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1 个结果
  • 简介: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strocyteelevatedgene-1,AEG-1)是近年来发现的新的癌基因,该基因位于与多种恶性肿瘤发生密切相关的人类8号染色体(8q22)上,进一步研究表明其是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一个关键因子。现已证实AEG-1是Ras/PI3K/Akt/c-Myc信号转导通路的下游靶分子,可以通过调控PI3K/Akt、NF-κB、Wnt/-βcatenin、MAPK等多条信号途径参与正常细胞转化,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转移,血管生成等肿瘤发生发展的多个环节,并能介导肿瘤细胞自噬活性和化疗耐药。该基因对多种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能成为肿瘤治疗和抗癌药物研发的新靶点。本文对近年来AEG-1在肿瘤研究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AEG-1 肿瘤 信号途径
  • 简介:p16基因(CDKN2、MTS1、INK41)定位于人染色体9p21—22,由3个外显子(分别为126bp、307bp、11bp)和2个内含子组成,编码产物为由14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分子量16kD,即p16蛋白,含有四个独特的锚蛋白(ankyrin)重复序列,该结构与其抑制活性有关。p16蛋白通过抑制细胞周期索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kinases,CDKs)中的

  • 标签: 鼻咽癌 P16基因 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 免疫组化 检测 基因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腺瘤、大肠癌组织与APC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41例大肠癌与腺瘤组织标本,采用银染单链构相多态性技术分析APC基因突变情况.结果35例原发性结、直肠癌组织有16例发生APC基因突变,突变率为45.7%.8例腺瘤组织检出突变3例,突变率为37.5%.APC基因在散发性大肠腺瘤与大肠癌中均有较高突变频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还表明,APC基因突变与年龄、性别、肿瘤性质、位置、类型、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APC基因突变在大肠腺瘤阶段就出现,属于大肠癌发生的早期阶段.检测APC基因突变能预测腺瘤的癌变倾向,有助于早期发现大肠癌.

  • 标签: 大肠肿瘤 基因 APC 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 简介:肿瘤的发生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学过程,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基础。1997年不同的研究小组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发现了抑癌基因PTEN(geneofphosphateandtensionhomologydeletedonchromsometen)[1-2],该基因是继p53基因后,另一种与多种系统肿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的基因[3-5],被认为是未来基因治疗的潜在途径,自发现以来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近年来研究发现,PTEN基因的功能不仅局限于抑癌作用;针对该基因及蛋白的基因型和非基因型调控研究,亦有更深入的发现。本文现对PTEN基因功能及其调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肿瘤 肿瘤抑制蛋白质类 PTEN磷酸水解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柴胡皂苷d对小鼠急性毒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经典小鼠急性毒性实验方法,进行柴胡皂苷d对小鼠灌胃给药最大给药量和腹腔给药半数致死量的急性毒性研究,均连续观察14天。结果按柴胡皂苷d重量计算,柴胡皂苷d灌胃给药的最大给药量为770.47mg·kg^-1·d^-1,腹腔给药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62.338mg·kg^-1·d^-1,95%可信限为53.703-70.966mg·kg^-1·d^-1。柴胡皂苷d对小鼠灌胃给药,小鼠急性毒性主要表现为安静、伏卧不动,即而出现呼吸急促、眼睑下垂、毛发乍起现象,但未见死亡。柴胡皂苷d对小鼠腹腔注射给药,死亡小鼠急性毒性主要表现为安静怠动,即而出现走路不稳、呼吸急促、眼睑下垂、毛发乍起、间歇性抽搐、神经抑制而死亡。存活小鼠在14天观察期内体重增长缓慢,与空白对照比较有明显差异。死亡小鼠解剖观察,有肝脏病变,余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腹腔注射柴胡皂苷d的小鼠急性毒性大,毒性反应强烈,证实了柴胡皂苷d是柴胡总皂苷和柴胡产生毒性的主要化学成分之一。其体内蓄积毒性的"量-时-毒"关系以及在体内、外的生物转化过程,毒性作用部位、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柴胡皂苷D 小鼠 急性毒性 半数致死量
  • 简介:脑卒中是众多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人口致残及致死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综述了近10年缺血性脑卒中研究所涉及的与代谢学相关的主要内源性代谢物及其在脑损伤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机制,以代谢学研究内源性代谢物变化的角度综述了缺血性脑卒中研究的近况。

  • 标签: 代谢组学 缺血性脑卒中 内源性代谢物
  • 简介:由双向电泳、质谱、计算机图像数据处理组成的蛋白质学的技术体系具有高通量、高分辨率和高重复性的特点,能对微量样品进行全面自动定量分析.并在药物作用靶标、安全性评价、耐药性机制、疾病动物模型研制和中医药现代化等方面有新颖而重要的应用。蛋白质学技术将在药物研究和开发中带来根本性的变革,我国应尽快将蛋白质技术用于药物研究中。

  • 标签: 蛋白质组学技术 新药研究 药物研究 临床应用 双向电泳 质谱
  • 简介:药物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包括成本-效果分析法、最小成本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和成本-效用分析法。其中,成本-效果分析(cost-effectivenessanalysis,CEA)是较为完备的经济学评价方法之一,其目的在于分析寻找某一治疗效果时成本最低的治疗方案。为评价脱水药物治疗骨折肢体肿胀的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作者对58例骨折肢体肿胀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并通过成本一效果分析,以期找出最佳治疗方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标签: 脱水药 经济学 药学 骨折 肿胀
  • 作者: 王艳菊王艳春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5-15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5期
  • 机构:第三人民医院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四川省射洪县中医院王艳菊王艳春肺癌是当今世界上发病率最普遍的癌症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肺癌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肺癌的死亡率极高,2015年我国肺癌患者就有61.02例死于肺癌,预计到2025年我国每年将有100万新发肺癌患者,会有90万死于肺癌,肺癌的死亡率高居癌症死亡率的首位。肺癌治疗困难,对患者及患者家庭造成严重干扰,治疗肺癌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证明,肺癌患者越早得到治疗存活率越高,5年存活率能从14%上升至49%。然而肺癌早期症状不典型,不容易被患者察觉,等症状加重确诊时患者的肺癌已转为肺癌晚期,治愈几率小。因此肺癌的早期检测对于肺癌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肺癌的检测主要是通过实验室和细胞组织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影像学检查是目前运用得比较广泛的一种检查方法,在疾病的检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脑缺血发作是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表现为眩晕、眼震、共济失调、复视及意识障碍等,若不及时控制发作,将致脑干及小脑等部位梗死,造成严重后果。我院自1997-2002年分别应用尼莫地平针和低分子肝素钙针、复方丹参针和阿斯匹林片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TIA80例,疗效有显著差异。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椎—基底动脉系统 脑缺血 老年人 诊断标准 尼莫地平 低分子肝素钙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免疫化染色法检测及肿瘤标志物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 我院 2022年5月至 2023年5月间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共150例。将其作为分析。另选取同期 150 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均采用免疫化染色法检测两组人员的抑癌基因 KAT1表达情况,并同时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肿瘤标志物 CEA、CA12-5、CA19-9水平。结果 分析患者的正常组织、癌旁组织以及癌组织细胞中的 KA1 表达分布逐渐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患者的正常组织与对照正常组织抑癌基因 KAI1表达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分析患者的肿瘤标志物 CEA、CA12-5、CA19-9 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免疫化染色法检测是诊断结直肠癌患者的重要检查方式,检测肿瘤标志物 CEACA12-5、CA19-9 是临床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指标。

  • 标签: 免疫组化染色法 肿瘤标志物 结直肠癌 诊断价值
  • 简介:在结棱病的发生过程中,毒力其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只有毒力菌株才可致病。结棱茵的毒力可以理解为其引起结棱病的能力。而致病性与毒力因子总是联系在一起的。结棱茵是典型的胞内寄生茵,但只有有毒株才能在细胞内存活和繁殖。可以推测毒力因子在毒力株的巨噬细胞复制中起关键作用,而目前对毒力因子的分子机制一毒力相关基因知之甚少。为了在分子水平了解毒力因子的作用机制,我们克隆了与结棱分支杆菌在巨噬细胞内复制有关的基因mig(macrophageinducedgene),以期在分子水平研究结棱分支杆茸的致病机理。

  • 标签: 结核分支杆菌 毒力 基因mig 克隆 基因序列 PCR
  • 简介:肝细胞肝癌(HCC)是血供丰富的恶性肿瘤,由病毒、化学致痛物等多种病因作用.经癌或癌相关基冈激活、抑癌基因失活或胚胎期某些癌基因重新复活等诸多闪素引起肝细胞生长失控而致癌变.经历启动、促进、演变多阶段发病过程.其中基因调控和表达。与肝癌发生、发展及多种细胞因子等密切相关。局部缺氧和肿瘤血管生成是癌细胞生长的重要因素和生物学行为.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转归中发挥重要作用。缺氧诱导因子-1(HIF-1)为异二聚转录因子,过表达与肝癌生长、血管生成和转移相关.是肝癌治疗的靶目标。

  • 标签: 肝肿瘤 缺氧诱导因子-1 治疗 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