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骨脑膜的CT及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乐清市人民医院和温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术后病理证实为颅骨脑膜的20例患者的CT及MRI表现。结果20例患者中,颅骨溶骨性破坏14例,成骨性破坏4例,混合性破坏2例;伴软组织肿块12例,伴辐射状骨针11例。16例患者CT检查示密度均匀10例,不均匀6例;高密度影8例,等密度影5例,低密度影3例;伴钙化5例。17例患者MRI检查示信号均匀11例,信号不均匀6例;T1WI稍低信号12例,等信号5例;T2WI稍高信号12例,稍低信号5例;弥散加权成像(DWI)高信号12例,稍高信号5例。增强扫描后示均匀强化12例,不均匀强化8例;有"脑膜尾征"13例,有周水肿11例。结论颅骨脑膜患者的骨质以溶骨性或成骨性破坏伴软组织肿块、辐射状骨针为主,CT示肿瘤密度均匀或不均匀,MRI示信号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时多有"脑膜尾征"。

  • 标签: 脑膜瘤 颅骨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核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床突脑膜的手术效果以及影响肿瘤能否全切除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45例前床突脑膜患者的临床资料。145例患者中,采用标准翼点入路84例,改良翼点入路46例,眶颧入路15例。通过Simpson分级评估肿瘤切除程度。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影响肿瘤切除程度的因素。通过临床随访评估症状的改善情况,行影像学随访评估肿瘤有无复发。结果145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Simpson Ⅰ~Ⅲ级)98例(67.6%),肿瘤部分切除(Simpson Ⅳ级)或单纯减压(Simpson Ⅴ级)47例(32.4%)。121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4(7.6±5.2)年。术前视力下降的62例患者中,术后视力较术前改善32例(51.6%),无变化25例(40.3%),下降5例(8.1%)。随访期间肿瘤全切除患者的复发率为3.8%(3/78),未全切除患者的肿瘤复发或进展的比率为23.3%(10/43)。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的最大径、肿瘤对颈内动脉和海绵窦的侵袭程度及术前视力下降可能与肿瘤的切除程度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OR=3.21,95%CI:1.05~10.39,P<0.01)、肿瘤对颈内动脉及海绵窦的侵袭程度(OR=7.25,95%CI:2.35~21.64,P<0.01)为影响肿瘤全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最大径≤3 cm及肿瘤未完全包绕颈内动脉或未侵及海绵窦的患者手术全切除率较高,分别为74.8%(89/119)和82.8%(72/87)。结论对于前床突脑膜,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手术策略,可获得较高的肿瘤全切除率,且复发率低。最大径≤3 cm以及仅部分包绕颈内动脉或未侵及海绵窦的前床突脑膜更易获得全切除。

  • 标签: 脑膜瘤 显微外科手术 前床突 治疗结果 因素分析,统计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显微手术对于嗅沟脑膜的治疗方法以及效果。方法对于我院以显微手术进行诊治的共10例嗅沟脑膜患者,对其方法还有疗效做出总结和分析。结果10例患者Ⅰ级切除的有9例,Ⅱ级切除的有1例,没有手术死亡的病例发生。结论显微手术切除中采取双额下入路还有单侧额下联合翼点入路这两个方法,局限嗅沟者宜采用双侧额下入路,侵犯蝶骨平台者宜采用单侧额下联合翼点入路手术,对于嗅沟脑膜的治疗有着显著的效果。

  • 标签: 嗅沟脑膜瘤 显微手术 治疗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室内脑膜采用MRI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脑室内脑膜36例患者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用MRI诊断,观察并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脑室内脑膜36例患者中,通过MRI诊断发现脑膜在三脑室4例,在侧脑室32例;脑室内的脑膜通常为类圆形、圆形或分叶状肿块,病理类型主要表现为纤维型;MRIT2WI有24例呈现稍高信号或者12例呈现低信号,MRIT1WI有28例呈现稍低信号或者8例呈现低信号,且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结论脑室内脑膜采用MRI诊断具有一定特异性,将其和临床有关资料相结合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为疾病及早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提供依据,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可应用于临床。

  • 标签: 脑膜瘤 脑室 MRI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1例右上肺原发性异位脑膜71岁女性患者,发现右上肺结节2月余,行首选治疗方式为胸腔镜下右肺上叶后段切除术,术后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及远处转移。本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首选治疗方式为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病灶。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显微手术治疗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2例内侧型蝶骨嵴脑膜显微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除4例行肿瘤部分或大部分切除外,其余肿瘤均为全切(simpson分级Ⅰ级);无手术死亡,疗效满意。结论显微手术可明显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但对于累及颈内动脉、海绵窦的肿瘤,是否全切,取决于肿瘤与上述结构粘连的紧密程度。

  • 标签: 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 显微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囊性脑膜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60例囊性脑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 标签: 囊性脑膜瘤 临床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0例囊性脑膜患者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我院自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了60例囊性脑膜患者,根据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在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观察他们的治疗效果。结果收治的所有患者都施行手术治疗后,肿瘤、囊壁全切除的患者有56例,次全切除的患者有4例,整个治疗过程中没有死亡病例。在60例囊性脑膜患者手术中的观察结果显示无色透明的有4例,暗红色有6例,棕褐色有10例,囊液淡黄色有40例;周型有15例,多囊性有7例,内型有38例。在对患者的手术结束后的病理观察的结果显示囊性脑膜手术后有52例患者治愈,治愈率为86.6%;有6例患者手术后症状改善,显效率为10%。在对收治的患者实施出院随访过程中没有发现患者复发的迹象。结论此次研究采用手术治疗囊性脑膜的方式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减轻患者痛苦,对患者大脑功能不会造成严重的影响,研究结果值得广大临床医务人员借鉴。

  • 标签: 囊性脑膜瘤 手术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膜的CT及MRI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我院12例经病理证实的脑膜患者,分析其CT及MRI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结果本组12例均表现为颅内占位性病变,CT平扫等或略高密度,MRI平扫表现为T1WI等信号或略低信号,T2WI等信号、略高或略低信号;增强后病灶实性成分均匀明显强化,坏死囊变区无强化.结论脑膜的CT及MRI图像具有一定特征性.熟悉其特性并做好相似疾病的鉴别,可为临床医生诊断本病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关键词脑膜;CT、MRI诊断;鉴别诊断中图分类号R739.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116-01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脑膜较常见,约占原发性颅内肿瘤的15-20%。典型脑膜有其好发部位,具典型的影像学特征,诊断不难,非典型脑膜包括不同的特殊类型,各具不同的特征,易与其它疾病混淆,故近年的研究多集中于非典型脑膜的诊断上,另外对脑膜的病因学及影像诊断新方法的研究亦有新的进展。

  • 标签:
  • 简介:为探讨颅底脑膜临床特点和病理组织学类型,对487例颅底脑膜性别、发病年龄、病变部位、病理学类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颅底脑膜女性多于男性;高发年龄31~35岁。肿瘤发生在颅前窝174例,占35.73%;颅前中窝202例,占41.48%;颅中窝26例,占5.34%;颅后窝85例,占17.45%,其中以颅前窝底和蝶骨嵴最多,分别占本组的22.79%和22.38%。组织学类型以脑膜内皮型最多,占40.86%(199/487);颅底脑膜良性434例,占89.12%,间变型53例,占10.88%。结论:颅底脑膜在性别、发病年龄、病变部位、病理学类型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点及规律。

  • 标签: 脑膜瘤 颅底 临床病理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床突脑膜的手术效果以及影响肿瘤能否全切除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45例前床突脑膜患者的临床资料。145例患者中,采用标准翼点入路84例,改良翼点入路46例,眶颧入路15例。通过Simpson分级评估肿瘤切除程度。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影响肿瘤切除程度的因素。通过临床随访评估症状的改善情况,行影像学随访评估肿瘤有无复发。结果145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Simpson Ⅰ~Ⅲ级)98例(67.6%),肿瘤部分切除(Simpson Ⅳ级)或单纯减压(Simpson Ⅴ级)47例(32.4%)。121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4(7.6±5.2)年。术前视力下降的62例患者中,术后视力较术前改善32例(51.6%),无变化25例(40.3%),下降5例(8.1%)。随访期间肿瘤全切除患者的复发率为3.8%(3/78),未全切除患者的肿瘤复发或进展的比率为23.3%(10/43)。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的最大径、肿瘤对颈内动脉和海绵窦的侵袭程度及术前视力下降可能与肿瘤的切除程度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OR=3.21,95%CI:1.05~10.39,P<0.01)、肿瘤对颈内动脉及海绵窦的侵袭程度(OR=7.25,95%CI:2.35~21.64,P<0.01)为影响肿瘤全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最大径≤3 cm及肿瘤未完全包绕颈内动脉或未侵及海绵窦的患者手术全切除率较高,分别为74.8%(89/119)和82.8%(72/87)。结论对于前床突脑膜,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手术策略,可获得较高的肿瘤全切除率,且复发率低。最大径≤3 cm以及仅部分包绕颈内动脉或未侵及海绵窦的前床突脑膜更易获得全切除。

  • 标签: 脑膜瘤 显微外科手术 前床突 治疗结果 因素分析,统计学
  • 简介:1对象与方法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2001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小脑幕脑膜30例,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33~69岁,

  • 标签: 脑膜瘤 小脑幕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内听道脑膜(IAC-M)是桥小脑角脑膜的特殊类型,起源于内听道内的硬膜,主体位于内听道内。术前准确鉴别IAC-M较困难,这是因为内听道的脑膜十分罕见,大部分为个案报道,且报道的IAC-M术前均被误诊为前庭神经鞘,因此术前对于脑膜和听神经的区分很重要,因为肿瘤类型不同,手术入路的选择和手术策略的制定不同。乙状窦后经内听道入路是IAC-M的理想入路,为了降低复发的风险,术中需扩大开放内听道,广泛切除肿瘤,包括肿瘤累及的硬脑膜和骨质。本文就IAC-M的诊断和手术策略作一综述。

  • 标签: 内听道脑膜瘤 桥小脑角 乙状窦后经内听道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蝶骨嵴脑膜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显微手术治疗蝶骨嵴脑膜20例,回顾性分析20例患者临床资料及手术过程及疗效。结果20例患者肿瘤切除程度按Simpson法分级,Ⅰ级切除8例,Ⅱ级切除10例,Ⅲ级切除2例,术后所有患者随访1到2年,4例视力降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改善,术前头疼、头晕等颅内压增高的12名患者症状均好转,4例癫痫患者中3例再无癫痫发作,另一例患者术后随仍有癫痫发作,但发作次数及程度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复发2例,均为肿瘤Ⅲ级切除患者。结论显微手术切除蝶骨嵴脑膜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少,是临床切实可行的方法。

  • 标签: 蝶骨嵴脑膜瘤 显微手术 切除
  • 简介:本文就我院1994年1月到2001年12月收治的55例脑膜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其麻醉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脑膜瘤 外科手术 麻醉
  • 简介:目的探讨脑膜复发的相关因素,做到术前预测,为选择合适术式提供依据.方法对125例脑膜患者的术前CT/MRI等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可能影响脑膜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其中规律.结果脑膜的密度、形状与复发密切相关.结论密度不均匀且较低、界限不清伴周水肿的脑膜及扁平形脑膜明显易复发;肿瘤附着点处硬膜的广泛切除是防止脑膜复发的关键.

  • 标签: 脑膜瘤 复发因素 术前评估 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脑膜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以提高对儿童脑膜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手术治疗的29例儿童(≤18岁)脑膜的临床资料,按照WHO(2007)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组织分型标准进行病理分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Ki-67及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情况。结果本组病理学类型共10类,其中良性组(WHOⅠ级)22例,非良性组(WHOⅡ和Ⅲ级)7例。两组性别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免疫组化分析:非良性组和良性组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6%(2/7)、77.3%(16/22),两组间PR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非良性组和良性组Ki-67增殖指数分别为(17.11±7.11)%、(3.96±4.28)%,两组间Ki-67增殖指数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2)。肿瘤全切除(SimpsonⅠ~Ⅲ级)26例,次全切除(SimpsonⅣ级)3例。随访18例,时间1~5年,复发6例,死亡1例。结论儿童脑膜在性别比例、病理类型和免疫组化等方面与成人存在不同。深入了解儿童脑膜的特点,有助于完善儿童脑膜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脑膜瘤 儿童 病理学 临床 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