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9 个结果
  • 简介:我院1997~1998年共治疗小儿急性肝炎128例,现就临床资料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28例患儿中,男76例,女52例,年龄2月~13岁,平均年龄3.5岁.诊断符合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分型标准.抗-HAV-IIgM、HBV-M,抗-HCV、抗HDV、抗HEV均采用ELISA法检测.

  • 标签: 临床资料 例临床 地区小儿
  • 简介:目的探讨梗阻性结肠癌的诊断和外科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1990-01/2001-06收治的175例结肠癌合并急慢性梗阻的病例,结合国内外文献,评价其外科处理方法。结果本组病例中慢性不全梗阻139例,急性完全梗阻36例,均经手术探查,一期手术切除率93.14%(163/175);切口感染率4.6%(8/175);吻合口漏发生率3.45%(5/145);病死率5.7%(10/175)。结论癌性结肠梗阻大多数为慢性不全梗阻,少数急性完全性梗阻经对症处理无缓解应在24~48h内积极支持下紧急手术,根据梗阻的部位和程度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尽可能行一期切除吻合,一期切除吻合与择期手术相比吻合口漏发生率和病死率并不增加,不能一期吻合的病例以Hartrnann手术较为安全。

  • 标签: 梗阻性结肠癌 慢性 吻合口漏 一期切除吻合 外科处理 病死率
  • 简介:我院于1996年1月至12月共收治肝炎肝硬变59例,其中并发糖尿病者24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24例中男性18例,女性6例。年龄40岁以下2例(8.3%),40~50岁14例(58.3%),50岁以上8例(33.3%)。诊断标准:(1)按照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肝炎肝硬变诊断标准;(2)即往无糖尿病史;(3)糖尿病的诊断符合WHO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6.7mmol/L),24例均确诊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 标签: 肝炎肝硬变 临床分析 合并糖尿病 空腹血糖 诊断标准 肝性糖尿病
  • 简介:目的了解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5例胆汁淤积性戊型病毒性肝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汁淤积性戊型肝炎占同期收治戊型病毒性肝炎的15.4%(35/228).男22例,女13例,年龄55.1±13.8岁,其中≥60岁者为42.9%(15/35);乙、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者为25.7%(9/35).黄疸消退时间为71.6.±21.82(41~126)天.血清总胆红素为255.55±118.42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为957.8±582.3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为612.4±460.9u/L,碱性磷酸酶(AKP)为316.86±237.62u/L,γ-谷氨酰转移酶(γ-GT)为257.74±199.66u/L,痊愈22例,好转13例.结论由戊型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的胆汁淤积性肝炎符合淤胆型肝炎的一般临床特点,但肝脏损害较重,黄疸程度高,持续时间长;老年戊型肝炎患者更易发生胆汁淤积.

  • 标签: 戊型病毒性肝炎 临床分析 治疗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白塞病消化系统受累的发生率及临床表现。方法对1994-01/2002-10哈医大二院诊断明确资料完整的214例白塞病住院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有消化系统症状或实验室异常者达67例,占31.3%。23例以胃肠病变为首发或主要表现的白塞病病例中,误诊17例(64.7%),最易误诊为感染性疾病,其次为肿瘤。结论白塞病消化系统表现发生率高,容易误诊,临床应引起重视。

  • 标签: 白塞病 消化系统 临床表现 病例分析 误诊 感染性疾病
  • 简介:ERCP是目前诊治胆道疾病的重要手段,但对胆管黏膜直视下的诊治存在局限性。直接经口胆道镜(DPOC)是通过各种方法将内镜送入胆管直视胆管黏膜,从而完成对胆道疾病诊治的技术,很好地解决了ERCP黏膜诊断的不足。近年来,直接经口胆道镜技术发展迅速,目前DPOC常用的技术主要有胆道子母镜、超细内镜+辅助器件及SpyGlass系统,这些方法各有特点,本文针对目前DPOC这3种主要方法的临床应用情况做一综述。

  • 标签: 胆道疾病 直接经口胆道镜 胆道子母镜 超细内镜 SpyGlass系统
  • 简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axonalinjury;DAI)是在特殊外力作用机制下,脑内发生的以神经轴索断裂为特征的病理生理变化。收集1998-10/2003-11因交通事故等所致DAI病人22例,分析CT及临床表现,讨论发病机制,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为临床提供可靠诊断依据,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 标签: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CT检查 诊断 临床分型
  • 简介:目的探讨近年来戊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160例戊型肝炎中45例戊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其临床特点。结果在45例戊型重型肝炎患者中男性38例(84.4%),发病年龄35~72岁(平均58岁);2~5月和7~11月分别集中发病24例(57.1%)和16例(31.5%);在45例患者中,31例(68.9%)存活,其中35例早、中期重型肝炎存活29例(82.9%),10例晚期患者仅2例(20%,P〈0.05)存活;存活患者病程55~135天(平均76天);混合或重叠其它肝炎病毒感染19例(42.2%),其中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12例(63.2%);伴有血清AFP升高者36例,存活29例(80.6%),在9例无AFP升高者中,仅3例(33.3%,P〈0.05)存活。结论戊型重型肝炎并不少见,具有病情重、病程长和病死率高的特点。影响生存的因素主要与发病年龄、病期和合并其它肝炎病毒感染等有关。

  • 标签: 戊型肝炎 重型肝炎 临床特征
  • 简介:肝性脑病是由于严重的肝脏疾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在治疗上基本以降血氨和调节氨基酸平衡为主,纳络酮为羟-2氨吗啡酮衍生物,是阿片样物质的拮抗剂,可阻断阿片受体,产生强有力的催醒作用,改善脑缺氧,以达到治疗肝性脑病的目的,我们2002~2004年采用纳络酮治疗肝性脑病病人,并与常规治疗作比较,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纳络酮 治疗 肝性脑病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及循证护理两种护理方法对急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选择164例患有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需要急救的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在治疗过程中分别采用联合预见性护理和循证护理、单独预见性护理、单独循症护理以及常规护理四种护理方案,定义为联合组、预见组、循证组和常规组,分别有患者48例、40例、41例和35例,本研究采用的观察指标有治疗效果以及出院患者情况等,判断预见性护理及循证护理的价值。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2%,高于预见组的75.00%、循证组的75.61%以及常规组的62.86%;联合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采用循证护理和预见性护理可明显降低出血次数和止血时间,并发症较少,与常规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院后6个月时联合组生活习惯优良度显著高于其他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和循证护理的单独应用可以明显提升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救效果,在治疗过程中减少出血次数、降低止血时间方面突出,联合应用两种护理方法则会进一步增加价值。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循证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 急救
  • 简介:目的:了解对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个性化延续护理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老年溃疡性结肠癌患者4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23例,参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实验组采用个性化延续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之后各项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护理之后的生活质量要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而且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对护理的依从性都要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个性化延续护理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的生活,并且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依从性,提高满意度,积极配合治疗。

  • 标签: 个性化延续护理 老年患者 溃疡性结肠炎 应用评价
  • 简介: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36例患者,采取拉米夫定治疗,分别于12月和24个月时观察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及HE;eAg转阴率,同时检测YMDD变异的情况。结果拉米夫定治疗1年的HBVDNA、HBeAg转阴率为别为54.5%、24.2%,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12.1%,ALT复常率78.8%,YMDD变异宰5.6%。停药半年后血清HBVDNA复阳率为22.2%,YMDD变异率18.2%,ALT再次升高率33.3%,死亡1例。结论拉米夫定能够有效降低HBVDNA水平.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YMDD变异的发生率逐渐升高,部份病例停药后出现病情反复或加重。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病毒变异
  • 简介:目的探讨CD147在肝胆管结石并发胆管细胞癌(ICC)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肝胆管结石并发ICC标本30例、对应的癌旁肝组织标本30例和正常肝标本10例。采用qRT-PCR法检测组织CD147mRNA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147蛋白的表达;采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9(MMP-9)蛋白的表达;采用肯德尔(Kendall)等级相关分析CD147mRNA、CD147、MMP-2和MMP-9表达的相关性。结果经qRT-PCR检测显示,肝胆管结石并发ICC组织CD147mRNA水平为(3.67±1.88),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52±0.57),P〈0.01】和正常肝组织【(1.05±0.32),P〈0.01】,癌旁组织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5cmICC组织CD147mRNA相对水平(2.73±0.97)显著高于〈5cm肿瘤组织【(1.03±0.32),P〈0.01】,有淋巴转移(2.68±0.74)组织显著高于无转移组织【(1.07±0.44),P〈0.01】,肿瘤分化程度低组织(2.71±0.86)显著高于中高分化组织【(1.06±0.42),P〈0.01】;不同年龄和性别患者ICC组织CD147mRN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免疫组化检测显示,肝胆管结石并发ICC组织CD147蛋白表达相对水平为(27.95±4.9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3.34±9.59),P〈0.01】和正常肝组织【(2.18±0.66),P〈0.01】,而癌旁组织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ICC组织MMP2表达量为(1.06±0.13),显著高于癌旁组织【(0.20±0.03),P〈0.01】和正常肝组织【(0.15±0.02),P〈0.01】,而癌旁组织MMP2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肝胆管结石并发ICC组织MMP9表达量为(0.93±0.12),显著高于癌旁组织【(0.17±0.03),P〈0.01】和正常肝组织【(0.15±0.03),P〈0.01】,而癌旁组织MMP9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在ICC组织中,CD147mRNA水平与MMP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457,P〈0.05);CD147mRNA水平与MMP9蛋白表达也呈正相关(r=0.428,P〈0.05);CD147�

  • 标签: 胆管细胞癌 CD147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 简介:目的观察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0例慢性肝炎患者分为安络化纤丸治疗组和一般保肝治疗组,对比分析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和层粘连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安络化纤丸治疗组在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方面均优于一般保肝治疗组.结论安络化纤丸具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 标签: 安络化纤丸 中药制剂 慢性肝炎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 简介: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根治性治疗手段之一,为提其效果和副作用情况,拟寻找一种与放射治疗联合使用时具高恶性肿瘤的放疗效果,本文以乌体林斯配合放射治疗观察有协同、互补和增敏作用的制剂,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乌体林斯 放射治疗 恶性肿瘤 治疗手段 副作用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