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歌德是德国古典文学最主要的代表,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一生经历了德国文学史上狂飙突进运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三个阶段,是德国历史上少有的长寿作家。歌德在世界文学史上的显赫地位无须多言,除了马克思、恩格斯都特别喜欢他的著作外,列宁在流放时携带的仅有的两部文学作品中,就有一部是《浮士德》。哲学家谢林说:“歌德活着的时候,德国就不是孤苦伶仃的、不是一贫如洗的,尽管它虚弱、破碎,它精神上依然是伟大的、富有的和坚强的。”作为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歌德在他的一系列作品中呼唤自由,歌颂反抗。《少年维特之烦恼》发表后,立即轰动了全德和全欧,它表现了觉醒的市民阶级知识分子在当时封建社会环境里的精神苦闷。小说对封建道德、等级观念的激烈反抗以及对个性解放、发展“天才”的强烈要求,喊出了当时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的内心呼声,因此进步人士对之欢呼喝彩。这部书信体小说使多少人爱不释手,就连一生戎马倥偬的拿破仑也随身携带,先后读过七遍。恩格斯说它绝不是“一部平凡感伤的爱情小说”,而是“建立了一个最伟大的批判的功绩”。歌德为人类文明留下了丰富的遗产,除了不朽的文学作品外,他在美学、哲学、历史以及地理学、生物学、物理学和...

  • 标签:
  • 简介:1一九九九年是德国大文豪歌德诞生二百五十年的“整日子”,德国是不消说了,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纪念活动,我们中国也搞了相当规模的纪念活动,歌德作品的若干中译本也隆重再版。我想问一声:是哪位中国翻译家,率先将Goethe译为“歌德”的?为什么不采用“哥德”或“戈德”的译法?我们都知道,西欧有一种古典建筑,我们通译为“哥特式建筑”,而不是“歌德式建筑”,其实那发音很接近。

  • 标签: 散文 随笔 当代
  • 简介:瑞典以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为天然边界与挪威相邻。我是从斯德哥尔摩乘车先到挪威的奥斯陆,然后,又从奥斯陆返回到瑞典的哥德堡。在崇山峻岭和丘陵平原中乘车奔驰,两个国家来回跑,但进出很方便,没有繁琐的进出关手续。汽车就像在国内地区之间行驶一样,没有人来检查,甚至比国内还方便,也不用交高速公路费。

  • 标签: 歌德 斯堪的纳维亚 斯德哥尔摩 高速公路 奥斯陆 挪威
  • 简介:作家莫言去年在德国法兰克福的一个论坛上,发表了题为《优秀的文学没有国界》的演讲(载《上海文学》20lO年第3期)。在演讲快要结束时,莫言"有针对性地提到了一个流传的故事"。这里引号内的话出自陈思和先生的一篇文章《对新世界十年文学的一点理解》(载《文艺争鸣》2010年第4期),看来陈思和很欣赏莫言提及的这个故事,并以自己的理解予以生发(以下凡引用二人的话,均见这两篇文章)。这个故事莫言是这样讲的,"有一次,歌德

  • 标签: 贝多芬 作家 陈思和 歌德 知识分子 莫言
  • 简介:歌德是举世闻名的诗人和作家,其杰出代表作《浮士德》《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世界文坛璀璨的明珠。一次偶然的机会,歌德发现儿子在自己的笔记本里摘引了别人写的一段小诗:“人生,在这里有两分半钟的时间,一分钟微笑,一分钟叹息,半分钟爱,因为在爱的这半分时间内死去了。”

  • 标签: 时间教育 歌德 《少年维特之烦恼》 《浮士德》 代表作 笔记本
  • 简介:<正>歌德(Goethe,JohannWolfgangvon.1749.8.28~1832.3.22)德国作家,公认的世界文学巨人之一,也许是最后一个试图多方面掌握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品格的欧洲人:批评家,刊物编辑,画家,剧院经理,政治家,教育家,自然科学家。

  • 标签: 《浮士德》 沃尔夫 莎士比亚 意大利 古典主义 韦茨拉尔
  • 简介: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rWolfgangvonGoethe)(1749—1832)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戏剧家、诗人,小说家、思想家,除此之外,他还在文艺理论、哲学、历史学、科学研究及造型设计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 标签: 艺术世界 歌德 19世纪初 18世纪 文艺理论 造型设计
  • 简介:歌德曾从中国诗歌《百美新泳》及《诗歌》里选择了一些诗歌,这些译诗不仅有着明显的中国诗歌影响,而且是一种再创作,有着鲜明的歌德诗歌的艺术特点,在德丈诗里也是极好的诗歌。

  • 标签: 《诗歌》 中国诗歌 歌德 艺术特点 再创作
  • 简介:1974年法国学者杜哈尔德的(DuHalde:Descriptiongeographigue,chronigue,politiqueetphysiguedeI'empiredelaChineetlaTartarieChinoise.LaHapy1736.译成中文为:《中华帝国及中国鞑靼之地理、历史、纪年、政治及物产记述》)以德文出版使德国读者,第一次接触到了中国纯文学作品。

  • 标签: 中国戏剧 歌德 中华帝国 文学作品
  • 简介:《少年维特的烦恼》是德国诗人歌德的主要作品之一。歌德由于这部作品而名噪全欧,开始确立自己在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这是歌德以自己的经历为基础,再综合了他所听到的一些事情而写成的一部书信体小说。1772年5月,歌德刚从斯特拉斯堡大学法律系毕业回家不久,在一次舞会上,他认识了当地法官的女

  • 标签: 维特 书信体小说 世界文学史 德国文学 法律系 绿蒂
  • 简介:两次世界大战的始作俑者都是德国,国际间一度谈“德”色变.然而短短几十年,德国不但以崭新的姿态重归国际舞台,还赢得世人普遍的好感与尊敬.支撑起德国外交政策的三个支柱中,除传统的安全、经济政策外,对外文化政策对德国国际形象的重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德国对外文化政策的主要执行机构-歌德学院的发展可以让人管中窥豹地了解德国对外文化政策的演变,同时也可以启发我国的对外文化交流机构.

  • 标签: 学院 歌德 两次世界大战 文化政策 对外文化交流 国际舞台
  • 简介:歌德声称自己没有正式学习过法语,这是个谎言。歌德的谎言源于法国人对其法语的指责。表面上歌德承认自己的法语不够好,法语的难点是法语语法,其实歌德的内心并不真正认同他法语不好的说法,也许歌德想告诉我们的是,法国人对他的法语太苛责了。

  • 标签: 歌德 法语 谎言 自由
  • 简介:歌德的艺术史思想1786年的德国艺术科学的思想状况大致是这样的:出自有才智的作者之手的出色的绘画描述和对伟大的艺术家的卓越的性格刻画,创造性地预感到历史的更加深刻的相互联系,用敏锐的目光观察创作技巧.但是,从温克尔曼以来的所有这些画家、诗人、学者和艺术业余爱好者,只能创造出一种业余性质的科学.

  • 标签: 艺术科学 德国 歌德 业余爱好者 性格刻画 思想状况
  • 简介:歌德的《浮士德》从开始到完成历时近60年。《浮士德》对于歌德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忠实记录了歌德的精神追求;另一方面,创作《浮士德》又一次次将歌德从精神危机中拯救出来。它是歌德一生智慧的总结,又成就了歌德这位伟大诗人。

  • 标签: 歌德 《浮士德》 精神危机 诗剧 德国
  • 简介:十八世纪下半叶德国仍处于封建统治时期。国内由三十多个君主国组成日尔曼同盟。这些封建小公国闭塞落后、等级森严,贵族阶级专横暴虐,宗教僧侣横行,门阀制度猖撅。在一些激进的文艺青年中,兴起要求冲破封建藩篱、反对腐朽宗教道德的“狂飚突进’踅动。年轻的歌德是这一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并写出著名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向旧社会提出公开挑战。

  • 标签: 《少年维特之烦恼》 歌德 封建统治 宗教道德 积极参加者 十八世纪
  • 简介:摘要性格决定命运,心态决定性格。本文主要从悲剧性格的角度分析维特形象一个悲观消极的青年,有着深沉细腻的情感,也是一个有真正观察力的年轻人,却由于抑郁的性格陷入了迷茫的梦幻中不能自拔,在沉思冥想中慢慢毁灭自己,直到最后被不幸的激情,特别是被一种无止境的爱情所粉碎,用一颗弹丸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 标签: 性格 悲观 沉郁 维特
  • 简介:歌德通过具体的创作生涯,深深地体会到要建设德国的文学,就必须向其他民族的文学学习,这既包括古希腊的,也包括英国和法国的文学,这就意味着德国"民族文学"的建设从一开始就是面向世界的。为此,任何执著于"民族文学"的思路,只要有低估别国文学的倾向,都是他所不能熟视目睹的,并由此提出了"世界文学"的构想。"世界文学"的构想,首先就是要超越单纯"民族文学"的狭隘提法。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歌德来说这一构想总要由具体的作家切实贯彻,由作家通过自己的阅读和鉴赏而赏识别国的有文学价值的作品,这就意味着"世界文学"的构想是实践性的而非理论性。同时,这种赏识总是有标准的,歌德也有他自己的标准。

  • 标签: 歌德 民族文学 世界文学
  • 简介:<正>一、诗与自然对于诗与自然这个题目,中外文论都有过许多精采的论述。然而,中外文学作品的不同风貌和美学传统的差异,使得这些论述在精采之余又各呈异趣。钱钟书先生指出过。在中国诗里算得“浪漫”的,比起西洋诗来仍然是古典的;在中国诗里算得坦率的,比起西洋诗来仍然是含蓄的。西方文论中也更多是粗线条勾勒的大轮廓,种种高瞻

  • 标签: 中国诗 中国古典诗歌 文心雕龙 文学作品 现实生活 粗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