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8 个结果
  • 简介:一直以来,中国学界和司法实践中普遍接受和遵循《1992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船舶所有人责任专属制度,将船舶油污民事责任主体限定为船舶所有人。然而,船舶油污民事责任主体是否具有扩张,即是否可以及于船舶所有人以外的当事方却鲜有讨论。针对船舶油污民事责任主体的扩张,通过对国外立法、司法实践中相关案例及理论基础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中国目前船舶油污事故发生的实际情况及相关法律规定,可以认为扩张船舶油污民事责任主体在中国具有必要和可行

  • 标签: 船舶油污 责任专属 民事责任主体 扩张性
  • 简介:与西方国家诉讼诚信原则构建于辩论主义基础上不同,我国新民事诉讼法增设的诉讼诚信原则仅考虑了遏制恶意诉讼的现实需要。从狭义上解读与适用这一原则,不利于发挥其在事实发现、诉讼促进等方面的调整作用,阻碍了这一原则对民事诉讼整体的贡献。诉讼诚信原则在适用中必须处理好与具体条款和其他诉讼原则的关系,通过补充和个别化调整的途径,寻找适用的切入点。在适用方法上,直接方法用于对诉讼行为的判断,间接方法则通过宣示作用来强化对诉讼主体的心理约束,最终服务于诚信诉讼的建设。

  • 标签: 诉讼诚实信用 滥用诉讼权利 恶意诉讼 真实义务
  • 简介:如果从多样的视角来观察与思考,即将成为中国未来发展重大主题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充满着"一"与"多"之辩的议题。因而不仅需要坚持一种科学而辩证的认知态度,而且必须正视更具体的理论与实践层面挑战。所以,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从一开始就不是单向度的生态恢复或环境保护问题,而是一个更全面、协调与绿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未来追求的内在组成部分,这要求中华民族展现一种更高的政治、社会与生活智慧。

  • 标签: 生态文明建设 多样性 绿色发展 环境政治
  • 简介:交通事故认定有无行政可诉,一直存在争议。随着2004年《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出台,交通事故认定书仅作为证据接受审查,由此引发了对交通事故认定不可诉的热议。然而,作为证据被审查与作为具体行政行为被审查,无论在内容、程度还是举证责任上都存在差异。对交通事故认定之行政可诉的探讨,不能因交通事故认定书具备一定的证明力,就放弃从行为性质与行为特征方面还原交通事故认定在行政可诉性问题上的真实面貌。

  • 标签: 交通事故认定 行政确认 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可诉性
  • 简介:系统风险的防范是各国金融维稳的重点内容,对于系统风险的防范不仅要关注正规金融机构的活动,同时也应关注民间金融。民间金融创新及其产生的风险因素为系统风险的发生创造了条件,辨识这些风险因素并分析其如何导致系统风险,进而提出相应的法律对策防范系统风险的发生,对促进民间金融良好发展和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民间金融 系统性风险 法律规制 监管制度
  • 简介:我国的表现人物油画起步于20世纪初,当时以林风眠、关良等为代表的留学画家为这一绘画形式的兴起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在学习了西方绘画后提出的中西结合的艺术思想成为表现人物油画发展的内在动力源泉。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表现人物油画开始有了自己的发展模式,在各种西方艺术理念的综合影响之下,中国的表现油画走上了本土化、多元化的道路。21世纪以来,我国的表现人物油画有了新的突破,更加注重精神意识的传达。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中国当代表现人物油画具有丰富的写意特征,这一特征增强了绘画的表现力,也成为区别于西方油画的重要元素。

  • 标签: 中国 表现性人物油画 发展
  • 简介:审判管理经过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探索实践,90年代中后期开始正式登上司法改革的舞台。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三个五年改革纲要,都把建立符合审判工作特点和规律的审判管理机制作为一项重大改革任务,并已取得了显著成绩。

  • 标签: 审判管理 20世纪80年代 最高人民法院 司法改革 探索实践 90年代
  • 简介:在国际巨额融资实务中,多采用银团贷款或项目融资方式,借款人能否提供充足的担保是银行是否愿意放款的关键。浮动担保虽是一套十分适合于国际银团贷款或项目融资的担保机制,但有其先天局限性,须辅以消极保证条款、合同权利让与担保、直接协议及债权人合意等其他担保机制。尽管这些契约辅助担保机制对于银行而言的确可起到完善和补充法定担保的作用,但由于我国法律对此并未作明文规范,因而在我国可能仅有债权的相对效力而无物权的对世效力。故须研讨其实务运作的优劣利弊,以促进我国企业利用国际资金以及我国银行参与国际金融市场运作。

  • 标签: 消极保证条款 合同权利担保 直接协议 债权人合意
  • 简介: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收入”,这就是要广大群众广开财路,让更多的人成为中等收入者.但是我们既要正视财产收入对提高居民收入的正面作用,也要认识和防范其可能加剧贫富差距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因此,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收人,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遏制财产收入分配不公的趋势.

  • 标签: 多渠道 居民财产性收入 分配制度
  • 简介:应急预案是政府应急管理的必要手段之一,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基础.针对目前我国部分应急预案存在的缺陷,进行认真比对分析,找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提高应急预案的有效,加强政府应急管理,以使突发事件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以及不良影响降至最低,为小康社会全面建成提供有力保障.

  • 标签: 政府 突发事件 应急预案 有效性
  • 简介:社会危害与人身危险是对行为人予以处置的法律基础,社会危害属于行为的范畴,而人身危险属于行为人的范畴。社会危害是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决定因素,而人身危险是影响法官裁决结果的一个或然因素,与社会危害性相比,其只对量刑发生次要作用。劳动教养以行为人的人身危险作为对其长时间剥夺人身自由的原因,其法理依据薄弱,法律地位不明。将劳动教养化解到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中,以非刑罚处罚和保安处分措施予以代替,符合法律发展的逻辑。

  • 标签: 社会危害性 人身危险性 劳动教养 保安处分
  • 简介:对于孤立的一个词语商标到底是描述的还是暗示的,下判断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在商标的具体使用中,根据词语商标所发挥的作用,才能判断该词语商标的种类,而这也正是弗兰德利法官在判决书中所要阐释却被我们所忽视的。词语的含义与在特定语境下使用词语所指代的对象无关,无论是使用词语描述该来源商品的功能还是暗示该商品性能,词语的含义并没有发生改变。在坚持词语商标注册取得原则的前提下,应通过强化使用在判断商标显著的作用,以克服注册取得原则可能产生的消极性。

  • 标签: 词语商标 显著性 弗兰德利分类法 专名
  • 简介:羁押不节制在我国屡受诟病,差强人意的治理效果暴露出羁押必要证明难、替代强制措施不足等深层次机制瓶颈。新设的羁押必要审查制度要发挥预期功能,在科学的程序构架之外,还要注重配套机制建设。未来应完善羁押必要证明机制和取保候审保障机制,通过明确羁押必要证明标准、证明责任以及创新取保候审监管方式等措施,来化解必要难以证明、替代强制措施不足等难题。

  • 标签: 羁押必要性 取保候审 证明机制
  • 简介:传统中国虽然有"法治"概念,却没有西方视法律为至尊,并以法律来约束权力的"法治"传统;不仅如此,传统中国社会一元的权力结构、天人合一的世界观还具有典型的"反法治"色彩。因此,只有以现代"公民社会"的多元来打破帝制时代的一元权力结构,并限制天人合一世界观在政治、法律领域的适用,使法律具有"自治",才可能构建中国现代的法治理念。

  • 标签: 法治 一元性权力结构 天人合一
  • 简介:党章是加强党的纯洁建设的根本保障。十八大新党章规范和回答了我们党在思想上、组织上和行动上为什么以及如何保持纯洁。当前,我们党的纯洁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玷污,从根本上讲是部分党员干部背离党章所导致的结果。加强党的纯洁建设,必须践行落实好十八大新党章。

  • 标签: 十八大 新党章 党的纯洁性 根本保障
  • 简介:新《刑事诉讼法》第93条设置了捕后羁押必要的继续审查机制,由于该规定过于宏观,产生了各种争议。捕后羁押必要应由检察院审查,而且侦监部门是合适的审查部门;审查方式上应当采用书面审查加个别讯问的方式为妥;在机制完善方面需要明确检察机关对于捕后羁押继续审查的法律监督强制权、被告人的救济权以及被害人的异议权。

  • 标签: 捕后羁押必要性的继续审查 检察院 侦监部门 被告方
  • 简介:新《刑事诉讼法》通过设立羁押必要审查制度来降低我国目前高居不下的审前羁押率,但关于羁押必要审查的具体工作机制,新《刑事诉讼法》和新《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均没有进行规定。文章从羁押必要审查制度在我国刑事司法中的独特效用价值入手,分别从审查主体、审查标准、审查程序等方面对羁押必要审查机制进行阐述。在审查主体方面提出了将羁押必要的评估与审查分开,将依职权审查与依申请审查分开处理的解决路径,并提出了详细的羁押必要审查评估内容与标准体系,分别从启动程序、评估程序、决定程序、救济程序等方面对羁押必要审查运行机制进行探讨,试图构建可行与统一较强的羁押必要审查工作机制。。

  • 标签: 羁押例外 审查主体 审查标准 运行机制
  • 简介:一、社会转型期社会怨恨的形成(一)作为负面社会情绪之典型的社会怨恨社会情绪是有一定共同特征的个体性情绪的总和。它是一个社会运行良性与否、和谐与否的晴雨表。综合对各种社会现象的考察,笔者认为,社会怨恨已经成为当下中国社会一种显著的、很有代表的负面社会情绪。如果这种情绪长期得不到宣泄、疏导、消化,极有可能在一定条件下,比如一个看似偶然的诱因、看似微不足道的事件,

  • 标签: 社会性 新媒体时代 怨恨 社会情绪 治理 传播
  • 简介:区人大常委会工作的特点是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度十分紧密,与改善人民群众的民生事业关系度比较直接,因此有较大的实践空间.长宁区十五届人大常委会产生一年多来,传承以往历届人大常委会的好传统、好作风,依法抓好"四类事",为促进长宁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做了一些努力.努力抓好促进区域经济转型的"大事"长宁区作为上海的"西大门",经济转型发展起步相对较早,全国首个以服务业为主导功能的国家级开发区——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就诞生在长宁.

  • 标签: 事提升 依法抓好 工作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