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4 个结果
  • 简介:<正>在有限的篇幅内全面探讨美国现代文学界扛鼎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和威廉姆·C·威廉姆,并非易事。由此,本文着重比较两位诗人艺术成就的一个侧面:他们是如何通过丰富的诗歌想象力寻求自我,认识人生,并探索自我意识和宇宙自然的关系。罗伯特·弗罗斯特和威廉姆·C·威廉姆均为当代美国诗坛上享有盛誉的诗人,他们在各自的诗歌创作中深刻地探讨了人性,现实本质以及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对罗伯特·弗罗斯特来说,诗歌不啻是“一种生活方式”。

  • 标签: 弗罗斯特 诗歌形式 罗伯特·弗罗斯特 浪漫主义 人与自然 诗歌想象
  • 简介:本文探讨中国文化对田纳西·威廉剧作《鬣蜥之夜》中韩娜·基尔科的影响。在剧中,玛克馨·福克和韩娜代表两种不同的世界。玛克馨代表物质世界,而韩娜则代表精神世界。在“争夺”剧中男主角鞝侬的过程中,玛克馨想得到物质生活中的鞝侬,而韩娜则想帮助鞝侬脱离精神折磨之苦海。在剧中,威廉从三个方面把韩娜描述为鞝侬灵魂的拯救者:韩娜具有圣贤的形象,稳重而高雅的风格及善良和同情的心。韩娜从四个方面来帮助鞝侬摆脱精神折磨,而且她帮助鞝侬的方法也充分证明她的确是受了中国文化,尤其是道教哲学的影响。她以自身在中国旅行中获取的经验及道教哲学理念,帮助鞝侬忍受精神痛苦,虚其心,冷静地认识外在世界,勇敢地和精神恶魔搏斗,最终能够面对艰难的生活。她的所作所为不但是剧中道教主题重要的有机组成元素,而且是全剧架构的基础,进而形成了全剧发展的主线。

  • 标签: 韩娜·基尔科斯 田纳西·威廉斯 《鬣蜥之夜》 道教哲学影响
  • 简介:君特·格拉的小说《铁皮鼓》以一定的现代主义艺术形式反映现实主义主题,塑造了当代德国文学中一个独一无二的小侏儒形象,以其"底层视角"回顾和反思历史,观察和揭示当前问题.格拉在空虚庸常的小市民日常生活和精神状态中思索了法西斯主义产生的根源问题,并对战后联邦德国的社会发展趋势表示了忧虑.

  • 标签: 君特·格拉斯 《铁皮鼓》 小说 当代 德国文学 空虚
  • 简介:格雷厄姆·维夫特是当代英国文坛上一位对文学创作有着独到感悟和见解的小说家。他通过对小说人物命运的考察,思考关于历史、生命、爱情、婚姻、死亡等方面的问题,并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当代英国社会的人生百态和时代风貌。其复杂的叙述方式涉及到个人经历与历史事件之间的种种关系,揭示了小说通过想象和虚构表现人类生活经验的本质。他的小说几乎都是英国特定历史时期政治、文化面貌的写照。这里文本与历史语境相互交织、密切结合共同建构了一种独特的历史意识。

  • 标签: 斯维夫特 编史元小说 文本 意识
  • 简介: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理查德·舒特曼,以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反思并重新定义了哲学、艺术和审美,并将它们同身体联系在一起,最终建构了身体美学这一学科。身体美学包含三个分支:分析的身体美学、实用的身体美学和实践的身体美学,尤其注重实践部分。此外,本文还分析了舒特曼的身体美学对中国美学研究的启示。

  • 标签: 舒斯特曼 实用主义美学 身体美学 中国古典身体美学
  • 简介:<正>一英国十九世纪女作家当中,在我国译作较早,评论较多的是勃朗特姐妹,其次是乔治·艾略特,盖凯尔夫人则久居“二流”地位。七十年代末开始了盏凯尔夫人的“新时期”,《玛丽·巴顿》、《北与南》、《露丝》等几部描写城市工业题材、以批判现实主义精神见长的作品中译本相继问世,让人们领略了这位女作家的才华和创造,充分认识到这

  • 标签: 西尔维亚 乔治·艾略特 女作家 人性弱点 勃朗特姐妹 夏洛蒂·勃朗特
  • 简介:InStacyAlaimo'slatestfull-lengthstudy,Exposed:EnvironmentalPoliticsandPleasuresinPosthumanTimes,Alaimocontinuesherinterestsinecofeminismandmaterialecocriticismandexpandsthattoincludeposthumanism.TheauthorofanearlyimportantecofeministstudyentitledUndomesticatedGrounds(2000)(inwhichshereappraisedtheideologicaltiesbetweenwomenandtheso-callednaturalworldthatwerebeingdenigratedbyotherpoststructuralistthinkers),Alaimocatapultedtobecomeamajorforceinecocriticismandtheenvironmentalhumanitiesatlargewithhertermtranscorporeality.Nowakeywordinecocriticism,trans-corporealityfirstgainedwidespreadattentioninAlaimoandSusanHekman'seditedanthology,MaterialFeminisms(2008)andAlaimo'smonographBodilyNatures(2010).

  • 标签: Stacy Alaimo's latest FULL-LENGTH STUDY
  • 简介:作为“英国后现代小说的领军人物”,艾米使用了一些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的“后现代招式”。本文试图探讨艾米如何通过独家拥有的“颠倒”或“倒置”手法来玩弄颠覆性的后现代游戏。第一,通过“角色倒置”,艾米以戏谑与反讽的方式解构了性身份中的中心与边缘、自我与他者的二元对立关系;第二,通过“时间倒流”,他游戏式地颠覆了现代主义的时间观、意义观、审美观与道德观。

  • 标签: 后现代招式 角色倒置 时间倒流 马丁·艾米斯 审美观 道德观
  • 简介:当人大出版社要我为蒂格利茨的《经济学》最新中文版写个简要书评的时候,我便在电话中欣然接受了这一富有挑战性的写作任务。这并非为了某些特殊的奢求,也绝非为了要与这位名声显赫的诺奖经济学家沾上点边,只是为了图报数年前阅读氏第一版《经济学》时的那种淋漓尽致的快感。这些年来,很难再读到当时读书时的那种自我陶醉的意境了。因此,此时的图味变成无穷的激扬。

  • 标签: 《经济学》 斯蒂格利茨 经济学家 写作任务 中文版 出版社
  • 简介:凯瑟琳·曼菲尔德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其风格鲜明、匠心独具的创作手法使她被公认为杰出的现代短篇小说大师。《布里尔小姐》作为曼菲尔德代表作之一,因其出色的现代主义特色而受到评论家们的青睐。本文将以文体学家利奇(Leech)以及肖特(Short)的理论为基础,拟对《布里尔小姐》中的模糊语做全面的分析,阐述其如何彰显布里尔小姐真实的内心世界,并赋予曼菲尔德短篇小说独特魅力,达到了形式与内容合一,形式为表达主题而服务的目的。

  • 标签: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 布里尔小姐 模糊语
  • 简介:列维纳发现了'无限的他者',德里达说:'列维纳的思想能够使我们发抖.'虽然他对这让人发抖的理论做了某种程度的解构,但其整体震撼力仍不减当初.在全球化日甚一日的今天,对于其中所隐含的同一和霸权它仍是一枚重磅炸弹.至少,我认为,现代性对话理论终将被它从基础上颠覆:对话的基础将不是'心同理同',不是'交往理性',因而对话也就不应是为了'共识'、'沟通'、'一致性',而是'面对面',让他者仍然是他者,差异仍然保持其差异.

  • 标签: 列维纳斯 胡塞尔 无限的他者 外在性 面对面 欲望
  • 简介:安妮·塞克顿虽然被划分在“自白派”诗人之列,但她的诗却富蕴强烈的反权威、反中心的解构思想,她试图以独有的视角来观察和再现一个“非中心化”人类社会中的包容性和不确定性,以巨大的勇气把矛头直指人类社会思想结构中两个既有的权力中心——父权和神权,用尖锐的诗性语言不断冲击现有僵化结构的中心地带,意在将其逐一消解。她的作品在去中心化的同时,带着后现代人文信仰,试图重构一个独立、平等、平面化的人类社会景观。

  • 标签: 塞克斯顿 后现代 去中心化 重构
  • 简介:  理查德·鲍尔(RichardPowers)获得2006年的美国国家图书奖小说奖是众望所归.我到美国访学伊始,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见到的人都说他是个天才,小说里写进去很多科学知识,而且涉及最前沿的学科研究领域.还有人说他的写作习惯很特殊,是躺在床上,对着天花板写作.……

  • 标签: 之间微妙 入世之间 出世入世
  • 简介:2002年1月20日至2月3日期间,由纽约"妇女企划与制作中心"和"剧作家视界"联合推出的戏剧在纽约百老汇首轮上演,将麦卡勒这位曾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红极一时的美国"神童"女作家重新推上了历史舞台.①该剧由美国当代著名女同性恋作家萨拉·舒尔曼创作,以麦卡勒坎坷人生中的一些主要事件和社会关系为线索,同时穿插其作品中的若干场景和对白以表现作家的创作过程和艺术观,有效地达到了人物现实生活及其艺术世界两者有机结合的戏剧效果.

  • 标签: 卡森·麦卡勒斯 20世纪四十年代 小说 文学研究 美国
  • 简介:从古希腊悲剧叙事的层面来看,“卡塔西”是一种平衡协调怜悯和恐惧的基本尺度;从古希腊喜剧叙事的层面来看,“卡塔西”是一种平衡协调愉悦和笑声的重要砝码。基于此,本文认为,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卡塔西”是一种“平衡协调”的叙事伦理批评原则。它体现了古希腊人对文学与社会、审美与功用、创造与批评等方面的辩证理解,也是对古希腊叙事艺术的一种重新阐释。

  • 标签: 卡塔西斯 亚里士多德 平衡协调 叙事伦理批评
  • 简介:本文从“文化”概念的基本内涵出发,探究歌德小说《威廉·麦特的漫游时代》中“漫游”和“迁移”对于小说的文本结构意义,透视其社会文化功能,挖掘老年歌德在社会转型时期以文学方式对人的生活和生产方式转变的必要性所进行的思考,探寻这些思考的基本脉络以及蕴藏其中的文化观和价值观。分析表明,在以“漫游”和“迁徙”为主导的文化思考中,歌德追求的不是二元对立,而是以“断念”为基础的互补和综合;展现的不是唯一性,而是多样性。他在指出新时代带来的危机的同时,尝试建构机遇和可能,并用独特的艺术形式,勾画出了一个文学乌托邦。

  • 标签: 歌德 《威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 漫游 迁移 断念
  • 简介:希利·米勒是世界知名的美国文学批评家和理论家,是改革开放以来最早来到中国讲学并且对中国人文学界产生重大影响的西方学者之一。他先后访问中国达十五次之多,在中国高校和研究机构陆续作了三十多场讲座。近几年,他从这些讲座中精选了十五篇,修订整理汇编成一部新书:《天真的海外来客——米勒中国演讲集》。新书既有宏观的视野,又有微观的分析,多元的视角涉及英语文学、比较文学、世界文学、文学理论和文化研究等领域,探讨了全球化、新兴技术、媒体对文学和理论的冲击和影响,以及人文学科如何应对这些冲击的策略,其中多篇与中国学界直接相关。因此,较为详细地介绍该书各章的内容,对全书的特点和价值进行述评,并尝试性地对阅读该书提出建议和推介,可以系统深入地理解米勒教授的学术思想,获得全球化语境下文艺理论和文学研究的最新动态。

  • 标签: 米勒 英美文学 文艺理论 文化研究 全球化 新兴技术
  • 简介:君特·格拉的长篇小说与德国浪漫童话传统之间的传承关系显而易见.这不仅表现在其叙事结构和对'奇妙'原则的运用上,而且也表现在作者借助童话构建'更为准确的''另一种真实'的艺术理念上.但格拉的'另一种真实'并不是德国浪漫诗人所追求的超验的、精神化了的真实,而是对人类历史切实而具批判性的关注.童话构建的历史从根本上区别于迄今为止男人创造和书写的僵化的历史,它所展示的是一代又一代厨娘口头流传下来的、因此是动态的、充满活力的历史.

  • 标签: 长篇小说 《比目鱼》 君特·格拉斯 德国 童话风格
  • 简介:格拉《母老鼠》问世伊始即遭德国文坛挞伐.本文拟从后现代主义创作特点出发,论此书受责原因.涉及问题有作品复杂的互文性,启蒙辩证法和政论,体裁的交错与叙事方式的混杂,对自然时序的解构和语言的游戏性等.

  • 标签: 格拉斯 后现代主义文学 文坛 互文性 叙事方式 启蒙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