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表型肝细胞(DPHC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20年5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DPHCC患者10例,回顾性描述其肿块大体形态、病理切片镜下形态、免疫组化特征。结果10例DPHCC患者中男8例,女2例,年龄57.4(41~73)岁,其中3例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最大径为6.1 (3.0~10.1) cm。大体类型:巨块型2例,单块型2例,多结节型4例,单结节型2例。镜下见肿瘤细胞呈假腺样、粗梁状、巢状及实性片状排列,细胞呈肝细胞样,胞质中等、嗜碱性、细颗粒状,细胞核圆形或略不规则,核膜较厚,染色质粗块状,大部分可见明显核仁,核分裂象多见,少数可见灶性坏死,未见瘤巨细胞及间变细胞。免疫组化:细胞角蛋白19(CK19)细胞质阳性10例,细胞角蛋白7、细胞角蛋白8强弱不等阳性10例,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大部分阳性,肝细胞抗原部分阳性,糖类抗原199强弱不等的阳性,绒毛蛋白部分阳性,婆罗树样基因-4均为阴性,Ki67增殖指数30%~70%。结论DPHCC具有肝细胞特征并同时表达肝细胞和胆管的标志物,病理诊断主要依据独特的形态和免疫表型特征,CK19免疫组化染色呈强阳性。

  • 标签: 双表型肝细胞癌 细胞角蛋白19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子宫切加附件切除术治疗早期子宫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日至2021年5月20日期间收治的74例早期子宫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行常规子宫切除术,研究组行全子宫切加附件切除术治疗,对比不同手术方式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各围术期相关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0%明显低于对照组16.22%(P<0.05)。结论:针对早期子宫患者,采用全子宫切加附件切除术对其进行治疗,可明显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且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少,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应用。

  • 标签: 早期子宫癌 全子宫切加双附件切除术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甲状腺原发性鳞状细胞临床少见,而甲状腺低分化合并鳞状细胞极罕见,此例患者肿瘤具有甲状腺低分化及鳞状细胞组织学特点,且两种肿瘤存在相互过渡、移行现象,提示可能存在甲状腺滤泡上皮鳞状化生、癌变过程。PAX8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有助于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的诊断。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筛查中宫颈筛查结果对提高当地妇女健康意识的重要意义。方法:研究时间区间为2021年4月-2021年8月,研究对象均为我区接两筛查妇女,选择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减”政策的落地引发了社会的极大关注,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师,要想真的落实好“减”,减负的同时又做到增效,必须要划好学校学习的“桨”——向课堂和作业要质量。

  • 标签: 双减 课堂 作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经尿道极等离子电切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膀胱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74例膀胱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0年06月-2021年06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7例(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和观察组37例(行经尿道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膀胱患者经尿道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手术效果和安全性,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 传统开放手术 膀胱癌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