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大约15%的人类癌症由病毒感染引起(表1),病毒是仅次于烟草的第二位致癌危险因素。将来,通过免疫接种大多数的感染可以预防,这样可在世界范围内显著降低癌症发病。人们在研究基因与肿瘤病毒蛋白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首次发现了致癌基因及肿瘤抑制基因的事实足以说明研究致癌病毒在动物及人体致癌作用的重要性。

  • 标签: 癌症 病毒感染 致癌基因 核心蛋白 免疫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外阴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提供心理支持,讲解外阴相关知识,鼓励患者表达造成恐惧的因素,给予耐心解释,增强患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持尿管通畅、无污染,并观察尿量及尿色。外阴术后一般5~7日拔除尿管,拔尿管后注意患者排尿情况。外阴及腹股沟伤口拆除敷料后,要保持局部清洁,每日用络合碘溶液纱球擦洗2次,患者排便后随时擦洗阴部。

  • 标签: 外阴癌 护理
  • 简介:肥胖与癌症的关系早就引起医学界的关注。临床资料表明,肥胖者患胆囊的比率在增多,这是由於肥胖者好发胆石症和胆囊炎,炎症反覆不癒会促使胆囊癌变。国内外许多调查研究资料及动物实验均表明,超重40%或以上的肥胖男性并发结肠癌、肛门直肠癌、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较高;肥胖女性患胆囊、胆管、子宫内膜、子宫颈、卵巢、乳腺癌的比率远远高於非肥胖者,其中乳腺癌的发病率,肥胖妇女比非肥胖妇女高出1.3、3.2倍,

  • 标签: 肥胖者 胆囊癌 乳腺癌 发病率 肛门直肠 肥胖妇女
  • 简介:皮肤可来源于任何皮肤结构。比如从来源于表皮成分(基底细胞和鳞状细胞)及黑素细胞(恶性黑素瘤),到少见情况下来源于血管(血管肉瘤),结缔组织(如隆突皮肤纤维肉瘤)和其他皮肤附属结构(如微囊性附属器)。皮肤也可被淋巴瘤细胞浸润(T细胞性和B细胞性)以及其他系统恶性疾病也可侵犯到皮肤。

  • 标签: 皮肤癌 皮肤纤维肉瘤 皮肤结构 血管肉瘤 恶性黑素瘤 鳞状细胞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CA125在临床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卵巢诊断中的最要性.方法化学发光法.结论卵巢和宫颈中CA125会有不同程度的增高.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宫颈、肺癌等是引起CA125增高的可能原因.卵巢对CA125较为敏感,对卵巢的的诊断有极大的临床意义.关键词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宫颈;肺癌;CA125中图分类号R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782-02

  • 标签:
  • 简介: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气象因素有关吗?回答是肯定的。皮肤是澳大利亚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癌症,它好发于皮肤暴露部位,这表明环境中的因素可能在起作用。专家们发现,皮肤多发生于皮肤缺乏或较少黑色素的白色人群中,且高发区亦多在近赤道地区。这些地区由于阳光近似垂直照射,地面紫外线辐射量大。动物实验证明,紫外线290~320mu波段致癌性最强。阳光致癌需要照射较长时间,而且还有其它条件在综合起作用。有的先在皮肤上发生前期

  • 标签: 高发区 皮肤癌 气象因素 赤道地区 紫外线辐射 肿瘤生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甲状腺滤泡合并鳞状细胞非常罕见,本例肿瘤具有滤泡和鳞状细胞的组织学特点,两种成分存在移行和过渡,诊断依靠形态学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详尽的全身检查。该病进展较快,预后不一,规范治疗后需长期随访。

  • 标签:
  • 简介:摘要胆管是起源于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起病隐匿,恶性程度高,临床确诊时大多属中晚期,预后极差。胆管癌病因迄今未明,胆管上皮内瘤变、胆管内乳头状肿瘤、胆管黏液性囊性肿瘤以及胆管内管状/管状乳头状肿瘤被认为是胆管前病变。加强对胆管前病变的认识和了解,并对其进行早期干预及治疗,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提高生存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目前对胆管前病变认识有限,未来仍需依托于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及对其研究的深入,尽早发现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以准确识别出高危人群,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本文就如何认识和处理胆管前病变作一综述。

  • 标签: 胆管癌 癌前病变 胆管上皮内瘤变 胆管内乳头状肿瘤 胆管黏液性囊性肿瘤 胆管内管状/管状乳头状肿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我的故乡不叫"井"、也不叫"桥",可我们村里既有井,也有桥。走出贺剑东门外,一座古老木石桥畔,十米之内有两眼水井,与木石桥对应百米之内,另建一座砖桥,站在东门外,两眼井并存,两座桥相望,是名副其实的井与桥。街外路边桥畔打井,农村常见,而在十米之内打两眼井,且都是甜水,是何缘由,让后人费解。两眼井一大一

  • 标签: 双桥 东门 甜水 水井 农村 井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绿激光切除联合侧髂内动脉栓塞治疗应用于中晚期膀胱(BC)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间收治的70例中晚期BC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前行侧髂内动脉栓塞化疗,对照组行单纯手术治疗,两组术后均规范行膀胱灌注化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一般情况、近期疗效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分泌型蛋白(DKK)、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成纤维生长因子(FGF)的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肿瘤指标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血清sICAM-1、DKK、VEGF、FGF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观察组的有效率为74.28%(26/35),对照组为48.57%(17/3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绿激光切除联合侧髂内动脉栓塞治疗中晚期BC的治疗效果好,能够显著减缓肿瘤生长,提高疗效。

  • 标签: 膀胱肿瘤 栓塞,治疗性 膀胱切除术 激光, 固体
  • 简介:目的探讨二甲胍能否增强膀胱5637细胞对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诱导细胞凋亡的敏感性及其机制。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TRAIL(0、10、20、40、60、100ng/mL)和二甲胍(10mM)联合用药对膀胱563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AnnexinV-FITC/PI染检测二甲胍对TRAIL诱导5637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blot检测二甲胍和/或TRAIL干预5637细胞24小时后对caspase-8、caspase-3、PARP、DR4、DR5和c-FLIPL表达的影响。结果二甲胍可增强TRAIL对膀胱563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和凋亡诱导作用,二甲胍单独用药并未上调DR4和DR5表达,但显著下调c-FLIPL表达。结论二甲胍显著增强膀胱5637细胞对TRAIL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二甲胍下调c-FLIPL表达有关。

  • 标签: 膀胱癌 凋亡 二甲双胍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细胞型Fas相关死亡区域蛋白样白介素-1β-转换酶抑制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肝病和肝细胞患者肝组织TTVDNA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PCR扩增法分别合成Gla、G2b两种亚型的链TTVDNA探针.应用两型探针对45例肝组织标本进行TTVDNA原位杂交检测,巢氏PCR法检测血清TTVDNA.结果31例血清TTVDNA阳性患者的肝组织TTVDNA均为阳性(100%).14例血清TTVDNA阴性的患者肝组织中TTVDNA阳性者7例(50%).慢性肝病患者的肝组织中TTVDNA散在分布在汇管区周围的肝细胞核内,肝癌患者TTVDNA则集中分布在肝癌细胞核内及组织周围的肝细胞核内.结论慢性肝病与肝癌患者肝组织中TTVDNA的感染状态存在一定差异.

  • 标签: 双探针原位杂交法 检测 慢性肝病 肝细胞癌 肝组织 TTV
  • 简介:摘要目的在评估胸段食管喉返神经链淋巴结转移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并由此确定淋巴结的清扫范围。方法本文研究了我院134名胸段食管根治术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通过对各组数据的分析整理,总结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左侧喉返神经链的转移率为15.6%,右侧为20.9%,侧喉返神经链淋巴结转移率为34.3%。影响喉返神经链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有①肿瘤的部位,其喉返神经链淋巴结转移率胸上段58.8%、胸中段40.0%、胸下段14.3%分(P<0.01);②肿瘤的分化程度,其喉返神经链淋巴结转移率低分化57.1%、中分化36.0%、高分化21.4%(P<0.05);③肿瘤的浸润深度,其喉返神经链淋巴结转移率T4为53.6%、T3为42.6%、T2为16.1%、T1为的7.14%。有喉返神经链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的3年生存率比没有者低(30.4%VS56.8%,P<0.05)。结论为了改善患者预后,减少肿瘤复发,应清扫胸段食管患者的侧喉返神经链淋巴结。

  • 标签: 食管癌 喉返神经 淋巴结切除术 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