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反映出一个人各方面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会对人的一生产生巨大的影响。文章结合实际教学,就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进行了分析。

  • 标签: 日常生活 幼儿 行为习惯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园在进行户外区域游戏时,应该与日常生活教育进行有效的结合。户外区域游戏的设置要符合幼儿发展天性,促进幼儿的全面性发展。本文深入探讨幼儿园户外区域性游戏与日常生活教育的有效结合。

  • 标签: 幼儿园 户外 区域游戏 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住院高龄老年患者贫血、共病、生活能力、衰弱分布情况及相互关系。方法选取我院老年医学科住院的255例≥80岁的患者,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记录慢性疾病,并完善日常生活能力(ADL)及(临床衰弱量表)(CSF-09)评估,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叶酸、维生素B12、血清铁、铁蛋白、肌酐等)。分析贫血、日常生活能力受损、衰弱、共病的患病率,贫血类型特点。结果255例住院高龄老年患者中贫血174例,占总人数68.2%,其中轻度贫血90例(51.7%)、中度贫血77例(44.3%)、重度贫血7例(4.0%),正细胞性贫血143例(82.2%)。贫血原因中营养性贫血(即缺铁性贫血或巨幼细胞性贫血)65例(37.4%),慢性病贫血89例(51.1%),合并慢性肾脏病3-5期的贫血90例(51.7%),多因素贫血84例(48.3%)。男性、女性贫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龄组(80~89岁)与超高龄组(≥90岁)在血红蛋白水平、疾病数、疾病负担、共病指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与超高龄组在ADL方面平均秩和分别为118.19、156.68,衰弱方面平均秩和分别为118.12、156.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8039.5、8052.0,均P=0.000)。住院高龄老年患者不同贫血程度在ADL(H=20.5,P=0.000)、CSF-09(H=29.7,P=0.000)、疾病数(H=16.2,P=0.001)、疾病负担(H=20.7,P=0.000)、共病指数(H=12.6,P=0.006)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贫血、衰弱、共病在住院高龄老年人中患病率高,贫血预示了更严重的生活能力受损、疾病负担、衰弱程度,应重视高龄老年人的贫血、衰弱及慢性疾病的管理。

  • 标签: 贫血 高龄 共病 衰弱 生活能力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评估脑卒中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对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研究开展时间跨度范围为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择取研究样本为此时间内收治76例脑卒中患者,依据护理方案方案差异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脑卒中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对比分析两组各项指标。结果:对比两组护理后Barthel指数评分及FMA评分,研究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护理干预中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可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全面推广。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引导式教育对脑瘫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 80 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为样本,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40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观察组采取常规康复结合引导式教育疗法,通过两个月的康复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康复疗效。结果:两组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 DST 智力筛查评分、脑瘫患儿综合能力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有明显提高( P < 0.05 ),观察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 P < 0.05 )。结论:引导式教育可显著提高脑瘫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疗效显著,应用价值高。

  • 标签: 引导式教育 脑瘫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康复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探究针灸康复护理对脑梗死上肢瘫痪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方法 此次研究采取随机盲选法,将 2018 年 5 月至 2019 年 6 月我院收治的 82 例脑梗死患者划分为 2 组,各组平均为 41 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行针灸康复护理,对比 2 组患者的上肢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评分。 结果 对比统计结果发现,对照组护理后上肢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明显, 2 组数据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 P < 0.05 )。 结论 脑梗死患者实行针灸康复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恢复上肢功能,大大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在临床护理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 标签: 针灸康复护理 脑梗死上肢瘫痪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选取2013-2016年天津慢性低度炎症与健康(TCLSIH)队列人群为研究对象,探讨生活方式各因素与抑郁症状的关系,为开展生活方式干预和防治抑郁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对24 256名研究对象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抑郁症状、生活方式调查问卷以及体格检查。采用SAS 9.3软件,将SDS评分按总分<45和≥45分为无抑郁症状组和抑郁症状组,分析生活方式各因素与抑郁症状的关系。结果研究对象中SDS≥45分占16.59%。基线调查显示:与无抑郁症状组人群相比,抑郁症状组人群有较高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NLR)水平(P<0.01)、有较低的BMI、总能量摄入和身体活动量(P<0.000 1);并倾向于少吃植物性膳食模式、较多的食用动物性食物膳食模式及甜食和水果膳食模式(P<0.000 1)。抑郁症状组人群中吸烟者的比例较高、偶尔饮酒者比例较低(P<0.01);有较多的女性、独居者、文化程度低、家庭月总收入低;每日室外时间>5 h者比例较高;而管理人员、已婚者和喜欢与亲友来往者比例较低。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NLR、吸烟(OR=1.14,95%CI:1.03~1.26)、已戒酒状态、动物性食物膳食模式(OR=1.41,95%CI:1.35~1.46)、甜食和水果膳食模式(OR=1.17,95%CI:1.13~1.22)、睡眠时间>7.5 h/d、室外活动时长3~5 h/d、室外活动时长>5 h/d与抑郁症状呈正相关(P<0.05);而BMI(OR=0.98,95%CI:0.97~0.99)、文化程度(OR=0.76,95%CI:0.70~0.82)、管理人员、家庭月总收入(OR=0.63,95%CI:0.58~0.68)、总能量摄入、身体活动量(OR=0.86,95%CI:0.84~0.89)、已婚状态、喜欢与亲友来往与抑郁症状呈负相关(P<0.05)。结论生活方式各因素与抑郁症状密切相关,开展生活方式干预抑郁症将成为抑郁症防治的新途径。

  • 标签: 抑郁症状 生活方式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究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运用生活方式管理所起到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于 2018.08-2019.08 期间所接纳治疗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 20 例,所有患者的护理流程中均实行生活方式管理,对其最终护理管理效果作出数据统计和分析。 结果: 20 例患者经过护理后护理 总满意率为 95% ,且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比较高。 结论:在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护理工作中运用生活方式管理,能够充分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促进其护理满意度的提升,因此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生活方式 护理管理 肝豆状核变性 运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应用生活方式的护理进行干预,分析具体的效果。方法: 2018年 2月至 2019年 2月我院接收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中,选 120名进行研究,应用一般性的护理模式对实验 1组进行干预,在此基础上,为实验 2组加入优质生活护理模式的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两组相比,实验 2组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都是比较高的( P< 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加用生活护理方式的干预,可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价值大,值得应用。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生活方式 依从性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研究社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从我院 2018年至 2019年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中抽取 6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例各 30例。观察组接受社区康复治疗,对照组只接受药物常规治理,对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运动功能恢复状况( FMA)和日常活动能力 (MBI)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在运动功能评分,日常活动能力评分上均高于只服用药物治疗的患者。其中 P<0.05,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治疗中,社区康复治疗协助药物治疗能有效的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所以非常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社区康复治疗 脑卒中患者 活动能力恢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中国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受损情况,并探究身体素质与ADL之间的关系。方法数据来源为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全国追踪调查(CHARLS),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损率的差异,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身体素质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297例(6.6%)老年人存在基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损的情况,1 167例(26.0%)老年人存在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损的情况。BMI、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和活动能力都与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存在密切关系,而血压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不显著。结论身体素质与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受损情况存在相关关系,BMI值过高或过低、肌肉力量较差、平衡能力和活动能力不佳的老年人发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损的可能性高于身体素质较好的老年人。

  • 标签: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身体素质 中国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WHO提出的内在能力下降与老年人ADL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2019年3—12月在北京医院老年医学病房住院的196例老年人,采用内在能力下降评估工具和ADL量表调查老年人内在能力下降和ADL得分,分析影响老年人ADL的因素。结果196例老年人内在能力下降得分2.0(1.0,3.0)分,93.4%的老年人存在内在能力下降。不同基础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DL)的老年人的内在能力下降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9.605,P<0.01),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ADL)受损的老年人较未受损老年人内在能力下降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941,P<0.01)。Logistics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及内在能力下降是影响老年人BADL和IADL的主要因素。结论内在能力下降在老年人中普遍存在,内在能力与老年人ADL密切相关。

  • 标签: 老年人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内在能力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预见性护理对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7年 3月 ~2017年 6月我院收治的 72例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期间日常生活能力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 p<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老年痴呆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提升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可以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干预,老年痴呆症,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术后康复护理工作中应用系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 100例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护理干预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系统护理)与对照组(常规脑外伤护理)各 50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脑外伤临床神经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脑外伤临床神经功能评分与对照组对比均具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给予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术后系统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系统护理 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 术后康复护理 日常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