫学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脂联素(apM1)和纤维因子2(FGF-2))在妊娠期糖尿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30例妊娠期糖尿病(GDM)产妇、20例非糖代谢异常产妇(NGT)胎盘组织中apM1mRNA和FGF-2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1)GDM组apM1mRNA表达水平(0.71±0.08)低于正常对照组(1.38±0.11)(p<0.05);GDM组FGF-2mRNA表达水平(2.16±0.09)高于正常对照组(1.53±0.06)(p<0.05)。(2)GDM巨大儿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与apM1表达呈负相关性,与FGF-2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胎盘组织中存在apM1和FGF-2的基因表达,与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的发生有关;apM1的低表达可能是FGF-2表达上调的机制之一。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血清纤维因子(FGF)家族成员FGF21、FGF23水平与创伤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中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126例纳入研究组,选择同期在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50例作为对照组。依据相关标准将研究组患者分为轻、中、重度三个亚组及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组。检测各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FGF21及FGF23水平。结果研究组入院时血清CRP、PCT、FGF23、FGF21水平[(19.18±5.66)mg/L、(0.71±0.20)μg/L、(79.75±18.62)μg/L、(52.10±16.34)μg/L]均高于对照组[(7.60±2.61)mg/L、(0.30±0.11)μg/L、(40.18±10.33)μg/L、(30.11±10.19)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888、17.750、18.336、11.032,均P<0.001);与入院时[(19.18±5.66)mg/L、(0.71±0.20)μg/L、(79.75±18.62)μg/L、(52.10±16.34)μg/L]相比,研究组术后1 d(21.59±4.53)mg/L、(0.79±0.22)μg/L、(83.85±19.07)μg/L、(55.18±16.55)μg/L]、3 d(23.15±3.16)mg/L、(0.80±0.24)μg/L、(88.11±19.80)μg/L、(59.70±16.07)μg/L]血清CRP、PCT、FGF23、FGF21水平均显著升高(与入院时比较:t=3.72、3.29、1.56、1.56,P<0.05、P<0.05、P=0.122、P=0.122;与术后3 d比较:t=6.65、3.12、3.59、3.77,均P<0.05);术后7 d血清CRP、PCT、FGF23、FGF21水平[(14.35±4.02)mg/L、(0.52±0.16)μg/L、(50.06±15.50)μg/L、(32.18±12.52)μg/L]均显著降低(t=8.31、8.58、13.77、11.11,均P<0.001);骨折严重程度各亚组入院时血清CRP、PCT、FGF23、FGF21水平整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5.087、15.851、15.831、12.645,均P<0.001);创伤性骨折患者预后不良组入院时血清CRP、PCT、FGF23、FGF21水平均显著高于预后较好组(t=5.757、4.984、3.189、4.006,均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显示,创伤性骨折患者入院时血清CRP、PCT、FGF23、FGF21水平对患者不良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四项指标联合预测价值最高,AUC(0.95CI)为0.877(0.783~0.982)。结论血清FGF21、FGF23水平对于判断中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骨折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创伤和损伤 预后 ROC曲线 预测 中年人 老年人
  • 简介:腹膜透析(peritonealdialysis,PD)是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替代疗法之一,而腹膜纤维化是长期腹膜透析常见的并发症。近来研究显示,由腹膜纤维化导致的腹膜超滤功能丧失逐渐成为腹膜透析失败的主要原因。目前认为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growthfactor,TGF-β)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tissuegrowthfactor,CTGF)与腹膜纤维化密切相关。其中,TGF-β在腹膜纤维化形成中起关键的调控作用,但由于TGF-β是多功能细胞因子,正常表达时具有抑制炎症和细胞增殖等作用,因此完全拮抗TGF-β的负面效应也可能会带来不良反应.CTGF是TGF-β下游的重要介质,主要介导TGF-β的负效应。因此将CTGF做为靶点,为防治腹膜纤维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腹膜透析 腹膜纤维化
  • 简介:摘要观察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鼻咽癌放射性口腔炎效果。方法将76例经病理确诊为鼻咽癌,在放疗过程中出现放射性口腔粘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喷雾加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放疗中口腔黏膜炎发生程度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疼痛缓解有效率90%,而对照组为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急性放射性口腔炎作用明显,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以利放疗计划顺利实施。

  • 标签: 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鼻咽癌 放射性黏膜炎
  • 简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astgrowthfactor,bFGF)是纤维因子家族中的一员,它广泛存在于来源于中胚层及神经外胚层的细胞及多种肿瘤细胞中,对这些细胞有促增殖分化功能,并参与了胚胎发育、血管生成、损伤修复、神经再生、肿瘤生长等多项生理及病理过程.80年代初期发现bFGF与肝素有特异性亲和力,据此特性引入肝素-琼脂糖亲和层析提纯bFGF,使提纯效果大为提高,可得到纯度达90%以上的bFGF.自从bFGF被提纯以后,有关bFCF的研究发展很快,最近几年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已能大批量生产重组人bFGF,故有关bFCF的研究已开始向临床应用发展.

  • 标签: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FGF 肝素 成纤维生长因子 外胚层 中胚层
  • 简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成员之一,主要作用是促进多种细胞分裂,诱导内皮细胞转化。近年发现,bFGF可促进肾小管细胞再生并使其向纤维样细胞转化,能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同时还与TGF—β之间存在正反馈环,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肾小管间质 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的作用和相关机制。方法将18只C57BL/6J雌性小鼠分成正常饮食组、高脂饮食组和茵栀黄口服液组,每组6只。肝脏组织切片行H-E染色、油红O染色和Masson染色后进行病理学评分。检测血三酰甘油、总胆固醇、TBil、ALT和AST水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小鼠回肠内容物胆汁酸组成,包括牛磺酸结合β鼠胆酸(TβMCA)、熊去氧胆酸(UDCA)和胆酸等。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法尼醇Ⅹ受体(FXR)、纤维因子15(FGF15)和和纤维因子受体4(FGFR4)基因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以及胆汁酸合成相关酶细胞色素P450家族27亚族a成员1(CYP27a1)、细胞色素P450家族7亚族b成员1(CYP7b1)、细胞色素P450家族7亚族a成员1(CYP7a1)和细胞色素P450家族8亚族b成员1(CYP8b1)水平。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结果茵栀黄口服液组血三酰甘油、总胆固醇、TBil、ALT和AST水平均低于高脂饮食组[分别为(1.47±0.07) mmol/L比(1.90±0.13) mmol/L、(2.57±0.17) mmol/L比(6.84±0.23) mmol/L、(0.88±0.22) mg/dL比(2.06±0.25) mg/dL、(28.43±3.16) U/L比(87.15±23.27) U/L、(147.40±8.47) U/L比(289.00±12.66) 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0、15.19、4.31、2.50、9.58,P均<0.05)。茵栀黄口服液组肝细胞脂肪变和气球样变评分均低于高脂饮食组[分别为(1.00±0.26)分比(2.33±0.33)分、(0.33±0.21)分比(1.17±0.3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0、4.90,P均<0.05)。茵栀黄口服液组回肠内容物FXR拮抗型胆汁酸TβMCA和UDCA水平均高于高脂饮食组[分别为(4.95±0.68) nmol/g比(2.64±0.15) nmol/g、(7.86±1.84) nmol/g比(2.22±0.38) nmol/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2、2.99,P均<0.05);茵栀黄口服液组回肠内容物FXR激动型胆汁酸胆酸水平低于高脂饮食组[(4.69±0.46) nmol/g比(21.66±3.25) nmol/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4,P<0.05)。茵栀黄口服液组回肠组织FXR、FGF15 mRNA和蛋白质,以及肝组织FGFR4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低于高脂饮食组(分别为1.86±0.40比4.25±0.70、9.99±2.82比75.17±23.41、4.76±0.63比12.66±1.39、2.20±0.14比5.30±0.25、1.15±0.05比3.05±0.16、1.73±0.09比2.37±0.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6、2.76、4.87、10.90、10.96、2.94,P均<0.05)。茵栀黄口服液组胆汁酸合成替代途径中的CYP27a1和CYP7b1水平均高于高脂饮食组(分别为2.13±0.33比0.50±0.09和2.95±0.60比0.37±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2、3.20,P均<0.05);但CYP8b1表达水平低于高脂饮食组(2.38±0.41比8.63±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通过改变小鼠肠道胆汁酸组分抑制肠道FXR-FGF15信号通路,进而促进肝脏胆固醇合成胆汁酸,达到减轻NAFLD的作用。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茵栀黄口服液 法尼醇Ⅹ受体 胆汁酸代谢 小鼠
  • 简介:促使FGF7和FGF10激活FGF R2-Ⅲc和FGF2、FGF6、FGF9激活FGFR2-Ⅲb,而FGF2、FGF4、FGF6、FGF8和FGF9则特异性激活FGFR2-Ⅲc,间质细胞表达的FGF7和FGF10能特异性地激活FGFR2- Ⅲb

  • 标签: 信号分子 分子结构 成纤维细胞
  • 简介:1资料与方法我科1998年12月~20O0年3月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贝复济)治疗烧伤患者创面120例。采用自身对照,男72例,女48例,年龄1~62岁,烧伤面积2%~30%,面部烧伤25例,躯于烧伤30例,四肢烧伤65例,浅Ⅱ度烧伤80例,深Ⅱ度烧伤37例,肉芽创面3例,面积6~40cm2,皆在肉芽形成10~15d用药。入院后常规清创,广谱抗生素抗感染及对症处理。40例创面使用暴露疗法,即将贝复济直接喷雾于清创后创面,2次/d,直至膜。40例创面使用半暴露疗法,即用单层消毒石蜡油纱布覆盖后,再喷加贝复济,3~4次/d。剩余40例创面使用包扎疗法,即在创面喷洒贝复济后用10~15层纱布

  • 标签: 细胞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 烧伤创面愈合 贝复济 半暴露疗法 包扎疗法
  • 简介:转化生长因子-β广泛参与和调控多种细胞介导的过程,是一种与神经组织保护、骨折愈合、软组织创伤修复、器官移植、肿瘤治疗等许多学科领域密切相关的多功能细胞因子。本文对运动与TGF-β的关系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转化生长因子-Β 运动 骨折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联合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FGF)对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对60例烧伤患者,每例患者选择同一块深度烧伤创面的两部分,分别采用rhEGF法和rhEGF+rhFGF法换药治疗,评价上述受试创面愈合后的瘢痕指数(SI)及愈合速度。结果rhEGF+rhFGF法残余创面愈合时间(12.45±8.42)天,明显少于rhEGF(29.7±10.12)天(t=2.225,P<0.05);两种方法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无显著性意义(t=1.684,P>0.05);愈后2年rhEGF法SI为8.92±1.78,明显低于rhEGF+rhFGF法6.12±1.54(t=2.116,P<0.05);所有受试创面均无肿瘤形成、癌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联合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FGF)治疗深度烧伤创面,能明显减少后期瘢痕的形成,远期疗效和安全性较好。

  • 标签: 烧伤创面 愈合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