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患儿女性,年龄为19个月,因"左腿胫骨骨折1d"于2013-10-04入青岛市城阳古镇正骨医院治疗。病史采集:患儿12个月时因摔倒发生右腿胫骨裂,15个月时因滑倒发生右尺骨骨折。家族史:患儿母亲为篮巩膜,2-3岁时因摔倒发生上臂骨折,8-9岁时因跳绳发生足踝骨折,20岁时因摔倒致右手鹰嘴骨折;父亲正常;外曾祖母、外祖母、2位姨外祖母及其中1位姨外祖母之子均为篮巩膜,除该子外,

  • 标签: 成骨不全症 家系 胫骨骨折 医院治疗 病史采集 尺骨骨折
  • 简介:目的:研究衰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的氧化应激水平,以及氧自由基(reactiveoxygenspecies,ROS)对其分化的影响,探索ROS升高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染色及实时定量RT-PCR比较年轻及衰老BMSCs分化能力,利用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检测BMSCs中ROS水平,并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2(superoxidedismutase2,SOD2)及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在不同BMSCs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现衰老BMSCs的分化能力较年轻BMSCs显著下降,衰老BMSCs内ROS水平升高是导致其分化下降的重要因素;SOD2及CAT介导的抗氧化机制异常导致ROS上升。结论:抗氧化酶表达下降引起衰老BMSCs内ROS水平升高,抑制其分化。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衰老 氧化应激 细胞分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磷酸钙水泥(CPC)支架负载大黄素(EMO)对成骨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首先制备水泥支架,将EMO粉末与CPC粉末(1∶9)均匀混合,加入柠檬酸搅拌后,注入聚四氟乙烯模具(EMO-CPC组);将0.36 g CPC粉末加入柠檬酸搅拌后,注入聚四氟乙烯模具(CPC组)。比较两组大体形貌、凝结时间(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可注射率及压缩强度。提取原代成骨细胞,并与两组支架共培养,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两组共培养3 d后的表征;通过细胞活性与毒性检测试剂盒行活/死细胞染色和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MTT)比色法检测两组细胞存活率、毒性及增殖活力,并对两组支架行骨桥蛋白(OPN)免疫荧光染色,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OPN蛋白荧光表达情况;共培养7 d后,通过四唑硝基蓝/5-溴-4-氯-3-吲哚基-磷酸盐(NBT/BCIP)染色法行碱性磷酸酶(ALP)染色,观察两组成活性;共培养14 d后,采用茜素红染色法检测两组成活性。结果两组支架扫描电镜下均呈现相对光滑平整的形貌结构。EMO-CPC组初凝时间、终凝时间、可注射率及压缩强度与CP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扫描电镜显示,共培养3 d后成骨细胞集簇黏附于EMO-CPC支架表面,形态良好;EMO-CPC组细胞存活率达(98.2 ± 0.1)%,CPC组为(90.2 ± 0.1)%(P < 0.05);EMO-CPC组细胞增殖活力较CPC组更强(P < 0.05)。OPN特异性染色显示,EMO-CPC组OPN蛋白荧光表达更强;共培养7 d后,EMO-CPC组ALP表达高于CPC组。共培养14 d后,EMO-CPC组茜素红染色强度更为显著,活性更强。结论EMO-CPC支架较CPC支架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细胞增殖能力活性,为成骨细胞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 标签: 大黄素 成骨细胞 细胞增殖 成骨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氟暴露与低营养对大鼠、破分化的联合作用及作用方式。方法将SD大鼠按2 × 2析因实验设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独正常营养处理组、单独低营养处理组、单独氟暴露组、氟与低营养联合作用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实验5个月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股骨碱性磷酸酶(ALP)、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因子配体(RANKL)表达水平;2 × 2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判断氟暴露与低营养因素对成、破分化的交互作用。结果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显示,组间分化标志物ALP和Runx2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25.98、17.77,P均< 0.001)。与单独正常营养处理组(0.005 2 ± 0.002 7、0.003 1 ± 0.001 4)相比,单独氟暴露组ALP和Runx2表达水平均较高(0.019 5 ± 0.005 0、0.014 4 ± 0.004 4,P均< 0.05);单独低营养处理组(0.002 6 ± 0.001 8、0.004 4 ± 0.003 2)和氟与低营养联合作用组(0.003 6 ± 0.000 7、0.002 9 ± 0.000 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而氟与低营养联合作用组均低于单独氟暴露组(P均< 0.05)。组间破分化标志物RANKL表达水平和RANKL/OPG比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10.50、31.05,P均< 0.001)。其中,与单独正常营养处理组相比,单独氟暴露组RANKL/OPG比值较低(0.115 3 ± 0.039 5比1.426 3 ± 0.777 2),氟与低营养联合作用组RANKL表达水平和RANKL/OPG比值均较高(0.019 5 ± 0.007 7比0.004 4 ± 0.002 5、7.258 7 ± 3.674 3比1.426 3 ± 0.777 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而单独低营养处理组RANKL表达水平和RANKL/OPG比值(0.004 0 ± 0.001 9、2.022 3 ± 0.753 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氟与低营养联合作用组RANKL表达水平及RANKL/OPG比值均高于单独低营养处理组和单独氟暴露组(P均< 0.05)。2 × 2析因设计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氟暴露与低营养因素对ALP、Runx2、RANKL表达水平和RANKL/OPG比值均有交互作用(F = 4.38、19.39、22.12、108.00,P均< 0.05),且对ALP、Runx2表达水平为拮抗作用,对RANKL表达水平和RANKL/OPG比值为协同作用。结论在大鼠组织中,单独氟暴露促进分化,抑制以功能活跃为主的破分化,氟与低营养联合对成、破分化的交互作用表现为拮抗分化和协同促进破分化;正常营养条件是分化的物质基础,低营养是破分化增强的诱因。

  • 标签: 营养 成骨分化 破骨分化 析因设计
  • 简介:目的:研究miR-34a对人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OBMSCs)分化的影响。方法:实时定量RT-PCR检测miR-34家族在hOBMSCs诱导过程中的表达情况;采用碱性磷酸酶及茜素红染色检测miR-34a对于hOBMSCs分化能力的影响;Westernblot检测hOBMSCs分化过程中miR-34a对于骨相关蛋白的影响,同时检测hOBMSCs在正常培养条件下miR-34a对于DKK1蛋白表达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34a与DKK1的靶向关系;通过裸鼠皮下成实验检测miR-34a对于hOBMSCs体内的影响。结果:在hOBMSCs诱导过程中,miR-34家族的miRNA表达量均显著上升(P<0.05),其中miR-34a最为明显;过表达miR-34a可显著提高hBMSCs的体外能力;miR-34a可以负向调节DKK1,同时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DKK1为miR-34a的靶基因;体内实验同样证实miR-34a可以促进hOBMSCs的分化。结论:miR-34a可能通过抑制DKK1的表达,促进hOBMSCs的分化。

  • 标签: MIR-34A DKK1 人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微小RNA-144(miR-144)在对2型糖尿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从中提取出BMSCs,在高糖诱导培养基下,将细胞分组为miR-144-mimic、mimic-NC、miR-144-inhibitor以及inhibitor-NC组,分别通过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及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各组细胞中骨相关基因Runt相关基因2(Runx2)、OCN、碱性磷酸酶(ALP)以及通路蛋白Smad1的蛋白及mRNA水平,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44对Smad1的靶向调控作用,并通过ALP活性检测和茜素红染色评估miR-144对细胞分化程度的影响。两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以上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miR-144在miR-144 mimic组中表达水平(2.24±0.32)明显高于mimic-NC组(1.12±0.0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25,P<0.01);而在miR-144 inhibitor表达水平(0.27±0.18)较inhibitor-NC组(0.96±0.10)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42,P<0.01)。在高糖诱导培养基培养7 d后,miR-144 mimic组细胞中Smad1、Runx2、OCN及ALP基因的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mimic-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反,在抑制miR-144表达的miR-144 inhibitor组中,Smad1、Runx2、OCN及ALP基因的mRNA水平均较inhibitor-NC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生物信息学技术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表明,miR-144可以靶向抑制Smad1表达,ALP活性检测结果显示,miR-144 mimic组的吸光度值(0.452±0.132)低于mimic-NC组(1.052±0.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83,P<0.01),而miR-144 inhibitor组的吸光度值(1.426±0.153)则明显高于inhibitor-NC组(1.024±0.0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81,P<0.01)。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miR-144 mimic组的光度值(0.945±0.098)低于mimic-NC组(1.152±0.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3,P<0.05),而miR-144 inhibitor组的吸光度值(2.836±0.121)则明显高于inhibitor-NC组(1.322±0.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37,P<0.01)。结论miR-144可能通过靶向结合Smad1对糖尿病大鼠BMSCs的分化起抑制作用。

  • 标签: 微小RNA-144 糖尿病 成骨分化
  • 简介:2009年,方圆集团迎难而上苦练内功、化解危机拓展领域、转变方式稳健发展,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最高记录。今年乘势而上,1-4月份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比上年同期增长30%以上,企业保持着持续、稳步、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 标签: 历史最高记录 经济指标 2009年 方圆集团 稳健发展 同期增长
  • 作者: 彭小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          (广州市社会福利院康复医院  广东广州  510520)  【摘  要】总结1例成骨不全症合并骨折患儿的护理体会。通过对患儿加强基础护理、石膏外固定护理、饮食护理、日常活动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做好心理疏导,患儿骨折如期愈合,无发生并发症,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
  • 简介:

  • 标签:
  • 简介:2008年12月3日,“山寨机之父”联发科遭遇“死机短信门”,该“死机短信”一经查阅,手机就会出现黑屏,立即震动不止或屏幕、彩灯疯狂闪动,或者完全黑屏,所有按键完全失效,也无法关机,只有卸下电池重新开机才能恢复正常。

  • 标签: 手机 产品介绍 通信技术 操作系统 山寨机
  • 简介:摘要血管形成与形成的耦联作用对微环境重构具有重要意义。H型血管是一种特异性微血管亚型(CD31hiEmcnhi),主要分布于干骺端,周围密布骨相关转录因子(Osterix+)和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祖细胞。H型血管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Slit同源蛋白3(SLIT3)、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Notch等信号调控,参与调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内皮细胞等增殖、分化的过程。H型血管耦联成血管-的作用机制已成为最近研究的热点。笔者就H型血管的特点、H型血管调控形成的机制、H型血管形成的调控机制、H型血管耦联成血管-机制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损伤修复和抗骨质疏松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内皮细胞 骨生成 信号传导 H型血管
  • 简介:摘要老年人及衰老相关性疾病、糖尿病等患病人群中植入材料周围的形成往往是受限的,而氧化应激是这类疾病的重要发病机制。近年来,生物材料在氧化应激微环境中的应用逐步受到关注,本文对氧化应激状态下生物材料能力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结了生物材料与氧化应激微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加深对各病理状态下生物材料机制的认识,同时为临床上选择合适的植入材料及设计新型的普适的生物材料提供依据和参考。

  • 标签: 氧化应激 骨生物材料 成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冬凌甲草素对成骨细胞分化和破骨细胞形成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从SD大鼠股骨和胫骨中分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单核细胞,培养于含10%胎牛血清的α-MEM培养基,细胞80%~90%汇合后采用不同浓度的冬凌甲草素(0、1、2、3、4 μM)进行分组干预,CCK-8法及活死染色检测不同浓度的冬凌甲草素对间充质干细胞及骨髓单核细胞活力的影响;通过碱性磷酸酶(ALP)染色、茜素红染色、ALP活性的测定以及TRAP染色检测冬凌甲草素对成和破分化的影响;qRT-PCR检测wnt1、β-catenin、Runx2、ALP、collage-1(col-1)、骨钙蛋白(OCN)、TRAP、c-Fos、NFATc1和CTSK的表达;Western-blot及免疫荧光检测wnt1、β-catenin、ALP、col-1、OCN、Runx2、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保护素(OPG)、GSK-3β、p-GSK-3β的表达。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冬凌甲草素(2 μM)具有促进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和提高ALP活性的作用;(2)冬凌甲草素可以促进wnt1、β-catenin、Runx2的表达,在加入Wnt/β-catenin/TCF通路选择性拮抗剂ICG-001后,骨相关标志物表达下降。(3)冬凌甲草素可以促进OPG而抑制RANKL的表达。(4)冬凌甲草素可以直接或间接抑制破骨相关基因TRAP,NFATc1和c-Fos的表达。结论冬凌甲草素可能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向成骨细胞分化,同时,它还可能抑制RANKL介导的破骨细胞的形成。

  • 标签: 冬凌甲草素 间充质干细胞 骨质疏松症 Wnt β-连环蛋白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骨保护素
  •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组织工程方法,以小肠粘膜下层为支架材料复合成诱导后的骨髓基质干细胞构建组织的可行性。方法将取自兔骨髓中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经诱导液诱导后,与经处理的猪小肠粘膜下层在体外共培养。1周后,将共培养的猪小肠粘膜下层埋置于无胸腺裸鼠皮下。分别在不同时间进行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体外培养时,见细胞与材料粘附良好,且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细胞分化、增殖活跃。大体观察植入体内的细胞-材料复合物,见颜色变白,组织硬度增加,组织学和电镜观察见有大量组织形成。免疫组化示细胞为具有分泌特异性骨钙蛋白的成骨细胞。结论骨髓基质干细胞经诱导为成骨细胞后与小肠粘膜下层共培养,植入裸鼠体内后可形成组织,小肠粘膜下层是一种良好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 标签: 组织工程 小肠粘膜下层 支架材料 骨髓基质干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化后的去分化骨髓间质干细胞(differentiation osteogenic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De-BMSCs)移植对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腱界面形成的促进作用,并探索De-BMSCs分化效应增强的分子机制。方法从家兔胫骨和股骨中提取BMSCs,经诱导分化后用普通培养基进行去分化培养制备De-BMSCs,鉴定De-BMSCs的干细胞特性。建立家兔ACL重建模型,分为3组:腱界面注射海藻酸钠凝胶(对照组);腱界面注射复合BMSCs海藻酸钠凝胶(BMSCs组);腱界面注射复合De-BMSCs海藻酸钠凝胶(De-BMSCs组)。术后4周和12周取膝关节标本,进行组织学、影像学、生物力学检测,评估腱界面形成情况。De-BMSCs体外诱导分化,给予活化T细胞核转录因子1(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 cells 1,NFATc1)RNA干扰处理,检测分化标志基因及Nanog/NFATc1/Osterix信号通路的表达,明确De-BMSCs分化效应增强的分子机制。结果De-BMSCs可向脂、软骨分化,具有干细胞特性(均P<0.05)。术后4周De-BMSCs组BV/TV值为0.36±0.01,较对照组0.24±0.03和BMSCs组0.30±0.02明显增加(P<0.05),最大负荷(40.34±1.19)N和刚度(20.67±2.14)N/mm较对照组[(14.88±2.74)N,(8.67±2.19)N/mm]和BMSCs组[(26.31±1.76)N,(13.81±2.14)N/mm]明显升高(均P<0.05);术后12周De-BMSCs组BV/TV值0.47±0.02较对照组0.30 ± 0.02和BMSCs组0.35 ± 0.03明显增加(均P<0.05),最大负荷(64.46±6.69)N和刚度(25.18±3.11)N/mm较对照组[(41.01±6.12)N,(11.59±2.54)N/mm]和BMSCs组[(48.21±4.12)N,(15.89±2.94)N/mm]明显升高(均P<0.05);De-BMSCs分化过程中,Nanog的表达增加(P<0.05),NFATc1的表达上升且其与Osterix的相互作用增强(P<0.05),分化标志基因COL1A、OCN、OPN的表达增加(均P<0.05)。结论De-BMSCs移植可促进ACL重建后的腱界面形成,其作用机制可能是Nanog/NFATc1/Osterix信号通路介导了De-BMSCs分化效应增强。

  • 标签: 细胞分化 细胞去分化 间质干细胞 前交叉韧带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包载骨形态发生蛋白(BMP)-4的腺病毒并利用其骨骼肌内异位特性,探索移植异位形成的自体进行缺损修补的体内效果。方法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将BMP-4基因构建入AAV载体内,纯化出AAV-BMP-4。将AAV-BMP-4吸附于明胶海绵(Gelfoam)上并植入郑州大学实验动物中心SPF饲养室饲养的SCID小鼠的股肌袋内,4周后进行AAV-BMP-4的活性测定。在小鼠背部皮下应用AAV-BMP-4,观察骨骼肌肉诱导异位,待组织形成稳定后,取出这些组织移植入事先制备好的小鼠的颅骨缺损模型中,观察其缺损修复效果。结果成功构建出纯化后浓度达5×1012 vp/ml的AAV-BMP-4病毒颗粒。病毒颗粒植入小鼠的股肌袋内可成功诱导异位组织的形成,小鼠背部皮下植入AAV-BMP-4+Gelfoam复合体后4周出现了少量的新生组织,量达1 cm×2 cm×2 cm。X线和MicroCT的检查均证实了小鼠的背部皮下组织形成。经修剪移植入小鼠颅骨缺损模型处的组织在植入缺损处后,没有出现异常增生的现象,而是不断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着外形的轻微改建,颅骨缺损得到了良好的修复。结论体外构建的AAV-BMP-4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AAV-BMP-4+Gelfoam在骨骼肌肉中可有效诱导,利用新生组织可以成功地修复颅骨缺损的动物模型。移植的组织植入颅骨缺损后未出现过度生长的现象,且与宿主结合良好。

  • 标签: 腺病毒 AAV-骨形态发生蛋白-4 诱导分化 骨缺损 成骨
  • 简介:骨折临床愈合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由于全身性因素、生物学因素、骨折局部条件及手术的影响等,部分患者可出现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辛伐他汀是一种能够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有效药物,近年来国内外大量实验证明,辛伐他汀能增加骨密度、促进生长、有效预防或减少骨质疏松症。淫羊藿是一种传统的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的中药,近年研究证明其提取物亦具有促进形成作用。本文就此二种药物促进骨折愈合研究有关的文献进行综述,进一步分析二者单独及联合应用促进作用的机制。

  • 标签: 斯伐他汀 淫羊藿 骨折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全骨髓贴壁法从兔骨髓中分离培养BMSCs,并进行的诱导分化及鉴定。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兔BMSCs,观察其形态特征;选择维生素C、β-甘油磷酸钠、地塞米松等生长因子诱导BMSCs的分化,碱性磷酸酶染色测定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抗原CD29、CD34、CD44、CD45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体外培养兔BMSCs梭型,细胞扁平,胞体狭长,增殖能力强。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第3代培养的细胞CD29和CD44阳性,CD34和CD45阴性。诱导培养10d,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提示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兔BMSCs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分离方法,可作为稳定种子细胞进行体内组织工程研究。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全骨髓贴壁培养 细胞鉴定 成骨诱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场在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在恒定磁场和无恒定磁场的条件下,分别在培养皿对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进行诱导,在实验的1、3、5、7天进行细胞增值,碱性磷酸酶,VonKossa染色检测。比较恒定磁场对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作用的影响。结果3天时,MTT显示细胞增值有差异。在5、7天时,所有检测均有差异。在第7天时,碱性磷酸酶染色结果显示磁场组的阳性率要高于非磁场组。结论恒定磁场增强骨髓基质干细的成骨细胞分化,改变细胞形态。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不同根尖倒充材料对牙根尖区的影响。方法:观察样本为开展显微根尖手术的54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均在2020年1月-2021年7月的时间纳入,通过1:1比例分成27例/组的甲组、乙组,根管填充材料各为MTA(三氧化矿物凝聚体)、银汞合金,对比临床疗效上的不同。结果:甲组明显要高于乙组的手术成功率,并且组间得到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根尖周炎应用显微根尖手术治疗过程中不同根管填充材料,治疗效果各有不同,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 标签: 牙根尖区成骨 根尖填充材料 临床效果