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华北油田矿区已婚适龄女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方法对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华北油田矿区所有医院就诊的11292例女性宫颈脱落细胞行本地区感染率较高的高危HPV基因分型检测。分析不同年龄段感染情况。结果本研究中HPV阳性2000例(17.71%)。<25岁与>55岁总HPV感染率高于其他年龄,但是复合感染率低于其他年龄(P<0.05)。不同年龄段5种高危HPV亚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岁各组中HPV16型与52型感染阳性率高于其他型别(P<0.05)。结论本地区高危型HPV感染主要以16型和52型为主,<25岁与>55岁的总HPV感染率较高,重视高危型HPV感染的筛查对于宫颈癌的预防及早诊治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型 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宫颈肿瘤
  • 简介:目的:用荧光定量RT-PCR(FQ-RT-PCR)法检测消化系统肿瘤患者mdr-1基因的表达,以了解该基因的表达水平。方法:用荧光定量RT-PCR(FQ-RT-PCR)方法。结果:75例本中mdr-1基因表达阳性率为37.3%(28/75),mdr-1基因平均表达量为10^4.88±1.15拷贝/ml。结论:FQ-PCR方法检测mdr-1基因表达具有简便,准确,特异性强,可定量等优点,对化疗方法的制定,疗效的预测及考察有重要指导作用。

  • 标签: 荧光定量检测 RT-PCR MDR-1基因 基因表达 消化系统肿瘤
  • 简介:AIM:ToexploretheeffectsofCompoundYi-Zhi(YZC)onlearningandmemorycapacityandfreeradicalmetabolisminD-galactoseinducedmicedementiamodel.METHODS:ThemicedementiamodelwasinducedbyadailyD-galactose0.15g/kgscfor45daysandafter5days'D-galactoseinjection,themiceweretreatedwiththreedosesofYZC

  • 标签: 益智胶囊 学习记忆障碍 D-半乳糖 大鼠 药理实验
  • 简介:目的:探讨胸痛患者血中D-二聚体(D-dimer)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97例急诊内科胸痛患者血D-二聚体结果,分析D-二聚体在恶性胸痛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肺栓塞(PTE)及主动脉夹层中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胸痛患者D-二聚体阳性率为26.39%;恶性胸痛特异性82.69%,敏感性100%。结论:D-二聚体检查可作为急性恶性胸痛排查标准;排除非恶性胸痛,避免漏诊恶性胸痛。

  • 标签: 恶性胸痛 D-二聚体 凝胶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五维B颗粒中烟酰胺、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ODS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5mmol·L^-1庚烷磺酸钠(含0.5%冰醋酸+0.1%三乙胺)(28:72),检测波长为280nln,流速1.0mL·min^-1。结果:烟酰胺、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的线性回归方程为:A烟酰胺=1.08×10^4C+2.85×10^4,r=0.9997,n=3;A维生素B1=1.68×10^4C+0.85×10^4,r=0.9999,n=3;A维生素B2=2.08×10^4C+1.85×10^4,r=0.9999,n=3;A维生素B6=2.14×10^4C+0.79×10^4,r=0.9999,n=3;线性范围分别为:105.25—526.25mg·L^-1;40.05—200.25mg·L^-1;21.35—106.75mg·L^-1;4.15—20.75mg·L^-1。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作为质量检验的定量方法。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烟酰胺 维生素B1 维生素B2 维生素B6 五维B颗粒
  • 简介:目的就质量控制对免疫化制片技术质量的影响进行探讨、分析。方法以大鼠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照数字随机法将其脑、心及肾组织分为对照和研究,给予对照传统的切片,给予研究质量控制后的切片,将两的制片质量进行比较。结果相较于对照,研究的制片率及其质量显著优于对照间数据差异较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想要有效提高免疫制片率及其质量,就需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严格控制每一环节,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 标签: 免疫组化制片 质量控制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应用相对和绝对定量同位素标记技术(ITRAQ)研究养心氏片对血管性抑郁小鼠(VD)海马组织蛋白质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养心氏片抗抑郁的作用机制,并寻找可能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6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模型、氟西汀、养心氏片,每组15只。采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诱导血管性抑郁模型,造模完成后行为学实验检测小鼠抑郁行为的变化,养心氏片给予养心氏片1000mg/(kg·d),氟西汀给予15mg/(kg·d)灌胃给药,假手术、模型给予等体积的0.9%NaCl。给药21d后以提取的小鼠海马组织蛋白分析,获取的串联质谱数据通过Protein.pilot4.5软件鉴定蛋白质,之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用实时定量PCR(RT-qPCR)验证部分差异蛋白的表达趋势。结果利用ITRAQ技术蛋白质学方法一共鉴别得到了4300个蛋白质,通过对比模型和假手术,模型和养心氏片,共找到400个共同差异蛋白质。模型和假手术比较,其中上调130个(foldchange〉1.2,P〈0.05),下调270个(foldchange≤1.2,P〈0.05)。模型和养心氏片比较,其中上调147个(foldchange〉1.2,P〈0.05),下调253个(foldchange≤1.2,P〈0.05)。并最后筛查出涉及重要通路的Atp6v0a1、Stxbp1、Ap2a2、Slc6a11、Camk2b、Slc6a1、Camk2a、Npy、Gfap、Ntrk2、Grin2b、Gria2、Gria1、Dnm1、Atpif1、Ndufs7、Rab3a等25个相关蛋白,并对养心氏片和模型神经肽Y(NPY)、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人神经营养性酪氨酸激酶2型受体TrkB、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a(CamkⅡa)、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b(CamkⅡb)、钠和氯依赖性GABA转运蛋白3(GAT3)、钠和氯依赖性GABA转运蛋白1(GAT1)7个差异蛋白进行mRNA层面的RT-qPCR验证,并对这些蛋白在mRNA水平的表达量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R2=0.857,P=0.014)。结论利用基于ITRAQ技�

  • 标签: 养心氏片 血管性抑郁 蛋白组学 海马组织 ITRAQ技术
  • 简介:药物研发与合理应用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基因技术的发展对药物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如何加快药物发现和药物开发的速度,开发有效的药物仍然是药物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蛋白质学作为后基因时代的主要研究部分,可以利用蛋白学相关研究技术直接比较正常体与病变体、给药前后蛋白质图谱的变化弄清疾病的发生发展,发现药物蛋白靶点及药物治疗的分子机制,从而使快速发现更有效的药物成为可能。另外蛋白学在药物不良反应和毒理学的研究中也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 标签: 蛋白质组学技术 药物研究 应用 综述
  • 简介:2004年4月14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一篇研究报告指出,美国研究人员已经发现133个与急性白血病相关的基因.急性白血病是成年人常见的白血病.通常,医师在决定治疗患者时,都会在显微镜下观察患者的肿瘤细胞,并结合患者年龄及病史以决定治疗方案.

  • 标签: 科学家 急性白血病 疾病基因 肿瘤细胞 显微镜
  • 简介:目的探讨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114例冠心病患者及31例对照MTHFR基因多态性。结果冠心病与对照MTHFR基因C677T位点各基因型频率、T等位基因频率、T/T纯合子频率差异无显著性差异。结论MTHFR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冠心病无显著关系,不能被确定为老年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MTHFR基因多态性 冠心病
  • 简介:基因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医疗手段,为人类疾病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基因治疗最关键的问题之一是要选择合适的载体以使治疗基因安全、高效地导入靶细胞。腺病毒(adenovirus,Ad)因具有诸多优点而作为基因治疗中应用最广泛的运载工具,特别是用于肿瘤基因治疗,然而其缺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作为载体的应用。

  • 标签: 腺病毒 基因 病毒 治疗 临床研究性
  • 简介:地高辛作为临床上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经典药物,因其作用持久、价格低廉且不容易产生耐药现象,广泛地用于各种急慢性心功能不全、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及心房颤动等疾病的治疗因地高辛的治疗浓度接近中毒浓度,如何在其狭窄的治疗窗内提高疗效,保证安全有效地应用地高辛,一直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对地高辛的药物基因学研究发现,某些基因位点的多态性可影响地高辛的药物代谢及作用,从而部分解释了患者对地高辛有效剂量的个体差异本文就近年来涉及的地高辛药物基因学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地高辛的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

  • 标签: 地高辛 基因多态性 个体化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常见基因突变与临床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20-10至2021-12期间,收治的6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用于研究,收集患者的临床特征、基因突变点情况,分析其临床因素与基因相关突变指标的关系。结果:患者中女性、腺癌、不吸烟、无脏器转移、肿瘤标记物指标异常,其基因突变发生率较高(P<0.05),且年龄、淋巴结转移与基因突变没有相关性。结论:非小细胞肺癌基因突变与临床因素存在相关性。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基因突变 临床因素 表面生长因子受体 相关性
  • 简介:目的:应用三维凝胶基因芯片方法研究中国人群CYP2C9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新的技术手段与研究方法。方法:提取207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基因DNA,PCR分别扩增包含CYP2C9*3、*13与CYP2C19*2、*3多态位点目标片段,制备三维凝胶基因芯片,荧光标记探针杂交,芯片扫描并基因分型,用直接测序法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207人中,11人为CYP2C9*1/*3基因型,1人为CYP2C9*1/*13基因型,1人为CYP2C9*3/*3基因型。2C9*3、*13等位基因发生率分别为2.90%、0.24%,慢代谢型发生率为0.48%。CYP2C19突变杂合子有97人,突变纯合子有26人,2C19*2、*3等位基因发生率分别为32.85%、3.62%,慢代谢型发生率为12.56%。四种等位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结论:三维凝胶基因芯片方法可为临床快速基因分型提供高效平台。CYP2C9与CYP2C19基因在中国人群存在普遍多态性,检测其基因型可有效指导相关临床治疗药物应用,提高药效,降低不良反应。

  • 标签: CYP2C9 CYP2C19 基因多态性 三维凝胶基因芯片 DNA纯化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病人血浆D—二聚体含量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比浊法对61例胃癌病人、21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及30例健康成人体检者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胃癌病人术前血浆D—二聚体含量较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和正常对照明显升高(P<0.001);术后1周,胃癌病人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较术前明显升高(P<0.001);术后3月。胃癌病人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胃癌病人术前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存在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状态.

  • 标签: D—二聚体 病人 胃癌 人血浆 术前 胃十二指肠溃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