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目前护士工作倦怠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和缓解护士工作倦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象研究方法,对9名护士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对访谈资料进行文本登录、编码、类属分析和提炼主题。结果①工作倦怠感很普遍。②导致护士工作倦怠的因素包括7个主题:护理检查导致护士极大的身心压力、不断学习的要求占用护士很多时间和精力、社会发展带来的新工作要求使护士工作量越来越大、更换班次影响护士身心状态和社会交往、管理者负性评价方式打击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护士认为收入和付出不平衡、病人及家属的态度影响护士工作情绪。③缓解护士工作倦怠的因素:自我调节和来自家人的支持、获得的成就感和奖励、个人发展空间。结论目前护士工作倦怠现象很普遍,改进管理方法是缓解护士工作倦怠的重要手段。

  • 标签: 护士 工作倦怠 现象学研究
  • 简介:神经现象是一门联合了神经科学和现象,以探索人类意识经验为目的的跨学科运动。其提出的具身意识概念,强调了(1)认知依赖于身体的各种体验,这些体验源于身体的各种感官运动能力;(2)这些单一的感觉运动能力嵌入到一个更具包容性的生物、心理和文化背景中。因此,系统动力学方法成为神经现象研究的主要工具之一,并衍生出两大具体的方法论:具身动力学和神经动力学。其中,系统动力理论与介观脑动力学最具代表。未来,神经现象还需寻找诸如时间意识等具体主题以结合系统动力学与现象方法。

  • 标签: 意识经验 神经现象学 具身意识 系统动力理论 介观脑动力学
  • 简介:皮尔士一直试图为他的实效主义提供一个有效证明。他为了向这个证明提供基础而作出的初步努力表明,实效主义是何等深入地嵌入到了他的哲学系统当中。皮尔士在此研讨的实效主义的基础是他的现象以及来源于他的现象的概念配价学说。他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可以合理期待经验将仅仅展示三个“不可分解的元素”,并且给出了对自己的归约论题的一个简略证明。另外,皮尔士试图使得哲学成为科学的事情,而为此目的就必须“摒弃所有使得哲学成为文学的努力”.

  • 标签: 皮尔士 现象学 实效主义 实用主义 关系
  • 简介:问题构成教育研究的起点,是教育研究者对诸多教育现象进行选择后的“剩余物”的反思。问题的提出需要有一种知识论基础作为内在结构支撑,不同研究范式规定了问题不同的致思理路。教育现象从教育事实出发,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灵活地“看”教育和“问”教育的方式,通过对教育现象“是其所是”的追问,形成一条深入“教育实事本身”的致思路径。

  • 标签: 教育现象学 提问方式 路径 教育研究者 知识论基础 内在结构
  • 简介:教育现象是具有独特人丈视角的教育,目前,它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和探讨。但目前理论界对教育现象的认识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围绕教育现象的哲学基础及教育现象本身的归属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澄明认识。

  • 标签: 教育现象学 教育学 “做”现象学
  • 简介:在中国哲学中,道家主张通过观道达到人生的超越;而佛教的中观思想核心在于万法皆空,这同样也是要达到对俗谛的超越。在西方现代哲学中,胡塞尔现象的本质直观是通过个别事物的被给予性达到对于一般和本质的认识。这些对于外物的观察方式都是对于经验的超越,但超越的具体体现又有所不同。根据胡塞尔的现象直观理论,"看"这种基本的感性行为可以成为审美的逻辑起点;而道释的心观则为我们考察"看"如何达到事物的意义深层提供了参照。

  • 标签: 道家 佛教 心观 直观 胡塞尔 现象学
  • 简介:相对主义主要反对客观主义和理性主义传统认识论的两大问题,从现象角度反对相对主义,三、从现象角度看相对主义 

  • 标签: 现象学角度看 角度看相对主义
  • 简介:【摘要】胡塞尔的哲学理论由静态现象转向动态现象在其不断追求“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的思想发展史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悬搁与还原的方法构成了导向超越论考察方式的通道,使他的思想已经尝试了向先验现象的突破。本文将着重论述胡塞尔如何真正使现象开始成为“本质上是一门关于真正开端、关于起源、关于万物之本的科学”[1]。

  • 标签: 现象学 悬搁 还原
  • 简介:【摘要】现象技术哲学在批判工程技术哲学与人文技术哲学教育技术观的基础上,提供了思考教育技术活动的第三种思路。现象技术哲学通过“悬置”已有的教育技术观,面向教育技术实事本身,具体探讨教育技术活动中教育主体与技术之间的关系,认为教育活动中除了个体建构、社会建构之外,还有技术建构的因素,要从信息化高度重构教育技术问题,关注教育技术转移中的文化冲突。

  • 标签: 哲学视野 技术哲学 技术观
  • 简介:现象是20世纪西方哲学发展的一大主流思潮。实证主义与现象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两大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在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现象哲学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实证主义,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

  • 标签: 现象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 简介:摘要在欧洲哲学传统中,尤其笛卡尔之后,反思即哲学的反思性始终是一个受到关注的问题。在胡塞尔的现象哲学中,反思自始至终是现象思维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前提。甚至可以说,反思是胡塞尔现象的最显著的特征。现象之所以称之为现象,之所以不同于非哲学的观点,正是因为它不是一种直向性的思维方式,而是一种反思的思维活动。因此,反思性在胡塞尔现象哲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位置,这也反映了胡塞尔对待反思的态度。

  • 标签: 反思 态度 根源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有了很大进展,建筑现象也越来越先进。光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感知物体的必要媒介,在建筑设计中,光可以界定建筑空间、强调建筑形体、营造建筑氛围……光因为其丰富的内涵及灵活的表现能力向来是建筑设计中最精华、最动人的部分。在美国现代建筑师斯蒂文·霍尔的建筑中,光是永恒的主题,他对光的关注和表达使其自成一派。本文就霍尔建筑理论梳理与建筑现象的发展反思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斯蒂文·霍尔 建筑现象学 建筑理论
  • 简介:摘要:攻击行为的常规处理策略是,教师基于外在规范评判学生的行为,鼓励好的行为、矫正不良行为。攻击主体的明确、攻击规则的遵守、攻击情绪的引发以及攻击现场的剖析有助于明晰攻击行为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教育者的专业判断,进而选择恰当的处理策略。处理策略的现象转向是指由常规的审判、责怪、矫正转向行为主体的意义世界,改变其感知客观世界的方式,其外在行为自然随之而变。教育者要理解学生行为的意图,感受学生的生活体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寻求主动的自我认识、建立可能自我图式、形成跨情境的稳定性。

  • 标签: 攻击者 处理策略 自我
  • 简介:场所是由建筑、环境以及在其中人的行为共同形成的,但是广场和包围它的建筑以及周围的地景形成丰富的场所精神,非固定特征因素主要是指广场中的人群和他们的行为

  • 标签: 上海人民广场 人民广场例 建筑现象学
  • 简介:12月13~14日在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召开,由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福建省社会科学基地生活哲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主题是“意向性的多重面向”。福建省社会科学基地生活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哲学学科带头人、华侨大学社科处处长杨楹教授,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常务副院长周世兴教授出席论坛并致开幕辞。

  • 标签: 青年论坛 意向性 现象学 华侨大学 华东 大学哲学
  • 简介:相较于社会研究所的其他成员,马尔库塞对现象运动的了解更为全面,判断更为准确。一方面,马尔库塞准确地指出了舍勒的客观一形而上学现象与胡塞尔的先验现象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着重强调了海德格尔的一般此在现象对胡塞尔先验现象的突破。另一方面,自1928年加入海德格尔圈子之后,马尔库塞就对现象特别是海德格尔的一般此在现象持有一种批判的态度。这种批判归结为一点就是:海德格尔仅停留于对一般此在之历史性的生存论分析,而跳过了历史此在的物质内容,因此,在他那里,具体哲学最终仍是一种“先验哲学的变种”,一种“虚假的具体”。

  • 标签: 马尔库塞 先验现象学 客观-形而上学现象学 一般此在现象学
  • 简介:在西方哲学中,逻辑和知识的关系是一个根本问题.理论理性的根本问题之一就是运用逻辑阐明人类知识的来源及其性质.逻辑是思想的语法形式.西方传统的形式逻辑是关于判断及其诸形式的学说,即命题逻辑或陈述逻辑,其核心是述谓判断.康德把经验直观的内容(质料)排除在逻辑之外,胡塞尔则认为逻辑的东西必须到直观内在体验中寻找其隐秘的起源,这就把逻辑的东西的范围延伸到了前述谓经验的领域,并试图通过澄清逻辑的起源方式以便对述谓判断的本质作出解释,找到真正通往真理本身之起源的道路.

  • 标签: 逻辑 述谓判断 前述谓经验 明证性(Evidenz) 经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