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颅内血管外皮细胞脑膜的CT、MRI鉴别诊断进行探讨,对其诊断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颅内血管外皮细胞脑膜各45例,按照疾病类型将其分成颅内细胞组与脑膜细胞组,每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MRI结合CT检验,诊断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颅内细胞组与脑膜细胞脑膜尾征、内钙化等临床指标差异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肿瘤外形、内血管流空信号、肿瘤明显强化及内坏死囊坏死信号等临床指标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颅内血管外皮细胞脑膜的CT、MRI的诊断的临床表现不同,两者联合使用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确诊率,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大力借鉴和推广。

  • 标签: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 脑膜瘤 CT MRI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不同亚型大脑凸面脑膜患者开颅切除术后床出血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膜患者17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开颅手术,比较不同亚型大脑凸面脑膜患者术后床出血率。结果床出血的27例患者中,Ⅰ级患者术后床出血率明显高于Ⅱ级和Ⅲ级(P<0.05),Ⅰ级中的过渡型(10.00%)、血管型(20.00%)术后床出血率均明显高于其他亚型(P<0.05),Ⅲ级(0%)与Ⅱ级(6.25%)患者术后床出血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大脑凸面脑膜病理类型与术后床出血有关,过渡型、血管型大脑凸面脑膜患者在接受开颅手术后,床出血的可能性大。

  • 标签: 病理亚型 脑膜瘤 瘤床出血 开颅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大型及巨大型桥脑小脑角(CPA)脑膜显微手术切除、操作要点及术后治疗.方法对25例大型及巨大型CPA脑膜采用扩大枕下入路实施手术,行肿瘤全切18例,大部分或部分切除7例.结果24例存活,死亡1例.经7月到6年随访,显示症状明显改善17例,保持术前状态3例,颅神经损害加重4例.肿瘤复发3例.结论经病变侧扩大枕下入路,改进操作方式及加强术后治疗,能比较理想地切除肿瘤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桥脑小脑角 脑膜瘤 显微手术 临床征象 病理类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护理程序实施健康教育对脑膜手术患者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间于我院行脑膜手术的106例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SAS、SDS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肌饿感、口渴感、低体温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护理程序实施健康教育在脑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护理 健康教育 脑膜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将快速康复理念用于脑膜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集2021.1.1-2022.11.30期间本院接受的脑膜患者70例,将其在随机数字表下1/1纳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快速康复理念干预;统计2组围术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下床、进食、排便、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快速康复理念 脑膜瘤 围术期护理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目的:针对脑膜切除术后优质护理背景下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8月,本院共收治28例脑膜切除术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28例患者每组14例分配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护理满意度及抑郁焦虑评分。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发生率高的一组为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满意度高的一组为观察组,P<0.05;比较两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评分高的一组为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膜切除术后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方案进行干预,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且有效促进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的提升,有效抑制患者不良情绪的出现,在临床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优质护理;脑膜瘤;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CT和1.5TMRI两种辅助检查方法诊断小脑膜的临床应用价值,对检查的诊断结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经病理检查诊断为小脑膜患者共40例,将CT和1.5TMRI的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针对小脑膜的诊断,CT和1.5TMRI两种辅助检查方法相比,CT的漏诊率相对较1.5TMRI漏诊率高。结论1.5TMRI对小脑膜的诊断优于CT对小脑膜的诊断,应用1.5TMRI检查后,患者的病灶检出率较高,漏诊率较低,应在临床工作中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CT 1.5TMRI 小脑膜瘤 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快速康复理念在脑膜围术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行脑膜手术的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应用常规护理措施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应用快速康复护理理念指导下的护理措施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的不适度显著比对照组小,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治疗费用均比对照组小,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理念在脑膜围术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促进手术治疗效果的提高,值得应用。

  • 标签: 快速康复 脑膜瘤 围术期 护理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女,54岁,除头痛外,无肢体感觉、运动障碍。当地医院MRI检查示左侧大脑镰旁中1/3脑膜。以顶部过中线切口行开颅脑膜切除术,术后四肢感觉、运动无明显异常。术后13d突发四肢乏力,四肢肌力约Ⅱ级,双侧肌力对称,腱反射明显减弱,无明显感觉障碍。

  • 标签: 脑膜瘤 格林巴利综合征 手术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脑膜是起源于脑膜上皮的一种肿瘤,起源于蛛网膜帽状细胞,常发部位有矢状窦旁、蝶骨嵴、嗅沟等。目的探讨对接受脑膜手术的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期间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4例良性脑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2)。对两组患者均施行脑膜手术。同时,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系统化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的评分、生活质量量表(SF-36)的评分、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及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接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术毕至首次排气的时间、术毕至首次排便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其SDS的评分及SAS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生活质量的评分及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接受脑膜手术的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的效果显著,可加快其康复的速度,改善其心理状态,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 标签: 脑膜瘤手术 系统化护理 满意度 护理服务 发生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大脑镰旁脑膜的策略与方法。方法对2014年10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9例大脑镰旁脑膜患者,对本组19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本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结果采用Simpson分级标准,其中i级切除13例,ii级切除5例,iii级切除1例,ii级、iii级手术患者术后进行放射辅助治疗。经手术治疗,患者临床病症改善良好,对比治疗前,(P<0.05)。结论对于大脑镰旁脑膜患者采用显微外科手术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显微手术可提高患者脑膜的全切除率,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大脑镰旁脑膜瘤 显微外科手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舒适护理干预在脑膜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06月-2016年06月期间诊治的80例脑膜患者,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得分,统计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焦虑、抑郁得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干预在脑膜患者围术期的应用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舒适护理干预 脑膜瘤 围术期
  • 简介:目的探讨枕骨大孔区脑膜(FMM)的手术策略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椎动脉骑跨型FMM的临床资料并全面复习文献,对FMM的诊断分型、手术策略、手术结果、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本例FMM在显微镜下手术完全切除,术后无永久并发症,恢复良好。结论大部分FMM可通过手术获得全切,但手术创伤大、暴露难,并发症多样。

  • 标签: 脑膜瘤 枕骨大孔区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脑膜是起源于脑膜上皮的一种肿瘤,起源于蛛网膜帽状细胞,常发部位有矢状窦旁、蝶骨嵴、嗅沟等。目的:探讨对接受脑膜手术的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的效果。方法:将 2016年 1月至 2019年 2月期间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 104例良性脑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n=52)和观察组( n=52)。对两组患者均施行脑膜手术。同时,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系统化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抑郁自评量表( SDS)的评分、焦虑自评量表 (SAS)的评分、生活质量量表( SF-36)的评分、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及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接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术毕至首次排气的时间、术毕至首次排便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其 SDS的评分及 SAS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生活质量的评分及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结论:对接受脑膜手术的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的效果显著,可加快其康复的速度,改善其心理状态,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 标签: 脑膜瘤手术 系统化护理 满意度 护理服务 发生率 生活质量
  • 简介:背景与目的:鞍结节脑膜手术是神经外科中有挑战性的难题。本研究探讨眶上匙孔入路在切除小型鞍结节脑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手术技巧及其适应证。方法:回顾分析瑞金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眶上匙孔入路治疗的21例鞍结节脑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患者出院时均恢复良好,肿瘤全切除20例(93.3%),术后视力改善者19例(86.7%),没有与手术入路相关的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对于有经验的神经外科医生来说,大多数小于3cm的鞍结节脑膜可以通过眶上匙孔入路切除;尽管开颅骨孔小,但可提供足够的空间进行颅内操作切除肿瘤,并保护脑和其他重要结构;手术全切除率高,并发症少,手术效果良好。

  • 标签: 鞍结节 脑膜瘤 匙孔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颅内脑膜患者16排螺旋CT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探讨16排螺旋CT在颅内脑膜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42例颅内脑膜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取仰卧位,采用16排螺旋CT机,自颈前弓下缘至颅顶进行头部连续性薄层扫描。结果脑膜好发部位依次为大脑镰旁、大脑凸面、蝶骨嵴、矢状窦旁、小脑桥脑角、鞍区;肿瘤大小分布特点,在5cm以上患者3例,3~5cm患者19例,3cm以下患者20例;肿瘤形状特点,类圆形或圆形27例,长条型或哑铃型2例,不规则形13例。结论16排螺旋CT在颅内脑膜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广泛应用推广。

  • 标签: 螺旋CT 脑膜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的显微手术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的临床资料,讨论显微手术治疗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的手术要点。结果手术全切除24例,次全切除7例,大部分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疗效满意。结论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充分利用显微技术辨别肿瘤与周围血管,神经的关系,注意保护穿通动脉,酌情处理肿瘤与重要结构的黏连,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内侧蝶骨嵴脑膜瘤 显微神经外科 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