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显微开颅夹闭与血管内栓塞对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病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间收治的56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例,分别采取显微开颅夹闭与血管内栓塞进行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HR与MAP明显低于对照组,CVP及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相比显微开颅夹闭,行血管内栓塞对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患者生存质量有明显提高,但其远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显微开颅夹闭术 血管内栓塞 颅内前循环动脉瘤 血流动力学 生存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舒芬太尼是临床上使用的一种强效阿片类的镇痛药物,是高特异性的μ-受体激动剂,具有较强的脂溶性,在剖宫产管内麻醉中联合应用,可以减少局部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增强椎管内麻醉的麻醉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文就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椎管内麻醉中的应用展开综述,并重点阐述不同给药途径的安全有效剂量。

  • 标签: 舒芬太尼 剖宫产 椎管内麻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椎管内麻醉手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我院近两年来于我院进行椎管内麻醉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的患者进行传统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由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麻醉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舒适护理,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效果的观察。结果采取舒适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在手术的过程中舒适度,满意度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主动配合麻醉的程度比对照组患者高,患者生理在及心理上的改善相对于对照组有明显的效果。结论对椎管内麻醉手术的病人实施舒适护理,能够对患者减轻痛苦,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患者麻醉的主动配合程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在手术室中的护理满意度,是一项值得在椎管内麻醉手术中进行推广和应用的护理模式。

  • 标签: 舒适护理 椎管内麻醉 手术患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主要探析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放射影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旨在为临床有效诊断提供相关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并治疗的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共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根据入院的编号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实验组,两组各为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X线检查,实验组患者给予放射影像技术(螺旋CT扫描)诊断。对两组患者异物检出的情况与异物征象诊断的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实验组异物的检出率为100%,对照组异物的检出率为82%,实验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性具有统计学的意义;此外,在异物征象的观察中得出,由螺旋CT检查后患儿异物征象(肺炎、肺气肿、支气管阻塞以及纵隔位置改变)的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的检查,P<0.05,组间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诊断中,螺旋CT扫描的检查准确率较高,且诊断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X线检查;此外,螺旋CT检查还能将患者异物的大小、位置、形态与病变的情况准确判断出,值得在临床诊断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小儿支气管 螺旋CT 放射影像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毛细支气管炎后支气管哮喘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归纳和分析。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5年6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者,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引发支气管哮喘的因素进行分类归纳,在随访诊断的过程中了解患者是否有支气管哮喘。结果在对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随访过程中有33例患者出现了支气管哮喘,其发生率为42.25%,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下呼吸道感染、家族病史、患者年龄等。结论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多于患者病情程度、家族病史、下呼吸道感染等有关,需要格外关注。

  • 标签: 毛细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家族病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支气管镜在支气管哮喘误诊误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例支气管哮喘误诊误治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分析,探究其中支气管镜的实际应用。结果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发现患者的正确患病类型,有效的避免临床对支气管哮喘误诊误治。结论对于支气管哮喘的诊断需要严格的参照相关的诊断依据,不能单纯以喘息就判断为哮喘,对于支气管的激发试验为阴性的患者应当予以吸入激素治疗,同时配合进行随访,不能单纯以激素治疗有效诊断患者患有哮喘。临床应以支气管镜辅助检查诊断。

  • 标签: 支气管镜 支气管哮喘 误诊误治 作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一次性持续张力紧线与分次紧线术后不同时间点创面肉芽组织中面肉芽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含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及创面愈合时间等研究,寻找一次性持续张力紧线式愈合时间短于分次紧线式的理论基础。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案,60名受试者分为持续张力紧线组和分次紧线组。以两组患者术后创面不同时间点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含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及创面愈合时间作为观察指标。结果两组不同时间点的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含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及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张力紧线组比分次紧线组治疗高位肛瘘创面愈合快,与其通过显著增加创面b-FGF水平,从而促进创面胶原的合成和上皮的生长,增加VEGF合成和释放,促进创面血管形成以修复创面有关,为今后一次性持续张力紧线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 标签: 持续张力紧线术 高位肛瘘 创面修复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七氟烷吸入联合丙泊酚-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应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行气管异物取出患儿11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5例采用七氟烷吸入联合丙泊酚-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对照组55例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观察手术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儿插气管镜后插气管镜后和清醒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均有所下降,P<0.05。观察组患儿中呛咳、屏气,术后恶心呕吐、躁动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出入镜次数、手术时间以及麻醉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氟烷吸入联合丙泊酚-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应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效果显著,且安全有效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研究。

  • 标签: 气管异物 芬太尼 丙泊酚 七氟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食道支架中应用知信行的护理干预价值。方法资料选取2013年8月-2017年8月行食道支架植入治疗的30例患者,依据护理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14例)行常规护理,实验组(16例)行知信行模式护理干预,比对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自我概念(20.63±9.51)分、自我护理能力(23.65±4.65)分等分值均更优,且躯体功能(54.23±13.02)分、认知功能(55.39±8.13)分等分值均更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知信行模式护理干预应用于行食道支架植入患者中可取得满意效果,可被推广。

  • 标签: 食道支架 知信行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冠状动脉心内支架植入术后的护理。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2017年进行冠状动脉心内支架植入手术的患者5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对这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检测并预防相应的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47.3±1.7)d,在手术后共有5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都经过了有效地治疗。结论采用有效的护理模式对进行了冠状动脉心内支架植入手术的患者进行干预,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并及时发现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及应用。

  • 标签: 冠状动脉 心内支架植入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铸造支架活动义齿治疗牙列缺失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42例牙列缺失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1例。采用铸造支架塑料义齿治疗对照组,采用铸造支架活动义齿治疗研究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满意度。结果治疗前,两组各相关指标,如牙周袋深度、出血指数以及菌斑指数等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各相关指标改善显著,且与对照组及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满意度为95.23%(20/21),明显好于对照组76.19%(16/21),且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铸造支架活动义齿治疗牙列缺失的效果非常显著,且能明显降低牙周袋深度、出血指数以及菌斑指数,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因此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牙列缺失 铸造支架活动义齿 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并分析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护理当中应用的价值。方法本研究所选择的研究对象均来自我院在2014年10月—2016年12月接收并治疗的108例肿瘤患者,将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4例。对照组患者选择传统的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选择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方法进行干预,干预三个月以后比较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病情的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而且低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患者的家属对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服务具有较高的满意度,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进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时候,有效的护理方法对肿瘤患者的护理效果起到良好的指引,可以使患者的护理更加的细致,周全的照顾患者,能更好的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适合在肿瘤患者临床护理当中应用。

  • 标签: 外周静脉 中心静脉导管 肿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传统洗胃管置入和导丝引导下的洗胃管置入方式对农药中毒患者洗胃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3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农药中毒需洗胃治疗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经口置入洗胃管。观察组采用自制导丝引导法置入洗胃管,对两组患者洗胃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洗胃时间为19.5±4.6min,较对照组22.8±3.9min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较对照组23.33%显著降低(P<0.05)。结论与传统洗胃管置入相比,自制导丝引导下的洗胃管置入方式可有效缩短洗胃时间,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农药中毒 洗胃 胃管置入 导丝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在椎管内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共选择84例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本院进行椎管内麻醉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1.0~1.5)mg·kg-1的异丙酚负荷量,当泵注10min后,维持(2~3)mg·kg-1·h-1。给予观察组患者右美托咪定治疗方法。结果VAS评分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T0时,两组患者的Ramsay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T1、T2、T3时点观察组患者的Ramsay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椎管内麻醉治疗中应用右美托咪定治疗方法,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提升镇静效果。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椎管 麻醉 疼痛 镇静
  • 简介:摘要对我院收治的一例患有副神经节瘤的患者进行分析,副神经节瘤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诊断中的误诊率较高,目前手术切除肿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多数患者预后较好,对肿瘤复发患者可行手术、放化疗联合治疗。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副神经节瘤 病例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舒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辅助椎管内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取我院收治的80例需在椎管麻醉下行开腹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芬太尼与复合咪唑进行辅助麻醉,而研究组采用舒芬太尼与复合咪唑进行辅助麻醉,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麻醉之前两组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与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麻醉之后,研究组的血压与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完全遗忘与部分遗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辅助椎管内麻醉的镇痛效果与顺行性遗忘作用效果较好。

  • 标签: 舒芬太尼 咪唑安定 椎管内麻醉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共有30例患者参与到此次研究,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都为15人,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的患者不仅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还采用尿激酶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都好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进行急性心肌梗塞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尿激酶溶栓进行治疗,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心血管内科 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