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9 个结果
  • 简介:敬畏是对万物尊严直观,是对超然性辨识。犹太一基督教认为,智慧由敬畏推动,敬畏是信仰前提,是信仰根源。人们应当接受敬畏指导。丧失敬畏,就会缺少洞察力。科学主义是失去敬畏结果。学术界最近对科学主义讨论,说明人文精神开始崛起。科学主义大概是一国产货。我们今天应当在世界大家庭语境中说话或言说。敬畏自然与敬畏生命,二者同中有异。但是,我们所说敬畏自然,一点不意味着自然主义。我们反对科学技术僭越。自然主义恰恰忽视不同于单纯物质生命。国内学者已经普遍注意到人类道德关怀应当扩大到人类之外存在上。

  • 标签: 科学 敬畏 科学主义 自然主义 生命 智慧
  • 简介: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修昔底德《战争志》所记述“弥罗斯对话”一直是个众说纷纭政治议题。本文详细阐释这场“对话”所呈现正义诉求与公平、安全、利益、希望羞耻多重纠葛;认为弥罗斯人所代表斯巴达式“神圣”信仰与雅典式“人自然”信念之间对峙达至一个最高点,而雅典人在国际政治中始终是“自然之必然”践履者。

  • 标签: 正义 神圣 自然之必然
  • 简介:世界本身无意义,人却反向创造之.人价值创造活动沿着观念旨趣物质旨趣个方向展开,体现为“个人价值取向维度”与社会“价值域”个维度.个人价值选择自古就有,现代性“去魅”使其日常与显明,我们因而进入了“价值多元主义”时代.“价值域”形成则表现为社会组织、制度与机制,表现为“规范空间”形成与人类生活形式形成.在“价值域”形成过程中,存在着人们在价值选择上严重“人际不均等”现象.这种现象存在,挑战韦伯自己对于“价值多元主义”基本特征判定.

  • 标签: 韦伯 旨趣 价值域 价值选择 人际不均等
  • 简介:基于阳明后学研究视域,根据“天泉证道”主要记载,“天泉证道”“追述义”值得思考。此可以从“求证前”与“求证中”个环节进行探讨。这个环节皆从多层面显示出阳明一传弟子相互争辩特征,从而呈现出“天泉证道”区别于“发生义”又一重属性——“追述义”。探析此“追述义”还须对之进一步明晰与定位。

  • 标签: 天泉证道 追述义 发生义
  • 简介:<正>理想,指人们对未来事物合乎逻辑、有根据想象或期望。它是人类对自然界、社会征服改造过程必然产物,而且,是随着改造自然社会能力进步而演进。理想产生发展,离不开当时当地政治、经济状况和文化氛围。它建构过程,必然要受阶级对立意识形态分野客观条件

  • 标签: 阶级 社会进步 逻辑 当代青年 社会生活 政治
  • 简介:休谟关于自由有三表述:自发自由、中立自由自由。其中,自发自由就是自由,者都与强制对立,与必然一致,而中立自由则是必然缺无。他采取相容论立场,认为一个行动既是有原因,又是自由,一方面通过批驳中立自由巩固心理决定论,另一方面通过反驳彻底决定论在宗教上运用以巩固自由学说,最终让心理决定论自由学说一起为责任奠基。然而,他所肯定不受强制反而模糊了自由含义,并且,他调和策略由于避开了相容论关键问题,因而值得商榷。这一切都源于他经验论立场。

  • 标签: 休谟 自由 不受强制 心理决定论 相容论
  • 简介:<正>在自然科学中,假说被看作是人认识通向科学真理、建立科学理论必由之路。正如恩格斯所说:“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发展形式就是假说。”(《自然辩证法》,第218页)可是,对于哲学中是否存在假说、哲学是否容许假说,有的学者却是持保留态度甚至加以否定。其实,在哲学隶属

  • 标签: 假说方法 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哲学 理性 主体 现实生活
  • 简介:<正>列宁指出:“马克思哲学是完备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认识工具给了人类。”(《列宁选集》第2卷第443页)然而,人类要真切地达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观察、识判、解决一切现实难题理性工具这样一意识境界,尚须要作多重现实努力。

  • 标签: 主体意识 功用 意识境界 思维方式 相互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
  • 简介:“象”是张载哲学体系中重要概念,有物象心象层涵义。物象表示“气”形下显现形式,为感官对象,不仅包括有形,还包括无形之象。心象表示“气”在意识中显现形式,为思维对象,包括意识内容中虚、理形上概念。物象与心象作为同一物“气”不同显现方式,都是“气”之“象”,从而统一了形下与形上,是理解张载“气”论哲学体系关键枢纽,具有深刻理论意义。

  • 标签: 张载 物象 心象
  • 简介:哲学决定论是“规律决定论”,历史决定论从不否认主观能动性作用。历史决定论历史是人实践活动历史,这种历史是与自然辩证统一。历史决定论在承认客观存在历史规律基础上,又对规律作辩证全面理解,在着重历史规律前提下,又重视人主观能动性发挥。

  • 标签: 历史决定论 因果决定论 意志自由 因果规律 历史规律 历史非决定论
  • 简介:功能主义在当代心灵哲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并似乎与物理主义有着不解之缘,被分为非还原物理主义与还原物理主义。一方面,非还原物理主义在理论上面临难困境,使之在物理主义非还原论之间不可得兼;另一方面,还原物理主义在"中文屋"论证"感受性问题"面前遭受挫败,同样面临严重困境。看来,作为物理主义功能主义已经面临绝境,摆脱物理主义窠臼出路只能是向二元论某种回归。

  • 标签: 功能主义 物理主义 二元论 “中文屋”论证 图林机
  • 简介:随着德性伦理学复兴,友谊问题重新得到哲学家重视。当代学术界对友谊讨论深受亚里士多德"世俗友谊"影响,阿奎那在亚里士多德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仁爱友谊",成为扬弃亚里士多德式世俗友谊一般友谊。仁爱友谊具有超越时代价值意义,为全人类所向往。由于友谊观在理论思想背景方面的巨大差异,世俗友谊似乎阻碍"仁爱友谊"成为一般友谊。然而,以仁爱诠释友谊做法并不是对亚里士多德世俗友谊观简单否定,它能包容并完善世俗友谊主要特质。而且,由于仁爱友谊能处理好"爱朋友"与"爱其价值"之间关系,从而对当代探讨友谊问题具有不容忽视价值。

  • 标签: 友谊 仁爱 阿奎那 亚里士多德
  • 简介:在马克思文本翻译过程中,本土政治议题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基本视域。从传入之初,马克思思想就作为一陌生化思维冲击着中国旧有的语言体系,与其他国外思潮共同构成了近代思想启蒙基础。同时,翻译也是多种差异性共存场域,其中既包括本土文化与陌生文化相互冲撞,又包括多种话语方式权力争夺。最后,面对马克思充满激情与卓越文采原文,翻译不仅需要忠实原文意图,更需要保持原文风格,作为一政治修辞学,翻译其实是一面对读者再创作过程。

  • 标签: 翻译 政治性 本土文化 陌生文化 不确定性
  • 简介:胡锦涛同志在党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核心。这个思想实际上就是要从社会发展理论角度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可以说,“以人为本”就是“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具体。这个理解对于我们在现实历史条件下把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落到实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注意是,十七大报告中对于“以人为本”思想进行了全面的、概括性说明。这个说明,

  • 标签: 以人为本 大报 马克思主义哲学 学习 全面发展 人的自由
  • 简介:本文在勾勒出自Schleiermacher、RudolfOtto到JohnHick对宗教性探究发展线索基础上,揭示了这一宗教性现象学进路时代精神与理论预设,并进而检讨了其中理路上缺憾以及可能出路.

  • 标签: 宗教性 宗教现象学 一与多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性庆祝游行是一个内容丰富而驳杂文化主题,于此,史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及其政策。中国共产党国家景观,其中首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天安门广场举行五一节国庆节(10月1日)庆祝活动,都是精心组织并有着多重目的政治仪式:既是打破旧秩序、迎接社会主义新时代反传统节日,也是对中国共产党权威合法,又是共产主义领导下无数成就展示,亦是对中国现代革命史上毛泽东中心地位肯定,同时还宣告着中国在国际社会主义阵营中存在。尽管受到苏联影响,这些庆祝游行还是表现出浓重民族风格。它们反映了一个国家正在经历着政治上经济上变化。最终,毛泽东其他党内高层领导,同时充当着演员导演,小心翼翼地控制编排游行者动作,让作为观众游行者们在天安门广场上对党主席所取得成就大加赞颂。

  • 标签: 毛泽东 庆祝游行 国家景观
  • 简介:僧肇是东晋时期著名佛学家,他以"即体即用"理论贡献,在中国哲学佛学史上占有极重要地位。由于其出入于佛玄之间思想特色,学界历来对其佛学玄学问题评判不一。本文试图通过对其最重要代表作《不真空论》解读分析,梳理、点评五不同观点,并进一步探讨这一问题。由于僧肇佛学与魏晋玄学有不同理路、不同理论建构不同境界追求,从而使者有内容实质上区别,而"即体即用"中道空观是僧肇佛学虽运用了玄学但没有玄学根本原因。

  • 标签: 僧肇 《不真空论》 佛学玄学化
  • 简介:在布罗代尔历史视野中,“资本主义”根本特性是垄断性,它是与“市场经济”不可混淆领域。它利用对市场垄断同时又反对市场,因而使“自由市场”成为神话并常常幻灭。在历史上现实中存在着种种垄断。其中,最根深蒂固是:大商人对某种大销量商品垄断、硬通货对软通货垄断、经济世界中心区对半边缘区边缘区垄断。这些垄断总使“自由市场”无奈地失效。

  • 标签: 布罗代尔 自由市场 资本主义
  • 简介:李达选择了“专做理论研究与传播”马克思主义者角色,在中国孜孜不倦且卓有成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这一工作极大地影响着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说体系建构学术特色形成。

  • 标签: 李达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
  • 简介:该文通过对休谟“想象”概念含义、特征功能三个方面的分析,论述了他想象学说内在张力及其深刻意图——对长期以来极力贬低想象西方理性主义提出尖锐批判。

  • 标签: 休谟 想象 内在张力 怀疑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