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8 个结果
  • 简介:<正>列宁指出:“马克思哲学是完备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认识工具给了人类。”(《列宁选集》第2卷第443页)然而,人类要真切地达到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观察、识判、解决一切现实难题理性工具这样一种意识境界,尚须要作多重现实努力。

  • 标签: 主体意识 功用 意识境界 思维方式 相互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
  • 简介:“象”是张载哲学体系中重要概念,有物象心象两层涵义。物象表示“气”形下显现形式,为感官对象,不仅包括有形,还包括无形之象。心象表示“气”在意识中显现形式,为思维对象,包括意识内容中虚、理等形上概念。物象与心象作为同一物“气”两种不同显现方式,都是“气”之“象”,从而统一了形下与形上,是理解张载“气”论哲学体系关键枢纽,具有深刻理论意义。

  • 标签: 张载 物象 心象
  • 简介:哲学决定论是“规律决定论”,历史决定论从不否认主观能动性作用。历史决定论历史是人实践活动历史,这种历史是与自然辩证统一。历史决定论在承认客观存在历史规律基础上,又对规律作辩证全面理解,在着重历史规律前提下,又重视人主观能动性发挥。

  • 标签: 历史决定论 因果决定论 意志自由 因果规律 历史规律 历史非决定论
  • 简介:随着德性伦理学复兴,友谊问题重新得到哲学家重视。当代学术界对友谊讨论深受亚里士多德"世俗友谊"影响,阿奎那在亚里士多德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仁爱友谊",成为扬弃亚里士多德式世俗友谊一般友谊。仁爱友谊具有超越时代价值意义,为全人类所向往。由于两种友谊观在理论思想背景方面的巨大差异,世俗友谊似乎阻碍"仁爱友谊"成为一般友谊。然而,以仁爱诠释友谊做法并不是对亚里士多德世俗友谊观简单否定,它能包容并完善世俗友谊主要特质。而且,由于仁爱友谊能处理好"爱朋友"与"爱其价值"之间关系,从而对当代探讨友谊问题具有不容忽视价值。

  • 标签: 友谊 仁爱 阿奎那 亚里士多德
  • 简介:在马克思文本翻译过程中,本土化政治议题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视域。从传入之初,马克思思想就作为一种陌生化思维冲击着中国旧有的语言体系,与其他国外思潮共同构成了近代思想启蒙基础。同时,翻译也是多种差异性共存场域,其中既包括本土文化与陌生文化相互冲撞,又包括多种话语方式权力争夺。最后,面对马克思充满激情与卓越文采原文,翻译不仅需要忠实原文意图,更需要保持原文风格,作为一种政治修辞学,翻译其实是一种面对读者再创作过程。

  • 标签: 翻译 政治性 本土文化 陌生文化 不确定性
  • 简介:胡锦涛同志在党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核心。这个思想实际上就是要从社会发展理论角度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可以说,“以人为本”就是“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具体化。这个新理解对于我们在现实历史条件下把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落到实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注意是,十七大报告中对于“以人为本”思想进行了全面的、概括性说明。这个说明,

  • 标签: 以人为本 大报 马克思主义哲学 学习 全面发展 人的自由
  • 简介:本文在勾勒出自Schleiermacher、RudolfOtto到JohnHick对宗教性探究发展线索基础上,揭示了这一宗教性现象学进路时代精神与理论预设,并进而检讨了其中理路上缺憾以及可能出路.

  • 标签: 宗教性 宗教现象学 一与多
  • 简介:在布罗代尔历史视野中,“资本主义”根本特性是垄断性,它是与“市场经济”不可混淆领域。它利用对市场垄断同时又反对市场,因而使“自由市场”成为神话并常常幻灭。在历史上现实中存在着种种垄断。其中,最根深蒂固是:大商人对某种大销量商品垄断、硬通货对软通货垄断、经济世界中心区对半边缘区边缘区垄断。这些垄断总使“自由市场”无奈地失效。

  • 标签: 布罗代尔 自由市场 资本主义
  • 简介:李达选择了“专做理论研究与传播”马克思主义者角色,在中国孜孜不倦且卓有成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这一工作极大地影响着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说体系建构学术特色形成。

  • 标签: 李达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
  • 简介:<正>一新时期改革开放,要求领导者从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转变。领导者不仅要依靠长期实践中积累智慧经验,依靠集体智慧来决策,而且要依靠各行各业专家,各种专门决策研究班子,依靠各种知识信息,运用新理论方法,才能作出正确无误决策。

  • 标签: 改革实践 领导者 决策转变 经验决策 科学决策 提高经济效益
  • 简介:该文通过对休谟“想象”概念含义、特征功能等三个方面的分析,论述了他想象学说内在张力及其深刻意图——对长期以来极力贬低想象西方理性主义提出尖锐批判。

  • 标签: 休谟 想象 内在张力 怀疑主义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正义观是一种“批判正义”。这种“批判正义”大致包括以下三个主要方面的内容:一,批判蒲鲁东(主义)、杜林等人“永恒正义”理念,确立正义理解生产方式基础;二,批判资产阶级抽象人权理念,确立人权范畴“过渡正义”性质;三,批判资本主义现实私有制度结构非正义制度安排,确立未来正义社会根本实现原则——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他们目的是要摒弃资本主义财产关系下狭隘、片面的正义观念,确立一个每个人得以自由发展全面解放自身与个性发展正义社会。对于中国和谐社会构建而言,马克思恩格斯“批判正义”理念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 标签: 批判正义 人权 自由 解放
  • 简介:<正>评价,是主体以实践目的为基点,以自身需要系统为基础,衡量客体意义认识活动。评价涵盖人类生活、人类认识。人们无时无刻不在被评价着——被他人、被自我;同时也无时无刻不在评价着——对他人对自我、对自然对社会。人们并不是弄清了评价内在机制才开始评价。但弄清了评价内在机制,无疑将有益于减少评价盲目性,增强其自觉性,有

  • 标签: 评价活动 评价参照系统 评价对象 评价合理性 评价者 评价客体
  • 简介:康德把道德任务规定为对无条件寻求。无条件内涵中包含了无条件命令式,即定言命令。定言命令要求道德哲学进入形而上学领域而且要求理性自我立法能力,即自律。由于自律自由是交互性概念,所以不能从自由中推论出道德律。于是康德在第二批判中转向对理性事实诉求。理性事实是个颇多微词提法,就海德格尔观点看,它本身存在方式恰恰是没有充分给出。而且它并不是不可追溯,它根源于社会存在。

  • 标签: 康德 理性事实 自由 道德
  • 简介:孔子面对春秋乱世而提出“正名”政治主张,却被现代学人在平等理念观照下,以一种对等性衡量定格了这一思想所具备现代性意义。在这一意识背景下,“正名”内容被置换为现代性权责观念,使得这一思想在现代运用过程中发生功能化误操作。“正名”思想基于一种等级人格塑造,包含了古典精神高贵意蕴,却又区分于柏拉图“高贵谎言”。

  • 标签: 孔子 正名 高贵 功能化
  • 简介:尼采很多言词都容易被误解,尤其他笔下创造、自由、上帝死了这些启蒙话语;其实,这些话语在尼采思想整体中有特殊含义。尼采对这些话语使用,是一种挪用;通过将其作为自己修辞面具,尼采一方面隐微地表达了自己思想,同时也表达了对现代启蒙知识人特定态度。

  • 标签: 尼采 启蒙话语 修辞面具 挪用 隐微术
  • 简介:<正>一个人能力发挥离不开群众支持帮助,一个单位发展与广大员工凝聚力、向心力息息相关。当前,不少单位常有干群关系恶化现象出现。追根溯源,主要原因有:公仆意识淡化,个人主义膨胀,官僚主义滋长,地方主义泛滥,裙带关系盛行。因此,要在各单位建立一种互动式协作型和谐的人际关系,必须要求我们领导干部:与人为善,宽容大度,兼收并蓄,言纳百川,至精至诚。以此,把我们员工思想集中到我们共同事业上来。具体说要就要求我们领导干部要有“三心”修养,即爱心、宽容心、开拓心。

  • 标签: 领导干部 “三心” 领导者 创造性思维 宽容心 个人主义
  • 简介:<正>在开始讨论个性本质之前,有必要廓清几个相近或有关概念,这就是个性与人、个性与个人、个性与人性、个性与人本质。哲学研究个性特指人个性,确切地说是人类个性。如果把个性看成个体独特性,或者与他事物相区分差异性,恐怕可以说任何人和事物都会有这种“个性”。如,“一棵树

  • 标签: 人的本质 个性与人性 人的个性 个体人 属性集 个体个性
  • 简介:<正>哲学发展不能回避本体论问题。因为不管是谈论世界观问题还是认识论、历史观问题,总得有一个立论出发点基本前提,这就是所谓“本体论”问题。因此,我认为本体论争论出现展开,正是哲学上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研讨深化、开始触及实质一个表现。(一)讨论问题首先要明确概念。本体论(Ontology)这个词来自拉丁文,本义是关

  • 标签: 世界观 实践本体论 实践活动 几点思考 基本前提 物质本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